標籤:

怎麼去寫書評?


去年寫了一篇《十年書評路》,算是寫書評10年的一點心得,從豆瓣搬過來,與諸君分享吧。

一、序曲:偶然寫起讀後感

  寫下這個標題之後,我自己都覺得有些誇張,有點不敢相信,我寫書評真的已經有十年了嗎?

  前一陣子無聊時,我翻閱自己在豆瓣發表的評論,忽然驚奇地發現自己的第一篇書評(《殺手之心終有涯》)評的竟然是郭敬明的《天下》,豆瓣書評發表的時間是2007年1月23日(我在豆瓣註冊的時間是2006年12月1日),但我很清楚地記得這篇書評是作於2004年的。

  《天下》是郭敬明的一篇武俠小說,最初發表於何時我並不知曉,我只知道2004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圖文書的形式推出了單行本,封面和內插由馮戈繪製。這本小書只有薄薄的100多頁,定價也只12塊錢。

  至於我為什麼會為這樣一本書寫書評呢?依稀記得,2004年初,我正好在上高二,而且趕上放寒假,語文老師只安排了一個寒假作業就是讀一本書,然後寫一篇讀後感。

  寒假裡逛書店,我無意中發現了這本字數不多的武俠小書,出於「可以不用讀那麼多字」的偷懶心理,我把這本書作為了自己的寒假閱讀書目,而且還很認真地寫了一篇1500多字的讀後感。

  最後,這篇現在看來略顯矯情的所謂書評在當時還被語文老師評為了「最佳讀後感」,當老師在班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高聲朗讀它時,我的心裡還是喜滋滋的,因為自己的「書評」被認可了。

  可能有人會問:你為什麼會把《天下》的書評定為自己書評人生涯的起點?難道在此之前你沒寫過類似的讀後感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在學生時代多少都會被老師逼著去看某些書,看完之後還得象徵性地寫些讀後感來交差。也許,高二那年的一篇讀後感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應付任務的被迫寫作,但它至少讓我體會到一種表達的慾望——當你讀完一本書並與之產生共鳴之後,會有一種迫切地想要說些什麼的衝動!我把這個稱之為寫書評的原始動力。

二、玩票:與同好交流的書評

  三年之後,也就是2007年初,我才寫出自己的第二篇書評,這也是我給「那多手記」系列寫的第一篇書評,《暗影38萬》的書評(《暗影浮動月黃昏》)。

  當時我正在讀大二,相比於高中,課業沒那麼繁重,自由時間也比較多,可以多讀讀書、上上網。那個時候我開始大量接觸國內原創的懸疑推理小說,並試著寫一些分析文本優劣的書評,也找到了一些比較談得來的同好,開始在網路上進行交流,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交流形式就是書評。

  那時正值博客在國內剛剛興起不久,這種網路日誌的出現,給了更多像我這樣的草根網友表達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通過它更多的網友可以看到我的書評。除了博客,還有一些可以和同好交流的平台,比如豆瓣、人人網(起初叫校內網)、百度貼吧等。

  用來和懸疑推理小說同好交流的書評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由於要對文本進行分析往往會涉及較多的劇透,甚至泄底。這種書評一般比較適合在小圈子內進行分享,而不太適合在平面媒體上公開發表。所以,對某些人來說,自己的書評是否能在平面媒體公開發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同好交流一部心儀作品的閱讀體驗時帶來的樂趣。哪怕被人說成是玩票也無所謂,因為這是一種毫無功利心的書評寫作,要表達的東西源自書評作者的內心。

  可以說,正是因為當時的我處於這樣一種玩票的心態,才使得我結識了不少讀者、作者和編輯。

  正是由於大學期間讀書、寫書評以及經常和作者、編輯交流的經歷,讓我對編輯出版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十分想成為一名編輯。但因為完全沒有相關的學歷背景和業務能力,所以在2009年大學畢業之後,我先從事了一項相對比較輕鬆的工作。這樣,我依然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讀書和寫書評,可以進一步結識更多的作者和編輯,藉此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行業,為自己將來成為一名編輯做好準備。

三、嘗試:盡量無劇透的書評

  工作之後,在書評是否能在平面媒體發表這個問題上,我的思想有了一些變化。我覺得,可以嘗試著給合適的報刊、雜誌投一投稿,如果書評有幸能發表並得些微薄的稿酬那自然最好,發表不了或者發了沒有稿酬其實也沒什麼,一般的書評稿酬也不會太高,我也不太指望。得來的稿酬大多也都被我用來購買新書了,看完後我會再寫書評,再去投稿……如此就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當中。

  這時,我不得不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平面媒體需要的稿子和我大學期間常寫的那些劇透型書評有何不同?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大學期間就有過思考,如前所述。最後我給出的答案是:盡量不劇透。

  書評(尤其是類型小說的書評)除了可以用來在同好之間交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更多的讀者來買書讀書,也就是用書評來做圖書營銷,這也是目前圖書出版行業常用的一種營銷手段。

  所以,後來我一直秉承這樣一種書評理念:用一兩千字寫一篇無劇透的書評,讓沒看過此書的人在看過書評之後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可以說,這算一種境界,而我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但這樣一種書評寫作其實卻並不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讀者說成是書托,我也曾被其困擾多時。

  最後,我選擇了一個比較折中的辦法——夾敘夾議:在書評中適當介紹一些劇情,但不劇透不泄底,然後結合劇情對小說文本結構、人物塑造、主題思想等內容進行適度剖析。這樣既不會像廣告軟文那樣言之無物,又有足夠吸引讀者的「劇情」點,可算兩全其美。

  這些年來,我一直使用這個對我還算實用的套路進行著我的書評創作,雖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值得欣慰的是,有不少朋友反饋說我的書評對他們遴選好書還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寫書評如此,夫復何求啊?

四、困境:好評與差評之間

  寫書評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當一本好書(主要指類型小說)觸動我的時候,我會有種渴望與他人分享的衝動。所以,我一直堅持寫書評,或者說是讀後感,感觸多則寫成長書評,感觸少則在微博寫微評。

  但我至今從未看過任何指導書評寫作的理論書,基本都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根據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原則在寫,我的宗旨只有兩個字——客觀。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捧上天,也不往死里貶。針對每一部懸疑推理作品,我都會盡量指出其中的優點與不足。我認為,作為讀者,有時候用他的眼光會看到作者自己發現不了的一些不足,你認真地指出來,要求上進的作者知道你是為了他能進步,是會虛心接受的。

  這些年下來,我也七七八八地寫了幾十篇書評,寫得多了難免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對我來說,困境主要有三類:

  其一,書評寫作本身遭遇的瓶頸。我個人的書評寫作比較集中在類型小說領域,類型小說有個主要的特點就是以某個固定的敘事模式形成系列作品。當你已經給某個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寫了一篇分析精到的書評之後,你會發現,除了涉及到的小說故事不一樣之外,你的評論幾乎可以套用給後續的其他作品。即使你變著花樣地另闢蹊徑,但後續書評多少還會和前作有某種程度的重複。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個人的建議是,不必為後續作品多費筆墨,等該系列完結後,直接以整個系列作為考察對象,寫一篇含金量更高的系列作品「綜述」,這樣既可以全面介紹該系列,又能更加宏觀地指出到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以及作者在創作該系列時的變化(進步或退步)。

  其二,寫作者身份變化帶來的不便。大學期間剛寫書評那會兒,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說讀者,寫書評是為了和同好分享交流,所以往往會直言不諱,有什麼說什麼,不怕得罪人,因為我花錢買了作者的書,小說寫的不好,圖書印刷質量差,我有權吐槽,甚至破口大罵(但至今沒這麼做過)。

  但當我的書評漸漸得到一些讀者、作者和編輯認可,而我又和一些作者(基本是國內作者)、編輯相熟並且開始以「獨立書評人」自居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太能像過去那樣肆無忌憚地高談闊論了。這是一個不好的徵兆,這說明我正在被「人情」所束縛,可能會迷失一個真正的獨立書評人該有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我現在很怕給熟人寫書評,如果作品真的不行,我也不能昧著良知說寫得好,但直言批評又怕傷了熟人的面子。尤其在我2011年下半年做了懸疑類雜誌編輯之後,作者成了我的衣食父母,我更加得罪不起。所以有時候真的是硬著頭皮在寫書評,因為看完某些書真的沒有感覺,喪失了寫書評的原始動力。遇此困境,當真是進退維谷。

  其三,編輯或作者約評引起的麻煩。第三類困境其實是第二類的延續。當我積攢了一點薄名之後,開始有編輯或作者向我邀約書評了。我身邊不少相熟的編輯、作者出新書都會郵寄給我並求書評。當然,作為一名讀者,有熟悉的作者的新書能讓自己先睹為快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但作為一位書評人,被迫去寫一些可能不太像寫的書評就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兒了,即使有稿費作為報酬。

  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不論是有書評稿酬誘惑還是「以書換書評」的約評形式我都不太喜歡,因為為一本你看了後卻沒有感覺的書寫書評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很少有編輯或作者能夠接受你寫的差評。正所謂費力不討好,最後只能是一拍兩散,好面子的作者不再搭理你了,甚至拉黑你,編輯也不會再來找你約評了。

  沒感覺,寧勿不寫。這是我的書評寫作原則之一。偶爾找找「呀,最近手上的書評約稿有點多,沒時間再寫其他的啦」「給這種類型的書寫評我不擅長啊,怕寫不好,抱歉啦」之類的理由還是可以搪塞一二的。這樣既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寫作困境,也不至於太駁了對方的面子,算是一種小智慧吧。

五、展望:成為真正的獨立書評人

  一直以來,我雖然以「獨立書評人」自居,但從不覺得我能靠寫書評來養活自己。說來慚愧,說自己寫了十年書評,可是最後在平面媒體上發表的卻屈指可數,大多數還都是發在網上的。別人來求書評,我一般也很少拒絕,書看完能寫也就隨手寫了,沒有稿費也無所謂。

  至於我在平面媒體發表書評過少的原因,除了書評本身質量的問題外,最重要的一點或許是因為國內發表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書評的平台太有限了。

  在我看來,想靠寫書評獲得豐厚的稿酬收入必須要達到兩點:

  一、有足夠的水平讓發表的媒體或約評機構給你開出高價的稿酬。因為書評不像小說可以動輒上萬字,一般平面媒體需要的書評也就在一兩千字左右,這麼點字數如果不給開高報酬的話,書評人是很難有高收入的。但既然對方肯給你開出較高的稿酬,那必然會對你有某些要求,比如不能寫差評等。自律的書評人可能會因此類限制而拒絕為其寫作。

  二、能持續高產地輸出書評。既然稿費不高,那隻要多寫多發也就是了。但如何保證你的書評不粗製濫造而被媒體所採用就成了新的問題,很多時候,數量和質量不可兼得。

  顯然,這兩點我都不具備,所以我也不指望寫書評成為我的主業。我想,國內絕大多數書評人都是如此。

  獨立書評人關鍵在「獨立」二字。何為獨立?我的理解:首先,要經濟獨立,不依附於某些平台,只有這樣書評人的創作才能不因為稿酬而變質;其次,要精神獨立,堅持自我,要發內心之聲音,以寫書評的原始動力來驅使寫作。正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獨立書評人是我的願望,回顧過去的十年,我從一名普通讀者成為一名能在平面媒體發表書評的寫作者,這期間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一些朋友的幫助與提攜,一些媒體的朋友為我提供了書評發表的平台,由衷感謝你們。

  2014年6月2日晚於武漢

附錄:書評發表年表(僅限平面媒體)

【1】《懸疑需要社會派精神》(陳漸《地下有耳》書評),發表於《謎小說》2010年第3輯(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7月)

【2】《孤獨中前行》(顧文艷《十人孤獨礁》書評),收錄於《十人孤獨礁》(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年1月)

【3】崖小暖《籠中烏鴉》點評,收錄於吳岩主編的《201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4】《科幻:固守邊緣還是貼近主流?》(吳岩《科幻文學論綱》書評),發表於2011年8月3日《科學時報》B2版

【5】《唐僧到底為何西土取經》(陳漸《大唐泥犁獄》書評),發表於2012年2月21日《中國圖書商報》

【6】《以短之長駕馭長篇》(庄秦《蛻變》書評),發表於2012年4月17日《中國圖書商報》

【7】《一股子懸疑味道的美食小說》(周浩暉《斗宴》書評),發表於2012年5月9日《城市晚報》B15版

【8】《把我的後背交給你》(鬼古女《失魂雪》書評),發表於2012年5月27日《新聞晨報》B16版

【9】《有了好奇心就應該鍥而不捨》(衛斯理50周年紀念文章),發表於2013年7月19日《長江商報》

【10】《善惡交鋒的催眠遊戲》(周浩暉《邪惡催眠師》書評),發表於2014年1月11日《廣州日報》B14版


第一,對書本要有深入的閱讀,要理解作者立意、故事的結構、細節的描寫等。第二,要聯想到與該書有類似的其他書本,精心對比分析,簡單明了的說出他們的優劣。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要從個人情感和理論角度,結合起來對該書進行重點的分析。


作為一個書評小白來說,曾經為了寫好一篇書評,特意去翻看了很多不錯的書評,想從中收穫一些方法,但是最終卻並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

對於愛看書的我而言,不會寫書評,就如同一個漂亮的花瓶沒有鮮花的裝飾,只能被收藏起來,而不能放在大廳里觀賞。

慶幸的是前不久筆友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是美國博士勞拉·布朗寫的《完全寫作指南》。

勞拉博士有著三十年的寫作輔導經驗,曾在多家寫作工坊及專家協會中擔任寫作顧問,為不同的機構設計寫作培訓計劃。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mBaP7ib8rQaCaEO7jW0XZniasqfqU1kibZm1Q5TIEnXzS30qyj9ICUiaTNyJcS2cL74VK0M8OIRnN8iczAQjyE5azO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完全寫作指南》是她三十年教學經驗的集合。書中不僅教我們該如何去寫作,更是包含了各種分類寫作的技巧,並且明確的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寫作,以及不同類型的寫作中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如果你想快速的掌握各種寫作的技巧,那這本書值得你去讀一讀。

因為書評是我現在所學習的,所以今天主要來說一說我們該如何去寫好一篇書評。

1.明確目的

寫書評的目的是針對某本書發表自己的見解,說一說這本書有多成功、多有趣。

書評能給寫書評者一個分享個人見解,分析優缺點的機會。那讀者肯定是希望能夠從書評中得到有用的信息,進而去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讀一讀這本書。

目的明確也是對自己和讀者負責。因為讀者也很忙,在這個繁忙的時代,人們都希望能夠通過最有效的方式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也是為什麼有書評存在的一個原因,不然的話讀者大可以自己去讀這一本書,自己去判斷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他想要的價值信息。

2.讀者

除了私人日記之外,所有的作品都是有讀者的,書評更是需要讀者。

在寫一篇書評的時候,你一定要思考兩個問題:

你要給讀者哪些信息?

讀者讀完你的書評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態度?

這兩個問題都是需要你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的,只有站在讀者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問題,你的書評寫出來才會有你想要的效果。

3.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也需要你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讀者希望從你的書評中獲得什麼信息?

在頭腦風暴這個過程你應當注意這麼幾點:

第一、想出的點子越多越好

第二、不要審查、不要評論

第三、接受不同尋常的想法

第四、合併改進你的點子

4.組織

你想按照什麼樣的方式將整篇書評串聯起來,讓整篇書評看起來有理有據。比如說評價一本小說,你可以先介紹小說的背景、人物,之後是觀點、情節,最後對作者的文筆進行點評。

當然這一點是沒有規定的,怎樣好怎樣來,這才是組織的真正意義所在。

5.寫初稿

寫初稿是一個需要你坐下來就能夠一次性將所有東西寫出來的過程。一氣呵成的未必是做好的,但一定是你當時最想表達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一氣呵成的把初稿完成。

6.修改

初稿可能會很長、很羅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精鍊,也有可能沒有將我們所想要表達的全部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在最後需要進行修改。

修改的時候要精鍊,細節要準確,不要留下筆誤或其他的錯誤。

上面6點,是對於寫書評的所有步驟,除了書評以外,也可以在其他的寫作中靈活運用。

最關鍵的一點是,一篇好的文章成功與否,只要包含了上述6點寫作流程即可,但是千萬不要以任何特定的順序來完成這6點。

也就是說上述6個步驟是必須的,但是順序確是隨機的,你可以根據任何你喜歡的順序來進行這6個步驟。

當然,一篇好的書評除了按照上面的6個步驟來寫,還有你需要注意的:

  1. 在拿到一本書的時候,你就應該決定你是否要寫這本書的書評
  2. 決定了要寫書評之後,在看書的時候應該邊看邊做筆記
  3. 書評絕大部分還是要以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主,切勿大段的摘抄書中原文。
  4. 最後,給書評取一個合適的名字,千萬不要直接以書籍的名字代替。

其實一篇書評寫的好與否並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掌握了正確的方法。

但是也不要因為難就懷疑你是否能寫作,塞繆爾·約翰遜說過:「只要肯努力,任何時候你都能寫作。」

所以在寫作路上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學習好的方法,不斷實踐,終有一天我們會寫出讓讀者叫好的作品。

END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讀書筆記?
某熊的閱讀與寫作日常
章魚讀書群六月作品 | 《槍炮、病菌與鋼鐵》
薦書?清晨書單(一)
生命獲得大和諧

TAG:閱讀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