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沒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判斷文章是否可信?
最近在朋友圈看了兩篇文章,一篇是為什麼醫生不獻血?一位有良心的老醫生為你揭開獻血驚人內幕,另一篇是秋褲陰謀論。這兩篇文章漏洞百出,卻有上萬的轉發量。
我想教那些轉發的人辨別真假,可惜能力不足,相關積累不夠。。。一一解答實在難以應付層出不窮的陰謀論,所以來向各位大神尋求幫助:如何在沒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判斷文章是否可信?是否有一個通用的方法?
第一步,剝除文章內的煽情語句,提煉出文章冰冷的主旨。
小學的時候我們學過縮句,就是派這個用場的。
第二步,找出文章中讓你覺得「卧了個槽?」的專業辭彙,或組織機構名稱,百度之。
若百度發現,這些辭彙和機構只在這篇文章里出現過,那麼就可以判斷了;如果這些辭彙和機構確實存在,進入下一步。(至此,秋褲陰謀已經可以破了)
第三步,搜索(不建議使用百度)更多關於這些辭彙的信息,看看是否是文章里所說的意思。
若搜索發現,這些辭彙沒有問題,那麼就說明文章的破綻不在於此。
第四步,根據第一步中提煉的主旨,自行組織關鍵詞,對文章中的知識點展開進一步搜索。
若搜索學習後發現文章在胡扯,任務完成。若發現文章確實有道理,那麼就當是學習了。
而且那麼嚴謹的造謠文,再上當就不算丟人了。
=========================
當然了,還有一種簡單易行,但不那麼嚴謹的鑒別方法:
凡是標題中出現【陰謀】,【真相】,【驚人】,【內幕】,【冒死】,【抓緊看】,【傳出去】,【良心】,【是中國人】之類字眼的文章,都默認為胡扯。
看到一片文章來判斷真假,這個是需要自身有判斷能力的,個人覺得吧,這事兒不太好「教」。排名最高的答案說的方法很好,但是這只是個方法,你就算告訴朋友們,也沒幾個高興這麼做最初看到空間啊轉發那些文章我挨個闢謠,後來發現轉發的人也就為了表現自己關心朋友,傳達一種「轉發出來大家小心」的信息,自身可能不當回事,沒多久就忘了……而且量太大,漸漸的開始做,又漸漸的不做這事兒了窩最花力氣的一次是給班上一個農村來的女孩辟黑獻血文章的謠,記得當時應該是學校組織獻血之後,我不想她對於無償獻血這種事情懷有惡意的揣測,把那篇文章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並查閱資料把上面的每一點錯誤都指出來,並說明為什麼無償獻血沒有什麼很嚴重的危害,後來她自己也能看穿幾篇謠言文,真的很高興最失敗的一次則是指出一個老同學轉發的文章是在給殺人犯洗地,他僅僅回復個「我就喜歡,你管得著?」可能很多時候我的闢謠行為被當作了秀優越,有那麼一回我以調侃的語氣指出了朋友轉發的「小龍蝦是XXX」的文章是多麼的不可信,接著她的朋友集體在下面嘲諷她,結果我的評論(大概也只有我的)被她刪除了……後來我在QQ里向她道歉
首先我向你道歉
不該用調侃的語氣評論那條說說
我看到好友轉發謠言的話基本都會告訴TA這哪裡錯了,為什麼這個不可信,這次看到這條想起來果殼有對應的文章,就貼過來給你看看,以前我也一直抱著相信這些漏洞百出的文章都是傻逼的想法,直到我看了ent的漢化的一幅漫畫漫畫找不著了……記不起關鍵詞,死活沒能搜出來……分享是令人快樂的一件事,相信你最初也是抱著「這玩意原來這麼噁心啊」「大家都別吃啊」這樣的方法轉發的,然而後面的評論就開始開罵了,這真的很讓人難過,無關智商,誰也不是一開始就能知曉一切的,甚至我敢打賭,那些開罵的人中也一定也有人信過這個謠言,被打臉後今天看到你發這條就「哈哈傻逼」,這樣的人才最可笑的,也永遠不會成長,下次看到迷惑性更強的文章還是一樣會中招,重複前面這個過程小龍蝦真的很好吃,注意不要吃到死蝦就沒什麼問題,這麼好吃的東西可不能因為這樣的文章壞了胃口最後,真的十分對不起m(_ _)m
她回復
失望
這應該是最受打擊的一次了
1、教不會的。
2、別說教他們自行辨別真假,就算你一一解答他們也不信你的,而是信那些謠言。3、再退一步,就算你今天花了三個小時給他擺論據講道理,告訴他無線路由器不影響身體健康,並且他真的相信了,明天遇到一個新的關於電磁輻射的謠言,他照信不誤。
相信謠言跟知識多少沒關係,有些人就是喜歡陰謀論、並且對新生事物天然抵觸。他們不是缺少知識,他們只是不接受辯證的思考方式。=========================================最後說下什麼是科學:科學指的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一種思考方式。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依然有可能相信各種謠言(甚至是他自己的專業領域的謠言)。對這些人來說,知識的意義就是通過考試拿到文憑,或許將來再靠這些知識混口飯吃——然而他們並沒有學到這些知識背後的思維方式。當他們拿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不是苦心孤詣地去探索未知的真理,而是為自己先入為主的(很有可能是錯誤的)見解尋找依據,並忽視掉那些不利於自己的證據。===========================================評論里有人說這個答案答非所問,對,就是這樣。要想知道怎麼鑒別謠言, 排名第一的@陸聞道 寫的很好啊。我只是想說,知識沒那麼重要——要是知識可以醫好所有人,那麼魯迅就不用棄醫從文了。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學會提問》,剛好有這方面的見解。占樓,晚上來回答。
--------------------------------------------------------------------
大學狗一枚,差點忘記了。樓主的經歷和我差不多,愛逛微博,微信關注一大堆,每天推送的文章千奇百怪。不過,如果你點開看看,似乎還有些道理。然後在跟朋友的聊天中剛好談到這個,於是很自然的把那篇文章中的觀點拿過來,當做自己的觀點。「哦,我也挺喜歡吃西紅柿,之前看過一篇磚家的文章說吃西紅柿有助於預防癌症」,「怎麼可以吃狗肉呢,狗明明是人的朋友,我之前看到文章說巴拉巴拉~~」
有時候你還真的記住文章中的一些觀點,然後巴拉巴拉還能說上一兩句沒有論據的觀點,別人這麼一聽,嘖嘖,還真有那麼點味道來,於是就信了你。你自己一看,心裡YY道:」你看,平時多看看東西還是不錯的吧。
我之前一直都是這麼做的,絲毫沒有覺得奇怪,看到網上的觀點,每個都覺得有道理,都想點個贊。直到又一次看到這麼一段話:現在的你,在網上看見自己贊同的觀點會全力支持,看見自己不認同的觀點會全力否定。你覺得現在正值當年的自己就該這樣敢於說出自己的心聲。最後,你的觀點完全來自於網路,當你想說話的時候,你才發現忘記了自己的聲音,自己已經失去了原來敏銳的判別能力。
我突然感到有些奇怪,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樣。馬航失事,網上一群大V立刻跳出來說:」飛機到現在為止依然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具體的話我忘記了)。然後巴拉巴拉講一堆東西。我信了。過了幾天,又看到一篇文章,抨擊那些大V,說那些大V都是扯淡,然後舉了很多例子。我也信了。我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判別能力。
就像楚門的世界。你沒發現你所處世界是假的之前,覺得世界一直都是這樣。當你發現之後,你已經不想在這樣的世界活著了。你想蹦出去。
你想擁有敏銳的判決能力。
朋友,首先我想給你個忠告。我下面所寫的內容可能有點長,可能有些地方比較費解。但是,朋友,相信我,我已經儘力的簡化,儘力的使它通俗易懂,儘力的想要告訴你們我所知道的。所以如果你連耐下心來看的時間都沒有嗎,那麼,這個答案你還是不要看了。反正所有你遇到的文章你也沒時間,最多看個結論然後看到」專家說「的字樣,然後就去相信。
我下面所有內容都是自己看《學會提問》所總結或者摘抄的。因此我還是強烈推薦樓主讀讀這本書。
當你手裡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要學會去提出一些關鍵的問題。不要把文章囫圇吞棗全盤吸收。這種思維被稱為批判性思維。
一.首先,你要尋找文章的論題,結論,和理由。
論題是會話或討論中所出現的有爭議的問題。結論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證明什麼或者想讓我們相信什麼。而理由就是用各種方法支持或者證明結論的陳述。沒有理由的的結論只能算是觀點。要知道,理由+結論=論證。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找到論題和結論,然後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相信這個結論,作者用了什麼理由,然後將理由標註1234。確認出文章的組織即推理的結構。有的文章比較複雜,更需要細心的梳理。二.提問前的準備
1.我們要尋找關鍵的詞句(1)有歧義的詞句。 「隨著全球變暖效應越來越明顯,我們有必要考慮對現在的生活方式作出限制。除非我們停止這種生活方式,否則隨著冰山的融化,海洋面積將越來越大,我們總有一天會被淹沒」(PS例子直接從原書找的)乍一看,這短話挺有道理的。實際上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作者的論題是「我們有沒有必要對現在生活方式作出限制?」,結論是「我們有必要~~」,理由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溫室效應。
question1:什麼叫做「作出限制」?罰款?勒令工廠停工?所有浪費電的人都殺掉?我們不清楚,作者沒有說。
question2:這種生活方式指的是什麼?每天開車?還是通宵購物?我們也不清楚。
所以你在接受一個結論前,首先要弄清楚結論和理由的準確含義,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含義挺清晰的,實際上,呵呵。(2)多義詞
比如某人主張某種雜誌不能發行,因為它是「禁書」。你在不知道作者使用禁書哪一個含義之前,你無法對作者的主張進行評價,因為你無法判斷理由的質量能否讓你信服。諸如此類「自由」「幸福」。 再比如,「電視暴力是否對社會有不良影響」?電視暴力就是一個多義詞。 你可以通過顛倒角色來尋找潛在有歧義的重要詞語,問問自己,如果自己站在作者對立面,能否以不同的含義來定義這個詞?如果是,你就找到了。(3)檢查有歧義的詞句
一句話,一定要避免和作者心靈感應!!!要養成「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麼意思」。 例子:「幸運牌香煙能滿足你所有要求,並且每支只含有3毫克焦油,口感舒適。」論題:你會買哪種香煙?
結論:買幸運牌香煙。 理由:每支只含有3毫克焦油,口感舒適 口感舒適是什麼意思?是的,這個詞語可以表示僅有一點溫和的煙草味道,也可以表示具有相當濃重,苦澀的煙草味道。但是你自己和作者心靈感應,自己認為口感舒適就是自己喜歡的某種味道,代入感太強!如果想要初步評判一篇文章的內容,由上面的那些就足夠你完成基本評判了。但如果你想要更深入的評判,那你就需要第二步。
2.價值觀假設
「政府應該禁止生產和買賣香煙。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吸煙不僅損害吸煙者本人的健康,也損害在場者的健康。」一眼看去,挺有道理的,沒有什麼歧義,似乎沒有什麼好辯駁的。的確,一眼看過去,這段話中的理由的確支持他的結論,假如政府想要禁止某種商品,那麼,他應當提供證據來說明這個商品的壞處,這樣才合理。可是,如果你的價值觀是--保護自己的利益是個人的責任,而不是政府的責任。如果你又這樣的觀點,那麼這段話中的觀點就不能支持結論了。作者的推理中,隱含著一些作者承認,但是沒有表述清楚的思想,只有你贊同這個思想,你才會接受結論。本段話作者隱藏的思想就是:當個人利益受到威脅,就需要集體負責。
這是一個隱藏的環節,似乎不存在,但的確很重要。如果你不去常識挖掘,你就可能發現自己相信了一些不該相信的東西。
舉例:我們不應該允許AV的自由傳播。AV引起了太多的強姦事件。
理由:AV引發強姦事件 + 價值觀假設:公眾的安全比自由更重要== AV不能自由傳播
說不定你是AV自由化的支持者,但是在作者價值觀假設下,你就會改變自己的認知,覺得AV的確不能自由化。
價值觀經常在深層次影響我們的選擇,而價值觀假設,也是論證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關於如何確定或者分析價值觀,這裡不再贅述,百度應該有答案。
畢竟是我第一次認真的答題,還是希望寫完。不管有沒有人願意看。
3、描述性假設
描述性假設是一個關於世界是什麼樣子,或者將來時什麼樣子的未闡明的觀念。
依然以一個例子開頭。「你會從斯達爾教授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他的學生都很稱讚他的報告和他所講授的課程。」
分析結構:
結論:你會從斯達爾教授哪裡學到很多東西。原因:他的學生都很稱讚他的報告和他所講授的課程。這時,你會發現,這個推理並不充分。因為一個原因是不能支撐一個結論的,原因需要藉助其他未闡明的觀念才能支持結論。因此,某個原因是否與結論相關,依賴於我們能否找到在邏輯上把原因和結論聯接起來的描述性假設。
正如例子中的假設,經過分析,你可以得出:
假設1:學生的稱讚性評論是從報告和課堂中學到很多東西的一個良好指標。如果原因正確,而假設也正確,那麼這個原因就為結論提供某種支持。但是如果學生對報告的稱讚是基於娛樂性價值,而不是對智力的培養,那麼所給出的原因就不能支持結論。假設2:學到很多東西意味著從報告中獲取了一些材料。
這個假設意味著作者將「學到很多東西」限定為獲取了考試的知識,那麼原因就可以支持結論。如果將「學到很多東西」限定為「發展了思維技能」,那麼學生對報告稱讚多少就無關緊要了。假設3:你想要學的東西跟他的學生學到的東西一樣。
如果你想學音樂知識,而他的學生因為斯達爾教授的數學教的好而稱讚,那麼,這個原因就無法支持結論。因此,我們得出下面的公式
原因+描述性假設=(這個等於就意味可以支持)結論如何找到描述性假設?
1.堅持思考原因和結論之間的差距。2.尋找支持原因的觀點。3.把自己當做作者。4.換一個角度,如反對者角度。注意:不要分析不重要的假設。要找到隱藏的、有異議的、缺失的環節,你對假設的搜索才是有價值的。
到了這裡,我們只是完成分析結構這個任務。對於一篇文章來說:
原因+描述性假設+價值觀假設+關鍵性詞句的意義=(等號意義同上)結論我們只有分析了所有的東西,確認這篇文章能夠得到你的認同,你才可以相信它!三.開始提問
1.推理中存在謬誤嗎?老規矩,例子開頭。
」涉及這個法規的問題並不是飲酒是否有害健康的問題。相反,它是一個國會是否願意聯邦通訊委員會做出一個武斷決定的問題,即禁止在廣播和電視上做酒的廣告。如果我們容許聯邦通訊委員會對酒採取這一行動,那麼,由於糖能導致肥胖、牙齒腐爛和其他健康問題,他們是否來年要做出糖有害於公眾健康的決定呢?那麼牛奶和雞蛋呢?牛奶和雞蛋富含動物的脂肪,毫無疑問會提高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而膽固醇被很多心臟病專家認為是促成心臟病的一個因子。我們是否應該讓聯邦通訊委員會通過決議,禁止在電視上進行牛奶、雞蛋、黃油和冰淇淋的廣告宣傳呢?我們都知道,不管爭論如何激烈,聯邦政府在完全消除酒消費方面的行動可能或將是無效的。如果人們想喝酒的話,他們會想盡辦法來達到這一目的。「結論:聯邦通訊委員會不應當禁止在廣播和電視上做酒的廣告。
原因:1.如果我們容許聯邦通訊委員會禁止在廣播和電視上做酒的廣告,那麼聯邦通訊委員會將會禁止多種廣告宣傳,因為很多產品都可能對健康有危險。2.聯邦政府在完全消除酒消費方面的行動可能將是無效的。謬誤分析:
(1).第一個原因包含一個假設,即:一旦容許聯邦通訊委員會根據某一個特點行動,那麼他就會在類似的事情上採取行動。這個假設是錯的,原因是我們立法體系中會有很多措施阻止他們。比如聯邦通訊委員會不可能去阻止牛奶雞蛋的廣告。3這叫做滑坡謬誤,即作出這樣一個假設:當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發生時,採取某一措施會引發這些事件。
(2).第二個原因跟結論的相關性是可疑的。即使這個原因是真的,那麼,這裡存在一個描述性假設:禁止在廣播和電視上做酒的廣告的主要目標是完全消除酒消費。這個額假設是錯誤的。更可能的目標是減少酒的消費。我們把這類錯誤稱為:妄求完美的錯誤。 這種錯誤的形式是:我們不會支持XX的解決方法,除非它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靜待完美的解決方法出現,就可能限於癱瘓狀態,不能行動。舉個例子:」在美國,為什麼要限制人們進行人工流產呢?即使成功了,想流產的婦女依然會飛到歐洲接受流產手術。「
這叫做妄求完美,錯誤的假定,如果使用一種方法不能使該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就不能採用這種方法。
(3).再一個例子:」在大選來臨之際,你有權利為一位女士投上一票,這位女士代表這個偉大民族的未來,她捍衛民主,保衛我們的旗幟,在實現美國人的夢想方面,她有決心、信心和勇氣。這是一位有愛的女士,她支持兒童事業和環境保護。她的行為已經幫助這個國家走向和平、富強和自由。為好心人投票就是為真理、遠見和常識投票。「
經過上面的知識,這篇文章不分析你也能看出來,這個論證沒有提供任何關於這位競選者的以往記錄的任何細節,相反卻列了一堆形容詞,看起來似乎還挺有道理的。其實它的目的是謀求與內心深處積極情感相一致。我們把這些美德辭彙成為」暈輪效應「。
相反,也有的文章會使用一些人身攻擊的或者僅僅是貶義詞的詞語,讓你內心中的情感趨於排斥這個人,從而排斥這個人的觀點,進而接受作者的觀點,這叫做人身攻擊。
這些謬誤你可以百度得到,這裡不再贅述,但你一定要小心這些謬誤,這是引導你走向作者可能錯誤結論的很大部分原因。
2.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
直覺、個人經驗、證人的證詞、專家的意見、個人觀察、科學研究、案例、類比你一定在很多新聞,報告或者其他文章中看到許許多多的證據,」最近的一個調查稱「」美國某某州一位艾滋病研究者說過「」數據顯示」「我媽媽說」等等東西,你說你是該信呢,還是不信呢?
你要學會提問
1你的證據是什麼?2你肯定他是真實的嘛?3你又是如何知道它是真實的?4你為什麼相信它?5你能證明它嗎?1直覺
「他是個壞人。我總感覺他在盯著我看,妄圖圖謀不軌。」直覺是個性的,其他人無法判斷其可信度,而且直覺多依賴於無意識的加工,並強烈反映出個人偏好,所以,我們在看到這樣的證據時,一定要小心。
然而有時候直覺依賴於廣博的個人經驗和知識。當一個有經驗的飛行員直覺飛機的狀態不佳的時候,我們很贊成對飛機進行進一步的安全檢查。
2個人經驗
「我服用鎮定劑來治療我的抑鬱,但結果更糟了。我認為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根本沒用」以個人經驗作為依據,容易帶入自己個體的經歷或者情感,不足以代表所有的經驗,個人經驗經常引導我們犯概括草率的毛病。
3他人證詞
」莫言:這本書寫的很好,我推薦大家看。----某暢銷書後的評價"「你應該去看中醫,之前我的病找中醫一下就好了」這類證據有什麼作用呢?一般來說,根本沒有多大幫助。在多數情況下,除非我們對提供證詞的人有更多了解,否則不需要在意。比如,你鄰居作家說某種病吃藥就好,就不可信,但當她說某一本跟他沒有利益關係的書寫的很好的時候,你就可以信了。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書在書的最後會有很多作家的評價的原因。
4權威意見
「影評家:這部電影片看成今年最好的十部電影之一臨時想起來還要去做實驗,抱歉了,下次更。」基本上這些都是看看笑笑就好的文章,如果是那種綜合好多條的就更不要費心力去判斷,你看憑你的常識力都能看出獻血文是扯淡了,那已經是這些釣魚文里中等偏上質量的,所以你不用太擔心自己被忽悠。
記住,除非文章里有言之鑿鑿的來源和引用出處,敢這麼標的目前我看這些造謠文還沒有過。………………………………………………………………………………………………………………我的答案有點戲謔化,可能不太有助於題主,不過我還是補充說一下吧。1、想學東西,想獲取有益的常識,有很多好的途徑,好的網站,為何要致力於在已經被攪成渾水的泥潭裡提煉純凈水而不是直接去山泉里接水呢?2、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充滿陰謀,不要經常性地懷疑自己幾十年形成的世界觀。3、其實不管看的東西真還是假,更應該判斷一下,這些常識的真假對我影響很大嗎?如果真的會嚴重危害到自身的健康,甚至國家的安危,你卻連百度求證都懶得百度一下,說明其實你內心深處還是覺得不足為信吧,那他是真是假又有何意義?我覺得,如果題主有願望、有可能、有耐心和那些朋友深談的話,可以嘗試讓朋友建立一種這樣的觀念,即
新的信息、知識、論斷在我們心裡的存儲方式可以不僅僅分成「我相信它們」和「我不相信它們」這兩類,更細緻的劃分是可以被接受的。比如:
1.我堅信它們,並且認為自己可以說服不相信的人
2.我堅信它們,我的信念基礎很可靠,但別人沒有和我相似的知識背景因此會不相信,不用說服他們。3.我相信它們,雖然現有的證據不能完全確保它們的真實性,但它們真實的可能性很大,更確鑿的證據才能推翻我的信念。4.我相信它們,雖然證據不夠充分,但如果它們是假的,那麼會動搖我的很多其他信念,代價太大。5.現有證據似乎挺可靠,在更有力的反面證據出現以前,先相信它們吧。6.證據不足,結論靠不住啊。先不急著相信吧。7.證據不夠充分,如果它們是真的,那麼會動搖我的很多其他信念,代價太大,不相信。8.消息來源有很強的誤導動機,因此不應該相信它們。9.論證過程太過武斷和淺薄,表明作者不具有科學素養,結論不可信。10.與事實明顯不符或存在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我可以說服那些相信它們的人。其實很多文章看完以後自己想個30秒歸歸類,長此以往會養成非常好的素養,對自己判斷力的提高很有幫助,而且並不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別教了。日常生活中我只對我的朋友討論過我絕無惡意同時我又自認為正確的觀點,然後就這樣。
偶爾我也對陌生人說,我視這種行為為善心,如果陌生人唧唧歪歪我還說的話,這種行為我視之為犯賤。題主沒寫過學術論文嗎
對稍專業的文章寫作,都是數據、論據先行,然後得出結論,數據論據一定要有據可查。例如:據調查,婚姻最幸福的情況是丈夫收入是妻子的三倍。這種輕易的判斷句很可能是錯的,調查的樣本量是多少,是國外數據還是中國一線城市數據還是全國普遍數據,幸福的標準是離婚率?妻子主內怎麼算收入?如果題主寫過調研報告的話,應該知道數據分析和得出結論很容易與事實大相徑庭,因為對數據分析很容易是片面的觀點。-------------------------------------------------------------------------------------------------------------------再例如:二戰中的義大利第一,關於吃 1 有什麼辦法能在戰場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嗎?在這一信念之下,當其他國家都在忙著開發新型武器時,義大利因為想要吃好吃的軍食而發明了冷凍乾燥的保存食物法……讓聯合國大為震驚。2 在離補給站10公里的戰場上因為肚子餓,全軍煮義大利面吃,然後全軍被敵人輕鬆俘虜…3 午餐時間戰鬥會停止,PASTA吃完了就會失落地躲到戰線後方……4 義大利的軍服是紳士裝,並且從全世界購入了3000萬噸紅茶。義大利某著名紅酒的包裝上有「喝醉了便不會畏懼戰鬥了」這樣的宣傳語。在被敵軍繳獲的物資中,紅酒比彈藥的數量還多5 義大利抓到的俘虜每天都能吃豪華套餐……一個英軍飛行員被義大利抓獲,投入了俘虜集中營。當天晚上,他在監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從前菜開始到通心粉和肉食,連最後的水果和紅酒都配備齊全,豪華到不自然的料理。「這就是所謂最後的晚餐嗎……」第二天早上,一個看起來階級很高的將校出現在他面前:「昨天我們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給身為將校的閣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這絕對不是有意虐待俘虜,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諒那位出錯的看守嗎?」6 某俘虜營的義大利越獄了,因為沒有PASTA吃,他們跑到了另一個有PASTA的俘虜營,後來,之前的俘虜營向他們保證會提供PASTA,於是他們又回去了……7 德軍在沙漠中接收到義大利的救援請求,派出了一個中隊的兵力前往救援。當他們與義大利會合的時候,發現對方正用寶貴的水煮通心粉……這是典型的段子語言,可信度真心不高,如果你帶著疑問去看:第一條就錯得離譜,二戰哪有聯合國。。。--------------------------------------------------------------------------------------------------既然題主不想被謠言愚弄,其實要做的就是學會專業知識,學會科學思維,多思考,如果懶得思考又不想學東西,那種文章就是篩選出哪些人好騙,就樂呵呵做傻子吧判斷文章是否可信要用科學的態度。什麼是科學的態度?就是證偽!
先假定文章是錯的,找出他的毛病,如未找出毛病,不妨相信他。
第一步:質疑數據。看看他的數據是如何獲得的,如果是你,採用與他相同的方法是否有可能獲得準確的數據。如有新聞說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每年生產假貨多少多少個億。我就不太相信這種說法,統計總產值都很不靠譜,更何況統計假貨。質疑數據可發現一部分欺騙性文章,但很多情況下對數據質疑很難,比方說人家說通過實驗獲得,這種情況下不妨相信他。
第二部:質疑結論。如果數據未發現問題,此時要看看按照他的理論和數據是否可推出他的結論,是否有漏洞,其實很多推理的漏洞是十分明顯。如有文章指出鋁對人體有害,因為其統計了鋁礦工人,發現30年工齡的工人記憶力和靈活性不如5年工齡的工人。發現問題了嗎?他無非是再說50多歲的工人記憶力和靈活性不如20多歲的小伙,這同鋁對人體有害有何關係?
數據和推理未發現問題的結論,不妨暫時相信他。沒有給出數據和推理過程的結論(如說專家說的)千萬不要當回事。
拋掉所有主觀化的東西,將文章要講的事簡化成一句或者一段短小的話。
然後與其他同類消息對比,看差異有多大,最後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為自己的真相雖然我很討厭這句話,但是我還要借用一下:
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對錯。文章是真的是假的不重要。看了文章接下來怎麼做才重要。就拿轉基因來說。各種說有害說無害的文章鋪天蓋地。一群人覺得不吃轉基因好像殺了他們爹娘一樣愚不可及,另一群人覺得讓他們吃轉基因好像殺了他們爹媽一樣。你聽誰的?
不要相信裝b犯們說的到處找找論文之類的科幻小說一樣的方案。找論文?去哪裡找?找什麼?找來了論文是對的還是錯的?論文的環境和受眾的環境一樣嗎?你到哪裡去考證?找論文?別跟那些科學裝b犯瞎掰扯。
那麼看了文章以後怎麼辦?
很簡單,還是拿轉基因的例子來說。你不要去管這東西是有害的還是無害的。你就看:1. 吃這玩意兒對你有什麼好處2. 你身邊有沒有親眼所見的吃這玩意兒吃出事兒來的就這麼簡單。千萬不要眾人皆醉你獨醒,覺得自己屌得一塌糊塗。因為往往這個時候,真實情況是自己蠢得一塌糊塗。就這樣。這個問題其實挺複雜的,因為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看答案的真實性是不同的。
假設有一篇文章論述了這麼一個問題:因為黃色的狗一定是母狗,所以白菜可以拿來炒著吃。那麼請問這篇文章是否可信?問題來了。文章的內容包含三部分,其中黃色的狗是母狗經驗證是錯的,狗顏色和白菜可食用性上又不存在聯繫,但是經過驗證結論是對的。所以如果你試圖否定這篇文章,那麼這篇文章的擁躉,或者說作者的水軍就會說,難道白菜不能拿來炒著吃么?下一個:因為電腦需要耗電,所以白菜可以拿來炒著吃。這個命題前後半句都是對的,但是因果關係是錯的,就目前而言雖然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繫,但從電腦耗電聯繫到白菜炒著吃也是不被大家認可的,沒電腦的年代也有炒白菜。但是如果問題沒有那麼直白呢?因為物的擔保優於人的保證,所以保證人的保證期間應當按照除斥期間理解。擔保法中規定保證人在物的擔保範圍外承擔責任,而物權法也規定了沒有約定時應當先執行債務人提供的物的擔保,後執行保證人。因此保證人的責任區間是受限制的,因此保證期間應當是超期失效的除斥期間,而非超期有效的訴訟時效。很多人看不明白吧,那大家覺得這個命題如何?因為的部分是對的,擔保法物權法都有這樣的精神,所以的部分也是對的,這是當下主流觀點。因為所以的部分都涉及擔保,但是這倆沒關係,解釋中因此後面都是我編的,騙過的人說明不懂法。以上為了說明的是,論證一個命題,前提結論和因果關係都對的時候我們可以堂而皇之地說這個命題是對的,但是要是部分正確呢?尤其是當結論正確的時候,我們試圖否定這個命題,而其他人通過其他途徑驗證了命題結論的正確性,那是否說明命題的正確性呢?我們很多人的朋友圈裡都有很多勵志文章,通過一些很玄的故事,比如很多「連小動物都知道」的道理來論證人生。我是不認為人和動物之間有很多可比性的,因此在我看來這樣的文章就屬於前提待考證,因果關係不充分,結論不好說,可是當其他人從其他角度試圖論證結論為真之後,彷彿天然地這個命題也為真,這是不嚴謹的。一篇文章寫出來想說明一個問題,結論是結論,說理的過程是過程,一篇嚴謹的文章應該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清晰而富有邏輯。而無論是對前提、結論亦或是因果關係的質疑,都構成對整篇文章的質疑。當你具有足夠知識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對一篇文章得出前提不認可,因果關係不認可,但結論認可這樣細緻的評價,而同樣的條件下,通篇否定這樣的文章也是可以的。但凡是和科學研究扯上邊的文章,如果感嘆號很多的話,基本是假的。但凡是和食品安全扯上邊的文章,但凡出現黑科技(多腿雞等等)基本是假的。
---------------------------先扯兩句分析問題----------------------------
題主的問題算是屬於【如何引導網路輿論、規避網路謠言】的問題
所需求的方法雖說是給身邊人的,不如說是給我們所有人的
------------------------其次來看需要救助的人群-----------------------
1.這不但是你身邊的朋友,而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問題,人們比較容易輕信那些自己未知的領域,滿足自己」增長見識「和獵奇的心理
2.從受眾構成來看,主要是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容易信服這些信息,並抱著要」造福「大家的心態轉發;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也容易信以為真,出發點是我要擔負社會責任,讓國人明白事情「真相」
--------------------------為什麼大家會輕信並轉發呢-------------------
從大了說這是我們國家社會環境的問題
一是,政府的亂象和行政單位不法作為,讓我們不再輕信相信行政單位,碰見揭露黑幕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主觀就先認為是正確的;
二是,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我們迫切想了解更多的知識來滿足自己精神需求,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對於這些【善意提醒】和【真相】,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往小了說是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問題
首先,這個思維過程從心理學上來看,稱之為---認知建構差異,也就是信息加工方式不同,就比如對於題主的所提出的問題,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聚會,聚會上的人,有的就覺得很開心,聚會很成功,但也有的人不太開心,認為這個聚會糟糕透了)
其次,導致這種認知結果的原因在於個體長久所處的環境和自身內在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差異。。。對於題主所涉及的問題,往往形成慣性思維,就覺得這些真相和黑幕是陰謀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重中之重,題主所想要的解決方法-------------------
(說在前面,題主明確地說了是針對知識構成不足的那些人,那這些人就是指大眾)
1.肯定是希望【題主這樣有良知的人】去盡量地給身邊的人講清楚事實真偽,畢竟傳播這種正能量,我們需要從身邊做起。這裡強調盡量,不是去說服,我們只需要去做到算是本能或良知內的事情
2.更多地就需要仰仗權威媒體了,也包括一些良知大V,需要這些媒體負責任地及時破除謠言,披露真正的真相 ,因為個體還是崇尚權威的
3.這一點比較作,有傳播這些輿論謠言的人,那麼就有傳播這些事實真相的人,我們要秉持著【他轉】(負面的)【我也轉】(正面的)的精神,這樣你也是一個信息傳播源,不敢說別人看了一定信,但起碼可以讓那些輕信的人產生認知錯亂,產生懷疑,不過要真正建立完善的思維,需要時間和其他因素
4.祭出殺手鐧,不過,暫時不太能實現,就就是【培養網路智民】,這也是終極目標。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一般網民輕信的前提也是自己希望懂得更多,滿足自己精神需求,也就是說,網民的民智在不斷開啟,只不過是被錯誤地引導了,那麼也就能給他們拉回來,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
(至於具體怎麼培養,暫時不好說,我畢業論文就是研究這個啊,目前積累還不夠)
1.說「研究表明」不給鏈接不給時間人物不給實驗數據的基本都是瞎扯。
這點不全適用。2.舉些栗子說可能更清楚些。
(1)有一篇朋友圈,說中國已經出現了埃博拉病毒,我用百度以圖搜圖功能搜索配圖,發現是03年非典的圖片,開始懷疑新聞真實性。後用Google搜索,中文關鍵字「中國 埃博拉」,英文關鍵字「Ebola China」,均沒有相關報道。至此,可以斷定是假新聞,舉報之。(2)另外一篇朋友圈是說科學家已經發現癌細胞可以人工轉化為正常細胞。呵呵,配圖是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間的截圖,台標卻是舊版的那種(就是新聞倆字跟在CCTV後面的),而且,注意,最重要的是,如此「重大」的科學發現,竟然沒有提到是誰發現的,甚至連個Nature或者Science之類的鏈接都沒給,至少也得給丁香園的吧。
(3)還是朋友圈,說粵語申遺成功。這個沒啥好說的,百度一下人民網有闢謠。如果不放心,就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網看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這個。
總結一下,如果想要確保你的判斷是對的,你要學會搜索,並且英語要過得去,至少不能在長文章面前犯暈。
回到電腦繼續完善答案。既然對文章中說的專有名詞和知識體系不了解,又不願意去學習那些方面的專業知識,那就只有看文章內部的邏輯了。若文章中的邏輯不能自洽,可信度自然就很低。既然題主自己也能看出來那些文章「漏洞百出」,那就從漏洞入手,判斷文章的邏輯能否自洽。若不能自洽,文章就不那麼可信。大部分的釣魚文邏輯都有疏漏,基本過不了這一關。
但邏輯能自洽,依然還是不能完全確定文章可信。還得注意文章所引材料的真實性。這就需要相關的知識。就可以依照陸聞道先生的答案來鑒別材料。但這已經開始去掌握「相關知識」,似乎與題目有些差別。但不掌握知識,是無法真正斷定一篇文章是否可信的。
但也需要注意,不可信的文章也不一定就是假的。好比我說「中國的國旗上有五角星,所以美國的國旗上也有五角星」這句話邏輯不通,但中國和美國的國旗上的確都有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