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銀監會發布的《銀監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銀監發〔2018〕4號)?
1月13日,銀監會網站發布《銀監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銀監發〔2018〕4號),同時,在附件中公布了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行業廉潔風險共計八大類、22個方面。
聚焦八大類、22個方面,銀監會發布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謝邀
從去年到今年,監管的思路沒變過。
1.去槓桿。包括顯性槓桿和隱性槓桿。制定監管指標直接或間接控制金融機構槓桿。因為要去槓桿,所以貨幣政策一直處於中性偏緊的狀態進行配合。
2.去通道。以前很多機構大半業務是通道,資管,信託,基金子公司,不承擔任何風險賺取通道費,美滋滋。為什麼有通道需求,因為要加槓桿表外更方便,表內監管嚴那就用通道繞開監管。
3.去同業。同業間業務去年被認定為空轉套利,一個有趣的事是監管發問「你們發了存單配的什麼資產,這個貨基是不是用的存單的錢」。資產和負債都是池子,一一對應誰都做不到。陸續出台CD額度趨嚴,CD納入MPA,流動性新規中對銀行衝擊最大的流動性匹配率等等監管政策都為了控同業「空轉」。
4.去非標。委託貸款現在已經被完全封死,把非標的一條腿打殘了。
5.凈值化,破剛兌。資管產品全部凈值化,非標這種無市場價的資產另外一條腿被打殘了。以前理財的剛兌實際上使得理財收益率成了無風險利率,將所有風險積聚在金融系統內部,凈值化和破剛兌就是要讓終端投資者承擔風險,風險從哪來上哪去。
這次4號文比想像嚴厲的地方在於新老劃斷,原來一些機構想著新政要落未落的時候沖一把,反正還沒落,現在倒好,17年5月以後的都按新規來,機構的小算盤監管看得很清楚。
那銀行以後做什麼,規規矩矩回歸本源,存貸款業務。現在還有掣肘,就是貸款額度和存款利率的控制,表外全都封死,表內再不放開一些,那金融系統功能受到影響也將影響實體經濟。
怎麼看這兩年的監管,推薦閱讀《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編著者正是當前經濟金融政策制定者,看完自然明白這些政策的由來
謝邀~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銀監證監頻頻發文,招招直打市場要害,乾淨利落,不留餘地,一看就是背後有老司機坐鎮,讓我不禁相信此前市場傳聞,部分大佬被金融監管招致麾下,未來中國金融監管是否會迎來一輪高質量的發展,拭目以待。
回到問題本身,怎麼看這次通知。八大類22個方面,基本囊括了2018年整治銀行業的工作要點,具體內容不列述了,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監管要求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具體。
今年銀行們的日子肯定難過,腳上的鐐銬更緊了(監管趨嚴騰挪空間越來越小),可音樂不但沒停反而加快了(股東對於規模和利潤增長的追求)。也許明年會好一點,規範治理從長期來看對從業機構和整個市場都是好事,等大多數根基不牢固、經營不規範的小銀行倒在半路上爬不起來的時候,市場競爭也沒那麼激烈了。
熟悉銀行經營管理的知道,歲末年初是去年考核收口和今年預算分配的關鍵時刻,也是總分行之間、前中後台之間、業務條線之間、各部門之間博弈最白熱化的時候。
今年因為變革,爭論尤其激烈。凜冬降至,當銀行人不能再假裝自己在干銀行的時候,就必須回到銀行經營管理的本源上來。至於什麼是本源?大家吵個不停。在我看來,無非是三個核心:
一是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銀行最經典的角色定位還是借貸資金融通。之所以有存款立行一說,是因為沒有存款,銀行就沒有資金去放貸款;而資產和負債兩端的定價是否合適、期限能否匹配,具體表現為貸存比和凈利差等指標,對於銀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是風險定價能力。做金融,最關鍵的是要有風險容忍度,能識別衡量風險,給高風險的業務高定價,低風險的業務低定價。銀行的風控體系,最大的優勢在於現有的一套機制,是以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和教訓換來的,雖然僵化但完善。可是過去幾年,銀行風險定價能力其實在退化,單純依靠僵化的信評風險體系且堅持風險不下沉,只能靠政策靠關係靠資源去做沒有技術含量的低風險業務,大多數時候只看信用主體,根本不去關注業務自身的風險結構。
三是規模化的平衡能力。銀行高昂的中後台成本註定了必須要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規模化可以讓銀行資源更聚集、配置效率更高,也可以通過階段性地追求規模,做大分母基數解決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但在規模快速擴張過程中,容易對風險造成選擇性遺忘,還有就是規模大了以後,面臨調整時必然會有「船大難掉頭」的壓力。尤其到了行業面臨深刻變化的關鍵點,決策推進尤其不易,往大了說不光銀行,社會改革也是如此。謝邀。
一般要我答題,我會看一下回答,如果有好的回答我就點個贊同就不管了。
但這題真的是沒看到能點贊的,只能自己拋磚引玉......
這個問題不管,特么要等到什麼時候?
我以前在別的回答里說過,金融行業就掙兩個錢,一個產品,一個通道。
過去幾年,有多少金融機構是好好做產品的?全特么做通道。
先說銀行,表內有額度,我就表外做。以前銀監會給的那麼點額度,一個季度就用完了,接下來怎麼活?全都做表外。
表外都在做什麼?一層套一層,套到最後底層資產。什麼是底層資產?說白了,就是可能會變成垃圾的資產。
再說券商,主業就是做通道了,還教你怎麼繞監管做通道。本來是做資產管理的資管行業,也全是做通道,後來連投行部門都做通道。
再說私募基金,股權基金可以說一半做通道,基本就是做一個產品,募集後放貸。
好了,全行業都做通道,帶來的是什麼?
全行業加槓桿+無法控制的鏈條風險。
你去問做這行的朋友,問他們知不知道背後倒底是什麼資產,十個裡面六個跟你說不清楚的。
因為這些事情產生的違約算是數不勝數了,現在一天到晚這違約那違約,因為整個通道就像繩子一樣,太多了打結了,找不到新債還舊債了。
最近的雲南國有資本違約就是這個例子。
還有最近龍里生物、沃森生物理財的案子也算例子。
其實國海蘿蔔章也是個例子,你以為是對方給的資金,誰知道對方也只是代持而已,而代持居然也是個代持...
這還不算很惡劣的,更惡劣的是資金通過各種通道流向p2p,或者線上高利貸app,一旦發生違約,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你現在覺得這到底要不要管。
今年一定是金融去槓桿更嚴厲的一年,會越來越嚴。
在銀行金融市場部或者投行部或者其他前台部門的一定能感受到去年的嚴厲。忙了一整年,估計年終獎沒的,因為不是忙做業務,而是忙著應對各式各樣的檢查。業務?根本沒業務。
以前的業務做不了了,去搞搞定增,這算比較野的了,再去搞搞abs,還算不錯。好了,這不現在abs也要管了。
這其實不是從業人員的錯,從業人員就是想混口飯吃,多賺點錢早日買車買房而已。
但這行業里做通道業務的人是不是太多了?說實話真正有能力的有幾個呢?大部分都在做空手套白狼的業務。本身從a到b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都要擠在中間繞過監管賺錢套利,現在a到b到c到d到e,自己就把自己搞死了。
對於從業人員來說,這是個選擇的問題,要選就要選一條能突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做通道需要能力,但更多的人都是在拉皮條。
鼎輝剛募的夾層基金不知道該怎麼辦,而鄧曉峰在最近內已經完成了接近百億的募資。
這是個好現象,要讓有能力的人拿到錢,而不是套來套去。
對於行業來說,這就是個好現象,金融行業去槓桿降低風險,這難道不是好事情?
罵監管決心的,基本沒在銀行上班
罵監管不會經營的,基本是自己利益受到損失罵監管不行的,你們去看看監管到底是哪些人在監管,你能否考成國家公務員都還是個問題。監管一定比你有更真實的數據,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更會顧全大局,即使監管中有人謀私,失去大局對他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以上僅供一樂
1. 銀監會4號文:
2018將繼續深入推進整治金融市場亂象。也預示監管的緊箍咒會越來越緊。先看看4號文說了哪些需要整治的亂象:
公司治理不健全
違反宏觀調控政策
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
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
利益輸送
違法違規展業
案件和操作風險
行業廉潔風險
這些亂象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也說明了監管思路從未改變,最終目的不過兩點: 防微杜漸,防止系統性風險;歸本溯源,服務實體經濟
2. 看看負債端和資產端
這兩年負債端和資產端可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16年金融市場各種加槓桿,2市場出現熱詞之一就是「資產荒」,到2017年各種金融監管,「同業存單」、「同業理財」不被打殘,現階段估計也要趴一會,主動負債這條腿算是殘了一半,現在市場都不說「資產荒」了,估計再不多久都要該說「資金荒」了,特別是對於中小銀行,未來要好好思考如何在表內存款、居民財富管理獲得主動優勢。
2.1 負債端——資金從哪裡來
2017監管表外負債:同業存單、同業理財業務——平衡流動性,表外難度加大
2018年繼續負債回歸表內——表內負債爭奪將更加激烈,資金磨擦加劇,負債端穩定性下降;中小銀行、非銀機構資金將面臨緊張局面,也將會使這波監管衝擊較大的機構,未來要思考如何個人客戶及企業客戶維護了,平衡流動性,防止「資金荒」
2.2 資產端——資金到哪裡去
2017嚴控資金轉空和金融體系內套利行為(同業投資)、資金投向不符合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或投資渠道不符合監管要求(影子銀行)——各種通道業務、非標業務被監管「堵」、「堵」、「堵」
2018年:監管將繼續加強,通道業務或將出現回落,表外資產向表內轉移壓力大,關注部分領域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及非標轉標的業務機會
瀉藥。無論任何行業都需要時刻關注政治政策走向,金融尤為明顯。最上層的意圖已經在一行三會監管層得到了充分的詮釋。每周五、每周末的政策文件及各種漏洞補丁升級,這兩年最幸苦的並不是金融工作者,是監管。看看人家加班出政策的速度,可以讓剛設計好的模式機構秒停。
對於文件的解讀其實已經很多,核心是對之前的334回顧,複查,同時之前出台的委託貸款封堵等政策都告訴了一個很現實的核心點-想要再靠通道業務為主、監管套利、同業驅動、負債先行迅速累規模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
活下去必須按照監管的意圖,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做到專業化。銀行業去槓桿,一起縮表,然後把小銀行的超額利潤還給大銀行。中農工建交的營收有望回到高增長。
為什麼要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因為真的是太亂了,亂到你無法想像,我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好比大家都去找配偶結婚為了解決生理需求(正常開展業務),但是因為現實的種種障礙無法結婚(各種法規限制),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居然有性服務工作者的存在,不用結婚也能滿足生理需求(發現了通道),然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大家都在爽,問題是都染了病,這病啊,得治。(整治亂象)
~~~~~~~~~~~~~~~~~不做大哥好多年~~~~~~~~~~~~~~~~~~~~~~~~~~~
以上都是開玩笑,一笑而過就好,實際造成今天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一直是分業監管,銀監、證監、保監各立山頭,王不見王,也就是因為王不見王,讓三家的小弟們玩兒嗨了,銀監系的小弟用理財去干基金的事,證監系的小弟用集合資管產品干銀行攬存的事兒,保險系的小弟用萬能險也干銀行攬存的事兒,然後三家小弟發現,彼此在對方的底盤做事兒各自大哥好像都不管,於是一拍即合,用定向資管計劃幫銀行的兄弟走一單貸款的私活。銀行不良資產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找信託公司成立信託計劃,在由銀行認購該信託計劃的受益權等等,N種諸如此類的操作模式讓你天天驚呼「卧槽,還有這種操作?」
終於有一天終極大BOSS召集他手下的銀、證、保幾個堂口的老大吃火鍋,觥籌交錯間告訴他們,你們的小弟背著你們私通走貨,走貨已經不通過社團賬了,如果你們管不住自己的小弟,我就滅了你們,現在這麼亂,都怪你們銀口的小弟最不聽話,把風氣給帶壞了,於是,所有的規定限制從銀口開始,其餘的堂口不用刻意整,銀口不給錢了,其餘堂口自然靜悄悄。
瀉藥。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面是開玩笑。從2016年6月開始正式打擊銀行通道業務以來,這輪監管明顯時間比想像得長、力度比想像得大,甚至感覺還有加速跡象。
原因我想是為了適應下一階段的整個金融體系轉型,從人民幣發鈔模式再次轉變開始的一個大轉型。涉及方面太多太多,如果監管跟不上(不僅僅指力度跟不上),則可能引發基層大規模「逆向選擇」,反倒把事情辦砸。
背景:我們國家的貨幣供應在改開後分三個階段,1994年以後勞動要素貨幣化、2002年以后土地等資產貨幣化、08年次貸危機和09年四萬億強刺激以後則進入「金融創新」提供信用創造時期,也就是由影子銀行業務為市場提供彈藥。
(歪個樓,所以那些指著M2增速就分析房地產如何如何NB如何如何藥丸的,都是傻X,歪樓完畢)
而此輪銀行監管高壓主要指向的正是各類在過去沒能納入完善監管的影子銀行業務。也就是說它們跟過去傳統信貸那一塊的差異挺大、監管也看不見管不著。
各國都有影子銀行業務,但國情各有不同。中國這幾年房地產比較火,土地生意比較火,所以其實我們國家在這一塊來說主要還是把彈藥往地產基建送。
2009年信託公司啟動了脫媒,銀行通過信託的「非標業務」為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提供融資服務。2010年「社會融資」的新貨幣目標提出,將信託貸款、票據、債券等項目納入體系。以銀行理財、同業、買入反售、信託非標為代表的金融「脫媒」活動實現大發展。大量的銀行資金通過多個渠道進入經濟體系,並分享了城市化帶來的收益。貨幣需求來自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雙擴張,城市化率到2012年突破50%。城市化巨大的融資需求推動了金融創新活動。劉軼等(2016)計算了銀行同業對貨幣供給的額外影響,認為2010~2015年同業,特別是買入反售額外增加了10%的貨幣供給。
言盡於此不好多說,自行體會。
先說點題外話。在中國,很多老百姓其實是不知道銀監會的,因為銀監會在2017年以前的畫風跟現在有很大區別(現在知名度貌似也不大,但比前些年要好多了),有一次我去銀監局辦事,打車的時候司機問去哪?我說銀監局。銀(淫)監局?是管掃黃打非的么?好吧,我直接說去某某路好了。可見其知名度不高,為什麼不高?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審計,其實90年代初審計知名度也不高,為什麼後來知名度這麼高?因為幾次重拳啊,平時你再吹牛逼,關鍵時候沒業績,大家會怎麼想?所以幾次重拳以後,大家一看,啊,原來中國很多單位財務問題這麼嚴重,原來心中很多牛逼的單位和企業是要被審計的,原來審計可以查出這麼多問題,處理這麼多人員,原來審計是保障國家財務制度順暢運行的基石。而且你必須承認的是,就因為審計工作做的好,國家財政確實減少了很多損失,老百姓是認可的。 再回到銀監會,2017年以前,有些銀監會監管幹部張口閉口談什麼?談服務。什麼服務?監管服務,監管不是目的,目的是做好服務,為銀行業務發展保駕護航。大家想想,監管如果以服務為理念,怎麼可能會嚴格?這裡面又有多少人以服務的口號上下其手,以權謀私?再說這些年的熱點話題,最重要的是兩個,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實體經濟。房地產為什麼就是高溫不下?哪裡來的那麼多熱錢?實體經濟為什麼就是缺錢?為什麼就是貸不到款?銀行到底做了些什麼?這些問題在2017年銀監會的各項動作中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銀行通過各種形式將錢投進了房地產行業,而實體經濟卻得不到支持,這些年口號喊的震天響,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原因就是因為銀行說一套做一套,原因就是監管不姓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說這個4號文。其實這裡面的內容不是什麼新東西,不過原來不做重點。去年銀監會各項工作就是以這個4號文的內容為原則開展的,不過今年經過梳理總結,形成了一個規範性的文件。那麼今後銀行再開展工作,必然要以此為範圍,越格的事再做,肯定要被處理。大家都知道,最近黑龍江工行被銀監局罰款3400萬元,很多人覺得冤枉,因為沒有形成損失。但沒有形成損失就不會被處理了?錯!不按規矩來,不論如何,都不行。所以今年以後,房地產會越來越難,因為以前銀行通過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將資金源源不斷的流進房地產行業,不要以為監管部門不了解,那點手段和花樣也就是騙騙外行人,過去不管不是不懂,而是。。。你懂的。但是,隨著反腐敗的深入,隨著證監會(副主席),銀監會(副主席),保監會(主席)的諸多保護傘的落馬,原有的監管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所謂的擦邊行為,現在基本都屬於違規行為,過去隨便搞搞通道就能躺著賺錢的日子,隨著監管趨向嚴格,將一去不返了。為什麼監管會越來越嚴格,因為金融穩定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用郭樹清主席的話說,就是:有不法分子違規構建龐大金融集團。明白了么?平時你們摟摟錢就算了,現在已經威脅到了國家的安全穩定,威脅到了我黨的執政,威脅到了全體人民的利益。現在中國改革的難點就在於分配機制不合理,少數人利用國家的公權力謀私,少數金融大鱷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形成各種利益集團。但我相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人妄圖阻止都是螳臂當車。
hhhhh其實我早就感覺到監管在醞釀著什麼,疑惑為何遲遲不動,沒想到剛年初就劈頭蓋臉全砸下來了。去年銀監各種進駐檢查了,估計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銀監查到的,一類是沒查到的。監管自然是「賊心不死」。我比較關心的還是後續監管打算如何履行這些規章制度,如何儘可能地實現軟著陸,同時將這些吃通道的,賺資金空轉的一網打盡。如此一來混業監管也越來越成為趨勢了,之前還沒畢業的時候體會不到,直到真正接觸了業務,深刻地體會到了毫無技術含量的資金空轉,層層嵌套的業務結構,只能說這次整治也是任重而道遠。還好我是做市場風險這塊的,同業業務盛行時期長期處於邊緣化,隨著我行非標業務的縮水,不曉得市場風險能不能變得更重要些T^T
好事,
減少金融危機爆發的嚴重性。從17年初就開始的強監管、嚴監管政策旋風,逐漸常態化。
以前積重太多,畢竟過去十幾年的金融繁榮,建立在千瘡百孔的監管套利基礎上,一次性肅清確實有一種釜底抽薪的感覺。
金融行業將走上一條高成本的合規路,不能說是壞事。從周期的角度來看,國內金融業所經歷的,美國都走過。以後在金融行業想獲得利潤,更加不容易。我們這種只會搬磚的,已經屬於去產能的紅線內了,自行淘汰了斷不給國家添亂是最正確的選擇。
本不敢瞎答的。。。看了這麼多智商碾壓中南海的答案實在是太不堪了。。銀監會是接受國家意志監管金融市場的單位,所行所書所表都嚴謹而深遠。這樣的文件細則解讀就是落實監管,規範市場。意志上解讀其實就是國家對待金融 資本的態度,其實還是很喜人的:金融就是依附實體的第三產業,不是翻滾名利的攪拌場,說穿說透大不過「利率」二字,利率背後也就是時間 風險 和回報的表象。中國崛起不是翻拍美國,金融霸權的路子是空中樓閣,川普都開始反思這種玩法,中國不至於笨到走這條老路。資本市場是高地,是上層建築,但不是根本,不是根基。發展的太枝繁葉茂超過了樹根汲取的養分,也就是大廈將傾的悲劇,偶爾修剪下枝杈是在所難免的。
法網先編好。至於用不用?什麼時侯用?用在什麼方向?怎麼用?用在誰頭上?這就是政治奧秘。至少從條文看,如果每條都嚴格認真執行,打個比方——————如同100年前馬克沁機關槍掃向衝鋒的騎兵群。
風往哪裡吹,草往哪裡到,前幾年銀行一直以為自己是風,如今才發現自己是草
從17年到現在所有的金融政策就是打擊套利行為 降槓桿 把銀行資金逼回實體 來支持一路一帶 口子只剩p2p 出了風險也不會傳導到銀行業 p2p屬於民間借貸 出了兌付問題更好 讓你們要高收益 不存銀行~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許晟、周悅)記者19日從國家開發銀行獲悉,國開行將於24日至26日通過南京銀行櫃檯等渠道發售1年期和3年期金融債券,這也是我國政策性金融債首次登陸城市商業銀行櫃檯。 據國開行介紹,2017年國開行累計發售櫃檯債429.88億元,發售範圍覆蓋上萬個銀行網點。國開行自2014年發售市場首單櫃檯金融債以來,已累計向社會公眾提供超600億元的高信用等級標準化金融產品。金融圈狼人殺:
法官:天黑請閉眼,監管請睜眼。
法官:監管你今晚要殺誰?
(監管指向銀行、保險、券商、信託、私募......)
法官:等等!監管你一晚上只能殺一個。請確定你要殺的對象。你要殺的是他嗎?
(法官指向銀行)
監管:......(為什麼會有這麼愚蠢的遊戲規則?)
讓你陷入困境的不是未知,而是你確信的事並非如你所想。——馬克·吐溫
有一次去市政府開債轉股會議,該來的都來了,領導問各家銀行債轉股實施落地情況如何?銀行講了實話,確實落地了,而且金額都很大,但不是我想像中的不良債權,而是正常債權,債務主體都是當地龍頭央企國企。一位官員也講了實話,債轉股本來是去槓桿降負債,但很多企業在債轉股後因負債下降又開始大量舉債,非但沒有去槓桿,反而加大了槓桿增加了負債,國家政策就這樣在落地執行過程中被某些人鑽了空子。領導的臉色很難看。
講實話挺難的,過去是,現在還是,更有甚者,現在很佛系,又是幾個意思?很多年後,我仍清晰記得那位官員慷慨陳詞的樣子,是的,國家需要這樣的脊樑。
當監管條文撲面而來的時候,你有點手足無措,有些東西聽都沒聽過,這樣也可以賺錢?恍然發現,原來賺大錢的方法都在監管里,你又開始捶胸頓足捂臉拍腦袋,其實大可不必,你要無比的放寬心,就算當年告訴你,你也賺不到,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是你太單純還是世界太複雜?
去年筆者寫了幾篇文章痛斥金融亂象,泡沫急需刺破,泡沫急需擠出,幸運的是,最近這一輪更為猛烈的金融監管風暴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拯救了我們每一個人。
一、金融亂象之監守自盜
南方人叫「生意」,北方人叫「買賣」,書面稱「貿易」,官家稱「商業」。有人把「生意」狹隘的理解為「掙錢」,其實,生意的本初乃是分享,把好的東西分享給有需或有緣之人,盈取合理的服務費用,秉著做一單生意,交一個朋友,這才是生意。生是生生不息,意乃心上之意,真誠做人,誠信做事。不欺!不瞞!不哄!——此為商道
是不是生活太艱難,還是活色生香,我們都遍體鱗傷,也慢慢壞了心腸,包括我自己。
筆者撰寫本文並不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論眾生,我也不是什麼好鳥,更不是什麼清流,但大實話總要有人去講,那些黑故事總要了解一些,我們應具有全局思維,要明白這個世界上的苦難、掙扎和貪婪,明白這社會的割裂性,明白這個社會從底層到上層最原始的邏輯。知理才能明道,明道才能專術。
資本是逐利的,人類是貪婪的,今天所發生的種種金融亂象,是市場、資本和人類共同選擇的結果,也許很多人並不喜歡這種工作和生活方式,但如不這樣,工作會很辛苦,生活會很艱難,我們終於成功的活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樣子,陷入了囚徒困境。
監守自盜,這個詞實在不是什麼好詞,或者有些刺耳,話講這麼難聽,真的好嗎?再不難聽點,我們釀成的苦果終會自己來吃。
是不是金融亂象一直存在?還是這幾年特別嚴重?剛入行的時候,我擔心的是如何把報告寫好,怎麼成功度過試用期,如何加薪升職取得領導肯定,心中目標只有一個:把工作做得更好,再好一點,女朋友都排在第二位,約會排在加班後,好不容易吃上晚餐,卻一直在打工作電話,那時的日子就是這樣的,忙碌、沒時間思考、不知愁滋味,像一頭蒙著眼一直奔跑的豬,因為每天已經累到不行,吃到回鍋肉蓋飯就挺美好的,我想要的並不多。
忽然有一天,蒙著眼奔跑的豬撞樹上了,他發現了很多很多工作之外的東西,好奇、誘惑、慾望、貪婪和道德、職業、商業底線開始了長期的拉鋸戰。這幾年,做金融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單可以賺多少成了很多金融人最先考慮的,案件風險、公司利益、合規等退居二線,套利交易、沒有真實交易背景的貸款、資金空轉等金融亂象屢屢發生。金錢也是商品,只要在流通,流通過程中每一個參與的人或機構都會獲取收益,很多人在這一筆虛假狂歡的金融時代賺得盆滿缽滿,不幸的是,很多融資機構虧損嚴重甚至倒閉跑路,但參與其中的人卻賺的不亦樂乎,成功上岸,問題是你以為你真的上岸了嗎?不是不報,是時候不到。據統計,今年金融監管機構開出罰單金額已經達到歷史最高,監管發文一出再出,以及史上高規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若不整治,金融系統風險發生的概率正越來越高。
實在不想去列舉案例,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正在發生的中國金融故事,也許你參與其中,也許你是旁觀者,這並不是美好的。通過投機方式賺取的巨額財富,從來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幸福,有的正逐漸讓我們陷入泥潭。
我們還是要始終相信世界和人性的美好,相信世間還是有著很多的正能量和清流,我們終究還是想過真正屬於我們想要的幸福人生。
金融脫虛向實正在發生...
改變並不容易,但抗爭是值得的。
二、皇帝的新裝:強擔保金融時代
你們是在賭未來美國經濟崩潰,這意味著,如果賭對了,人們會無家可歸。——《大空頭》
這個時代的金融,急功近利、貪婪和浮躁,整個世界都在虛假狂歡,皇帝的新裝真好看,實際上已在裸泳...
筆者是一名租賃人,當年入行時不知融資租賃為何物?不曾想,如今這個行業熱的發燙,燙的以為豬又飛起來了,今天看新聞,說8月以來,不到一個月,23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開始涉足布局融資租賃,哇喔,多麼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在朋友圈調侃,未來布局融資租賃會成為上市公司的標配嗎?是不是上市公司旗下沒有個租賃公司都有點不好意思呢?朋友回復:不設租賃公司,不允許上市。
全民金融,問題是,你會做嗎?有預案嗎?還預啥案啊,遠東投了,我們就跟投啊,在這裡,遠東租賃就成了項目的強擔保,我不專業沒關係,遠東專業啊!嗯,聰明的人還真多。
世界500強地產企業項目公司再爆違約2.1億,其東北業務陷債務泥潭的新聞一出,作為親歷其東北項目違約事件的融資機構主辦人,有太多細節無法披露,2015年底就出現逾期違約,到今年8月才被媒體曝光,想必地產企業、金融機構都不想這樣刀血相見吧,畢竟是違約,不是光彩的事。多家融資機構相繼中槍,有的機構在出現違約預警後竟不知曉繼續投放,金額之巨,觸目驚心。融資機構傻嗎?不傻,地產企業控股的一級子公司擔保,你怎麼可以想像世界500強會出現違約呢?我沒有想到,但事實發生了,當下的事,不是靠想像,也不是靠眼看,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唯一可靠的是親身經歷。
寫文章不是博人眼球,血淋淋的教訓就擺在眼前,強擔保就真的有用嗎?看看周遭,即使中央脫虛向實的基調出來以後,大量資金還是在空轉,投向沒有造血功能的強擔保平台。當然,不可否認,主流金融機構在調整方向,但多年養成的惡習豈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大船在艱難的調轉方向,調轉的很辛苦。
再來梳理一下輝山乳業,奶牛租賃在去年火的要死,洋洋得意的刷屏朋友圈,我也刷了...不曾想今年竟是這樣慘淡的收場?這讓投放的租賃公司情何以堪?筆者梳理了一下,不算其他金融機構,光租賃公司就有10家被波及,最大單筆租賃餘額還有2.7億,有的投放多筆,租金餘額總計約有16.8億。兩家知名租賃公司沒有投放,遠東和平安,我們不能說它們有多麼高明,但卻成功避險,還是有著過人之處,還是有很多值得同行們學習的地方。這些年,租賃創新無處不在,城牆、管網、苗木等租賃物登上歷史舞台,發生違約如何處理?因為融資機構清楚的知道這些租賃物只是形式,滿足合同文件的形式需要,真發生問題,租賃物是無法處置的,可以追究強擔保公司啊,問題是,強擔保公司真的有用嗎?輝山乳業是上市公司,擔保夠強,照樣沒卵用。今天輝山乳業的重組迷局依舊撲朔迷離...
故事還有很多,可以登上歷史史冊的東北特鋼、以及渤海鋼鐵、還有山東鄒平板塊等,在這個強擔保金融時代,皇帝的新衣正在被揭穿,留給我們的教訓是慘痛的,有因會有果,也許,身在其中的我們也會為此付上慘痛的代價。
筆者原創《很抱歉,你已錯過了政府平台融資那班車》得到讀者喜歡,很多辛辣留言直揭社會醜陋一面,考慮觀感,很多並沒有精選曬出,好不容易曬了一條中規中距點中要害的留言,因點贊人數過多,留言者自己刪除了,我想他有壓力,如今敢實名講真話太不容易了。有的讀者留言說因公司還在做平台業務,不敢轉發我的文章,怕領導看到,不轉發,領導還是會看到,但至少你沒轉發,你是好同志。還有讀者反饋,因為我的文章,她的項目被公司否了,我想這真不是我的原因,還是從自身找找原因吧,作為項目的業務經辦,每一次投放前,先捫心自問,如果是你的錢,這個項目你敢不敢投呢?答案也許豁然開朗。我們是個體,況且如此,作為專業媒體估計更是壓力重重,什麼可以發,什麼不可以發,什麼時候發,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搞砸,那就去請示吧。媒體自由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客觀是優秀新聞的精髓,美國總統白宮記者招待晚宴是非常重要的盛會,是對那些日復一日致力於揭開真相的媒體人最好的認可,總統代表國家感謝那些為此理想而奮鬥的鬥士和勇士們。
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在此之前,沒有人會認為雷曼兄弟會倒?貝爾斯登會倒?老兄,你是在開玩笑吧?結果玩笑成真,世人震驚,怎麼可能?今天,身邊的金融產品開始複雜化,你、我或者專業人士都並一定看得懂,於是我們開始盲目相信AAA或AA擔保。
我們總希望有權威來告訴我們如何來選擇價值,但我們這樣選只是因為這些人或機構看起來很權威,看起來權威真的有用嗎?
真相就像皇帝的新裝,一旦被揭穿,真的不好玩,但我們必須去正視、面對和改變,否則,受害的恰恰正是我們自己。很遺憾的是,今天的我們錯的有點離譜,明知道前方的路是錯的,還在往前奔跑,喝著雞湯往前奔跑,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也許,我們每個人,真的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了,如果你還在加速,沒關係,我們等你停下來。
金融,如何做才是對的呢?我想,回歸嚴謹而專業的價值判斷才是正途。瀉藥。
首先,銀行亂象不是銀行造成,而是過度監管造成,所有的亂象幾乎都是為了規避之前的監管造成,回放一下抽屜協議怎麼形成就可以了;
其次,我深切害怕,監管造成的風險在日益劇增,也許有一天會捅出一個天大的窟窿;
第三,目前的監管已經涉足到商業銀行的經營,而監管根本不會經營,等到銀行大面積虧損,甚至破產,而引發系統性風險,恐怕就要回到九十年代了。
補充說明:
1.各位評論區大俠們,你們先看一下2008年後到現在監管的文件,然後再來說銀行亂像;2.如果你們層級夠高,應該知道這幾年神奇的窗口指導都是怎麼說的;
3.只說現在銀行亂像,不問亂像形成原因,於國於民於銀行公平嗎?
4.銀行亂像說到底只是現象,不是根子問題,但是用連根拔的方法來治理亂像,那是用錯了方法;
5.銀行是需要好好治理,但怎麼治理,最好看一下朱鎔基總理曾經怎麼做的;
6.治理銀行的同時,希望治理一下監管,劃清一下彼此的界限。恆豐銀行的窩案大家不會不知道吧???
恆豐銀行由原董事長姜喜運掌舵多年。姜喜運從恆豐銀行前身——煙台住房儲蓄銀行時期開始,歷任副行長、行長、黨組書記;2003年恆豐銀行改制後,出任董事長。2013年底,恆豐銀行資產規模逾6000億元,63歲的姜喜運到齡退休,但半年後被查,被開除黨籍並移交司法。
來點實際的最新的案例,恆豐銀行董事長蔡國華2017.12月底被抓,十九大之後首個落馬的銀行業高管,此人無法無天到了極點,多行不義必自斃!
https://m.sohu.com/a/208450016_711570/?pvid=000115_3w_a【深度】全視角揭露恆豐銀行:動蕩4年,蔡國華走出的為所欲為之路恆豐銀行董事長被抓!你的存款還好嗎?_搜狐財經_搜狐網 http://www.sohu.com/a/207324185_99927877
偌大的恆豐銀行,手眼通天的蔡副市長。也難逃法律的制裁。作惡必然付出代價,正義也許偶爾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恆豐銀行「窩案」發酵:重罰1.7億後600億富豪神秘「失聯」
https://m.baidu.com/sf?pd=realtime_articleopenapi=1dispName=iphonefrom_sf=1resource_id=4584word=%E6%81%92%E4%B8%B0%E9%93%B6%E8%A1%8C%20%E7%AA%9D%E6%A1%88title=%E6%90%9C%E7%8B%90keysign=http%3A%2F%2Fbusiness.sohu.com%2F20180110%2Fn527550885.shtmlsource=realtime_afks=9b7264lid=11832010505163901068ms=1frsrcid=19frorder=1看下這些資本閃轉騰挪的事情,你會感覺到銀行業簡直亂的一塌糊塗!!!不治理真的會出大事,影響金融行業穩定。不能只談銀監會監管的一面,還是要談雙管齊下。郭加強股權銀行併購限制,但是又打開外資准入,嚴懲亂象但是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試點。總的來說,改革一般都是這樣。蘿蔔夾大棒。如果有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其實就能很好的觀察改革效率。我們沒有,所以特別像浮萍。資本市場的改革不像其他的。他是每分每秒真實可見的。別的行業你都可以吹噓,唯有這一行不行。看病住房教育農民,都可以吹大勢,然後無視三色園。資本市場不行。哪怕是房地產市場,人人都認為不跌,但是十年了,不敢推房地產基金。香港,大房地產公司的分紅都比房地產基金高。你敢不敢追高呢?中國,哪怕首付貸都擔心不利宏觀調控。資本市場改革的另一個問題,在於他完全就是預期。你現在有100萬和1000萬,都不是我買你的理由。特別的講市場均衡,其實對於改革並不是特別有空間。A股有漲跌停,所以相對來說沒那麼快速反應。重組什麼的,溢價在那裡。但是規律在那裡。預期會影響改革的效率。強人執政,往往導致過度自信,從而損害大趨勢。真正的資本市場改革派,首先得讓人不信任他,導致過度悲觀,結果他改革了,資本市場後知後覺,才有改革溢價。這些年真正做到的國家高層,只有肖一人。接了郭的位子,郭有多麼強勢,他多麼弱勢,不在其位,天天談放水,剛上任就恢復IPO,股市大跌,那麼好的標的沒幾個板就破了。牛市前夜,推動券商互聯網,取消兩融門檻,期權期貨,然後股市大牛。但是A股結構性問題沒解決,分紅低,國企佔比大。他能搞成這樣,不容易。牛市前放鬆監管易,熊市放鬆監管難。郭是早已成名。價格闖關時就是市場經濟派。建行上市也是預期。沒上之前壞帳連連,上了之後宇宙第一。如此履歷來證監會,自是天下英雄慕名而來。王亞偉都來講我投資爛股的成功經驗。他實在是沒蹦住,轟他下台。但是大家都覺得能幹事時就幹不成事。他鼓勵藍籌,但是不敢開IPO讓股市炒爛的受損。只幹了一屆,成績爾爾。肖接任無疑有郭打的底子。最煩的就是劉。有才幹,掌印的是農行這種純靠壟斷混日子的。要麼,完全讓股市爛掉,退回2000依然IPO,讓中國股市高分紅。要麼,你清理門戶,我出去轉轉。結果就變成現在這樣,你在A股當敢死隊,他要罰你。A股我不買了,我換美元去海外,他還是罰你,想跑?沒門。你必須呆在屋子裡,當灰塵被我掃掉。
《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我們來逐條解讀:1、要聽dang的話;2、金融市場目前比較亂;3、dang說你哪裡有問題,你就是哪裡有問題,你得整改;4、目前銀行的錢都不投到實體經濟,都在通過槓桿的形式空轉,容易成為擊鼓傳花的結局,反而實體經濟缺錢,銀行即使把錢投入也容易因為經營困難而提前抽貸導致企業破產;5、出了問題不能拿「臨時工」甩鍋,一定要讓正式員工或者領導背鍋(具體詳見MS「航天橋」事件);6、監管部門要研究進行整治排序,哪些銀行首先被嚴打,來一個時間順序表;7、監管部門在整治的時候,底線就是不能出現系統性風險,之前的老問題,無法找到責任人的,銀行自己承擔,自己消化,新問題直接責任到人,處罰措施以最高上限為主;8、不僅要求監管部門從嚴處理,而且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一樣要背鍋;9、監管部門不僅要自己多走動走動,還要動員吃瓜群眾;10、這個監管不是一陣風,要向酒駕入刑一樣長效化,高壓化,讓銀行永遠不能有僥倖心理,按照《資本論》的說法: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叫獸]
整體來看還是好的,規避風險。換個角度來看也不利於金融業的發展,畢竟限制太死也不好
對權益市場和主動管理是好事。少一點亂搞的人大家都好過。
會開的比誰都多,事辦的比誰都少!!!懶政的典型代表。
我覺得只要實體一直虧錢你再打擊銀行錢也不會到實體去。。。
打擊銀行套利的邏輯是投資實體賺一塊錢,做通道賺5塊錢,不讓做通道了就投實業了。
問題是你能讓銀行不能賺五塊錢,也能讓銀行去賺一塊錢,但銀行就算倒閉也不能投虧本的生意作為主業啊。。
資金成本那麼高,有多少實業是可以投的?
而那些個盈利的企業,去掉投資收益後營業利潤又能有多少?
謝邀
相信大家也都感覺到了來自監管各個層面的壓力,各類機構都不放過,而之後監管還會更嚴,範圍更廣,時間還會持續更久。說到底,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會特別好過。
以下是來自華創固收團隊的解讀:
應對監管,首先要理解監管;既要從業務層面,更要從監管的出發點、立足點和最終目標去分析解讀。4號文及其附件給我們透露出的監管思路和信息,需要重點把握以下的大方向:
一是,治理亂象取得了階段性結果,但是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的工作仍未結束,還需進一步推進。2017年只是治理亂象的第一階段,即「控制亂象增量」,2018年監管要更進一步,「解決亂象的根源」 ;2017年監管問「有沒有」,摸清底細後,2018年監管說「即刻整改」。從這個角度看,4號文就是「三三四十」的操作落地,未來深入整治工作的影響會來的更久更猛一些。
二是,新老劃斷的標準比想像的更嚴格,風暴模式即時開啟。整治工作即時開始,且要向前追溯到2017年5月10日,對於整治工作開始後依然抱有僥倖心理,繼續做大業務規模的機構,監管懲罰可能會來的更嚴厲一些,而整治工作的即時開展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也會更顯著一些。
三是,市場不要盲目擔心「處置風險的風險」、「制約實體經濟發展」、「金融創新停止不前」,這些都不是整治亂象的制約條件,監管都已細緻籌謀,目前的工作是在充分考慮以上問題的基礎上推出的,既然有了前一年專項治理和評估的基礎,當前監管工作的推進只會更有底氣。
四是,監管從多個角度勸解市場參與主體,正確理解當前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樹立新的長效化工作思路。從本質上看,監管已經從過去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監管的雙重角色,開始回歸到從嚴監管、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的定位,監管部門的職責更加明確,市場機構則應順應而變,更快調整才能贏取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逆勢而動則將承擔更慘痛的代價。
在細節操作層面,4號文附件2《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從8個維度,22個方面全面展開,對整治亂象工作進行部署。從公司治理到行業廉潔,從規範表內外業務到嚴格風險管控,從防範利益輸送到消費者保護,提出了細緻的要求,內容覆蓋之廣、標準要求之嚴,可以將其視為本輪金融監管升級的方向圖譜和操作手冊。並在最後,再次對監管自身履職方面提出了規範和整改的相關要求。
具體到債券市場,監管的影響將從前期的情緒為主,轉為機構行為調整為主。由於市場對監管的目的、態度和要求更加熟悉,不再會像去年二季度一樣產生由於情緒極度惡化帶來的市場快速調整,監管所產生的情緒影響有所鈍化。但是伴隨著監管的執行力度加強,整改的內容具象化且逐步涉及業務本質,機構行為的調整將主導監管對於市場的影響過程。
在整改快速推進的階段,機構仍要謹慎參與市場,保持負債端穩定和資產端短久期策略,多看少動,主動整改調整業務方向,首先順利度過金融行業的大轉型,才能迎來債券市場的大機遇。
貓鼠遊戲
貓:不好好拉磨,天天玩擊鼓傳花,還好意思吃那麼胖!
鼠:搬出所有條文,我違反哪條了?貓:NMB,等著。遂成雄文《鼠類把戲大全》,此文以全面性著稱。
貓高居廟堂,心裡其實跟明鏡似的。
貓文很全面,很多角度比較務實。挑幾個我關心的
一,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三大要素——底層垃圾資產,擊鼓傳花多重嵌套,一層一槓桿幾何倍數。防槓桿,防三大堂口監管真空套利。
最重點是:容易飲鴆止渴的社會底層不能亂貸款。以橙子行為代表的所謂普惠金融風生水起,儼然忘了08年美帝教訓。橙子算是乾的很有技術含量的了,其他的,呵呵。走通道,加劣後,上保險,表外轉。眼花繚亂,不翻車才怪。這點,貓如果有足夠的底氣,應該能辦到。信託的黃金十年,徹底按下暫停鍵。二,資本魔術
搞定國資委,收購城商行,大額授信拿走,能賺就還錢,賺不了,呵呵,再賣唄。望北樓歸來的神童。吐出兩萬多億資產。驚天魔術,偷天換日!
X神童當年玩剩下的,還在很多銀行繼續上演。例如咬的一嘴毛的山東蘋果銀行。這些玩法,貓也明白,但即便看明白了估計不會太奏效,初非大大玩真的。否則,這種局,太深太大,一隻貓搞不定。三,房事永恆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句話,十幾個字,打破了整整一代銀行從業者的路徑依賴,但慣性太強大。穿的馬甲多了,確實不容易認出來。一層一層的,都是通道,錢最終還是來自銀行里老百姓的存款。地產這頭驢必須聽話,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就是能比較精確的掌握草料的多少。嚴防夜草暗喂。並不是要殺驢,只是要看清並且馴服。結論躺在牌照上,等著通道業務上門的舒服日子過去了。諸位,好好做研究,好好做盡調去吧。投資能力,才是王道。中國首先不是自由市場經濟,中國的一切金融亂象都是有政治原因的。如果不從政治的角度去理解是很難把握這種亂象。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中有妖,黨中有黨。再往下就不能細說了。
渤海銀行-168元水果卡-頂風違紀
遠遠不夠,我個人認為,目前金融體系的問題已經危及到國家安全,這樣的政策出台只在一個小方面進行了要求。
而目前中國金融體系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治理。從央行,金管局銀監會證監會等權力部門本身開始進行整肅,要像整肅軍隊那樣整理金融體系才是正確做法。我們金融體系內存在大量漏洞和黑幕,從業人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大量的小額貸款公司遊走在黑色和灰色地帶之間,各種理財產品掛羊頭賣狗肉,無數違規甚至違法操作泛濫其中。已經造成大量社會問題和矛盾。金融體系的問題造成國民財富的浪費,一方面實體經濟急需資金髮展而不能得到該有的支持,只能到處借高利貸。一方面大量社會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變成熱錢,只能在二級市場或者房地產市場流轉。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大發展,金融體系得到了豐厚的好處,另一方面金融體系內部的人員盲目崇拜西方理論,跪拜和盲從西方論調,甚至有意無意的進行對中國金融主權的出賣。這些人盤根錯節,掌控國家經濟命脈,同中國權貴階層伴生髮展,已經尾大不掉。謝邀。
特別特別同意 亨利 答主的回答。非常專業。
裡面說的非常明白了。銀行走表外出去的錢層層嵌套之後,最後沒人能明白到哪一層就變成了次級或者垃圾債了。大家看到最近因為現金貸、p2p等等自殺的新聞多了嗎?
19歲女孩欠現金貸出走母親自殺,葬禮當天四撥人催債_新聞_騰訊網
龐九林:現金貸(27)36歲孕婦服毒自殺 網貸公司仍不放過家人zhuanlan.zhihu.com南師大泰州學院黨委書記自殺身亡 因其子投資某P2P平台欠債www.wdzj.com以及知乎的問題:現金貸(16)我死了 我父母有義務還錢嗎?
你覺得當你買銀行理財的錢,最後層層出去之後,變成了這種以普通人殞命為結局的債務坍塌,可怕不可怕?這根鏈條上,所有人包括國家、銀行全部都會有損失。這才是可怕的地方!美國的08年的次貸危機怎麼爆發的?
早就該整治,現在整治,我覺得都有點晚了。
我們的口號是,喊完就行。
沒什麼新東西,緊箍咒再念一遍,一方面這種合規的東西就是得天天念才有用,要知道資本是逐利的,這套監管又限制資本逐利,所以只能通過經常念緊箍咒讓慾望暫時被壓抑。另外一方面這個時候作為監管部門出來念緊箍咒才顯得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嘛
本意是想把資金往實體行業趕,最終走向還得觀察
我覺得簡單點講,就是M2多了。銀行是資金的牛鼻子,用行政化手段去槓桿最簡潔有效,然後通過去槓桿暴露風險,讓市場參與者把畸高於市場的利潤吐一些出來,做實資產價格,減少債權,化解當前的流動性風險,優化國家資產負債表。
沒大家說的什麼監管嚴格措施,我只看到銀行的幾個嚴重問題和有利的幾個機會:
1、銀行很多自由理財產品都通過打包幾層,最後投向了國家限產關停的行業或者公司,特別是最近一些信託隱含的問題,資金最終的底層公司都是投到三限企業了。
2、交叉持有金融產品都是業內內幕,你買我的,我出個兜底,我買你的,你也給我出個兜底。
3、違法違規展業我認為更應該表述為:不懂業務亂跟客戶推薦還拍胸口承諾。你去銀行買個理財產品,幾乎沒人能跟你說清楚產品結構和資金最終用途,更別提風控流程和手段。某招行的理財師在我眼中已經淪落為普通保險經紀人了,買個私募股票基金都能憑空改變合同條款的,買個股權私募可以告訴我有保底。竟然還被銀行新人譽為專業大神。出了問題都不承認自己的問題。
4、公司治理不健全主要是在管理職能上,根本沒做到盡職盡責管理的責任,有事推給下層GP,沒事我還要多收你管理費,你做了什麼管理?最近交行和九鼎之間的事情,把客戶給坑了,九鼎給客戶的分配款,交行竟然要扣下,還凍結客戶賬戶,哎,這些約定的事情,不是應該在募資的時候就說好的嗎?分配之前就商議好的嗎?怎麼九鼎分配了到了客戶賬上你才說不能發?
機會在哪?就是因為傳統渠道讓客戶那麼不滿,你就別怪現在第三方公司那麼活躍,搶了銀行的客戶,頭部資源的三方公司應該接下來日子非常好,未來私募基金不允許過分包層,那些專門賣二手三手份額的小三方很難再有資產優質的產品了,好產品好資產怎麼會讓小公司來募資?
還有別太相信知乎上那些整天寫文章的所謂「投資專家」,他的文章不是抄襲就是他根本就沒在認真做投資,做投資的人每天都在做操作相關的數據,哪有時間長篇大論給你來知乎普度眾生。
17年大火的邱國鷺鄧曉峰出來演講,都是半年內都用一個PPT的。
我說的所謂專家姓氏是一個數字,引用數據真的不知所謂。
謝邀啊,親。我只回復個人涉稅的問題,比如個人所得稅。
法官:天黑請閉眼,監管請發文監管:銀行證券基金信託法官:請注意,一次只能殺一個
感謝邀請!
其實解讀4號文要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從2017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可以看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2018年的三大攻堅戰之首,因此2018年註定是監管趨嚴的一年,這一點從2018年1月份以來的監管細則出台的速度也可見一斑。
銀行業亂象題主也說到了,分了8項22個方面,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隨著2015年股災來臨,大量槓桿資金流出股市,並被中小銀行通過主動負債工具「同業存單」變成自己的負債,而在資產端則通過購買同業理財、委外等方式進入債券市場;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知道中小銀行是如何擴大自己的利潤的了:首先是拚命發同業存單來擴大資產負債表,負債越多,資產越多,在利差一定得情況下,利潤就越多;其次是期限錯配,借短投長,這樣使得利差擴大,並通過借新還舊持續經營;最後是投資在風險較高的非標,甚至權益產品來進一步擴大利差。
針對同業存單,18年初便在傳同業存單的額度管理將擴大到所有銀行,而在17年Q2貨幣政策報告的時候只是針對5000億以上的銀行;
最近公布的4號文本身來源於2017年的「三三四十」,不過2017年的監管更多的是解決表象,注重短期去槓桿,而4號文則兼顧短期和長期,既有明確的細則打壓「期限錯配」、「投資非標」,也有立足於長期的「監管標準化」、「監管補短板」、「內控常態化」。
關於這8個工作要點,22個方面的具體解讀可以看看券商的報告。
謝邀,但是不得不匿了。
有金融精準扶貧相關崗位經驗,對於金融精準扶貧亂象了解頗深。別的方面,不夠了解,不去妄議。
有位答主說是過分監管的鍋,我覺得應該得稍微修改一下說辭。因為有的鍋,是政策制度本身就有問題,就比如說,金融精準扶貧。
初衷是很好的,民生工程啊。但是我們退一步想想,銀行的本質是什麼,銀行如何盈利,資本的本質又是什麼。那麼大家就會發現,金融精準扶貧是一個很尷尬的說辭。
資本要逐利的。打個比方,正常的商業貸款出去十三十四個點還好收回,扶貧貸款出去就固定一個點多些的利差,還容易壞賬。那上面給你放扶貧貸款資金管你收三個點的息,讓你安分賺一個點的利差,還叫商業銀行一定要還本付息給央行。放出去還不回來自己看著辦,放不出去任務達不到也自己看著辦,那試問各位,你們覺得商業銀行會怎麼辦?
貧困縣銀行行長那也是要維持機構周轉,要管員工飯,更是要賺自己那份兒(大)錢的。所以說,亂象叢生就不足為奇了。
有多亂?你們大可以放開想像的空間,變成商業貸款還算是正常的,見過扶貧貸款資金拿去買債券的嗎?可謂是,觸目驚心。
但是央行有監督權沒有執法權,查到了也沒啥卵用,特別是一些關係戶。三申五令,責令整改,實在太亂來的,不給放錢了,也就只能這樣了。
所以說,穩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自查的舊賬要有一定容忍度。過去太亂,一刀也切不得,只能修修剪剪,慢慢來了。
打著吊瓶狂奔的中國,確實需要更加細膩的手法來剝除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更嚴重的病灶,但是我覺得還是可以有信心的。
只不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瀉藥。感覺什麼都想查,但可能什麼也查不透。
根據下面的情況,省局肯定要求全條線鋪開。但實際情況,現有的人力物力更本無法保證。
尤其是股份制、城商條線、信託條線。。。大家只求不要被抽到吧。
四號文更像是去年「三三四十「的回馬槍,所牽涉的面更廣了,四號文更有落地性,每個小項都能展開查,監管層的目的很明確,查你不是目的,查死你才是目的,小夥伴們不要再有僥倖心裡了,這絕對不是最後一份文件,減少套利,聽黨指揮,等待市場出清,賺錢的事明年再說吧
下重手擠金融泡沫,
都是好膘啊,
沒辦法,
估計能抗住二次美元加息。
中央集權優越性充分體現。
沒你智商高,
但一定能熬死你!!!
銀行看到互聯網金融之後感嘆還有這種操作然後就控技不具技幾了,於是銀監會控制了一下……其實最該管的是迅雷們
我認為,拋開所有複雜的東西,金融的本質就是服務實業。幾年前實業日子不好過,天天聽聞哪個老闆跑路哪個老闆跳樓,但同時銀行的日子卻很富足,員工福利都很好。當時就覺得這種日子長不了,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果不其然最近幾年銀行的日子也不好過了。所有的政策導向都是為了能夠更加務實有效的發揮銀行的職能。而不是薅羊毛。
以前放開是因為利大於弊,現在收緊是因為弊大於利。
謝邀。剛看到一篇文章解讀這個文件,引用裡面的一句話,十九大輔導讀本里周小川講的現在是金融風險多發高發期,這個判斷很重要很準確。銀監局要降低風險,勢必要做出措施。去年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就是市場整治的第一步。銀行本身是經營風險的企業,也只有合理合規的銀行文化才能走得更遠。
說明已經不整頓不行了,還會有大動作
這個文件無非是堵塞過去監管的漏洞,從制度上規範銀行業的經營行為,是十九大報告中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延伸。
我這個作為高票回答的補充吧:
結合金融穩定、防止系(政)統(府)性(垮)風(台)險來看!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此乃中國#危機路線圖!懂的利害關係的人自然懂!
其實高層對危機一向是很敏感的!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血細胞壞的太多、槓桿太嚴重,牽一髮而帶一大片,而且以前悶聲發大財慣了,人性都變了味兒!早該收斂了!
政治是一門高深的專業,玩不好就像搞公司一樣倒閉了!公司大、有錢,說倒就倒也不是不可能!實際公司的經營狀況怎樣,董事局清楚的很,各地分公司的狀況,總公司一定要清楚,搞不得虛頭巴腦,一定要整頓升級,不能讓吸血蛀蟲把公司搞垮,所以有些事必須做!本屆董事長自上任以來,一向實錘!說到做到!這執行力牛逼哩很!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是開玩笑!通俗的談幾點可能會受到影響的幾個方面一、信貸中介:現在遍布各大城市寫字樓的銀行貸款中介非常亂,有的通過造假、包裝為客戶騙取貸款,有的收取客戶10個點以上費用,不單單使得客戶資金利益得不到損失,更加造成了銀行信貸風險,所以這個文件發出後,成都、深圳等地區已經開始整治非法中介二、嚴禁消費貸、信用卡透支領域用於房地產首付。嚴禁銀行通過信託機構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從金融領域限制了房地產業的過熱發展。預測某些中小房地產企業將出現大規模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不得不求助民間高利貸,這樣反而會推升房價,因為民間資金的高利貸如果要還款只有通過高額的利潤來還,無非就是需要提高房價一條路。消費貸最近幾年非常亂,很多借款人利用虛假的裝修合同、借款用途合同騙取了貸款,將貸款用於房地產首付以及一些不良嗜好(如賭博等),提高了銀行信貸風險。個人認為,這些年的監管並沒有過度,相反卻沒有治理到根子上。從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被查處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致這麼多違約的根源在於某些行信貸任務定的太重,導致有些行為了完成業績評比不得不鋌而走險。如果各大銀行內部沒有設立那麼多業績評比,而是比賽誰的違規少,我想不會有那麼多違約事件。
謝邀,簡單來說,就是監管希望回歸銀行的本來的面貌,回歸最基本的社會信用職能,同時把銀行亂七八糟的人員清理一下。結果就是銀行業可能,也許,或者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看政策要當連續劇來看,前幾年埋好伏筆了,銀行破產最多兌付50萬,現在是不是該磨刀霍霍向豬羊了?
謝邀,現在銀監會出台政策很正常,前段時間欠款學生跳樓此類案件,加上社會輿論壓力,出台相關政策刻不容緩。包括現在一些小貸倒的倒,跑的跑,留下有牌照的也稍微收斂。 相信也發現,支付寶對一些用戶的借唄和花唄也關閉了,現在暴力催收每個催收公司也都有所收斂。畢竟,現在文明催收,綠色催收。是這段時間是大部分人聊的話題。所以,銀監會出台的相關政策某種意義上保護了一些借款人。 個人看法,有錯請糾正,歡迎補充。
市場要穩定,經濟要穩定,金融是關鍵。
關鍵是工農中建交別在裡面亂摻和
下面很多回答提到銀行越來越不好做了。但最近銀行股又一直在大漲,所以是什麼情況呢?
搞不懂。做個記號,我得好好思考下。
————————————————————————
聯繫下最近海航浦發的破事兒,應該是定點爆破幾個,讓剩下的大行分屍。
不知道對不對。標記下看著。
央行只要目的是針對目前市場上資金槓桿過高、脫實入虛的大環境,降低市場風險,引導資金進入實體,來給實體製造業補血,而不是讓資金在金融市場上遊盪
中國銀行業,在地方大都可以看做縣市經濟的佃農分成,而政府的經濟目標能否達成,影響了大部分銀行運營規則。銀行失去了投資利率為行為約束的黃金法則,野草萬里,也只需星火。
小民回答,沒技術含量的回答一下,就是這個錢不能亂了規矩,你可以在我的軌道里卡油掙錢,但是你不能偷偷的改變我的軌道把大部分的錢拿走。讓你把原來的錢拿出來,你肯定不願意,又不能搶你的。那麼我就得出制度,不能再流失了。
謝邀,今日正好在看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就是中國公布預計惠普金融定向降准可於1月25日全面實施。這次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預計將釋放流動性約8000億,近一萬億的流動性補充到商業銀行體系。加上之前,中國公布的對現金投放比例較大的商業銀行定向降准釋放約1.5萬億貨幣,這次又釋放約8000億貨幣,整個春節期間,釋放的流動性約2.5萬億左右。通過金融監管,銀行同業業務規模負增長,M2的增速也大大降低,貨幣的泡沫化現象大幅度減少。再通過定向降準的貨幣政策,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就變成了非常高明的決策了。
這次降准釋放了非常龐大的流動性,確保了整個市場在春節前和春節期間擁有充足的流動性,市場不好判定會不會大起,但至少不會大落,那麼就趨於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了。現在中國的GDP增長速度仍然很快,但是M2的增速才8.2%,所以中國有條件降准釋放流動性,而不用擔心短期造成大問題。而且,中國是全球存款準備金率最高的國家,由於次貸危機後,大量的熱錢進入中國,中國通過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蓄水,這樣就鎖定了流動性,當然,每次降准,大家都會擔心這些資金是否會流入房市,導致房地產泡沫加大?但是這兩次定向降准,似乎在盡量避免在這個問題,這也是這兩次定向降準的高明之處,實在讓人佩服。謝邀。金融業一直是高水險行業,亂像叢生,到了亂中有序的狠狠治理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關於土地流轉的問題,我親戚承包了30畝地,二十多年,怎麼操作才能讓效益最大化呢?
※《北平無戰事》中的法幣是一種什麼樣的貨幣?為什麼當時法幣會那麼貶值?
※如何評價中國實體經濟現狀和走向、其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博弈?
※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不是一樣的東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