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關於地獄的傳說和來源?

這些傳說最早能追溯到啥時候?怎麼一步步完善的。特別是黑白無常,好像人間啊…


這麼老的問題,才被邀請

中國古代地獄的傳說和來源,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說清楚佛教地獄觀對中國人的影響,也就是外來地獄觀念和中國地獄觀念有什麼不同!

第一點興揚覺得應該是人死了一定要去地獄嗎?答案是不一定的,但這個答案在一些外來宗教里是不一樣的,外來宗教的觀念是去天堂極樂,就一定是去地獄,中國認為除了天上,地下還有一個世界,我們稱之為陰間,這個世界中有地獄,但地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早的地獄我們可以從楚辭中看到,屈原在《天問》中問:「」而為黃熊,巫何活焉。」這是大禹父親的故事,說的是鯀死後化為黃熊入於羽淵,豈巫醫所能復生。這是最早的地獄觀念,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說。在楚辭《招魂》中還有一句話是:「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招魂》的內容可以用一句話說完,六合之內皆是險惡之地,唯有楚國是樂土;在《招魂》作者眼中不僅僅是人間的四方,哪怕是天上和地下也比不過楚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已經有天堂和地獄的概念了,只是《招魂》中的天堂有很多妖怪會謀害鬼魂。

第二點是人的魂魄不是一個,道教一直說的是三魂七魄,在中國傳統視角中人死後三魂是會分離的,如《雲笈七籤》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靈,一名幽精。」三魂的性質是胎光為太清陽和之氣也;一名爽靈,陰氣之變也;一名幽精,陰氣之雜也。人死之後三個魂魄,一常居本屬宮宿,一居地府五嶽中,一居水府。這裡的水府是道家傳說中的地獄,

人的魄中的魄也和大家的認識不同,興揚在以後會解釋為什麼人死之後會魄散。

從以上兩點區別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地獄的確不是外來的,因為在華夏本土的意識中,人死後是去陰間,而不是去地獄,地獄只是陰間的監獄,第二點是陰間和水有關,如上文中的水府地獄,這種和陰間水有關的傳說在各民族之中都有,如希臘神話中的冥河,日本傳說中的三途川,埃及神話中的也有冥河,陰間和水有關是諸多民族的原始傳說。


《山海經》的北山經里提到在遙遠的北方人無法靠近的地方有「幽冥之都」。

另外《楚辭》中也提到過"幽都"


還挺想回來答這個問題的雖然之前有點懶。

首先最初的相關概念是道教里的「地府」,就像 @談無語 說的,是來自[太平經]里的,然而這個時期的地府形象還比較中性,只能作「死後的世界」來理解,並不是負面性的「地獄」。

地府的神袛構成及演變過程非常複雜一本亂帳,以下只是一個簡單整理僅供探討:

在中國的上古信仰裡面,人由魂魄組成,死後魂歸於天,魄還於地,而「魄」生活的空間便叫做陰間,在陰間裡面又另有一套官僚系統,這個系統以及它直接管轄內的便稱為「地府」。在極其早期的原始信仰裡面(周之前),有謂之「三官大帝」的三位遠古神:天官,地官,水官。一開始他們只是遠古泛靈崇拜,並不具有人格化,後來民間一般認為這是三位遠古帝王堯舜禹的神格顯現,而道教從張道陵起開始祭拜並歸納他們的職責範圍為:(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

原則上來說,地官和水官兩位神實際上是共享掌管陰間的權利的,地官負責考校鬼魂生前罪惡,工作類似於"最後的審判「,而水官掌管鬼魂籍貫並負責記錄功過,大概相當於民事和刑法的區別。然而凡人誰能無罪,這種信仰到了後期,加上佛教地獄觀的引進,水官的職責逐漸被忽視,地官的地位被抬高,現代人過的中元節(鬼節,七月十五)之類的信仰,便基本都是為了祭拜這位神靈並希望他可以為亡靈免罪:中元清虛大帝。(其中也有佛教因素,但主要是起源於中元信仰)。除了中元神,這個節日的另外一位受祭者是面燃大士,又稱面燃真君/鬼王,是佛道共有的神靈,但是來源不一。有認為這是古代鬼王的,也有認為是觀世音其中一個化身或者太乙真人化身。

和三官同一時期的另外比較官方的信仰稱為」后土信仰「,后土是一位女神,在周朝時被認為是掌管土地之神,後來道教把她整合入」四御「之一,地位僅次於最高神三清。她管轄的範圍相當於所有土地神的領導(我說的這麼民科真的大丈夫ORZ)。楚辭裡面有提到」幽都「,而最早的楚辭注本,西漢學者王逸對於幽都的註解就是」地下后土所治也「。王逸是漢元帝時代的人,至少可以證明到彼時后土為陰間神靈還是一部分學者的常識。後來后土信仰逐漸被泰山信仰所同化代替,泰山自古被認為是連接陰陽之地。到了東漢的時候,漢明帝冊封泰山(山神)為太山元帥,下有七十二司,掌管鬼魂生死。需要注意的事,雖然佛教在西漢末年就已傳入中國,但」地府「在此時尚未成形,更別說地獄和十殿閻羅什麼的。

泰山神到了後來又被稱為東嶽大帝,職能範圍或者說他的神格逐漸和另外一位神酆都大帝重疊。酆都大帝的來源更為複雜,甚至於並沒有原始人格化的參照形象。一開始酆都並不在四川,它的全名應該是」羅酆山「,最早的記載大概是晉朝葛洪的[枕中書],提到五方鬼帝,其中北方鬼帝為張衡和楊雲,居處為羅酆山。但五方鬼帝加起來一共有七位,彼此並無從屬關係,也無從得知最後是如何整合成為一位。到了南朝,道教大師陶弘景認為北方有羅酆山,山高2600里,方圓3萬里,居住諸天鬼神,上有六天,死後根據生前功德決定可以到哪一天。並認為那裡的最高神為北陰大帝,而且看起來他的原形並不是七位鬼帝中的哪一位,而是上古的炎帝。。。在這些記載裡面,羅酆山一直在東北方向(也就是遠古信仰中的鬼門方向)。到了宋朝之後,又有說法認為漢代仙人陰長生和王方平攜帶家族在四川酆都山得道仙去,並樹立一面大旗上寫」陰王「,本來只是作二人姓氏解,但後人以為這是指」陰間之王「,並認為酆都下有酆都鬼城,內有鐵圍城和枉死城以及血污池,進而造出酆都大帝這麼一位神袛,在這種說法裡面,陰間最高神其實是兩個人,陰長生為主,王方平為輔。這裡可以看到在佛教的影響下,已經有了地獄的初步規模了,包括」鐵圍「」血污「等概念,收容任何非正常死亡的鬼魂。

後期在宗教整合過程中,東嶽大帝和酆都大帝幾乎無法區分,部分看法認為這其實是同一位神的異名,又有人認為這是正副二職,但個人認為他們兩者的區分在於,東嶽大帝的職責範圍覆蓋生死二界,以及人死後的尚未接受審判的這一階段,而酆都則主要掌管」地獄「,即有罪或者有冤情的鬼魂所在之地。(寫到這裡好累愛了,半天還沒扯到閻羅王QAQ)

--------------我是地藏王和閻羅王開始出現的分割線-----------------

到了北魏的時候,有僧人翻譯了[正法念處經],這本經卷詳細記錄了佛教六道輪迴以及地獄情景,稍晚到了唐朝武則天的時候(有爭議),又有位叫實叉難陀的僧人翻譯了[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兩卷被認為是佛教的具體地獄觀體現。

但[地藏經]在佛學研究里是爭議性非常大的著作,有人認為它實際是宋朝的,有人認為它成書年代晚至明代,也有人認為它根本不是佛教經典而是儒家學者偽制。這裡不考校不掐架。。。只說大概在這個時期(北朝-唐代),」地獄「的完整理念開始被建構出來,也有了閻羅王的概念。

閻羅王最初是印度教的神靈,稱為閻魔,被佛教吸收整合入系統內,也有一人或兩人兩種說法。在比較早期的說法里,認為是兄妹二人,分管男女鬼魂,稱為雙王。在一人的說法里,認為他身受苦樂兩種滋味,所以稱雙。當佛教賦予他本教的神格之後,認為他是毗沙國國王,戰敗後以地獄為誓,他手下有十八位大臣,甘願追隨他一起入地獄治理鬼魂,後來這十八人成為分管十八層地獄的王。佛教傳入漢地之後,兄妹雙王的說話逐漸式微。

而十殿閻羅王的來源則出於唐初的[佛說十王經],這本經卷一般主流已經認為它是偽作,並不屬於佛教經典。這本經書里提出了完整的十王架構和名號,他們各自的職責,所管轄的地獄,犯了何罪要去哪裡等等。微妙的是,第七王名為泰山王,很明顯來自於泰山府君(上面提過的東嶽大帝),即變相把道教神靈納入了系統之中。(手都酸了咱們還是長話短說吧)

到了宋遼之際,有位奇人叫淡痴道人,他說不好是什麼教的。。。(應該還是道教為主吧)整合了之前全部碩過的東西並寫了一本[玉曆寶鈔],以地藏王為地獄最高神幽冥教主,下面有十殿閻羅,並詳細描寫各項刑罰,犯何罪所遭何報應等等如親眼目睹(實際上淡痴確實說他遊歷了地府)= =。至此我們現在所知的地獄徹底成形。

題主的問題是什麼來著。。。感覺完全如脫肛野馬了這寫的= = 希望沒跑題+沒錯別字。

以上。

卧槽把題主想知道的黑白無常給忘了QAQ。那麼如果真有誰能忍得住前面的啰嗦看到這裡來就算是彩蛋好了233

這可是一對可歌可泣的好基友啊(真的我沒有開玩笑,他們是福建人,關係是結拜兄弟,你大概懂的)。白無常叫謝必安,黑無常叫范無救,某天他們去逛街,走到橋下忽然下起大雨來,然後謝先生就讓范先生在原地等,他回家去拿傘,誰知雨越下越大,河水泛濫,范先生比較矮,又怕謝先生回來找不到他,就這麼抱著橋柱淹死了。范先生回來之後痛不欲生,就上吊自殺了。(這真的不是山寨版尾生故事么)。閻羅王感嘆二人恩義深重,就讓他們當了陰神。(具體有很多版本,比如兩人其實是一起去抓賊的差役,又有說是軍人,但總之就是一個淹死了另一個殉之)。

就這樣吧已累cry


轉載一篇文章,原作者是誰暫時想不起來了,或許你看了對於地獄的形成和組織形式會有點了解。

中國文化,大抵是從周公定禮樂而有了骨架的,我們的討論,也就從兩周先秦開始。在先秦時期,死後的人們要去的地方是「黃泉」。古代地下水豐富,不管是打井還是挖墳,挖到一定地步就有泥水出來;又因為遺體也掩埋在地下,所以古代中國人自然地認為,地下「黃色泉水」的地方是死人的世界。在《左傳·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里有著名的典故「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但這個時候,並沒有專門管理死後世界的神靈,直到漢代,才由泰山府君以天神的身份兼任

在秦代之前,中國文化的重心是在齊魯的,特別是齊國,是從春秋到戰國一直國力雄厚的超級大國。而齊魯地方對於泰山是有特殊信仰的,齊魯文化的輸出,把泰山(太山)信仰推廣到了全國。古人一直認為泰山是全天下最高的山,是能直接和上天溝通的地方,直到秦統一天下,還是要去泰山封禪。而對泰山之神的祭祀與祈禱,一開始是對於「王權」懇請「天授」與「永恆」,慢慢地這個永恆除了希望王權永恆,也包含上了希望生命的永恆,乃至帝王有病,就要向去泰山向天神祭祀。

泰山神叫做泰山府君,他既然能管理生、老、病,自然也就管理到了死。在東漢時期,這一思想成熟了。在東漢墓葬中出土的鎮墓文中有了「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的文字。需要注意的是,東漢的首都並不是長安而是洛陽,所以這種生屬長安死屬太山的說法,很有可能是從西漢就流傳下來的。

泰山府君,又俗稱東嶽大帝。後世有零星的東嶽廟在,卻再也沒人認為泰山神是地府之主,其原因是在他開始作為死神之後不久就埋下了。在東漢時期,有一股文化的洪流從中國的南邊繞了個大圈圈,自西域而進入,和中華文化相結合,開出了瑰麗繁華的花朵,從此與中國人再也分離不開。這股偉大的洪流,就是佛教的輸入。

佛教的傳入與地獄的出現

東漢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輸入規模已經非常大,湧現了以鳩摩羅什法師為代表的一大批譯經家。和漢朝人粗糙的死後觀念不同的是,佛教的世界觀、生死觀是完整而系統的,四天下說、天界地獄、六道輪迴,這些都是直接源於婆羅門教的說法,可以說是古印度人的一種「常識」。佛教吸收了這些觀念,認為人死後是有可能生到地獄去的,地獄觀念,也就隨著佛教的輸入而流傳到了中國。

地獄,梵語是niraya,音譯是「泥犁」或「泥犁耶」,本意是「無有」,是指沒有喜樂的地方。其實佛教認為人死後不一定要去地獄,也有可能升天、或做動物、或又成人等等。但地獄這一道比較特殊,佛經中記載有很大部分的地獄是在鐵圍山下的。

這裡要說一點題外話。佛教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傳播過程中和當地文化相結合。釋尊創教,本意是解決生死的苦迫,智慧與道德是佛教的核心內容。而為了傳播佛教的智慧與道德,是不妨用當時當地人們的世界觀與常識來說明問題的。所以佛教在印度傳播,就借用了印度當時的「一四天下」世界觀,在中國傳播,就借用關羽來做自己的護法神。甚至「寺」這一稱謂,都是中國的特色。

而「地獄」這個詞,就更是和中華文化結合的產物了。東漢時期支婁迦讖譯師在公元179年翻譯小品般若經的時候還在直接用泥犁這個音譯詞,因為當時中國是沒有「地獄」這個詞的。當時的死後世界被稱為「幽都」——屈原《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也可以叫做「幽冥」——曹植的《王仲宣誄》:「嗟乎夫子,永安幽冥」。

「幽冥」本來是指黑暗沒有光明的意思,代指死後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地下世界必然是黑暗無光。而首先造出「地獄」一詞的,很可能是東漢的康巨譯師,他在187年譯出的《問地獄事經》,是現在為止可信的「地獄」一詞的最早出處(有說安世高法師的譯經中有「地獄」一詞,但其實該譯本並不可信)。

「地獄」這個詞,是極為形象傳神的。前文說過,地獄道本來叫做「泥犁」,有「泥犁」在鐵圍山下,很多死者投生在那裡受苦。鐵圍山極高,不可翻越逃出,落在這裡就像是獄中的刑徒;死後的世界,又自然是在地下的,這就有了「地獄」這個翻譯。

亡者落入極高的鐵圍山下的地獄,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極高的泰山之下。三國吳時的康僧會法師翻譯的《六度集經》就直接寫到「菩薩報曰:『豈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獄者乎?』」泰山與地獄,就這樣地結合到了一起。這不只是泰山和地獄兩個詞語的結合,而是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合流。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亂世,長年的戰亂動蕩,讓世人一面放蕩形骸,一面重視度亡。在前期,泰山府君管理亡者的觀念還存在於普通中國人的心中——西晉張華《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而漸漸地,佛教成熟的生死流轉觀念,更符合此時民眾的需要,地獄觀念與佛教世界觀也就在這時普及開來。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中,已經直接採用了「地獄」一詞,並且對地獄的里鐵床銅柱、針刺沸湯等等刑罰進行了很詳細的描述。

劉義慶是南朝人,於440年去世。他去世一百零七年後,一本《洛陽伽藍記》成書了,一位神靈從此走入了中國人的世界,他就是「閻羅王」。

閻羅王

細究閻羅王的神學起源是個沒完沒了的問題,要追到古雅利安人的神話上去,現在只用古印度的傳說來說明這一問題。古印度有四部聖典,叫做四吠陀,被認為是上天直接授予人類的。在其中的一部《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太陽神的一對雙胞胎子女,叫做閻摩(Yama)和閻蜜(Yami),閻蜜喜歡哥哥閻摩,想做他的妻子而未果。閻摩是第一個在傳說中死去的人,也是必死的人類之始祖。既然他是第一死者,也就成了死後世界的管轄者,閻羅其實就是閻摩的異譯。

和泰山府君以天神的身份管轄死者類似,其實閻摩死後也沒有生在地獄中,而是生在天上。他所在的天層,就直接被稱作「閻摩天」,後來翻譯成「夜摩天」,是佛教認為的欲界第三層天,佛經中還給夜摩天的天王另外起了名字(實際就應該是閻摩),這都屬於神話的繼續發展變化了。

說回印度神話。閻摩升天之後,就和妹妹閻蜜分別管轄男女死者。在佛教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大量地吸收了印度婆羅門教的神話與世界觀,當然其中更有揚棄,閻蜜被漸漸忽視了,閻摩(閻羅)作為死神管理死者的說法被繼承了下來。

前文提到,公元547年,《洛陽伽藍記》成書。讓我們花一點篇幅來說一下這本書:伽藍,是僧眾所住園林的意思,也就是佛教寺院,這本書是在記載洛陽寺廟的種種事情。此書作者叫楊衒之(或說姓陽、羊),是五斗米道的信徒。就因為其道教徒身份,歷來有人認為這位作者反佛,而實則不然,書中行文,實在是對佛教有著極大信心與好感的。這本書的創作起因是作者看到了洛陽的衰敗與殘破,懷念其舊日繁華——當時北魏王朝分裂成了東魏與西魏,兩國互相攻殺,原來的都城洛陽在戰爭中被摧毀,東魏孝靜帝被權臣高歡裹挾遷都到了河北鄴城。北魏王朝和佛教的淵源甚深,滅佛與崇佛都發生在這同一個王朝里。古都洛陽有以白馬寺為首的眾多寺廟,伊闕峽谷中的龍門石窟更是盛極一時,遷都鄴城,實際是盛世不再的一個標識。楊衒之作為東魏官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懷念洛陽佛寺之盛,感慨時代的變遷而著書的。

在《伽藍記》卷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崇真寺比丘慧嶷,死經七日還活,經閻羅王檢閱,以錯召放免。」這位慧嶷法師是名字弄錯了,不該他死,所以放他回來繼續活著。而他在冥界這麼呆了一會,見到了閻羅王同時審理了其他五個確實已死的僧人,有的讓其升天了,有的則給予責罰。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記錄下來閻羅的名字。

死後經歷冥界而復生叫做游冥,這種故事中國是早有的。曹丕就喜歡這種靈異故事,他所作的《列異傳》是最早的志怪小說集,其中就有「臨淄蔡支」、「蔣濟亡兒」兩則游冥故事。而《伽藍記》開了一個先河,源於印度的神靈審理了中國人的問題,參與到了中國人的游冥故事裡。這已經是南北朝三百餘年亂世的末期,離中華文明最輝煌的隋唐盛世,還有四十二年。

隋唐是文明大發展的時期,也是佛教最輝煌的時候。除了佛教經論的翻譯與刊行之外,輔助教化的故事與書籍也大量地出現了,成書於盛唐的《冥報記》就是這樣一本書。

《冥報記》中的地獄簡直幽默到家,完全就是人間的衙門重現。死人在裡面有的去告狀,有的在賄賂閻王,還有的來講情。比如裡面有一則故事記載,有個叫張法義的,砍柴時結交了一位隱居的聖僧。後來張法義死了,被「使者」帶走審理,使者其實就是鬼卒。鬼卒把他帶到一個衙門審理,還沒審他,判官先罵鬼卒,給你們三天去帶人,怎麼七天才回來?鬼卒很委屈,說張家的狗太凶了,還有「咒師神(可能就是門神)」打了我們一頓,說完脫衣服給判官看,背上真的都給打得青腫了。判官也不原諒他們,又責打了鬼卒二十棍子,打得血流遍地。之後審問張法義,張曾經在父親要他收割莊稼的時候鬧氣,瞪眼睛,還偷偷罵父親,算是不孝順,要打八十棍。這時那位僧人突然出現來講情,對判官說這麼點事,也不至於就讓他死,還用重刑拷打。判官不敢做主,就去到了閻羅王那裡。閻羅王認識這位僧人,對他非常客氣,聽說張法義是聖僧的弟子,特別地給了面子,放張活了回來。

這故事看的時候,讓人不得不發笑,鬼卒的可憐兮兮與聖僧的威望形成鮮明的對比。天國與地獄,其實都是人間的映射,在中國人的故事裡,一直也和人間一樣,有著社會性與階級存在。而這位僧人的出現是特殊情況,中國人死後的世界中,從此有了這樣的救世主。後來的地獄中,就有一位僧人常駐了下來。

這位僧人的事情,容待後文再表。讓人不得不注意的是,這時的冥界中「陰曹」的概念已經非常成熟,各種的衙門和各級官吏都是齊全的,分工明晰。這離地獄最終的形態「十殿閻君」就差一步了。

十殿閻羅

十殿閻君,即地獄十王說,是佛教和道教混合的產物。閻羅之名自然是從佛教傳來,而亡魂遊歷十殿,每日經歷不同審判,是道教的思想。道教上清派有一本《真誥》,為南梁時期陶弘景所著,其中卷十五《闡幽徼第一》記載了人死後要依次進入六個天宮,這被認為是地獄十王說的雛形。

這六個天宮,在《真誥》中記載是在羅豐山上,這座山也被道教稱為豐都羅山,是現代「酆都鬼城」信仰的來源。

宗教是文化,文化的健康發展,需要盛世作為基礎。隋唐盛世在安史之亂後戛然終結,佛教也慢慢地衰落了下去,到了晚唐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又是一波亂世。這時有南唐這種勉強可算是佛教國家的政權還存在著,說明民間是有著信仰的需求的,但佛教的偽經與信仰的庸俗化也在這時泛濫開來。五代宋初,有一部著名的偽經《佛說十王經》開始廣泛傳播。

《十王經》有兩種,全名很長,不值得贅述。只說一種簡稱《佛說十王經》,另一種叫做《地藏十王經》,後一種應該是依據前一種改編的。《佛說十王經》已經是偽經,《地藏十王經》只好是偽經中的偽經,好在這兩種偽經都已經散佚了,沒有讓這個大笑話流傳下來。兩種《十王經》都題「成都府大聖慈恩寺沙門藏川述」,這應該是可信的,起碼《佛說十王經》就應該是四川慈恩寺的這位藏川所作,這就是十王說的出處了。近代以來,有敦煌的古卷出土,其中就有《佛說十王經》的寫本,就是五代宋初的(上面我引用的另一個問題我的答案中就有貼出的圖像)。這部經,應該是晚唐時期面世流傳的,經中詳細說了地獄十個殿宇主管冥王的稱號,被大家所熟知。

考究這十位冥王的名號,除閻羅王和泰山王上文已經說過後,有另外幾個也算有出處。五官王出自《佛說灌頂經》,五官是幫助閻羅王審查生死的,但沒有細說是哪五個官員;平等王可能與佛教平等不二思想有關;五道轉輪王明顯出自佛教「五道輪迴(或算上修羅道就稱六道輪迴)」和「轉輪聖王」的結合。初江王也稱楚江王,疑與屈原投江相關。秦廣王為第一位冥王,疑與秦始皇有關。其他宋帝王、變城王、都市王則不知出處。

這樣,十殿閻羅成型了,亡魂在死後的第幾日過哪一關,受什麼樣的審判,都從此定下,再無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遺書中,在閻羅王的身邊總有一位僧人的形象,大家可以看圖:

正對犯人著漢服者便是閻羅王,左邊持杖坐於蓮花之上的,便是上文說到的僧人。想必大家也猜得出來,這位就是佛教認為的幽冥教主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在佛教中,一開始也和觀音菩薩一樣,普渡世上的一切眾生。後來因為「地藏」這兩字與地府地獄的關聯,加上民間對於佛家地獄救渡的信任,慢慢變成了地獄救拔的幽冥教主,這是佛教慈悲救渡要普及一切這一思想的體現。地獄有階級、有帝王官員、鬼卒平民,也有受苦的眾生,更需要有地藏菩薩這樣從苦難中救助眾生的聖人。地藏菩薩怎麼從普及一切的菩薩成為了專門的幽冥教主,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但地獄中有了地藏,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世界。中國人的陰曹地府,就在這個時刻,完整地形成了。

後世有一部《玉曆寶鈔》刊行出來,書中講了一個人在地獄的遊記,也宣傳了佛教。現代人的十殿閻羅觀念,基本都是從其中而來。

《玉曆寶鈔》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書中出現的「太平年間」認為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而實際成書時間其實不會早於雍正年(考其行文,可能更晚)。書中所說的事情,是民間對於地獄的一些傳說,並非是佛教思想。佛教因果也不會像書里那樣輕重不分,輕易地詛咒他人。有時這種書在佛教寺院會贈送給信眾看,只作一般的勸善,不是當做重要的事情。

後世有好事者,把十殿閻君都給派上了姓氏,說秦廣王姓蔣、初江王姓歷等等。其中閻羅王多說姓包,用鍘刀懲罰有罪的亡魂,這很顯然是在影射包拯。其實包拯之前閻羅王有說姓韓的,這和隋朝的開國大將韓擒虎有關。中國有「四大閻王」的說法,分別是韓擒虎、包拯、范仲淹和寇準,這都是名臣和受到中國人喜歡的歷史名人。中國的神明,少有天降的,都是從人而成,生時秉公執法,有利人民,死後就會受到人民的信任乃至信仰。


黑白無常是職位,具體有很多人擔任。謝必安和范無救只是其中兩位被人熟知的。

地府存在久遠,在地府萬年的老鬼也不是沒有。

具體牽扯到一些隱秘

你只需要知道,陰陽不會太過牽扯。宛如太極,陰陽分離。

這些事其實還是少談為妙 畢竟,我們現在是人。

雖然每個人都有無量的前世(@高山清 (●"?"●)??大美女說的)

所以,年輕人還是多讀讀道藏,比問這些問聊的問題有用多了。

我現在為了看經書,沒辦法只能複習繁體字。( ??д?? )委屈

物質界和精神界,對於死亡所歸之地。那是伴隨著生命誕生的。

我指的是從先天神靈誕生開始,地府就再後來的時間裡,伴隨天庭建立起來。完成了宇宙秩序的統一。

以天庭為至高,監察平衡萬界。地府就充當了很重要的運行環節。而人間,不管是哪個世界。只需要保證他的穩定就行了。比如,只要不出現文明意外滅絕危機,就可以了。

至於興衰成敗,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壽命。

算了,我睡覺了,好睏

都1.04了


神人鬼三界這是全世界很多文明共通的一個劃分。中國古代應該叫做地府,道教有《太平經》即《太平清領書》即有記載。

這些不是傳說,而是其宗教思想的一部分,需要注意。佛教也有經典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多描繪地獄惡道的慘狀。

===此處引用資料===

有性①之人,自無惡意,雖有小惡,還悔其事,過則除解。有文書②常

入之籍,惡者付下曹③,善者白善,惡者白惡,吉凶之神,各各自隨所入。

惡能自悔,轉名在善曹④中,善為惡,復移在惡曹,何有解息?地上之生人

中,有胎未生,名姓在不死之錄。年滿行成,生者攝錄⑤,令有保者⑥乃上

之。所以然者,其壽難待,重之,故令保者,過並責。以是故,自不忠孝順

無功者,皆無保任者,但為生先祖績⑦,使有祀⑧耳。殊為惡不止,何有得

後生食⑨者乎?

食糞之人⑩,亦安從得與天大神久共事乎?糞中之有應天書度者?天遣

神教之,歲月旦滿,敕天大倉(11)守神,斷有形之物(12),稟天大倉氣食消

化,令輕化(13)神靈,出窈入冥,乃上姓名。不在簿中,何有求生?人安從

知之?人自善,無失天心,大神動其心,使樂為生道。俗人自貪(14)之,所

以然者,自行惡無一善,時但貪好衣,車乘相隨,自得不滿之命,天地亦不

奪其願也。惡人亦不得久視天日月星宿也,當歸長夜,何得久在?此人不得

自師(15)為善者,天知為惡,可久前?故使食有形之食,故藏上下,主為地

神,使不得復生。故以書相示,令知之耳。

或有屍解分形,骨體以分,屍在,一身精神(16)為人(17),屍使人見之,

皆言已死,後有知者,見其在也,此屍解人也。久久有歲數,次上為白日升

天者。使有歲數,功多成,更生光照,助天神周遍。復還止雲中,所部界皆

有屍解仙人,主知人鬼者。

有道之家,其去(18)者得封為鬼之尊者,名為地靈抵,亦得帶紫艾青黃

(19)。所主有上下,轉有所至,為惡聞得片(20),退與鬼為伍,知之乎?故

言死生異路,安得相比?行,辭小復(21)息,念其後遺脫不足者,當說之。

【注釋】

①有性:即具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性。②文書:指神靈上奏的奉告書。

③下曹:指陰曹地府。④善曹:指壽曹。⑤攝錄:收取姓名。⑥保者:指擔

保人,由種靈充當。這裡是仿漢代察舉制之薦舉人對被薦舉人付法律責任的

規定。⑦生先祖績:賴有先祖的功績庇佑。⑧祀:指祭享奉祀的後人。⑨食:

祭祀之食,即享祭。⑩食糞之人:指奉行食糞飲小便這類邪術的人。(11)大

倉:即太倉,指天庭儲谷之所。(12)有形之物:指各種有形體的竹物。(13)

化:變化成。(14)自貪:空自妄想。(15)自師:自我效法。(16)一身精神:

指體內眾精神和眾神靈。(17)為人:化作仙人。(18)去:離世。(19)紫艾青

黃:標誌官位品級的系印授帶。(20)片:奏章。(21)小復息:暫且告一段落。


地獄是地獄,陰間是陰間,這是兩個地方!你說的黑白無常是陰司,地獄來的很嚇人的!!!

陰間是鬼待的地方,而地獄則是很多幾乎十惡不赦的人待的地方。

真正十惡不赦的人就沒它待的地方了,由於不能污染宇宙,所以只能神形全滅。


地獄學說似乎來自佛教,至於佛教傳入前民間巫教鬼神等呈現何種樣式,難說得很。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不像道教那樣把意識視作三魂七魄的一合相,而是認為那只是念頭?
為何當提到宗教的危害時,卻沒人提到道教?
道教認為修行的初因是什麼?道教對無常和苦的認識是怎樣的?
非要信一個教,是不是道教最好?

TAG:文化 | 傳說 | 道教 | 神話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