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能為我詳解一下"五嶽真形圖"?

道家


謝謝邀請。

山嶽真形圖,是道教真形靈圖中的重要部分,其原型和來源正是《五嶽真形圖》。其產生之時限,大約以東晉為下限,東晉著名道士葛洪就曾有過描述,並稱其為「道書之重者」(《抱朴子內篇》),這時的五嶽真形圖,主要作用是護身保命之用,「能辟兵凶逆,人慾害之者,皆還反受其殃」。主要使用者是山中修行的道士:「道士欲求長生,持此書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到了東晉末年,上清派造作的《漢武帝內傳》則進一步神化發展了五嶽真形圖的神奇,說它「因山源之規矩,睹河嶽之盤曲,陵回阜轉,山高壠長,周旋委蛇,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實之號,畫形秘於玄台,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成為神真的信物,傳道的神物。從留存至今的山嶽真形圖圖形來看,這一時期的五嶽真形圖主要是兩種類型:《道藏》洞玄部靈圖類的《洞玄靈寶古本五嶽真形圖》同時收錄這兩類五嶽真形圖,一名「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為正方形圖,主圖無註記文字;一名「洞元靈寶五嶽真形圖」,屬長方形圖,主圖有註記文字。以下分別為兩種圖的東嶽泰山真形圖:

根據《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序》的說法,「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畫小則丘陵微,畫大則隴岫壯,葛洪謂:高下隨形,長短取象,其源畫神草及石室之處,自是後來仙人輩,於其圖處,畫識之耳。」也就是說,其實五嶽真形圖就是一種抽象化的地圖。正方形的圖式中並無註記,而長方形的圖式中則標註了上山下山的路徑、山上的水源、靈藥產地、洞天福地所在甚至仙聖所到之處及具體里程等,可以說就是一幅古代的導遊地圖。從作用來看,這時期的五嶽真形圖可以「家有蓄圖者,善神守護其家,眾邪惡鬼、災患疾病,皆自消滅也。若上士佩之,則萬神皆為朝禮矣。山蹠泉脈,源流上下。昔王母授漢武帝本經萬餘言,在圖上。今分為五局,傳授禁限,其科嚴不可得傳也」。整體說來,仍然是召神劾鬼、鎮宅佑護的功能,並且強調其神聖性和重要性,以其為教派內部的傳授,不得私傳。與五嶽真形圖相配合的還有道教符書(就在圖右),這屬於符籙,是將靈圖的意義和功能具體化的產物。此外,在葛洪的《抱朴子內篇·登涉》中還提到了兩組各五枚「入山符」以及三枚」入山佩戴符「,這些符與五嶽真形圖的關係筆者目前還不甚了了。

總體說來,五嶽真形圖的產生,最初是來源於一種「模擬巫術」,意指將某種事物的複製或模仿物作為其本體的化身,擁有相近的功用(巫毒娃娃就屬於一種模擬巫術)。但是在道教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五嶽真形圖的巫術性質漸漸淡化,道教的神聖性和宗教性色彩不斷增加,經過長期流變後,成了現在廣泛運用的五個簡化符號圖案。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者小川琢治對東嶽真形圖和現在的泰山等高線地形圖進行了比對,認為二者十分相似,李約瑟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中認為這種地圖繪製技術出現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是十分令人驚訝的,其技術的高明不下於近代的地形測量技術。而古代的道士僅僅是使用了「圈山」的方法,即通過實際步行和參照物的變化衡量地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將相同高度的地形用粗細濃淡相同的墨線在圖上標出。這種僅靠雙腿測繪地圖的技藝,就是五嶽真形圖最早的繪製方法。有關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參閱李約瑟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小川琢治的《近世西洋交通以前的支那地圖》,國內學者的成果,可以看曹婉如的《試論道教的五嶽真形圖》和姜生的《東嶽真形圖的地圖學研究》。

更多的有關道教的問題,想了解的話,請閱讀卿希泰先生的《中國道教史》和《中國道教思想史》。

以上。


很強大的符,自成能量系統的符,有著精妙的符咒原理,知者自知,不多言,能弄明白地仙無礙。


推薦閱讀:

人生的成敗法則,道德經早就說透了

TAG: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