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購買國債, 國家需要還錢給美聯儲,那貨幣只是一時增加,談何增發?

經濟學裡美聯儲可以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發行貨幣

但是債務是需要還的,還了之後貨幣總量等於沒增加

意思是通過購買國債印錢的話,政府國債到期後錢還給美聯儲,等於市場的錢又被聯儲收回去了,但是事實是市場上的錢一直在增加,和理論不符啊

那多印的貨幣是如何流通進入市場的呢?


債務一定是需要還的嗎?

借新債還舊債,同時不斷發行新債,這樣債務規模就越來越大,貨幣總量不就增加了嗎?

不要光看結果。重要的是過程。


繞來繞去很容易繞暈的。

你把美國國債當做股票就對了,一下就好解釋了,股票可以永久存續的,當然美元這支股票要保持一個合理的價位運行。所以這支股票貴了會增發,便宜了會回購。

不能簡單的把美債當債券,因為永遠會借舊換新,真還完了就沒美元了,所以當股票會好理解一點。有債券性質的股票。


問題所說財政部把錢還了怎麼辦,基礎貨幣不是收回了嗎?可是,可是美聯儲可以從公開市場上再買新的啊,要動態地看問題;就像天朝央行的逆回購到期了,那就在到期日發行新的同等數量的逆回購。政府有16.7萬億債務,美聯儲只持有兩萬多億,所以只要財政部維持兩萬多億的債務,就不會發生你的擔心。

你可能還會問,那如果美國經濟特別特別好,財政部把錢還完了不借了怎麼辦?簡單啊,聯儲買商業機構的債券也是一樣增加基礎貨幣的;其實聯儲現在就持有超過一萬億的MBS(本質是我們的住房按揭),持有的政府債券也不過兩萬多億。

最後,財政部會把錢還完嗎?不會。就是財政部的錢多到給國民發糖,也依然會維持相當數量的國債。因為國債是債券市場的標杆(benchmark),就像是菜市場里的公平秤,財政部是一定會讓「公平秤」存在下去的(比如從來不缺錢的香港也在發政府債券,目的就是創造一個benchmark,一個債券市場的定海神針)。所以,你也不用擔心他們把錢還完了。

補充一點吧,央行要調控貨幣發行量有兩個途徑,一是基礎貨幣,一是貨幣乘數。

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如你所說,買賣政府債券,可以增加或減少基礎貨幣。但是,起主要的作用的,是通過這樣的操作,來操控市場利率,改變貨幣乘數,從而達到增加或減少貨幣發行量的目的。


首先是一個長期和短期的問題。長期中貨幣具有中性,也就是長期說貨幣量對於經濟體來說沒有實際意義,經濟體的體量將取決於該國的生產要素水平和生產函數本身但是短期內調節貨幣量往往對經濟有著關鍵的作用。題主所說的購買國債是聯儲的一個短期行為,他通過在短期內以購買國債的方式向市場注入資金,通過短期內的貨幣供給變動影響經濟的波動,而如題主所說,債務是最終要償還的(當然老美顯然不這麼認為),而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聯儲購買的國債一方面相對於經濟周期來講屬於更長遠的時間範疇,比如十五年三十年,對於當下的經濟體而言,不是首要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發形國債屬於政府主導的財政政策,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改變貨幣量是由聯儲主導的貨幣政策,這二者是由不同政治主體作出的不同行為,也就是說聯儲並不能改變美國國債的規模,它只能從市場中現有的國債中進行買入或者賣出,進而改變了美元的供給,但是並沒有改變美國國債的數量。

題主說國債是要還的,沒錯,這不債務違約整的觀海有點暈么,但是說一千道一萬那和人家聯儲沒什麼關係,你國債多或者少不影響人家大權在握的貨幣政策,最後要給國債埋單的是政府,當然了,你可以說到時候可以呼呼印鈔還債,但是別忘了,人家聯儲願意不願意還是會事呢。


本來今天沒錢,大家說,要不我們花明天的錢吧,美聯儲就印錢,這就是增發。題主的問題忽略了一個基本邏輯,那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蕭條。所以,題目本身不夠嚴謹,事實上,這部分超發的貨幣,蕭條的時候總能收回去,這就是美元的能力。


如果你在美國亞馬遜搜索「美聯儲」的相關關鍵詞,第一個結果就是這本《美聯儲傳:一部現代金融史》(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A Second Look at the Federal Reserve)。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上有1450多條評論,目前排在「銀行業」的第1名、貨幣政策類的第2名、經濟政策類的第5名;在所有經濟圖書中位列第31位,排在《魔鬼經濟學》和《從0到1》之前、《21世紀資本論》《助推》之後(2017年7月3日)。

這本《美聯儲傳》的初版是在1994年出的,到今天已經出到了第5版、第40個印次。出版23年以來,始終位居同類書暢銷榜的前列。這本大部頭的著作不僅長銷至今,而且贏得了讀者的好評。亞馬遜1450多條評價的平均評分是4.8星(滿分5星),Goodreads上3000人的平均評分是4.27(滿分5分)。在Goodreads上,評分在4.2以上且評論人數超過1000人的圖書共有782本,本書正是其中之一。與豆瓣的圖書TOP榜單類似,在這份四星以上榜單中,大多是大名鼎鼎的經典文學名著和超級暢銷書,其中的財經書少之又少,能夠入圍的也都是國內讀者如雷貫耳的經典著作。

2015年,《華爾街日報》曾在其網站上進行了一次評選,由讀者投票選出自己最推薦的金融圖書。根據投票結果,最終選擇出了25本著作,在《思考致富》《國富論》《聰明的投資者》《經濟學原理》等經典名著中,本書也位列其中。

矽谷有一個風險投資家雲集的網路讀書俱樂部,每位精英風投都會推薦一些自己認為最應該讀的金融圖書,在這份推薦書單中,除了《從0到1》《創業維艱》《黑天鵝》《聯盟》《反脆弱》《人類簡史》這些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圖書外,《美聯儲傳》也位列其中。

無論是讀者的推薦,還是權威媒體的評選,或者是風投的認可,在推薦本書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本書是理解貨幣政策和貨幣系統的最佳通俗讀物。

關於美聯儲和美元體系,市面上有許多相關著作,互聯網上也有許多文章,有很多陰謀論的臆測,也有很多艱深晦澀的分析。在這些龐雜到過載的信息之中,為什麼這本書能成為其中最暢銷的著作?為什麼美國的華爾街精英與普通讀者都認為這本書是其中最好的一本?

原因不止一個,但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首先,這本書寫得很好看。它講了很多故事,包括美聯儲的歷史、貨幣的歷史、現代金融的歷史,並以這些故事為基礎,把美聯儲錯綜複雜的金融術語、貨幣政策解釋得深入淺出。也正因如此,雖然這是一本600多頁的大部頭,讀者卻都說讀起來一點也不累,反而非常引人入勝,故事感十足。這本書把美聯儲嵌入金融史之中,又把金融與世界歷史聯繫起來,將貨幣與世界大戰、美國獨立、政壇紙牌屋的故事相結合,在看著總統八卦的同時,就理解了貨幣政策背後的秘密。

其次,這本書是一本很有預見性的著作。前面說了,它的第一版出版於1994年,當時正是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經濟一片繁榮,但作者已經從中看出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弊端,並在本書的此後幾版中大膽預言,美國很快會遭遇一場金融危機。到了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時,美國讀者發現,其中的預言竟然全部成真了,而且極為精準。當然,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如今再事後諸葛亮地去分析已經沒有多少意義,所以在2010年的最新第5版中,作者梳理了次貸危機的推演,並與本書最終提出了新的預測。這些預測可謂相當刺激,而其中最驚悚的,莫過於作者預言,如果美聯儲的機制不糾正的話,美國經濟還會面臨更大的危險,甚至有崩潰的危險。

再次,這本書乾貨滿滿,視角獨特。關於美聯儲,許多著作都會梳理其歷史,分析其政策,但《美聯儲傳》另闢蹊徑。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本書中真正講述美聯儲歷史的內容不到一半,另外一半都是從側面分析。這是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僅憑經濟學已經無法解釋世界的運行規律,我們還需要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識,才能看清世界運行的全貌。這本書之所以用一半的篇幅講述美聯儲之外的「無關」內容,就是為了讓讀者能從更宏大的視角去理解美聯儲。當讀者將歷史上錯綜複雜的種種細節瀏覽一遍之後,便能夠融會貫通,雖然你不是經濟學家,卻能夠很清晰地看懂經濟政策背後的「魔法」。

《美聯儲傳》的前幾版在美國出版時,印量不高,導致許多讀者沒能買到這本書,進而產生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據一點陣圖書管理員說,當時這本書的借閱預約名單上有37個人,顯然,沒買到書的讀者都去圖書館等著了。好在,這本書讓讀者們手不釋卷、一氣讀完,等待的時間不算長。

相信這本被美國金融從業者翻爛了經典著作,能夠贏得中國讀者的喜愛。


推薦閱讀:

抓住這條鏈 調查上下游
銀行業互聯網化轉型困境:越努力、越受傷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銀行劫案?
在金融行業里幹什麼年薪可以達到50萬?
存款利率一再下調,銀行靠什麼吸引存款?

TAG:金融學 | 貨幣 | 銀行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