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廟和道教道觀有哪些別具一格,融合現代化風格的建築?
在世界三大宗教裡面,伊斯蘭教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現在都有很現代風格的建築,甚至是後現代風格的宗教建築,那麼佛教和道教的寺廟和道觀這樣特徵建築有哪些?
多圖預警手機黨慎重,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有人看就再補充一下只是少並不是沒有。舉個例子:台灣大元建築事務所姚仁喜設計的台北法鼓山農禪寺
建築師姚仁喜有兩個標籤最為人熟知 :其一是他在設計中堅決而徹底的「摩登」風格,其二是他對於佛學的深湛造詣。
農禪寺及法鼓山佛教學院創辦人聖嚴法師在被問及對未來寺廟的想法時表示,他曾在禪定冥想時「看到」寺廟的樣貌,「有如空中花,水中月,」於是他說:「取名為水月道場吧。」座落於廣大關渡平原的農禪寺水月道場於焉誕生。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利用這地靈人傑的環境,營造一處清雅幽靜的宗教空間。訪客一開始先穿越兩面高度不同的牆,作為與外頭高速公路之間的緩衝;一進入道場,即能看到遠方的主講堂,靜靜佇立於80公尺長的荷花池中。超大柱廊在池中的倒影,伴隨著飛揚其間的金色簾幔,自成一虛幻雅緻風光。主材料利用建築混凝土,設計上盡量屏除華麗色彩與裝飾,企圖傳達簡樸的禪佛況味。大廳的下半部刻意運用透明設計,為上半部的木頭「盒子」帶來空懸於上的縹緲靈幻印象。大廳西面厚實的木牆上用中文刻著著名的「心經」,當陽光透過鏤刻的經文灑進來時,空間瞬間充滿修養靈性氛圍。長廊外的金剛經則是在 GRC 預製裝配板上用混凝土灌鏤空的字,充當遮陽簾使用時更增添宗教意義。陽光灑落時,穿透經文,銘刻到內部表面,彷佛為眾人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誨,無聲勝有聲。養慧學苑屬於典型的店面街屋形態(13.5公尺寬,34公尺深),三面環繞著其他建築物。設計上注重內省觀念,企圖建造適合冥想沉思的寧靜空間。把傳統寺廟的水平進深中庭序列改造成垂直向度內部中庭的空間秩序,遊客可從不同的路線觀賞中庭景緻,如同參觀傳統寺廟一樣。大殿不同於傳統配置,位於學苑的三樓,從街道上透過主要出入口和中庭即能直接望見。
受到佛教思想的啟發,本案設計目的在於構築一處遠離紛擾塵囂的內省空間。外觀採用厚重、大小一致的面材阻絕都市紛沓擾攘,而隨機開的玻璃鑲嵌洞孔即也暗示內藏的中庭空間。養慧學苑是一個非常小的建築。這個基地事實上相當混亂,就是台中的一條小街。在這麼一塊地蓋這個寺廟,好像菜市場里出現一個僧人。我們的策略就是把這個建築做成一個向內看的空間,做了一個中庭,為室內引進自然光。外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開口的方式,可是至內部就十分明亮、豐富、有很多木頭。這些木頭內部有光纖,表面貼有銅片,映射出明亮的光點,猶如一盞盞光明燈般照亮著佛堂。
整個建築群共分18個功能體: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地藏殿、觀音殿、念佛堂、禪堂、僧寮、客寮、行政部、接待部、齋堂、展賣廳、積香廚、休息廳、庫房、交流廳。建築群總平面沿正南正北方向布置,縱向一根軸,橫向2根軸,縱軸上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第一橫軸分別為觀音殿和地藏王殿,第二橫軸分別為念佛堂和禪堂。在四周還分布著僧尞、香積廚、客尞、展賣廳等建築。各殿外立面採用仿木金屬格柵圍護,遠遠看過去,有種垂簾的感覺,尤其是到了晚上,燈光的映射使整個建築有了一種「亦實亦虛,亦動亦滯、靈活通透」的效果。 寺門延續了寺廟一貫採用的紅色平開木門,將現代與古典寺廟元素相結合,兩側的鐘樓及鼓樓採用了木格柵通透的處理手法,讓為世人祈福的鐘聲傳達的更遠,與佛教的啟迪心智、盪污滌垢、祈福納祥巧妙結合。
水月禪寺是目前中國大陸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非宮殿式的現代風格的佛教活動場所。整個建築布局和現代風格創意水體和院落景觀相溶共生、相得益彰,充分展現了生態舒適、簡約唯美、禪意怡心、水月怡情的意境,自對外開放以來,受到各界人士,包括佛教界人士的肯定與讚譽,成為人為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融,宗教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荷蘭佛教禪修中心
該項目是由bureau SAL設計的。在荷蘭與比利時邊境附近的的一個小鎮,其原來是個穀倉,現由荷蘭有關部門建成佛教禪修中心。該佛教建築不像傳統的形式和布局,而是採用最現代的佛教理念。該佛教設施提包括禪堂、圖書館、食堂和13個卧室,其中每個卧室里兩張床。該建築的屋頂是雙重斜屋頂,立面是持久板波紋鋼包,它們三種顏色和不同的規格錯落有致的排列。窗戶周圍是白色的木框架與玻璃緊密相接,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
此外還有台灣建築師戴育澤團隊的一系列現代佛教建築作品,想了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佛教建築系列〈本願山彌陀講堂、普嘉精舍、普宜精舍、普同精舍、普平 精舍、南林尼僧苑〉
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廓然澄清,契悟實相。「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判然揭櫫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終將成佛。宗教建築是對於佛學思想的體現,道場與精舍更是弘揚佛陀教義的場域;而佛陀教法並非僅是知識的傳遞,而是透過生命體證的學理。從晨曦署光中的誦禱共修;午後夕照下的佛法釋義;甚至夜幕低垂後的沉潛修行,如何藉由隱喻、轉化等建築語彙詮釋佛典教理,傳續佛菩薩的精神,又能適切的反應建築獨特的自明性,一直是設計者反覆思考的問題。因此,設計者便將各經文(無量壽經、金剛經、法華經等)作為建築的設計主軸,經由建築彰顯佛教的意義,以期眾生同住淨土。
另外寶雞的法門寺勉強也能算,評論區有人更正是李祖原,當年西安認知實習老師讓去看偷懶沒去,=個人認為,剖開硬性的功能問題,神性場所的塑造,無論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手法都是想通的。
學渣斗膽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幫助到你
看的人多了,原來的信仰論太狹隘,所以刪掉了,怕誤導別人,改天仔細分析一下原因補上。
我們院長一直想設計現代風格寺廟,但是每次和方丈主持們討論到寺廟設計的時候,大和尚們的重點總是放在怎麼讓設計院把設計費捐給廟裡……
歐洲工業革命興起之時,西班牙建築史安東尼奧·高迪設計的聖家族大教堂(1882年始建)算是「現代宗教建築」開端的標識。現代宗教建築不再是「迷信」的場所,不求子不求姻緣不算卦也可以去廟裡走一走坐一坐,我更願意理解是為某些人服務的」精神家園「。
而界定「現代宗教建築」一個標準就是現代設計意識與理念的體現。最經典的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共同特點是沒有古典教堂的影子,每個建築有它自己的生成邏輯。
所以說,一切風格史都是觀念史。
回到有關佛教和道教的寺廟,從大到小四個層面找來四個例子
1.格局雖說俞孔堅設計的水月禪寺開國內「非宮殿式」寺廟建築先河,但依然是中軸對稱序列布局。格局有所突破的想到的是比較新建成的香港慈山寺。位於新界大埔洞梓佔地約4.6萬平方米,由李嘉誠斥資15億港元捐造。慈山寺所用木材採用從非洲進口紫檀木興建,大雄寶殿三尊大佛的蓮花狀寶蓋鍍上24K金。而屋頂採用日本燒造銀瓦,確保色澤均勻。更亮眼的是寺廟結合地形,在格局上有承有傳有所創,兼收並蓄。它提倡的也是現代的禮佛方式,參觀者可參加抄經、供水和行禪等活動。有別於其他多數寺廟,慈山寺內參拜觀音時不準燒香,以「供水」取代。希望寺廟猶如學院幫助市民學習佛法。「佛法在東方琉璃世界非常之清涼,而西方的世界是黃金為地,佛法有很多不同法門,希望提供適宜環境給人學習」。
慈山寺的古建築法式和布局稍弱,比較現代,色彩沉著樸素,材料考究,它的柱是混凝土,外包木材,室內室外滿鋪大塊石材。
中國的寺廟向有不斷重修的習慣...當然如果態度認真,尊重古迹,這種重修也不乏意義。
2.(觀念上的遊覽)路徑
當時去台灣的佛光山玩的時候,剛好有一項積圖章換領紀念品的活動,所以興趣盎然的跟著地圖找到了每一個點,遊覽完了整個景區。這幾座塔的設計也很現代,無論哪個角度看都收的乾淨挺直。但是印象更深的是——為了蓋章,每個塔下面我都跑了一遍...( ̄工 ̄lll) .腿都快抽筋了還奇怪怎麼天黑的這麼快啊這種很強的互動性也是「現代」設計觀念吧,完全可以創造出新的「玩法」,讓寺廟對於市民可以成為一個能嚴肅就嚴肅、能放鬆就放鬆的場所。3.形制 | 建築單體
現代宗教建築擺脫了傳統宗教建築的制式,在設計上是可以有更多自由的。通過加入新的功能,可以混搭出新的整體面貌。這是日本一個江戶時期的寺廟的改擴建工程,加入了辦公、多功能廳(可用作臨時避難)等。禪意通過枯山水自然擴散到了現代的新建部分新大門屋面的對比,好像兩個房子在對望屬於現代寺院的安靜從容已經成為當地備受歡迎的地標。
高清圖直達 Tsunyuji by satoru hirota architects4.細部
只是涉及現代的建築設計手法的話,相關的例子就多了,如:無錫靈山精舍(酒店),不是道觀佛寺,更像是一種消費的衍生品。位於靈山梵宮東畔,精舍擁有近百間客房及接待大廳,多功能廳、餐廳、茶室、靜坐室等休閑空間。前幾年,參觀完杭州的安縵法雲後,無意路過旁邊一個新建的佛學院(名字忘了),也是現代風格的,看見院內三五個面目清朗的和尚在打籃球,畫風和諧。當時就很羨慕他們,可以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在台灣,你可以看見不少現代主義風格的佛寺,日本甚至還有現代主義藝術品的抽象的琉璃「佛像」
參照這一點,可以認為區別不在於宗教,而是在於對待宗教建築的觀念。
也就是說,需不需要 用建築來講故事
傳統上,宗教建築是一種傳教工具,在媒體不發達的時代,傳統建築空間,與裡面的雕塑、繪畫、紋路、形制等等,共同作為傳遞教義的工具。這點哥特時代的西歐、印度與中國皆同。古代宗教建築是富於形象的。
但從古希臘開始西方文化基因里一直都有理性主義的血液,它在中世紀被壓抑了,隨著啟蒙和文藝復興,理性主義抬頭,孕育了理性主義的現代建築。媒體的發展,更不必依賴建築空間來直接講故事。所以現代主義建築作為宗教建築沒有太多波折。
台灣的現代風格佛堂,可以視為一種創新,也可能是禪宗為代表的宗派,也進入到了這個階段,不再需要用建築來講故事。這種傳教方式的變化終於帶來了建築形制的轉變。
---------3.28補充---------
宗教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基督教原本就崇尚禁慾、抽象,反偶像崇拜,例如天主教的上帝原本是不能被畫出來的。對建築的要求有形式(高聳、明亮、靜謐),但是不強制要有形象(神像、裝飾),哥特風格只能代表一個時期,代表匠人們有過剩創造力無處發揮的時期,代表教會需要教堂作為一個建築能講故事的傳教工具的時期。東正教地區的教堂還是保守許多,可能與教義差別有關。我不知道清真教是不是也如此,不過其與基督教同源,的確也僅有形式(洋蔥頂、梆子樓),沒見太多的固化的形象
佛教,尤其是中國的佛教,對形象的要求非常繁複、嚴格,這可能:- 與中國帝王傳統留下來的「形制」有關:鑲金代表什麼,鍍銀代表什麼
- 與傳統寺廟承擔的教化功能有關:某種紋路代表什麼,某種檐角代表什麼,某幅畫講了什麼故事
- 與中華文化對現世的熱愛有關,世俗生活的比較需求
- 與偶像崇拜的泛化,包括南亞、東南亞,廟裡多半是有神像人偶的,他們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周圍的具象的裝飾一起存在。很難想像這樣的神像人偶放置在抽象的現代風格空間里。
其實在中國儒釋道早已反覆融合,孔廟、道觀、佛寺,風格是相近的。
謝邀。
這個題我覺得大家都沒有抓住題乾的一個問題。題里問的是「在世界三大宗教裡面,伊斯蘭教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現在都有很現代風格的建築,甚至是後現代風格的宗教建築,為什麼國內的兩大教派佛教和道教的寺廟和道觀還是建一些很劣質的仿古建築?」這個視角轉換的略微奇怪。先用世界的大視角,然後轉換回國內。
而其實是這樣。
在國內,清真寺的式樣也基本上都是傳統的式樣,主要分成兩個大體系,中式抑或阿拉伯式。如果硬要算的話,維族風格的清真寺,可以算成第三種分類。
先上幾張圖。
西安化覺寺,沒有這個穆斯林,我敢說大多數人是分不清這是和尚廟還是清真寺的。揚州仙鶴寺。這是不是就又像園林的風格了?北京牛街禮拜寺。傳統的中式清真寺。河北滄州清真大寺。四大古清真寺中的揚州仙鶴寺、廣州懷聖寺、杭州鳳凰寺,都是中式風格清真寺的瑰寶。
而阿拉伯式的清真寺,首推泉州清凈寺。
我倒是覺得,與其說是阿拉伯風格,倒不如說是帖木兒式的清真寺。哈爾濱道外清真大寺,東北最大的清真寺。前身是1897年光緒年間建的,也是中式的,後來被毀,現在這樣阿拉伯式樣的是1979年重修的。上海浦東清真寺。1984年重修。倒是有點現代主義的感覺,然並卵,整體看上去仍然是阿拉伯式。不要說什麼中國的寺廟,中國的清真寺也一直都是往複古的阿拉伯式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新建和重修的很多清真寺都是。
很多重建的清真寺,都是阿拉伯式樣。
比如:
伊寧市拜圖拉清真寺。前面那個古樓是乾隆年間建的,這古寺毀了很久了。後面那個阿拉伯式的禮拜寺是90年代重建的。還有中式大殿上直接加了阿拉伯式的洋蔥頭的:
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大殿本來是傳統的中式宮殿式,後來在重修的時候又在上面加了個阿拉伯式的大洋蔥頭。簡直不倫不類,貽笑大方。維族風格的清真寺,我就直接安利自己的專欄了:
一、蘇公塔 - 安瑟尼的自留地 - 知乎專欄二、加滿寺 - 安瑟尼的自留地 - 知乎專欄 跟回族的阿拉伯式和中式清真寺相比,維族的清真寺更重裝飾,花紋遠比阿拉伯的只有葉子等的花紋繁複,並且色彩豐富,善於運用疊磚、石膏板浮雕、木刻等手藝。比如這個玉素甫麻扎。非常美麗的牆面貼磚。整體風格受烏茲別克的帖木兒風格清真寺影響。在阿拉伯世界,現代主義的清真寺也特別少。
費薩爾國王清真寺,巴基斯坦的。這就是典型的現代主義的清真寺了。這個寺是土耳其的建築師達羅凱設計的。在穆斯林世界裡,沒聽說過太多出名的建築師。土耳其倒是有幾位,比如Emre arolat,還有剛才說的達羅凱。
Emre arolat設計的土耳其Sancaklar清真寺,在思考宗教的本源和建築的關係。
而國外的現代主義清真寺,很多都是請現代主義大師設計的。
比如貝律銘大師的這個卡達多哈的伊斯蘭博物館。路易斯康的孟加拉國首都的國會+清真寺。要是問為什麼國內清真寺也要復古,尋求阿拉伯式的風格。
那我只能說,就是思想上復古唄。
因為建築是最反應人的意識形態的產物呀。我只對道教略有了解,就著重講講道教吧。
據我觀察,國內許多道教、佛教現代仿古建築都是在原有建築基址上重修或重建的,所以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修得和當初破壞或毀滅前相似是應該的。簡單說這塊兒地皮上古時就是佛、道教建築,修成古代建築為還原歷史原貌無可厚非(適用於各種寺廟宮觀)。就算這塊地皮上以前不是佛、道教建築,那麼也可能是擇址重建,就是說在其他地方有座廟,但由於各種原因那塊地要做他用,為保護古建,要「搬廟」,便把廟拆了,在另一個地方重建,所以建成的廟也必須是古代建築(如著名的永樂宮)。至於那種此地以前根本不是宗教用地,也沒有其他廟從其他地方遷來的地皮,要憑空建一座寺廟或宮觀是有點兒難的,我基本沒有發現這類的佛、道教建築,一是沒啥參考,再者可能是因為像這樣的傳統宗教場所,如果沒有悠久的歷史,不僅拿不出手、跟老廟比沒啥競爭力,就連信徒對其神聖性也會將信將疑吧。就算這樣一座新廟,排除萬難要準備建廟了,那麼他也可能建成仿古建築而不是現代建築,因為現如今傳統宗教的受眾大多是中老年人,對年輕人,特別是對有對現代建築欣賞能力的年輕人影響力較弱(年輕人信眾的話也大多是好古的年輕人,也就是對古代建築有研究、能欣賞的年輕人),為吸引這樣的人群,加之人們對寺院道觀的刻板印象,即使是新新寺觀,最後建成仿古建築也是必然的了。當然也有敢於突破創新的,比如(我所知道的),搜一下「茅山德佑觀」、「茅山仁佑觀」(這之類茅山新修建的道觀,最好親自去看看)。其實就像那位說「西安法門寺」的匿名用戶答案里說的一樣,寺廟宮觀有自己獨特的形制,已然成為了信仰的一部分,刻意追求新意、獵奇、現代感、奪人眼球的寺觀建築,雖有菩薩神佛、天尊大帝,但卻失去了那一份古意吧。最後,說說您問題里所說的「劣質」,這個我不太了解,不過這肯定和施工方、設計者的能力,或者說投入的資金有關吧。不過仿古建築里肯定有仿得好的,題主也別把仿古建築都掛上「劣質」的標籤,就是不知題主您所說的「劣質」是個什麼標準了。嗯,因為接到個這樣的項目,從老闆到總工都說,這是古建公司的活,咱做不了,他壓根就沒覺得能做的現代,好吧。
姚仁喜的一批建築。有人說過了。
至於說為什麼都做成仿古,因為經濟社會水平不夠唄。
安藤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沒人說嗎?
這是日本一個傳統的歷史寺廟裡新修的佛堂。緊鄰著老的寺廟。它是在山上,一個蓮花池,佛堂在一池碧蓮下邊(怎麼聽著那麼彆扭呢)。就不放內景圖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搜。很震撼。安藤的房子除了工藝上精工細作以外,其實賣的就是巧思。
有點類似歐亨利的小說,徐克的電影。是超刺激。它不是建築本身吸引人,而是用建築語言去抖機靈。所以特別大眾,特別好理解。但是他抖的巧。而且可以大量複製。國人首先要能欣賞水之教堂、本福寺水御堂這種安藤范兒,再說現代感的,成體系的,形式與內容合一的。先從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那樣的風格出來,到達安藤這個水平。再說自己和宗教本身相關的的設計思想。
等什麼時候唯識三論法相又復興了。國人一提到佛教,不是非禪即凈,要不就玩密的反智主義了。
就能出一部分正常的建築了。有那麼一段話,說國人看佛教如同看戲。寺廟是舞台,和尚是演員,三衣是服裝,佛像是道具。
總覺得這玩意兒就是妝點門面看熱鬧用的,而不是對自己的生活有用的東西。古裝戲當然要有個古裝的樣子。什麼時候人們看待和尚如同看待銷售、程序員、教師、醫生一樣,就好了。可真到了那會,你給他擱到寫字樓里他也一樣修行了。
中國大陸的佛教和道教,嚴格的說,那不叫宗教,那叫宗教的標本。都泡了福爾馬林了。
虛老當年爭的是一領大衣。
如今大領衣是瘮人的毛。你也不知道那幫和尚是個什麼貓三狗四的來頭,只要有這件大領衣,一群中層幹部、民營企業家、大學教授愣在一幫初中畢業的和尚面前摳摳搜搜唯唯諾諾,我見的太多了。時代變了,爭的東西也得變。當然,真正有修有證的高人是有。我等凡人,再拍馬修行一百年也不夠那些高人一觀的。但是沒有大環境,高人也得失傳、衰落,凋零。
虛老說白衣上座,比丘下座是佛法衰像,是座的問題嗎?不是。
是德的問題。你沒有德,敬你有何用?不過是表面上花花轎子人抬人,肚子里各自罵大街唄。今天這幫和尚得到的社會地位和物質收入,早超過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了。這是要下一代還的。晚近八十年來,佛教之良心,之精華都在俗家,佛教不衰等什麼!這就是因緣。
慢慢來,領先時代五年,你是先驅,領先五十年,你是先烈。魔幻現實主義赤軍風格
答主為少林寺住武當山辦事處首席大主教王喇嘛今年寫了篇建築歷史的碩士論文,跟這個題目有些關係,只是我的結論有些跳脫,自己也沒有講的很清楚。有時間了,補上。
古德寺位於武漢市漢口黃浦路。創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 全寺的核心建築是圓通寶殿,運用了古羅馬建築的結構,內外牆之間的回形步廊和許多方柱,又依稀可見希臘神廟的風韻,立面牆上的圓窗和長窗,卻是基督教堂的建築樣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剎,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在中國塔文化中獨樹一幟。 古德寺混合了歐亞宗教建築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於一身,為漢傳佛教唯一、世界僅存兩座此類風格的佛教建築之一。具有很高的建築、文化和歷史研究價值。 總體上看,整座建築充滿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與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最為不同的是它的頂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這又與中國道教的北斗九星、七顯二隱的說法暗合。確實,站在地面上,從任何一個方向看塔頂,只能看到七座,有兩座總是看不到的。 1921年始建現有的大雄寶殿。後來發展成為佔地兩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禪寺」。「文革」前古德寺與歸元寺、寶通寺、蓮溪寺並稱為武漢地區四大佛教叢林。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漢市江岸十大景觀,是一座極具特色的禪宗建築。2013年,古德寺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兩張圖是我昨天拍的,這是主殿,另外今年修建完工的財神殿同主殿風格一致,也是多種風格混合。另外台灣的許多寺廟也是現代風格那是你沒見過國內的清真寺和教堂有多土
問題的重點是在現代主義和中式對比呢,還是在優勢和劣質?
如果是前者,可以明確說,寺和廟都有自己的形式,建築就代表了宗教。想要用其它風格取代,那得是多牛逼的人物?不是不想,是做不到。你讓如來和四大天王怎麼排交椅?
如果是後者,不管什麼風格的設計,都需要兩樣東西,投資者的錢和決策者的審美。那是因為你少見多怪,看看台灣的中台禪寺,絕對符合你期望的現代化風格: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佛教或者說道教相比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不那麼像宗教。宗教的信仰這一點,佛教和道教都沒有。佛教說白了是無神論的,各類佛祖只是生活理念的老師;道教說白了也是無神論,只不過是天上一幫子修仙之人的家長里短政治鬥爭。所以你沒辦法叫這倆宗教的人思考信仰的問題。正如王軼的答案,方丈只會想著你怎麼捐設計費。這絕對不是個例。就算放印度也不例外。
我一直以為,只有歐洲人建的天主教堂才會那樣的宏偉。
直到我去無錫佛教聖地——靈山,看到了梵宮。雨後傍晚的梵宮外觀,美輪美奐。響晴白日下的梵宮,倚山望水,風水寶地,從水中沿街而上一步一步走入佛家聖地。背後是靈山,面向著太湖。進入內部後的大廳,像巴黎凱旋門內部的方形裝飾鋪滿頂部,石柱支撐著拱頂,柱上滿是繁複的木雕,柱間有飛天矗立。大廳中心的穹頂,是萬神廟拱頂和中國藻井的結合,中心的藍色屏幕中閃爍著漫天星斗,邊上矗立著佛像,在燈光下各種雕花裝飾閃著光彩,絢麗無比。穹頂下方的空間是大廳內部的圓形廣場,邊上有兩個伸出的觀景陽台,對稱的設計,雕樑畫棟,精美絕倫。圓形的會議廳,一片一片的蓮花形成一個美麗的拱頂,下面是大家坐的蒲墊,整齊的圍成一個一個圓輪。大廳拱頂上的飛天,色彩絢爛,栩栩如生。琉璃製作的屏,五彩繽紛,博大精深。另一個角度看拱頂。側廳內部,也是用了拱頂的建築形式,配上多變的花紋裝飾,牆上是精細的木雕和石雕,如入天宮。整個建築外部形制據說是仿印度的傳統佛教建築,但內部形制類似奧地利Melk修道院(我覺得),穹頂大廳,拱形長廊,高聳柱子,金屬雕刻、石雕、木雕、陶瓷、琉璃、玻璃製作的各種裝飾做的精益求精,構建手法也應該融合了很多佛教的理念在其中。
說到融合現代化風格,主要體現在內部,它運用了各種現在的燈光、投影、顯示屏幕等科技手段,用來展現天空、星斗、彩雲等事物。————————————補充——————————————利益相關:廣州人,親屬均無江浙地區之人。暫無宗教信仰。有的朋友評論講很世俗或者很西方,這個東西吧。。。見仁見智吧。這個建築是不太像傳統的遠東佛教建築,也不像南亞的佛教建築,形制是很像西方,但中東地區,特別是兩河、伊朗這些區域的很多宗教建築也是這種高穹頂的,對西方來說中東也算是東方,而且整個內部的雕刻裝飾都是中式的,大量使用了徽派建築中常見的雕工。在現代化風格上,主要是用了很多現代的燈光和顯示科技。從藝術欣賞的角度,算是很漂亮。佛教博大精深,在下是個門外漢還不太參悟,這個建築看得出花了很大的心思,所以進到裡面會有些心生崇敬。大家如果也認為很美就點了贊好了,不認為的話就關網頁吧,還是不要隨意評論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