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學研究需要很高的智商嗎?
我在小學、初中都是很優秀的學生,上了高中有退步,勉強達到一本線的水平,同時自學了信息學競賽(沒辦法,學校沒的教,連報名都沒組織過),拿了兩次二等獎。我覺得自己好笨,做題都比別人慢半拍。我想今後從事計算機理論的研究,但我知道這需要良好的基礎科學功底,我數學一般般,在班裡只能算中等,請問我還有可能嗎?
套用體育論壇流行的一句話:努力決定下限,天賦決定上限。
在很多領域,足夠努力能保證一個普通人取得基本及格線的成績,但最頂尖的成就多半還是由一些天賦超越常人的天才作出的,當然他們同樣需要努力。前面有人說「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這句話引來很多人的贊同,不過這句話,可不是為搞科學研究說的,而是為大多數人工作,賺錢說的。
你想從事的是計算機理論研究,科研上,越是這種純理論性的東西,由其是數學,物理,信息學,已經研究的非常尖端了,現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我說的是能站在前沿做開拓性研究的,或者至少試圖做出開拓性研究的,已經成為少數極高智商人物的獨佔領域了。
建議你看些計算機理論的書籍,可以先看看科普書籍,但一定要看看實際的理論書和最新的論文,了解一下現在這一領域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看下自己有感覺沒?
考慮到這一領域實在太尖端,大部分人了解了實質後就明白了自己不適合了,如果真能看懂,而且自己有興趣,但就做唄,即使到時候智商不夠牛B,做不出開拓性工作,但能看懂也算小牛B了,把大牛B的理論學習了,轉做應用不也很好嗎?
說說我自己的例子,年少時,大概在小學,看了本天體物理的科普書籍,可我不知道那只是科普性質的,於是自己就在家做起了各種理論推演,當然是文字式理論推演,後來偶然得到一板正經的天體物理書籍,看了後大驚失色,這也太他媽高深了,當時看過一些初高中的數學書自以為牛B,這書上的東西比高中的還高太多了,始知螢火不可與皓月相比,於是放棄了科學家的夢想。看了很多回答,自己也做科學,簡單的給個回答吧。
上面有人說做科學需要興趣,需要毅力,需要持之以恆,同時也需要智商。對不對呢?我認為都對,但我個人的見解是天賦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從人類的自我激勵的反饋機制來看,能讓你在漫長的,收入相對較為低下的,看似枯燥的科研中走下去,堅持下來,需要的根本不是毅力(也即不是忍受痛苦,以人類的大腦運作機制來看依靠忍受痛苦是無法堅持下來的)。而是你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足夠的心流體驗,對大腦進行持續的獎勵刺激,才可以努力完成科研。而單從這一點來看,智商越高,同時越敏感,這種心流體驗產生的可能性越高。
同樣的,做科學需要的另一種底氣就是,因為有足夠的天賦,所以我幹什麼都能養活自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才可以去選擇從事做科學。從這個角度講,天賦本身也可以改變你的價值觀。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做科研需要天賦,不是需要天賦去達成什麼目標,而是需要天賦能讓你持續不斷的從科學本身中獲得快樂,而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幾乎無法在漫長的科研道路上堅持下去。當初(本科時),我也很信奉這句話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後來,接觸了一些大牛,了解了一些,發現在科研界,應該是 「大多數人天賦如此之底,根本輪不到拼努力」。
再後來,結合自身,我堅信:
「努力」和「天賦」很多情況是同一回事,沒法割裂。能夠努力工作,長時間專註和投入某一個領域,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天賦。少數人太蠢,腦子不夠用,根部承擔不起長時間高強度運轉。 我堅信,大多數人腦子很夠用的,(想想自己熬夜通宵打遊戲)。
很多抱怨天賦不夠的,還是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天賦是可以培養和訓練的。人真的可以越變越聰明的。現代科研已經不是少數又閑又有錢的天才的活動了。搞科研很多時候跟流水線一樣,都是有套路和體系的,好好跟緊教授,聽話勤奮,不愁出不了成果。成熟的科研體系下,也基本上杜絕的鑽空子和抖機靈的,」天道酬勤「會越來越成為真理。在心理學研究上,或者說社會科學的整體研究上,其實是既需要智商的,也需要科學素養,而且還需要一點藝術的靈感。
任何非常好的研究,都是具有「藝術」特點的。這個研究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心悅誠服。科學研究的藝術在於兩點:1. 發現有趣問題的藝術;2. 研究這個問題並將其表現出來的藝術。
舉個例子:牛頓被蘋果砸了,他就發現了地吸引力這個有趣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最終用了一個簡潔的公式將自己的發現表現出來。千百年來,被砸的人不計其數,而牛頓是第一個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人。牛頓與他人不同,一是在於發現問題的靈感,二是在於研究問題的素養和專業知識上。
搞科研,確實需要靈感。說來可惜,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大多數科研論文,被人引用的次數是:0次。很多研究做出來,除了研究者自己和他母親,沒有人知道他做過這個研究,這個東西被靜靜地放在那兒,一百年沒人碰。為什麼會這樣?兩個原因:1,他研究的問題沒什麼亮點;2,即使他研究的問題很重要,他沒有用一種值得關注的方法表現出來,因而無人問津。
我上大學的地方,最近非常受學術界關注的Newman教授就曾經有一篇paper,獲得了2009年全年組織心理學界最佳paper的殊榮。他的論文解決了長久困擾組織心理學界的一個問題:開心的員工與高效的員工是否有關聯?Newman的答案是肯定的。但Newman教授上課與我們坦言,這個研究方法並不是自己獨創,而是自己無聊時翻閱幾十年前一位前輩的paper時獲得的靈感,方法上也差不多是借鑒了前人的方法,自己做了些許創新,不過核心的思想用的是前輩的。前輩的paper為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Newman教授對我們說,前輩的語言枯燥,他的方法也沒有擺在明顯的位置上,只是做了一個可能大概敘述了一下,並沒有詳解。而為這個問題苦惱很久的Newman一眼就看出來這個方法的價值,果斷應用,獲得了成功。
當然,如果Newman不是一名基礎紮實的研究者,恐怕也發現不了前輩paper的價值,但不可否認的是,Newman獨具慧眼,且更令人信服的表述方式也幫助他獲得成功。所以我想說,活幹得好確實重要,但同等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表現你的成果。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句話,大家共勉:「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搞科研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但需要很多很多的資金。
國人總是喜歡過分的誇大天賦和勤奮的作用。其實每個行業都差不多,科學家一點都不高端,我足以斷言,國內的許多資深專家其創新能力不一定比得過一位二級廚師。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大家也都能想到,差別只在於誰能付諸實際。當然學校里還流傳著一個段子:「在某些地方,連狗都能被訓練成一流的化學家」《Outliers》中有提到,做從事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智商門檻,只要智力達到了這個門檻,智力因素對成功的影響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從您的自我描述來看,智商顯然是一個不需要擔憂的因素。
達到了門檻,其他就要看興趣和努力啦。我小學中學都算是年級有名的聰明,而且我是女生,當時挺得意的,後來才知道這點小聰明沒用哇,競賽沒努力搞不過人家,工作也搞不過人家的,所謂聰明的那麼點大概就是學習效率略高一點點而已,這個真的起不到決定作用的,你用5分鐘學,人家用15分鐘,一樣對你壓倒性勝利對不對。個人認為不是190以上就不要妄談智商啦。
我一直覺得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天賦。科學研究中拼的天賦是努力的天賦而不是那種一般認為的天才的天賦(比如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生來就比常人高一大截)。並不是因為擁有後一種天賦的人不存在,而是因為平常人跟擁有後一種天賦的人壓根沒什麼好拼的。你要承認有一些人生來就註定比別人更容易成就卓越(當然也有失敗的情況)。
而對平常人來說,科學研究中拼的天賦是你能不能五年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每天高強度做十個小時數學的天賦。
努力程度就我個人而言是一個比較外在的東西,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被你每天在辦公室/自習室/圖書館的時間反應。比如一個人每天什麼都不做,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自習,勤奮程度不可謂不高了。但是他自習的效率怎麼樣,強度怎麼樣,只有他自己知道。說實話,我每天在書桌前坐的時間不可謂不長,但我個人連續有一定強度的思考三個小時數學就熬不住了,但是有的人就是可以每天高強度的做很久數學。我不覺得這個完全取決於人的意志力。哪怕取決於人的意志力,某種意義上也是人和人的意志力天生不同。但知道了自己在」意志力的天賦「上不如別人並不是自己自暴自棄的理由,我們應該做的是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自己的工作模式,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科課題方向,從而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更高的高度,才是重要的。一流的數學家在哪一個時代都是極少數。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如果真的是天分所限,做一個二流的數學家也沒什麼不好。身在研究所,告訴提問者,比起智商和天賦,科研更需要的是科研技能的訓練,比如良好的英語能力,實驗技能的基本功,觀察推理能力,嚴謹的邏輯思維習慣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後天的系統訓練的。這些基本功,通過系統的科學研究的訓練,每一個人都可以學會,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科學研究。社會上平時給科研戴的光環太多了,反而蒙蔽了大眾對科研的正確認識。科研,跟其他各行各業一樣,是一門職業,是一份工作。所以,經過嚴格的技能訓練之後,只要你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就會做出非常多的成績,會有偉大的發現。偉大皆出自平凡,只要你喜歡,你就能做好。最後告訴提問者一點,無論你做什麼,包括做科學研究,相信自己最重要!
很多人以為搞科研的智商必然最高,因為很多人既不了解科研也不了解智商很多留校搞科研的一點都不想搞科研,但是智商或者別的什麼不足,找不到好工作,只能無奈的留校搞科研很多想搞科研可是貌似智商不夠的同學,如果提前給他看看科研有多無聊,他就會打消這個無聊的主意了
越來越覺得,若是從事以後尖端的科學研究,天賦是關鍵性力量.特別是在邏輯的學科里,比如數學和計算機演算法研究.
不過,我覺得除非到死,除了上帝誰能真正知道你的天賦究竟有多高?知道你的潛力究竟有多大呢?
註:支持努力程度決定下限的觀點...當然需要。所謂後天努力、99%汗水、努力程度等,是說智商在同一水平上的人,智商120的人跟智商160的人都很拼,你覺得誰會取得更大成果?「智商門檻」自人類誕生起就一直在那裡了,「勤能補拙」是安慰多數資質平庸者的。我們平均智商就這麼高,只能努力學習才不會被大自然滅絕。不過,似乎還不夠努力哦~
很贊同@袋鼠 所說的。&
實際上同運動員、工程師以及律師等職業一樣,科學研究也是一門職業。即使是中等資質的人只要經過足夠的訓練,一般需要通過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就可以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然而從事科研工作一回事,而做出卓越的成績是另外一回事。智商的高低只是你在科研領域這一行成功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同智商相比,有素的訓練、堅韌不拔的毅力、長期的知識積累還有與同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才是科研成功與否的關鍵。科學研究與數學比賽沒有太大關係。不過,有一點需要告誡:平均來說,與其他行業工作的同學相比,事科研工作在收入上要少很多。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不建議從事這類工作。
關於有沒有可能從事計算機理論研究這個問題,你可以先考慮一下為什麼想從事計算機理論研究,計算機哪裡吸引你。然後,嘗試著讀一些這方面的教材(如果可以建議閱讀英文原版),例如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此外,你還可以通過碩士研究生的學習,親身參與一些科研工作,然後再規劃自己的職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