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相對封閉與壟斷的市場里,有沒必要重視細節(用戶體驗)?

說明一下背景:

1、市場是相對封閉與壟斷的,業務的直接目標用戶群並不是使用此業務的用戶,而是夾在中間的一層渠道商。只要控制了中間這一層,就等於控制了實際的用戶市場,底下的用戶對於業務沒有太多的選擇。

2、這個市場可能還會存在3年,在這3年里,公司已經準備向開放的環境轉型。

3、公司向來是以運營為導向的,關於產品,個人認為客觀的評價是:不精細且無創意,缺乏競爭力。

4、雖然領導們很喜歡談論用戶體驗,但實際卻只對收入做考核,用戶滿意度、留存等都是浮雲,看看就過。

5、產品開發的第一優先順序是能夠帶來收入提升的功能點,過程中經常出現 因為趕進度而砍掉並不怎麼佔用工作量的細節功能 的事情。

在這種環境下,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

如果答案是有,那該如何說服只在嘴巴上重視用戶體驗的老闆(領導)真正開始重視產品與交互設計。

增加一些背景信息,大家可以再看看,如下:

6、這是一個低調的、默默賺錢的市場,不是體制內,有很大很大的用戶群體。

7、屬於移動互聯網,但跟我們平時理解的互聯網(LBSsocialUGC等)有很大不同,最終付費的還是用戶,為了購買內容而付費。

8、有競爭,而且競爭很激烈,不過是發生在中間這一層。控制好這一層後,底下的用戶基本沒得選擇。產品本身是中間層競爭中的一個因素,但並不是最核心的。

9、領導們能力不錯,都有非常大的抱負,他們希望能留住用戶和用戶關係,轉到開放環境之後依舊能夠NB。

10、總體來說,大家都希望把東西做好,細節提升上去。但是,就算不夠好,影響也不會非常大。不過3年之後,目前這個市場應該就會消亡了。


這個老闆的做法沒有錯,他做的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面向中間商的業務,目標是儘可能快地把錢賺到手,如果用戶體驗對他而言只是成本,卻並不會帶來收入的增加,讓他去關注用戶體驗,未免過於脫離實際了。

用戶體驗,只有在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中,才能給企業帶來利益。


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售賣方式,比如石油、水電煤、通信、房子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再仔細研究下該企業對渠道商的「體驗設計」做的是不是足夠好,如加盟渠道、分銷代理方式、回款機制等。


用戶體驗需要設計,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

任何事物都不是恆久正確的

如果環境情況特殊,企業和產品沒問題

那就不需要設計

封閉與壟斷的情況下,設計無益、不設計無害,何苦大費周章增加成本


看到作者的題目,有一個感覺:「跟現在從業的公司非常之相似,呵呵」

從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是一個電信級的企業環境。

1.以市場為導向

2.以運營收入為導向

在此類型企業里是非常正常的,以賺快錢為目標,以穩固的客戶關係為後盾。

在這種類型的企業里當產品經理其實不容易的,而且產品經理的身份有時候是與運營經理的身份是重疊的。

企業的領導也經常會說產品經理的文化、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但當面臨運營收入及市場指標時,這些都成為了浮雲;但可以理解。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你是一家幫助運營商做產品和運營的公司,用戶體驗的重要性會在賺快錢的過程中慢慢體現過來,雖然這個市場是壟斷的(如卡類用戶、捆綁用戶,這些略過),但對於不用戶群的細分,用戶的體驗也會越來越重要。因為運營商之間也有競爭,體驗服務好,用戶就會去,反之則不然。

對於一個產品經理來說,用戶體驗必須要去重視,只是每個階段重視的程度不同,前期儲備、後期發力。


如果目標在於說服的話,那麼就需要考慮這麼幾個問題。

1. 你現在想做的事,比如改善用戶體驗,能給公司帶來怎樣的變化?(這個變化最好能反映到核心數據上,比如留存率,比如中長期的營收)

2. 你的具體計劃是怎樣的?

3. 你需要多少資源來做這件事?(如果你自己把握不是那麼大的話,可以以實驗性質來評估需要的資源,另外有些資源是需要自己去找的)

4. 有了這些資源,你需要大概多久能實現這個計劃?(如果沒有明確的最終時間,階段性時間也可以)

如果你想清楚了,那麼找一個合適的願意傾聽的領導,花一點時間,把你的理想和想法跟他商談一下,並告訴他,你為現狀感到擔憂,感到焦慮,希望能做點改變。

然後就等結果吧。

有很多事情的改變,是需要時間來階段性來推進的。對於我們隸屬執行層面卻又有抱負和理想的人來說,把握機會,把想法有節奏地進行落地顯得尤為重要。


這個環境我姑且認為是"體制內",但是據我觀察體制內的軟體用戶體驗是很差的,一個壟斷封閉的市場什麼才是最重要我表示不知道,我只知道用戶體驗跟核心技術是沒有一點關係,只需要四個字:夠用即可。這跟沒有反饋渠道,以及不負責後期維護的相關項目人員有關,因為項目只需要通過測試就可以了,後期維護經費是很少甚至沒有。


在這個環境下,市場高於用戶體驗;沒有市場的用戶體驗都是空談,別說亞馬遜總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那是他有很明確的市場;而你所說的環境,重點的不是講究用戶體驗了,先把市場鞏固好,做現實的事情


我很同意keso的最後一句話 ,說中要害了!

包括前同事老潘在當時環境下,建議與領導的溝通方式。--- 產品經理也只能這麼做了。

以下是我的理解:

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對於這個模式,其實已經帶來了流量,老闆需要考慮的就是把流量變現。

而對於開放環境,因為競爭的焦點是爭奪用戶,而只有提升用戶體驗才能獲得用戶,進而獲取用戶流量,最終才有變現的可能。

所以,在封閉的環境下,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其實主要就2件:

1. 梳理來自渠道和業務運營的需求,理清邏輯和規則。(這塊做的再不好,就太不應該了)

2. 推動能力,高效的執行,儘快變現。所以,在這個體系下,老闆非常看重執行力。

PS:產品如果要做細,甚至有創意。永遠不是封閉渠道下老闆的思維,因為這些都是成本。換句話說,創新是在開放渠道下的企業被逼出來的。


曾經在電信的工作經驗告訴我,神馬調研用戶體驗都是浮雲,試圖關注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是真心給自己添堵。壟斷行業發展得越快,離市場就越遠,問題本身便是個悖論。


什麼是相對封閉的市場呢?壟斷還是靠渠道取勝?無論是否封閉,高要求的用戶體驗該存在於產品成長打磨期,初期最重要的是用戶需求。


反對一切形式的壟斷

在壟斷市場,企業沒有動力去重視細節和創新


如何說服的前提是有必要說服。有必要說服的前提可以有:出現競爭對手;已經佔穩市場可以有餘力去優化用戶體驗,達到吸引新用戶和留住老用戶的目的;用戶體驗在這類產品里對於顧客的佔有很重要,比如蘋果產品;等

另外一點就是,有時候,快速佔領市場和優化用戶體驗不一定是矛盾的。因為佔領市場靠的,很多時候可能就是一個核心功能,可以只做這個核心功能並優化體驗,再慢慢補上周圍的東西。而不是一開始就什麼功能都搭點邊,但無暇顧及用戶體驗


「必要」看是對於利潤的追求還是對業務本身的追求了。偉大與成功,區別就在於此。當然,大部分人是追求利潤的。


推薦閱讀:

對於信息分享和獲取,知乎和微博各自模式優劣?

TAG:用戶體驗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