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Hamilton 對 HP filter 的批判?

FYI http://econweb.ucsd.edu/~jhamilto/hp.pdf


他的批判從技術上而言是有道理的,也不是新的。其實宏觀研究者也意識到了HPfilter的弊端,否則也不會有各種花式filter提出來了,也不會有一些人只用差分。但是,很多時候使用HPfilter不會顯著影響宏觀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因為考慮到讀者水平,也考慮到我是從宏觀而非計量的角度來作回答,不會有嚴格數學推導,重點也用粗體畫好了。所以專業人士都已經知道HPfilter的問題了,就不要浪費時間看下去。半專業人士,請你們看Cogley and Nason (1995 JEDC), Canova (1998 JME), Ravn and Uhlig (2002), Harvey and Jaeger (1993)。

宏觀研究會注重「經濟周期」,HPfilter是分離所謂「長期趨勢」和「短期周期」的一種手段。

---

首先,HPfilter會無中生有創造相關性,或者改變數據的相關性。考察一個獨立同分布的標準正態過程x 。在模擬中,這個過程的一階自回歸係數接近於0,p值極高,完全不顯著。下圖展現了x 在經過不同lambda下的 HPfilter之後的過程	ilde{x} 的一階自回歸係數。圖裡沒有說,但是這些係數無一例外都是顯著的。lambda 的取值是從100到1600,無比正常。

考慮一個一階自回歸帶標準正態雜訊的過程x ,下圖表明,經過HPfilter(lambda = 1600為例 )的過程	ilde{x}x 有著極為不同的相關係數。而且原本自回歸係數很不同的過程會給出非常近似的結果,這對於做estimation的人而言,他們看到一個平坦的likelihood,心情是崩潰的。

其次,平滑數據兩端的HPfilter不符合信息集的邏輯,平滑一端的HPfilter性質不好。HPfilter的矩陣形式這裡直接從Hamilton原文里摘,

Q 是有三條對角線的,這意味著HPfilter在平滑數據的時候,會把將來的數據放進對現在平滑的操作中。這意味著邏輯上講,人們判斷「趨勢」的時候,採用了來自未來的信息。誠然,有一些內生決定的數據(例如消費),如果用時序上的格蘭傑因果是會被笑話的,但最淺顯的,你不能用後天的GDP預測明天的GDP。

那麼如果砍掉Q 一條對角線會如何?如果只用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那麼在經濟好的時候你會預測趨勢更好,經濟差的時候趨勢更差——經濟周期,根據定義,就沒了。「mean reverting」就消失了。

再次,1600這個魔性的數字不符合計量估計。1600是當初HodrickPrescott用的,大家就紛紛用了起來。計量估計給出的「趨勢-周期」方差比遠遠小於1600。

---

Hamilton在文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對滯後項回歸,取殘差部分作為周期部分。這個想法不是新的,也有很多人已經在用。更多人用的非HPfilter的解決方案是取增長率等一階差分項。

---

HPfilter有很多缺點,我也不會為它洗地。然而使用HPfilter做的研究大部分還是有穩健性。因為宏觀研究在用模型擬合數據的時候,模型產生的數據也要經過HPfilter才會和真實世界對照。把HPfilter看成一個函數,如果函數的像是類似的,我們可以認為函數的原像也是類似的,而HPfilter往往可以保證這一點。因此,正常的研究結果,如果只是換一個filter,定性結論並不會改變(高階的定量結論很可能隨著用的filter而變化)。關於經濟周期的研究尤其是80-90年代時候的研究,開山之作不免有時代局限和技術瑕疵。就算我們今天覺得好的HPfilter替代方案,將來說不定又被研究者推翻了呢。

話說回來,有很多用HPfilter估計宏觀數據相關性,交叉相關性,方差以及高階項的paper,的確可能結果不太穩健,需要我們後輩再來用不同的方法檢驗。之前質疑HPfilter的文章一般都不能發的很好,Hamilton的發聲有助於宏觀研究者正視房間里的大象。


推薦閱讀:

k-means的k值該如何確定?
對於單方程模型,使用工具變數進行識別是不是多此一舉?
怎麼在不減少變數下消除多重共線性?
估計量與估計值之間的區別?
如何在ARIMA模型的基礎上建立ARIMA-GARCH模型(R語言)?

TAG:統計學 | 宏觀經濟學 | 計量經濟學 | 時間序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