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加拿大多元文化主義這個國策?
加拿大聯邦政府自從1971年後把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定為國策後,這個政策一直受到國內學者的褒讚和追捧(研讀了國內一些學者的文章和著作後),被他們視為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器。但近些年這個政策加政府似乎提的少了,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身為加村居民,我覺得馬賽克文化挺好的,真的挺好。
和美國的大熔爐不同,加國的馬賽克文化並不那麼要求 」融入」,任你是誰,大家反正都保留自己的文化,過自己的日子,誰也別說誰 ----- 正是這種在法律框架下的「互不干涉」,相當程度的減弱了道德批判的副作用。
在馬賽克文化的影響下,加國的政治正確雖然也很有市場,但是卻沒有美式政治正確那麼大的威力 ----- 因為這裡的政治正確就包括了「尊重大家各自的文化和習俗」
在美國,吃個西瓜都能涉嫌歧視砸了飯碗。這種政治正確實在是走的太遠,不能承受。
在加拿大,雖然普遍還是偏左,但是你說你支持川普,可能對方也就是聳聳肩表示一下不能認同,還沒到被 U型鎖 砸破頭的程度。
在加拿大,雖然大學裡也有穆斯林的禮拜室,但我的穆斯林同學也沒對我的培根漢堡表示過什麼不滿。
在加拿大,我曾經試過說我喜歡加拿大多一些,得到的回復大多是 「哦那太好了」。我也試過說我喜歡中國多一些,得到的回復大多是 「我知道哪裡哪裡有賣中國食物的,也許能緩解你的思鄉之情」
這就是加拿大的馬賽克,你愛咋咋地,我不 care。同樣,我也愛咋咋地,你也別來管我。各安其命,苦樂自知,挺好。
另外大家不要被 「同性戀合法」 「大麻合法」 這類的表象迷惑了 ----- 這些只是一些在大家互不干涉的馬賽克文化下的「左傾」表象,並不表示加拿大在左傾的路線上走的比美國更遠。
加拿大本身就是脫胎於美國的保守派(當年忠於英國,拒絕獨立的人)。這幫人,20年前還在拿原住民做疫苗的活體實驗,10年前才對華裔低頭道歉(華裔人頭稅)。左派先鋒自由黨的小土豆,一年前還在 「敞開大門歡迎難民」,現在也扭頭表示要遵循「移民和海關規則」。這樣的國家,你說它是極左,還有點牽強的。謝 @HMCSYukikaze 邀請~
說實話,加拿大的這種馬賽克式文化,遠比大家批評的「白左」們在瑞典德國美國搞得激進的多,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出任何亂子。只能說一方面加拿大人口少才3,4千萬,一方面隔著兩大洋,沒有非法移民問題(至少很小),哪怕難民也有很長的審查時間,目前社會也比較和諧。
目前對我來說,這種多元文化主義讓我與廣大華人群體受益頗多,也是我們本地華人能夠欣欣向榮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入籍的時候,主持儀式的法官給我們講了他作為義大利人來到加拿大入籍的經歷,最後告訴我們大家「走出這間屋子,你仍然是中國伊朗韓國等等人,只不過與此同時你也是加拿大人。在儀式之前,你居住在這個國家;走出這個房間,你擁有這個國家」 當時說的我的確非常震撼。
我一直主張適合一個國家的政策才是最好的。雖然我之前就加拿大經濟狀況過度的福利制度表示過擔憂,但目前看來,以加拿大的國情這種多元文化主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加拿大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受到美歐的影響,知乎上有些畏多元文化如猛虎,但既然多元主義在加拿大能夠良好運轉造福人民,理想主義一點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還有一點,加拿大這個國家根本沒有民族認同,十個人九個說不清和美國人的區別。問他們什麼是加拿大人,也會一頭霧水。在弱民族情緒下,搞個多元文化,也更能讓人接受一些。
很人性化的一個政策啊,所有的加拿大人都覺得這是個讓人很舒服的國家定義。
(溫哥華機場里隨處可見的原住民風格裝飾)
現在的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原住民,英裔白人,法裔白人,還有亞洲移民都無法單獨構成國家的主體,所以「多元化」與其說是國家政策還不如說就是簡單的承認事實。
歷史上加拿大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統一民族和文化的認同。英法之間,白人和原住民之間,還有西海岸省份的排華政策,都產生了長期的社會衝突。這些嘗試導致了很多痛苦,但完全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所以後來加拿大才開始反省,進而發現這四種主要文化都有存在的價值。
大學剛畢業去做義工的時候聽過一場演講,說的就是加拿大人的文化認同。我當時感覺很贊同演講人的觀點,那就是「熔爐」也好,「馬賽克」也好,用來形容文化融合都是很生硬的比喻,都不確切。文化的融合更像是幾種油畫顏料粗略地攪和在一起,互相滲透又有相對的獨立,然後離遠了看,就能得到一個大概的整體的新顏色,但是走近了又能看到它們互相之間的區別。
溫哥華鼎鼎大名的japadog餐車, 直譯基本就是「小日本兒狗」,是日裔移民飲食(自黑)本地化的鮮活例證。照燒魚肉,木魚花,蘿蔔泥,醬油,海苔,這些亞洲元素給中歐來的肉食增添了一種很奇異的感覺。(我最喜歡的是左數第五個,醬油蔥花蘿蔔泥配白香腸。這家餐車唯一的缺點是只收現金不能刷卡。)
同時,多元化也是一種文化的自信。加拿大漫長的冬季,稀薄的人口造就了一個人人愛冰球,咖啡還有彬彬有禮的社會。冰雪,楓糖漿,騎警隊,還有漫天飄落的紅楓葉,對這些東西的感覺你只能跟另一個加拿大人來訴說。
管你是從世界上哪一個角落來的人,只要在這住上兩個冬天,你這一生都會感到有有一部分自己留在了加拿大。
同時,加拿大迫切的需要新移民,寬容的文化氛圍也能讓新移民減少抵觸情緒。在加拿大,你能看到越南船民的女兒有一個又高又大的白男友,也能看到法裔的女孩整天抱怨她黑皮膚的弟弟太幼稚,或者印度牙醫每天在追求一個韓國洗牙師,這些都是我身邊每天真實發生著的事情。這些人都在說著英語,都自認為首先是一個加拿大人,其次才是各民族族裔的加拿大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所有這些人都是有選票的,像「小西貢」區選出來的議員必然是一個越南裔,列治文選區選出來的也十有八九是華裔。當加拿大政府里的「吏」要制定文化政策的時候,他們是一定要向這些不同族裔的「官」們負責的。
就連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都是一個來自魁北克的法裔的時候,那種「英式文化大一統」的宏大命題在這裡真的連個笑話都算不上。同時傳統英國人也並不會認同他們在加拿大所看到的大多數事物。
所以說什麼是加拿大,加拿大就是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向原住民部落交了大把購地款(是真的,建一個新小區要給部落30億加幣),然後開心的住在一起。加拿大文化是一個在新大陸上由不同族裔文化融合產生的新文化,多元化,還有多源化,正是加拿大文化最鮮明的特徵之一。
白老外用筷子吃壽司,中國人說著英語,埃塞美女學著煮越南粉,巴西小哥和西班牙小哥一起打壁球。我們不問"你是哪裡人"Where are you from? 因為這個問題只能問出加拿大一個答案,我們問「你的家原來是哪裡的。」Where is your family from? 因為人人都是後來的,除了原住民之外,所以他們才是我們的the First Nation.
有了這些,我們才能很自豪的把國名中所有其他部分,像「偉大的」,「大」,「人民的」,「合眾的」,「共和的」,還有「民主的」之類限定詞一概省略,我們就是「加拿大」 Canada, 你知道我們是誰。
就醬。
。。。。。。。。。。。。。。。。。。。。。
(彩蛋,別以為加拿大人不會發瘋。最後一張圖片中的文化元素:加拿大鵝是加拿大本地最典型的鳥類,與潛鳥和雪鴞並列算是加拿大非正式的國鳥之一。當然加拿大鵝發起瘋來是很可怕的,網上有以「一鵝」做戰鬥力單位的說法,大多數成年白人男性的戰鬥力按這個標準算還不到「半鵝」。
河狸是加拿大人心中的國獸,等同於大熊貓在中國的待遇。河狸性格比較悶,友善,勤勞,精通工程學和木工,但是也並不好惹,這些也都是加拿大人對自身的看法。所以5加分硬幣的背面圖案就是一隻河狸。
皇冠代表王室。現代加拿大與英國是「共主國」關係,兩國共用同一位女王,但是兩個國家是互相獨立的。根據現在的加拿大法律,女王對加拿大實際上是沒有直接統治權的,她會指定某個加拿大公民為「加拿大總督」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但是這位總督作為加拿大的代理國家元首隻有名義上的統治權,日常只負責在加拿大政府和議會通過的決議上蓋章。只有當國家面臨重大危機,或者議會對重大議題的討論出現1:1僵局時才有權作出決策。
楓葉。。。這個就不多說了。)
。。。。。。。。。。。。。。。。。。。。。
比較蛋疼的評論已經刪掉了。
關於熱狗,熱狗到底算不算是臭烘烘的英裔文化呢?答案是不算,因為老英國沒有熱狗,所以日本人賣熱狗不算是從了強權文化。
熱狗裡邊夾的香腸是「Wiener Würstchen」維也納小香腸,或者「Frankfurter Würstel」法蘭克福香腸。光從名字上也知道這東西的發源地離倫敦簡直十萬八千里。至於烤香了以後夾在麵包里出售的辦法,是這些移民到北美以後發明得,所以是本地文化。
關於其他族裔娶白人女性的話題,首先這在加拿大還真不是個事,最熟悉的就是我的解剖學老師Kanav, 他是印度孟買人,留學生轉移民,他太太Katya 就是白人。但是為什麼不用他做例子呢,因為不喜歡一段話里出現兩個印度人例子。
「性和食物」。。。不得不說知乎現在的關注點就像大學擴招以後的學術氣氛,已經要跌停了。
還有「我在加拿大待了22年了,一點都不覺得這裡有絲毫的人情味。」。。。首先為你感到悲傷,其次還是得說人身處的社會環境和自身選擇有很大的關係,最後「我」不成證,孤證也不成證。為了不讓更多的人看到一個不懂論述原則還一生loser的形象,你的評論被刪掉了。
我相信每個在知乎上寫文章的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矛盾,是堅持自己的風格,努力的去寫質量高一些的東西,還是屈就無處不在的小學生,而在自己的文章里羅列一大堆的簡單科普。還有為了應對撕逼黨,搶先把可能引起「精蟲上腦」類評論的內容都鋪墊和保護好。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但是我讀到別人文章里這類東西時首先感覺到一種不尊重,還有敵意。雖然簡單的羅列某某百科上誰都能查到的內容可以日進千贊,雖然防禦性的陳述可以避免大多數無謂的爭吵,但這些都會降低自己的讀者群的水準,最後淪落到每天打開知乎就像在哄著幾萬個幼兒園孩子。
這些都是我所厭惡的,我喜歡我現在的讀者群,我覺得你們有超過一般知乎眾的涵養,還有鑒賞力,多謝。
Peace out.
謝邀。
二零一七年的冬天,加拿大的凍土雪原上,一群自各個國家的移民圍在一起烤火。
大衛,肖平克,穆斯塔法,薩爾曼汗,傑默爾,邁克紅耐克。
這群宗教信仰膚色各異的人們很困惑為什麼會莫名其妙的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烤火,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了他們的這次相聚:一篇知乎答案。
大衛(百無聊賴的那樹枝撥弄著火堆):肖先生,你對加拿大的多元政策怎麼看?
肖平克(一個白眼):不好,綠綠要把加拿大搞綠。
(空氣中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互相使眼色)
大衛:肖先生,綠綠是什麼意思。
肖平克:綠綠就是綠綠。就好像阿三就是阿三,棒子就是棒子,鬼子就是鬼子,老毛子就是老毛子。啊呀跟你講綠綠就是穆斯林。
(薩爾曼汗突然打了個噴嚏)
穆斯塔法(看到大家都在看他,有點緊張):綠綠?你是指我嗎?
肖平克(看了一眼穆斯塔法):你還算文氣,沒包頭巾沒留大鬍子沒喊阿拉阿胡巴,Hmmmm,,,,你跟電視上的綠綠有點不一樣。。。。我來測試一下。
穆斯塔法(一臉疑惑):你要幹嘛?
肖平克(打開便當盒):為啥,來來來,嘗嘗昨晚俺娘給我包的豬肉餡餃子,可香了,穆斯塔法你要蘸醋還是醬油?
穆斯塔法:我表!
肖平克:為啥?
穆斯塔法:我是穆斯林,我們的習慣是不粘豬肉。
肖平克(翻白眼):所以你還是綠綠。
大衛:小肖我們可不可以禮貌一點。
肖平克:你們這種白左的政治正確我真心受不了那,他不吃豬肉,所以他是綠綠,然後我就叫了他的本名,有什麼問題。
穆斯塔法(一臉怒氣):you fucking chinaman, fuck off !!!
肖平克(跳了起來,挽起袖子):媽的你個綠綠什麼意思!放尊重點!說什麼呢!
穆斯塔法(瞪眼睛):我他媽的叫你Chinaman!
肖平克(轉向其它人):你們看到了!這貨歧視我!
穆斯塔法:我問你,do you come from China?
肖平克:是的!咋了!?
穆斯塔法: are you a man or woman ?
肖平克:I"m a man, 你瞎了嗎?
穆斯塔法:so what"s wrong with calling you a chinaman?!!?
肖平克:。。。。。。。。。。。。。。。。
大衛:其實我猶太人我也不吃豬肉,肖先生為什麼你不DISS我。
肖平克:你們猶太人還好啦,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你們猶太人感覺更高級一點。別問我為什麼,可能是因為你看上去就是個白人,也可能是我哈利波特看多了。我覺得只要是白人就不會壞到哪裡去,當然除了白左。
穆斯塔法:猶太人還割包皮呢。
(大衛突然表情複雜的捂住襠部。)
肖平克:綠綠你別說話,再說話我把餃子塞你嘴裡。
大衛:大家冷靜下別吵了。肖平克先生,多元政策是傾向保護有色人種的,平克兄你是有色人種不是么?既然你是有色人種,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反對多元文化政策。
肖平克:我們中國人不算典型的有色人種。
大衛:嚇?!什麼意思?
肖平克: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勤奮守法,讀書刻苦,工作努力,不騷亂不犯罪不上街不抗議。我族乃模範之民族,不能算是有色人種。事實上我們中國人的household income是北美最高的!
薩爾曼汗: 不好意思插個嘴,明明是我們印度人最高,比你們中國人還多出三萬多。論收入,不要跟我們這種全民搞計算機的比。
肖平克:阿三你今天拉屎用的是左手擦的還是右手擦的。
(薩爾曼汗翻了個白眼,繼續拿手機刷GITHUB)
大衛:你說的我都懂,但是你的皮膚,,,確實是,,,,coloured.....所以by definition 你是有色人種。。。
肖平克:人家很白的!!!
大衛(掩嘴笑)
肖平克(很激動):我告訴你真的有色人種是什麼!!!!你看看薩爾曼汗那臉!
肖平克:你再看看傑默爾!!!這二位才是貨真價實的有色人種,我有點黑那是因為從小太陽曬多了,總之我們華人不能算有色!
穆斯塔法:你覺得我是嗎?
肖平克:你是綠綠你當然是。
穆斯塔法:你個Chinaman看清楚了,仔細看
穆斯塔法:我可以靠近點,你再看仔細點。
大衛:唉,其實穆斯林不是一個民族概念是一個宗教概念,阿拉伯人才算是民族。綠綠,哦對不起穆斯林是包含了很多民族的,從北非到馬來西亞都有。穆斯塔法是敘利亞的,所以挺白的,其實比我還白。
肖平克:穆斯塔法你還白人,阿呸,白人應該是長得像邁克紅耐克那款的。
穆斯塔法:chinaman你是不是喜歡毛多的。
肖平克衝上去把餃子塞進了穆斯塔法嘴裡,穆斯塔法掙扎著哀嚎著最後把豬肉吐了出來,精疲力盡的他趴在地上喘息,喃喃自語的祈求真主的寬恕,大顆的眼淚滴下。大衛上前試圖把穆斯塔法扶起,被穆斯塔法推開。
肖平克笑著對大衛說:這眼淚清真他媽清真。
在遠處灌木叢找脾酒的邁克紅耐克聽到有人叫他,回頭看了一眼眾人,嘟囔了一句。「這鬼地方他媽的連罐啤酒都沒。」
大衛沖邁克紅耐克喊:紅耐克,你支不支持多元文化政策。
紅耐克:支持個屁,左派都是他媽的白種人的race traitor, 魁北克的法裔天主教應該統統改宗為新教,說英文!加拿大是盎格魯撒克森的加拿大,這國家是老子的祖宗和法國佬在亞伯拉罕平原血戰贏下來的,blood and soil! 對了還有jews,我盯著你們呢,大衛我說的就是你,我問都不用問就知道你這貨一定是投票給justin trudeau這個法國佬的。我娘很小的時候就教育我說watch out the jews among us. 你們都是白皮共產主義心. 耶穌就在死在你們手裡。
肖平克(望著紅邁克有點走神):好多information啊,我有點take不了。。。
紅耐克:fucking communist chink, fuck off
肖平克一臉委屈的開始抽泣:紅耐克哥哥你好凶那!
趴在地上的穆斯塔法:你不是很屌么chinaman, 你看你白人大表哥根本沒把你當人。
傑默爾哈哈大笑:一群FOB現在知道白人從來沒把你們當人了?
傑默爾的笑聲飄過雪原,陣陣回聲傳來,好像喚醒了什麼。大家都不由自主了收了聲。
少頃,一個面孔在半空中浮現.
他用低沉的嗓音幽幽的說:
【一群外地人,你們現在意識到白人沒把你們當人了?一群腦子拎不靈清的赤佬。。。還有肖平克,你真的他媽是黃色的,你是yellow people, not white, you are indeed coloured..我活著時候, 和你一樣是黃種,別特么丟人現眼了】
大衛:肖先生,你現在覺得多元文化怎麼樣。
肖平克: 我還是不支持,我承認我是有色,但是我精神上是無色的。我就是看不上你們這群第三世界的癟三們,還有你們虛偽的白左,我就是討厭政治正確,我就是要喊出【綠綠】這個詞,誰不讓我喊就是反對言論自由。
紅耐克: Chinaman你說的太好了。來,要不要和我一起投票給川普。
肖平克(擦乾眼淚):恩恩!好的紅耐克大哥哥。
三年後,肖平克離開了加拿大,回到了宿遷老家。
國慶節的時候去上海,閑逛的時候和同堂里的老太太發生了口角。老太太一激動,罵了他一句蘇北狗。肖平克捅死了老太太。死刑。
當子彈穿過肖平克頭顱的時候,穆斯塔法正在多倫多等公交,他看到一片羽毛從平地上升起,越飛越遠。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en you"re gonna get a bullet.
+++++++++++++++++++++++++++++++++++++
肖平克: little pink
紅耐克: redneck
加拿大人,就是不願意做美國人的美國人,不願意做歐洲人的歐洲人,以及不願意做亞洲人的亞洲人。
加拿大實際上是一個緩衝地帶,介於美國與歐洲之間。
它一開始,就接收了大批反對美國獨立,忠於英國的保皇黨,同時,它本國的人群,又有大批南下美國。
作為殖民地,大力吸收歐洲移民就是國策,然而,讓加拿大頭疼的就是,有美國在旁邊對比,加拿大的吸引力明顯不夠,即使是來了加拿大,站穩腳跟,左右看看,覺得還是美國好,刷一下走人的也大有人在。
不要說是十七十八世紀了,就是到了二十世紀初,加拿大30年里來了670萬移民,同時本國人去美國的630萬。
這樣大規模的人口交流,也可以說是人口篩選,加拿大始終是個「另外一種選擇」。
每當美國大選,人們不滿意選舉的結果,總有高喊移民加拿大的,也確實有。為什麼他們不去其他國家,當然是因為加拿大靠的近,文化相似,卻又是政策更偏向歐洲那樣「進步」。
多元文化政策在加拿大實際上是承認現狀,因為加拿大始終沒有美國那樣能夠大規模同化異質文化的力量,即使是殖民地時期,人口高速增長階段,也伴隨著大規模人口流失美國,同樣搞宅地法,加拿大就只能吸收美國容納不下的東歐移民,美國地分完了,人們的目光才會投向加拿大。
直到今天,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美加邊境100公里之內。80%生活在美加邊境250公里之內。
大片大片的印第安保留區在北方,寒冷的北方。在那些地方,人們仍然聚集在小小的城鎮殖民點和交通線附近。
寒冷是加拿大另外一個特點。
它讓加拿大很不舒適,很不容易生存,人們不得不努力。即使在溫哥華,這個加拿大氣候最好的城市,也有綿延的冬雨。記得在草原三省,一到冬季,在街上就看不見流浪漢了,零下四十多的嚴寒會凍死人,只能呆在救護所的室內很不自由,不如去溫暖的南方過冬啊。政府還幫買灰狗車票讓他們撤到溫哥華呢。
加拿大的國土如此廣袤,橫跨多個時區,有風格迥異的多個大城市,居民組成也是多元化的,是什麼讓他們有作為加拿大人的共同意識?當然是因為美國,加拿大人自傲於與美國不同,雖然美國是加拿大唯一鄰國,僅次於澳大利亞。
這樣子的加拿大沒有國防壓力,不需要像歐洲各國一樣面臨複雜的國際環境,加拿大與美國互為後花園,垃圾站,後備軍,盟友,緩衝地帶。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另外一個源頭是各省的自治。當年是多個殖民地在英國撮合下組成加拿大聯邦的。最後一個加入的還不到100年呢。魁省又是法語省,語言文化都不同。
那麼算是成功了嗎?目前看確實比較成功,不過加拿大國情如此,不可複製。他們的多元化,僅僅是文化的多元化,其內核是建立在加拿大的共同認同上的,他們驕傲於加拿大的和平,友善形象,在世界範圍內,加拿大人都是深受好評,廣受讚揚,甚至美國人還喜歡冒充加拿大人,買加拿大楓葉標誌的旅遊包,帽子,外套,你見過燒美國旗的,有見過燒加拿大旗的嗎?
(其實加拿大參加過一戰,二戰,朝鮮戰爭,各種維和,可是只有美國拉仇恨,加拿大根本沒人在意它)
問題問得不對。「但近些年這個政策加政府似乎提的少了,如何看待這種變化。」是個虛假命題,最好有證據,不能只是大膽假設。多元文化一向是加拿大社會的基石,不論哪個政府都一樣。比如這個網頁應該是前任政府的時候創建的: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n Inclusive Citizenship事實上,如果沒有多元文化的話,華人會更被邊緣化。
不少在加拿大生活的知友回答了現況,我就自己的學習回溯多元文化主義的歷史。不過我也不是研究這個領域的,也就是看過幾篇論文和著作,而且英語能力也不是太好,所以難免會出錯,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事實上,加國的「多元文化主義」並非提問者所看到的正面的、積極的,甚至是帶有理想化的看法。一般而言,多元文化政策是一波三折的,經歷幾個階段後至有今日的結果。
首先,加拿大在二戰結束至1971年前以自由主義為基礎去建構國家公民認同感,實現人人平等、無差別的公民社會。然而,這一部分並未如原住民,少數族裔所想的美好。加拿大擁有民主價值,但是這種民主本身是少數服從多數,所以「少數」勢必無人關注,加拿大一如既往由英裔主導。如果少數族裔要進入社會上流,他們只能學習英語,融入由英裔主導的加拿大主流文化,因此加拿大初期構建的公民認同是失敗的。
其後,加拿大在1971年頒布「多元文化主義」並以此為國策,使得少數族裔在社會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實際上,多元文化主義一詞是針對二元文化而提出的,當時加拿大正受英裔和法裔的問題困擾,因此特魯多宣布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
不過,重視少數族裔,保護少數族裔文化,也就意味忽略了加拿大與加拿大人的共同性,使得少數族裔產生隔閡,失去對國家的認同。故此,魁北克問題始終困擾著加拿大,1980年魁北克曾舉行一次公投獨立,其中有近60%選民反對。1982年加拿大的《權利和自由憲章》頒布,魁北克至今是唯一拒絕修憲的省份。1995年魁北克再次公投,這次反對獨立的只有50.6%。兩次公投顯示了「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不足。2006年哈珀提出魁北克是統一的加拿大中的一個民族(nation),使得部分加拿大人有魁北克獨立的感覺,這將會喪失加拿大的一致性問題。
此後,加拿大在90年代初再次調整,以共和主義去消除分裂主義、民族主義,重新統一了對少數族裔的訴求,取消過分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減低少數族裔的民族認同感。然而,加拿大並未因此就全面改善少數族裔對國家認同感,共和模式的「多元文化主義」側重種族上的平等,忽略白人、英裔主導的加拿大社會,在經濟上落後、不平等的少數族裔難以擁有影響力。儘管共和模式是想打造一個共同的文化,但是加拿大社會是以英裔白人文化為標準,所以加拿大至今仍是存在少數族裔對國家認同感缺少的問題。
加拿大由「求同」到「求異同存」,再到「求同存異」三個階段,從結果上看是失敗的,但是這種想法是超越現時對少數民族的概念,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此外,學界也並非一致樂觀看待多元文化主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加拿大曾就「多元文化主義」展開過一次爭論,出現了所謂的支持派、反對派和符號派三派。支持多元文化主義的人認為,人是文化環境的產物,少數族裔的文化是少數族裔共同的認同基礎,也是他們的生存的根本。在「公民國家」的構建過程中,國家有義務承認和尊重少數族裔的文化,給少數族裔擁有保留自身文化的權利,平衡多數民族文化建國的歷史事實和現狀,從而建立一個公正的多民族國家和社會。反對多元文化主義的人則認為,現代國家以普遍的公民平等主義立國,公民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享有「無差別的」權利,賦予少數族裔特殊的權利,會強化其差異性和特性,從而影響公民國家的一致性,甚至破壞社會的穩定。符號派也是名擁實否派,這一派是在名義上支持多元文化主義,一旦涉及具體的政策制定或實踐上,就表現出明顯的否定傾向。
其中我們可以看到支持派與反對派本身都就「差異性」進行討論。無疑,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義」主要思想就是關於差異性的問題。少數族裔的根本確實是他們自身的文化,也是維繫他們的紐帶。然而,對「差異性」的過分追求,這會使得少數族裔形成一種封閉性與排外性,過分的「差異性」會不利於國家的一致性,也會產生新一輪的國家分離主義。因此,學界對「多元文化主義」所產生的一元論與多元論進行討論,他們都希望以多元文化取代一元文化。
不過,國家的存在以及國家的立國之本,正是掌握文化的領導權。但是,多元文化主義的存在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局面,這將使人們憂慮。加拿大學者道·鄧尼斯認為: 「多元文化主義對國家來說,它將削弱國家的整體性,加強以民族為基礎的地方性, 甚至會使地方以自己的整體性為借口向國家討價還價, 以獲取地方的利益。」
如果「多元文化主義」只是一味提倡多元,沒有尋求一元的,共同的文化維繫各族裔,這隻會產生公民對國家的認同危機。許多人認為「多元文化主義」本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事物,然而多元文化主義由一開始就為了保護少數族裔的「差異性」,存在著如國內學者常士誾所說的「紮好籬笆再做朋友」的靜態發展。
待續…50讚二更
只有一小部分回答正經說明了這個國策最早是由老特魯多用來安撫魁北克鬧獨立的。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在學界內部獲得的評論,跟其名字一樣多元。現在漸少被提及是因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個國策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尊重「多元化」。2012年11月刊發的《The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里,學者Jennifer Adese用加拿大的三屆奧運會開幕式當作例子,詳細解釋了作為一個原住民後裔,她認為這個國策其實是一種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行銷策略」 (branding strategy)。
以溫哥華冬奧會為例子。在開幕式上,4個原住民部落的代表身穿傳統服飾,用自己的語言歡迎接下來的運動員入場。這幾乎就是整場開幕式上,原住民為數不多的戲份了。並且,僅僅只有4個原住民族群得以派代表露面,這是因為奧運會舉辦當中的用地問題,需要這4個族群的合作。
Adese話說得很銳利,她認為,加拿大在遭遇包括國際市場競爭在內的多種壓力之下,試圖用多元文化這種說法來重新塑造自己的歷史(Canada, driven by settler anxieties and a "crisis of whiteness" and by the pressures of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tries to renarrate its history by invoking the rhetoric of multiculturalism)。
實際上,加拿大不是唯一一個搞多元文化的國家。德國法國(面向外籍移民),紐西蘭澳洲(面向本土原住民)以及美國(二者皆有)都多多少少走過這個路線。但是加拿大把多元文化當成了主打,深耕這個「人設」。注意,當這成為國策之後,無可避免保守派和自由派發展出不同的解讀。
我個人非常喜歡「行銷政策」這個觀點,非常有趣。但如果要真正分析這個所謂的國策,是不是一國之策,要看它有沒有被落到執行層面——在這一點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只能作為經驗層面的材料,除非在質和量上達到一定程度,否則不具備足夠的參考價值——值得分析的部分包括但不限於:政府是否將多元文化寫進法案,是否為少數族裔組織提供幫助,本國教育系統中多元文化是否得到了呈現,等等等等。
最後的最後,如果是作業的話還是要自己做。。。。。。
Adese, Jennifer. "Colluding with the Enemy?: Nationalism and Depictions of" Aboriginality" in Canadian Olympic Moments." The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36.4 (2012): 479-502.
前兩天魁北克出了個禁止蒙面法案,然後今天在魁北克市看到了這個
滑稽可能要崩潰了(還有,保護個雞兒喲。多倫多那邊出了個健身房,哪邊也出過一個我忘了,我本人上個月也被nigga說了句「Chinese lame」,感覺大鬍子和小黑開始掉智商了。掩耳盜鈴,這種政策大多數時候體現了文化自卑。
比如說加拿大法裔就是文化極其自卑的一群人。
人正宗法國人都用KFC,到了魁北克就變PFK,你個前英屬白人自治領也配法蘭西正統?
這個本來是為了安撫魁獨的, 就跟印尼的世俗主義是為了安撫巴布亞基督徒和爪哇留下的轉宗者一樣,結果莫名有了很進步的結果。你要問我好不好那當然是好啦,那些開口 一個藥丸閉口一個撕裂的,你當這兒一臉色眯眯賣8塊一盤kebab platter的中東小哥是你家隔壁的回民? 再說河南回民跟你河南漢民唯一的區別不過是人家有優待,除此之外都是人類膿瘡。
文化可以多元,但意識形態可要統一。文化多元有沒有好處不好說,但也不會有太大的壞處。意識形態多元了,可是要出亂子的……而披著文化外衣的意識形態則是最危險的……
匿名直說了吧。加村運氣好的是橫豎不需要自己出頭。只要下一個霸主說英語,講海洋法,是安格魯薩克遜最早開發的。那它的多元民族主義就可以繼續搞得下去。多元民族主義是只能在帝國實行,有強大的力量平衡少數族裔和多數族裔的關係。不然就是民族自決鬧獨立。加拿大的多元民族主義源於解決魁北克法語區的需要。獨立前有大英,後來又美國,外交上就是cousin,保證了軍事同盟和北約的存在,它國內怎麼搞都可以。但一旦美國not great了,會怎麼樣呢?反正大批歷史上帝國消亡後,民族衝突少不了。
話說你們整天盯著加國這個經濟不停衰退即將在偉大領袖PM Trudeau帶領下和黑非洲肩並肩的地方做什麼!隔壁美國才是人類的希望呀…加國按照美國人的說法來說就是一個Frozen socialism s***hole而已= =而且文化多元其實是騙人的!比如QC省法律非常明確的說法語是QC唯一官方語言,理論上你在QC辦什麼事情和政府打交道,要是說英語人家可以讓你滾的(實際上會好一點…)
沒感覺出來,看看魁北克省各項針對英裔的政策,看看政府公務員對英裔人士的態度,看看學校開設的英語課和法語課的比例,所謂的多元化,不過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罷了。
首先很多新移民比起本地人也是素質高的群體。。。很多還有錢。加國人少地方大,歷史短,本身的文化就需要各個群體來填充。三個大城市,溫哥華一堆亞裔 新舊華人根深蒂固,蒙特利爾是除了巴黎最大的法語城市,多倫多滿大街印度人 韓國人 波斯人 東歐人 日本人 越南人 中國人 法國混血什麼的 華阜幾乎就是市中心的位置。。剩下的地方真的一個比一個村,沒什麼人甚至沒人。。。。。多元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個人很喜歡啊,不像美國的多元那麼多衝突,加拿大真的比較友好。我們到美國玩,我是唯一的亞裔,他們差不多也是各種亂七八糟的民族,我們還開玩笑說美國警察要是要punch我們,趕緊說我們一幫人加拿大來的。這大概就是多元共存吧。
玩得好當然好啊,玩不好就很尷尬了。加拿大最大的問題是地域性而不是文化的衝突。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難看出來加拿大的多元化是好是壞,魁省一直用的是civil code其他省用的都是common law所以這就有很大的區別。其實現在加拿大左右兩派都在接受多元化,Harper也不在像Manning時期的改革黨一樣重提廢除雙語制度以及一些民粹政策了。反而還給華人人頭稅道歉,重提南京大屠殺什麼的。Harper內閣裡面有中東阿三華裔日裔黎巴嫩人,不是像媒體說的那麼歧視少數群體。更何況第一位穆斯林和黑人議員部長甚至第一位女總理都是來自保守黨的。而且Harper不是很多人說的真的那麼民粹,事實上Kenney是第一個開設中東LGBT難民項目的內閣部長,Harper任期內移民人數也沒比Liberal在任時期少多少。Trudeau Junior的問題不在於延續多元化。最大的問題是不把現有問題放在檯面上一起討論也沒有足夠的膽量得罪任何一方,還延續了他爹的種種爭議很大的政策。所以我是覺得他很可能就比奧觀海稍微好一點
我相信人對美好的定義應該是高度一致的,就挺好的唄,還能怎麼看待(滑稽
加拿大就是個沙拉碗,你不和白人說話,白人也不會主動找你吵,沒有交集自然也就沒有衝突。加拿大也充分尊重你抱團的權利,大家也就和諧相處井水不犯河水。加拿大也從來沒有宣傳自己是大熔爐,一向對個人自由高度尊重。
當然,這種和而不同也是由優越條件的支持才得以實現的。
好地方,歡迎大家來。推薦你個節目吧,Huang"s world in Toronto.從美食做切入點,聊文化,聊政治。
多元社會中的文化政策必須具備良好的免疫系統。如果這樣的免疫系統癱瘓或本就不存在,社會就相當於患上了艾滋。
當前的一些多元文化政策,其實更應該被稱作「文化艾滋政策」,它們基於所謂的文化相對主義的價值觀,宣稱任何文化在一切維度上的平等,將社會對於文化的基本價值判斷污名化,從而實際上使全社會對於落後文化喪失免疫功能。
這樣的意識形態已經產生了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它將一切文化陷於一種最原始的競爭環境中。在這場原始的鬥爭中,最後只能倖存少數文化。它們必然是最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封閉性的,而它們本身是否先進,who cares……
因此,毫無立場的多元文化政策必然會被反噬,從而發展為實際的一元文化政策或文化對立政策。可以說,沒有比這個更加具有諷刺性的了。文化多元主義是很好的政策,不過加拿大並不能算是最好。還應該加大力度,不能讓一種文化處於壟斷地位。各種文化之間要共存,互相容忍但是不必融合。其實世界語是最好的,應該大規模推行這種沒有文化底蘊的語言,讓全世界人一同創造世界人民的文化,同時,世界語這個交流工具不會像英語那樣複雜,也沒有潛在文化侵略,讓各族人民認為文化平等,同時起到了交流的作用。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屬於加拿大國家自戕,最終導致加拿大的國家認同解體和西方文明遭受內部的嚴重破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