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萬物一體》?

我自己先來吧 就交流想法而已(這種片子應該也不涉及劇透什麼的吧)

1.關於素食主義,看完我大概是不會立馬轉成素食主義者的,只不過會以蔬果為主,其實我本來也不太愛吃肉。。。我並不認為片子只是宣揚素食主義這麼簡單,而是作為人類,萬物的一部分,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慾望去殺戮其他的生命。如果可以體悟到片中所謂的慈悲,那麼就很自然的會少吃肉了,這也許就是片中反覆出現人類宰殺雞狗豬牛這樣場景的目的所在。就好像小時候跟麻麻出去買菜,看到殺雞或者殺魚的都覺得好殘忍,那動物肯定也很疼啊。這大概,就是人最原始的慈悲。

2.關於戰爭,很慶幸自己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地方,但是生活卻從來沒有平和過。就從小一點,大家都能接觸到的層面開始講,暴力和鬥爭。我覺得這個也許是人的本能,但我並不完全同意性本惡論。片中的疑問我也很想問,從20世紀走來,人們都知道戰爭的惡果,為什麼還要有戰爭?這個疑問的點在於,即便是有權利、利益的各種鬥爭,為什麼一定要採取暴力的手段?

3.關於歧視,本人曾經也是被。。。嗯,後來心靈老鴨湯喝多了,完全是以「本王就算跟你們不一樣也可以去征服星辰大海,誰要敢折我翅膀,本王分分鐘捅破他的天堂」這種心態撐著自己度過中學階段,然而進了大學就慢慢看開了,也不太在意了。可是沒有這種經歷的人總是覺得難理解,而且針對其他各種現象的成見依然根深蒂固,這種此與彼的觀念還是很難被摒棄。就像片子中說的,慢慢摒棄這種觀念就是我們自身逐漸變的圓滿的途徑,修鍊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啊。。寫了一堆,其實大家看不看這些也無所謂,我就是想聽聽大家看完萬物一體都是怎麼樣的想法。哈哈,權當拋磚引玉


『當我們用心感受所有生命的傷痛時,意識就此產生』-《薄伽梵歌》

『這就是我們與眾生和諧的關係,這就是覺醒』-約瑟夫·坎貝爾

當我在廚房裡,一手用毛巾按著那條鱸魚試圖掙扎的的身軀,另一手舉起榔錘準備朝它天靈蓋敲去的時候,這兩句話一閃而過,以致我放了一秒的空。這一秒,鱸魚張了下腮,嘴巴開合,我們四目相對,我感受到一種尷尬。一秒之後,手起錘落。

雖然我並不認同這部紀錄片里表達的許多觀點,然而卻也不得不承認整個人類,甚至是動物界,是有一種潛伏於意識之下的,共同作為能量載體的血源關聯。

紀錄片的第一個鏡頭,用一個固定的長鏡頭講述了屠宰場兩頭牛的死亡。兩頭牛一前一後站在逼仄的通道里。前方鐵閘升起,工作人員拿著電棍過來往前面的牛屁股上一紮,牛不得已往前走去,進入處理區,鐵閘再次閉合,後面的牛被擋在鐵閘後,愣愣地站在那。接著就是機械空氣槍乾脆的響聲,處理區的龐然大物巋然倒下,被送入生產線的下一個環節。後面的牛顯然明白髮生了什麼,它一個勁往後退,想逃,就像在案板上掙扎的魚。牛想轉過身跑,然而這個狹窄的通道不允許它轉身,它把脖子往右轉、往左轉,用勁地試圖轉過身來,以致臉和通道牆壁擠在一起,眼睛突出,眸子里都是恐懼。它失敗了,無法轉身,後退也退到了盡頭,所剩下的只有再次愣愣地站著,它放棄了,眸子變得溫順。鐵閘再次升起,工作人員走過來,電棍又一戳,牛默默往前走去,鐵閘關上,乾脆的機器響聲,在鏡頭中,觀眾可以從鐵閘下的縫隙中看到,牛四個蹄子一顫,然後倒地,被推入一下個生產區。

與此相似的,還有另外一部紀錄片《浮生一日》的一個片段,其中同樣有屠宰場殺牛放血的鏡頭,來的更直接:牛在柵欄中,溫順無比,工作人員拿著長管連接的空氣槍的一端,抵到牛頭正中,牛還想往上湊親近人類,它伸長脖子。扳機被扣下,清脆的一聲,牛全身一顫,倒下了,頭上出現一個圓形的空洞,滲出血來。這次的處理似乎不太乾脆,牛沒死,它哀鳴,掙扎站起來,工作人員再次把空氣槍埠往牛頭上對準,這次牛似乎不太情願,它搖了搖頭,卻也沒有其他選擇,終於還是安靜下來,穩住了自己的頭。工作人員再次對準了槍口,又是一槍,這次牛終於沒再有再站起來。工作人員打開柵欄,牛的屍體無力地順著坡滑出去,另一個工作人員提著尖刀走過來,熟練地抬起牛頭,在頸動脈處插進抽出,放下牛頭,等待放血。

每每直視這樣的宰殺鏡頭,總能給多數人帶來不小的觸動,這種觸動本源上,跟看到吸毒人員發瘋當街砍殺自己父母或者慘烈車禍視頻的觸動可能一樣,都是對生命傷痛的一種共同感受。

然而是不是人就要因此應該選擇素食,覺得吃肉就是作惡?並不是,這也不是我想表達的意思,也不是這種觸動的源泉,同時也是我不認同《萬物一體》的地方。我認為重點並不是吃素,而是對食物的一種尊敬。

Netflix最近製作了一個系列紀錄片叫《Cooked》,其中分了火、水、風、土四大元素來講述人類飲食文化。其中表達了一些觀點:比如現在人們得益於工業化發展和社會分工細化,能夠更方便地吃到各種食物;同時負面的影響是,我們離我們的食物本身卻越來越遠,參與感越來越少。你去快餐店點雞塊點漢堡,你去吃西餐廳吃牛排,可能越來越感受不到這食物本身是來自一隻活生生的雞,或者一頭活生生的牛了。『感受不到』並不是說『不知道』,『感受』和『知道』,是『感知』中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城市生活中人享有極豐富的物質資源,可有時候,很多人,會依然覺得自己越來越麻木,生活越來越無趣消極。這正是因為並非我們所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少,而是所感受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我去釣魚的原因之一,就是受了點《Cooked》的啟發,看看從野外捕獲食物,到自己處理食物,烹飪食物,再到最後食用,整個周期都由自己親自參與,會有什麼不同。當然我並不是在鼓勵人返古,應該自己種田自己砍樹,我只是想親身體驗一下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僅此而已。

當我最後吃完那條清蒸鱸魚,整個體驗是印證了前面的想法的。魚的味道並沒有太大什麼不同,當然因為是現殺的所以更新鮮,可能味道是要更好一點。然而重點是,整個過程中,人的感官是開放的。從你拿著魚竿走出門的那刻,你就有了更多感受的東西;當魚咬鉤,把魚竿拉彎時,千萬年來埋藏於人類基因中關於打獵的的部分就會使頭腦釋放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影響情緒。畢竟往回追溯到人類祖先時期,捕到一條魚可能就意味著不會餓死,意味著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提供;再到處理魚,殺魚時的四目相對,讓一個生命從自己手上消失;再到烹飪,再到食用......從每一個環節再到整體,形成了一種文字難以描述的生命體驗。

經歷了這樣的生命體驗,人自然會對自己所吃的食物變得尊重,同時也是對自然的尊重,而這並不是通過說教可以讓人明白的。最重要的意義,還是返回到人本身的利益:擁有更豐富的感官。

http://weixin.qq.com/r/z0WUjAfEM1pMrUPv9xD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戰爭是必然的,導演只關注了戰爭的殘酷,而不討論其中的其中的原因,戰爭不用美化也不用黑化,人們的數目無限制增長,然而當地球不能提供所有人必須的生存的條件,那就有了戰爭,如果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我殺死你這是戰爭,是殘酷的,我被餓死,再拍個紀錄片,說說為何沒有戰爭還是會死亡呢?

佔有是萬物的特性,人類佔有土地,動物佔有領地,植物為了陽光互相壓制,星球會有引力,這不是宇宙的法則嗎。

導演支持吃素,如果肉食動物全部死光,那植物也被植食動物吃光,最終都走向了滅絕。存在即合理,這裡的理就是自然之理。物競天擇,優勝略汰,雖然冷酷無情但這就是所有生命遵循的法則


大家說的都很好,大家都因為這個片子,有了思考

積極的思考,反向的思考,或者說不良的思考都是值得的。

能讓人思考人生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雨果《悲慘世界 序》

首先,我想我可以說,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能做到不煽情不說教,實屬不易

從預告剛出來我就關注了,等了幾年,總算是看到了

印象最深的是當我看著在喜氣洋洋的音樂氛圍中幾個廚師極其熟練地把活魚刮鱗,放到油鍋里炸,而且要吃的時候腮還在動才算新鮮。這是有多殘忍變態…這種菜還有活熊取膽之類,都是長久以來的糟粕

我想起了小時候有次和媽媽去買酸菜魚,我親眼目睹了店員把活魚撈出來,用棒子槌了七八下,直到魚不再動,十多分鐘之後它就被裝進了我手裡的塑料袋裡。

「那一定很疼吧?」我還記得很清楚,魚被槌了第一下之後,我是這麼問我媽媽的

吃魚我不反對,但求你給它們個痛快的行嗎?

從小在電視劇中的禪師們整天念叨著,兩個詞「眾生皆苦」和「我佛慈悲」我一直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後來,我了解了更多歷史,經歷了更多人生之後我想我有點明白了

態度冷漠的護士姐姐是不得已,巨大的壓力微薄的工作,加上作息不規律我想任誰都會黑化吧

我們的父母(反正至少是我的父母)經歷了那樣的饑荒,那樣的年代,而且並沒有受到什麼教育,平等自由權利法治等等的概念他們都沒有,所以當我父母把他們的意願強加與我的時候我即使反對,也不會恨他們,他們和很多人一樣,一直在做自己以為對的事,出於對孩子的愛

當你學會理解體諒,就會發現很多事錯的並不是他們,是整個世界或者是體制

善意能溫暖善意,而惡念會產生更多惡念,一念生,萬惡作

從古至今,很多人的很多事都是出於當時的環境下不得已而為之,他們也是在受苦

所以,理解和交流永遠是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最最重要的一點

在歷了無數次錯誤的重複之後,發生了無數人間慘劇之後,希望人類能有所長進

願悲慘不再,世界大同


整個片子看下來讓我很難受,我開始想我不吃肉可以嗎,身邊的人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我開始慶幸自己從小就不愛吃肉。

當那種難受的感覺消退了一些時,我開始覺得「萬物一體」這個概念太過於理想化,不管多遠的未來也不可能實現,因為它否定了「人性」。如果有萬物合一的那一天,我想人們會意識到人類存在的多餘性,那一天也將是人類集體毀滅的一天。

這部紀錄片分為六個部分:宇宙、頭腦、身體、內心、靈魂、尾聲。

儘管縱觀整個人類史,充滿了殺戮、血腥、政權的更替,然而,人類的發展總是在無形中朝著正義的方向。人類會履行自然賦予我們的責任,利用自然賜予我們的頭腦,去自我救贖,去發現自然,去創造自然。人類是偉大的。

片中反覆提到「小我」,認為我們所見的人間悲劇皆為「小我心智」的結果,人們蒙蔽與「小我」,蒙蔽與利益,因而變得冷漠。認為人們太過專註於生命的外在體現,專註於外表,物質和個人,盲目而無法自拔,人們迷失於各種「佔有」——佔有此刻,佔有物質,還有「小我」。認為解決苦難的終極之道是放下「小我」,消除「我」與「我的」的噪音,這是我的身體,這些是我的想法,這些是我的話語,這是我的國家等等,要「以大愛為生」。

可是想想每個人的存在都是那麼獨特,為什麼不存在大腦、思想、長相都相同的個體。或許創造人類的初衷並不是「萬物合一」,人類沒有動物尖利的牙齒和強健的肌肉,人類生存唯一的武器就是大腦,可人類的大腦註定了不能形成完全的集體。或許人類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發現自然的平衡,有意識的創造自然。

如果我不能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想法,這是我的話語,那我寧願作一隻海獅,因為沒有另一隻海獅會告訴我:「拋棄你自己,讓我們作人類。」單一併不是人類存在的初衷,而「我」才是人類存在的動力。

如果人類會再一次開化,那應該是「尊重與接受」,尊重自然規律,接受個性,不願被統治也不願統治他人。

片中認為人們內在深處有某種存在,非生物性,不會腐朽,乃至靈性上的存在,這種真實的靈性本質正是所有生命本位一體的深層體現。這種對所有生命的慈悲,一旦覺醒,或許可以說,是你內在「聖潔的重生」。認為生存,是生命的第二法則,而第一法則是:我們同為一體。

我們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產物,都帶有大自然賜予的靈性,而同時我們又屬於社會。在新生兒誕生的那一聲啼哭開始就被印上了社會屬性,他會用啼哭來表達他的生存需求,他會學習知識,他會為生存而工作,在面對災難時,他會條件反射的自我保護。

當靈性與社會性在某些方面發生衝突時,他會痛苦,有些人會無意識的漸漸失去靈性,脫離自然成為完完全全的社會人,有些人會選擇作一名虔誠的信徒,有些人會選擇繼續在衝突中前行。

據說未來世界沒有國家,可這種融合併不意味著「萬物合一」。「萬物合一」太理想化也太過脆弱,如果有一個人開始有私心,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合一」的狀態就會被破壞,另一方面人不可能拋棄人性(小我)而存在。人類是偉大的,人類能夠通過不斷的探求來完善自我與自然的關係。

當人們懂得「尊重與接受」,人們不會將個人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不會因喜好相左而相互詆毀,不會有網路暴力,不會有保護自然與發展經濟的矛盾,不會有戰爭,只有「尊重自然法則,接受個性」。這才是真和諧,是因為相互理解的和諧而不是捨棄小我的和諧。

----------------------------------------------------------------------------------------------------------------------

這是我最近看了《萬物一體》在簡書分享的心得未來的事——《萬物一體》


一部似是而非的片子,更像是一部宗教倫理片,雖然借用了許多紀錄片事實元素,但是在講觀點的時候,不是用很邏輯的互相辯證的講理的方法,而是用非常煽情的手段攪亂人的情緒後引出自己的觀點,不得不承認他煽的非常高明,恐懼、惻隱、以及常規的倫理道德,還截取了很多震撼發人深省的畫面,但是一想到希特勒也曾爐火純青的運用這種手法去演講,就讓人不得不警心,用一顆理性的心來分析。

以上綜述其手法,是希望觀影后的朋友能夠跳出情緒不帶執見的閱讀下面的分析。

第一、該片刻意迴避了進化論的關鍵事實。這裡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生物繁衍速度是幾何級數增長的。二是遺傳變異是各向同性的,也即你的下一代不僅可能是像天使一點,也可能趨向魔鬼一點。片中有一段指出自然界生物如何的健康美麗,但沒有指出原因,那正是片中最反對的眾林法則篩選出來的,沒有這種殘酷,就沒有進化。黃石公園的鹿群曾因此退化,草原也很容易變成沙漠。

第二,拋出個老祖宗的觀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陰陽辯證,正反兩面。該片引用物理學成果描述宇宙的那段非常的美麗,沒辦法,老祖宗那會還是幾千年前,沒有這麼先進的觀測手段,但是理念不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話一樣從宇宙出發,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可比該片給宇宙萬物強加仁心強大太多了。宇宙萬物在天文尺度和微觀尺度都有著極其美麗的結構,宇宙定律也的的確確作用我們體內每一個粒子上面,可是關仁義什麼屁事?真正去看宇宙的命運,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從宇宙誕生即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走向死亡,趨於無序冷寂,只是這個過程極其漫長。生物的命運依付宇宙而生,但恰恰同其命運趨向是相反的,進化從低向高是趨於有序,人類加速了這一進程。這個過程雖然短暫,雖然對宏大又漫長的宇宙而言微不足道,卻是有著加速宇宙死亡的作用。很奇妙吧,進化的代價就是如此,讓物種自身熵降低,卻加速消耗掉宇宙的負熵。所以不是依付著宇宙就和其統一,而是天生對立統一。

第三,人類主宰地球是長期自然競爭取的結果。執掌控制物種數量的大權,尤其是對人工選擇的物種,殺生殘忍,不殺更加殘忍。有個古老算題,設一對兔子三月大後每月生一對兔子,答第十二月變成144對,第24月變成46368對。再後面的不用算了,沒有天敵,什麼草都給你啃光光。食物如此,寵物也如此。前幾日曝光了一個養虎聞名的寺廟藏有千具幼虎屍體。不殺,何處安放?

暫時先從這三個方面批一下,肉還是要吃的,進化不會產生無意義的習性,最多君子不下庖廚。:)


片子宣揚的理念與佛教基本相合。人吃動物讓我想起,西遊記裡面沙僧和豬八戒在沒有歸順之前都是吃人的,站在他們的立場而言他們吃人,其實和人吃動物的感覺是差不多的。片子中說的人的意識是有境界之分,應該不光是人的意識有境界之分,應該所有的生靈都有。當你在哪一個層次上,就會明白哪一層次的道理。吃素對動物來說是善的,我個人也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如果植物也是生靈,那我們吃的植物也是生靈啊。無論是從辯證法還是從中國傳統的陰陽平衡,如果沒有惡怎麼能有善,就像沒有丑也就沒有美。難道說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呈現?就像一個太極,陰陽交合。如果混合了也就沒有陰陽,可能世間本來就沒有善惡,善惡是人定出來的,但是如今這個意識階段沒有這些東西的區別是不行的,只能說人類的意識層次現在還很低,我相信這些問題只有站在道的層面在算是自然的。

電影裡面有一個說法很令人反思,人不斷吃肉,最後變得肥胖然後生各種奇怪的病,你想吃肉是為了健康,最後卻適得其反。人類下一次的意識進化應該是在科學上證明了靈魂的存在並且是不滅的,因果論是切實存在,這樣人類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自大了。人類總是覺得自己能力比動物強,就可以隨意吃。若設想某一天有一高層次生靈比人還高,也以他們的觀點認為吃個人咋了,人這麼愚蠢,他們也像我們吃魚時那樣,覺得魚肉好吃,他們可能也會覺得人肉還挺好吃的呢?這時候人肯定能理解了以前我們對待動物也實在太殘忍的。當今這個世界,大部分人都是以科學為標準來評判,但凡認為與科學相悖就是迷信,殊不知這本就是偏見。


《萬物一體》是一部環保紀錄片,該片為觀眾展示了地球上的這個世界,記錄片的導演通過日常生活畫面的錯綜拼接,給人喜憂參半的觀影體會,影片分為六個部分:肉體、精神、內心、靈魂、伴以序幕及尾聲。通過將客觀存在的各種人與動物衝突的呈現,給大家傳達了一些思想觀念,進而引起共鳴,讓觀眾從內心深處探討和反思人性的冷漠。電影立意高遠,從各方面均可大作擴展,本文僅從人與與動物之間的衝突稍作探討。

一、 人類與動物的衝突

影片的開頭,用一個固定的長鏡頭,來描述一個不起眼屠宰廠日常的屠宰工作,這次屠宰的是兩頭牛。在第一頭牛被送進生產線後,後面的那頭牛彷彿已經看到了將要被屠宰的命運,掙扎著左右扭動,想回頭,想後退,但專門為屠宰而設計的的狹窄通道卻不允許它回頭和轉身,鏡頭從一開始體現了它的掙扎和恐懼,再到被屠宰的這頭牛接受命運後的無奈和放棄。最後一步,我們在鏡頭中看到,透過鐵閘的縫隙,牛的四個蹄子顫動,接著身子倒地,然後這頭牛被送進了屠宰廠的下一個生產線環節。這體現了一個個體生命的結束。

隨著影片的推進,接著,導演向我們展示了乳製品的生產,影片介紹,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只在嬰兒期飲用母乳,人是唯一一種過了嬰兒期後還在喝奶的動物,人們為了喝牛奶,建設了奶牛場,培育了大量奶牛。但是,奶牛也和人一樣,只有在懷孕後才能產奶,為了生產牛奶,無數的牛犢成了副產品,而生產線並不想要這些牛犢,於是它們被剝奪了活著的權利。導演為了體現奶牛的母性,用一隻奶牛和她的牛犢分離的鏡頭將其推向高潮,在農場主抱起小牛犢上車後,小牛在車裡不安的扭動著,奶牛跟著車不斷的跑,直到小牛犢被送進了廠房,鏡頭黑幕。預示著這隻小牛犢將和無數的小牛一樣,因為人類要食用牛奶而散失生命。通過奶牛母性的細節描寫,激發出未從事過牛奶生產工作人們的內心母性情節,從而讓觀影者感慨於人類的自私殘忍,悲憤於奶牛的凄慘遭遇。

影片中其中還有一個細節,是中國「活魚活吃」的廚藝比賽,其中一名選手用時29秒,他抓著魚頭,僅把除魚頭外的魚身沒入油中進行油炸,接著再油炸後的魚身上淋澆上香汁,這道菜的精彩在於上菜後魚嘴必須是動著的,魚尚在呼吸,否則就不算成功。據說這道菜吃的只剩魚骨和魚頭,魚還在張嘴。這種吃法魚肉極嫩鮮美,口味鮮香適口,視之活生活現,鰓動嘴張。用餐者無不驚喜稱奇,如有人向魚敬酒,當把酒倒入魚嘴時,其鰓動的更快,魚嘴張的更大、這就叫「活吃活魚」。這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另一種衝突,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不僅剝奪動物的生命,更致動物的痛苦於不顧,殘忍的美食做法讓人不寒而慄。

類似的宰殺鏡頭,都給觀影者帶來不小的觸動,或體現天性、或體現母愛;通過血腥的鏡頭,讓觀影者對被屠宰的動物有共同的傷痛感受,併產生對生命的敬畏。

二、現實與理想的衝突

隨著人類社會幾千年不斷進展,社會生產力持續提升,人們得益於工業化發展和社會分工細化,能夠更享受到各種食物。因此,我們已經離食物本身越來越遠,我們可以及其方便的到各式各樣的飯館用餐,快餐、牛排、異國異地風情美食,品嘗享受簡單快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我們還可以手機APP點餐,足不出戶的讓專業送餐公司將食物直接送上門。只要不是從事相關工作,我們可以遠離食物本身,我們將會越來越難感受到食物在烹飪之前是一隻生活的雞或者生活的牛,感受不到它們從出生到死亡都只是作為食材的悲哀,自然而然的,人們變得的越來越麻木。

那麼,根據導演的觀點和立場,是否就是要求我們因此一概該選擇素食?是否應該憤慨的認為肉食就是作惡?

當然不!

從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而言,如果沒有肉食動物,食草動物將會急速的大量繁殖,到最後,草場和森林將會被破壞,整個生態系統也將崩潰。或者食肉動物之間沒有了相互制約,優勢物種是否會造成一種獨大,然後滅絕。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就社會發展和歷史的進步而言,影片中的很多鏡頭,展示給我們的正是存在於永恆星空下最殘酷的法則——弱肉強食,強大的生物可以任意宰割弱小;而弱小的生物只有苟延殘喘與卑躬屈膝。人類花了幾千年,才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溫飽能夠得到基本解決之後,逐步在人與人之間減少壓迫與奴役,創建出了法律上和明面上的平等。但是,種族與物種間為了生存造成的相互競爭永遠也不可能因此而消失。

三、從影片中給個人的反思和啟示

導演的觀點和理念,當然並不一定完全正確,現實世界制約著動物與人類都不可能只吃素食,而不食肉。那麼導演通過影片,帶給我們的,又有什麼現實的意義嗎?

小時候玩過《仙劍奇俠傳》的人都應該有這個記憶,遊戲中,李逍遙、趙靈兒、林月如決定為白河村除去屍妖之患,前往玉佛寺尋求幫助。玉佛寺中高僧答應其請求,卻要求李逍遙在這裡做和尚為代價。三人在與寺內眾僧起衝突並打贏高僧後,得知了真相:達摩法師所持佛珠已經修行九百九十九年了,日夜受佛法薰陶,化為人形落入人間,欲渡化世間眾生。因對佛法誤解,認為人人皆有佛性,片面的認為普度眾生,想讓天下所有人做和尚。而趙靈兒卻指出:修業之本在於舍己助人。佛曰無我乃舍己,佛曰慈悲即助人。如此下去只怕向佛未果,反而先墮魔道。當然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出家,那士農工商誰來做,人類豈不是絕嗣了嗎?所以,普度眾生,不是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普度成和尚,而是要培養人們敬畏和向善的理念。

影片要帶給我們的理念也大致如此,引申到人類的幾千年歷史,從奴隸制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乃至社會主義社會。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伴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人類逐步脫離了刀耕火種,日常大眾的衣食住行才慢慢得到保障和滿足。人與人之間才慢慢改變了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才慢慢的學會互相尊重,才逐步的滋生出人權理念。但是,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資源的稀缺性這一主要矛盾,必然導致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不可能僅僅因為「愛」這麼一個崇高美好的理想就不再彼此傷害。博愛是道德層面的東西,但通常難以解決具體真實世界的問題。階層不一樣,體會自然不一樣,競爭也必定存在。

但是,導演通過這個影片,希望構建的各類鏡頭能引起觀影者對生命意義的反思和總結,那麼,這個影片就已經取得了它巨大的成效。透過影片,有些人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將心比心的在生活中對其他物種產生尊重和包容;有些人體會到了佛性,通過平和的心態和憐憫的善行,為世界帶來些許改變;有些人看到了多元化,體會著物種間無奈和辛酸,進而對自然多了些許敬畏之心。

這一切,都把這個世界往好的方向推進了那麼一點。


個人愚見,建議觀看此片至少去看一看《意識光譜》,意識的統一便是生物終極的進化,影片中的萬物大抵是指有意識的生物。能感受到另一種個體的痛苦意識便由此產生,先不談其中吃素的問題。即使是人類自己本身也很難做到彼此理解與博愛,不過片中相信不久之後這種統一便會到來。其中對二元化和愛的闡述堪稱經典。由於不同人之間的地域,文化,歷史,成長,環境等等的差異,註定大家是不能彼此理解的。小我的私愛參雜著太多的偏見以至於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嘛,扯遠了。

也就是說現在我手中的多出的麵包對以後狗帶的我毫無意義,但是有人會因為沒有麵包而狗帶,有人會因為手裡麵包比我少想讓我狗帶。嗯,那就是沒得商量啦,行,開打吧……然後大家也開始覺得是非很重要,不成規矩難成方圓嘛,於是強行確認彼此的是非界限,吃肉是沒有問題的,吃草也行……吃動物的奶也可以,什麼,哺乳動物必須要生孩子才會有奶,真麻煩,幼崽沒用處理掉就好了(片中牛的幼崽),海里魚不夠了,是大魚吃的多了,那就幹掉鯨魚吧→_→

每個人對幸福和愛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畢竟有些人覺得姓福就幸福了(誤),有些人統治了歐洲還覺得死的人不夠多。那麼如果拋開偏見,歧視,不同文化宗教……去努力地理解他人,感同身受的話也許就會放棄去搶他的麵包了呢(誤)

滄海一粟的銀河系裡渺小的地球上的小小朋友人類喲,即使整個人類的歷史都如此短暫,何況一個個體呢?若干年後塵歸塵土歸土誰會在意你看過萬物一體→_→即使你統一地球了也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里程碑,也許還比不上天上一顆星星閃一下釋放的那麼多能量。嘛,誰對誰錯誰又說得清呢,從你想用言語征服我那一刻變註定你說服不了我,嘛,除你外誰又在乎呢?

然而我更願相信片中的希冀是烏托邦式的願景,意識的統一絕逼會讓一個物種文明再次升華,上升到一個更高級的宇宙文明。屆時人類會空前的統一,科技變能突破各種屏障光速發展……

題外話,死後意識時空便是無限的這點我始終有點不解,覺得這個得死人告訴我才能相信,不過我覺得死了變什麼都沒有了,即使是意識。偶爾想起來後脊背都有點發涼……

好了,在下胡亂東拉西扯讓各位見笑了,第一次發這麼多,估計是沒幾個看的→_→


很不錯的片子,分析的很人性也很理性,微觀與宏觀的交替挺有有意思,有非常濃厚的世界主義的味道。

不足嘛,就是部分過於理想化,高調化了。

我對其中的兩個細節比較感興趣。一個是關於愛的那部分,我相信人不可能因為給予愛一個崇高美好的理由或者形象就不彼此傷害了。博愛是道德層面的東西,但通常難以解決具體真實世界的問題。不過裡面有一句我很贊成的:責任和義務都不是愛。這種純西方式的觀點對中國或者東亞文化圈內的某種古風形成衝擊(你懂的)。

還一個就是食素的問題。你說讓食肉動物,獅子老虎什麼的吃草行不行呢?理論上既然某些地球上的強壯生物所需要的營養是可以只從植物中獲取的,辣么那些食肉動物能不能改吃素呢?人為的改變它們的飲食習慣算不算是一種虐待呢?人是雜食動物,我不反對吃素,但也不贊成吃素。

我想片中想表達的因該是人為了吃肉而「無端的」造成了很多的殺業。就是從飼養某些動物開始直到殺死它們,吃它們的肉,這是不必要的。自然界中的那些食肉動物是狩獵獲取的,這已然是自然界的天然法則,這些食肉動物就好比是「獵人」,如果人類之中也有這種「獵人」他們從不吃飼養的動物,而是自己獵殺野生的動物,且只為維生而不是獲取經濟利益,那麼他們是否能避免所謂的道德譴責呢?


總體還是很不錯的一部紀錄片,除去中間對於肥胖的的血淋淋的解剖有點反胃,其餘都很不錯,引人深思,片中引用了很多偉人【不是名人,明星什麼的】的話,當然並不一定對,但能引起你對生命的意義的思考,也許就是導演的目的吧


先放圖:

嗯..怎麼說呢

我在看的過程中 也有不認同的部分

就先說說我認同的方面吧

這是一部 關於社會,災難,環保的紀錄片

觸動有很多,震撼也不少

大概是使用的影像和事例太過於真實

比如我第一次看到...屠宰,槍殺,嬰兒出生...的場面

直面現實 揭露出這個世界的陰暗面

戰爭(利益,佔有,掠奪)

歧視(人權,種族,性別,物種)

肆意對待(動物,植物,自然)

有色眼鏡(文化,宗教)

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

歷史絕不能重演

人類 作為高等動物 食物鏈頂端

因為戰爭死傷了多少人?

因為供給人類食物 就可以剝奪動物生存的權利?

難道新生的小動物就可以沒有父母?

難道只有瀕危動物才值得被保護和尊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69654/answer/90693912

每一個生命 都是獨一無二的藍色地球上的一份子

人類

應該擁有 意識 靈魂 良心

憐憫 慈悲 同理心

最後 博愛

打破隔閡與對立

和睦相處 合眾為一

因為 萬物一體。

願世界和平 早日覺醒。

awakening.

—————————————————————————————分割線———————————————————

接下來是一些不太認同的地方;

難道 吃素就可以保護動物?

難道 不戰爭人類就沒有衝突?

歷史上,不通過一次次的反抗與改革,怎麼能一步步獲得應有的權利的?

世界上不是存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嗎?

不喝牛奶,人怎麼長高?

...

有待考量。


看到戰爭部分很沉重。看到小寶跟狗狗分享手中的冰淇淋時溫馨。。。最打入人心是關於愛。愛不是佔有和妒忌,不是因為慾望或其它私心的一些東西,而是單純的喜歡,因為與對方交流很開心,也願意讓自已成為對方的開心。互相快樂,讓對方更美好,讓身邊的人也更美好。。。愛孩子也一樣,不要去指操縱他們的人生,引導,但不強制。。。


推薦閱讀:

看完羅馬假日之後我覺得很痛苦,這是怎樣的心理?
怎麼評價《你的名字》?
為什麼中國科幻大片和歐美的科幻大片差很多?
如何評價電影和小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中有哪些讓人回味的片段或細節?

TAG:電影 | 紀錄片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