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是泡沫嗎?業內領先人士是否還看好 BIM?
還是先把電腦硬體水平提高到能流暢運行BIM的程度先。。。現在公司電腦跑個AutoCAD 都慢的要死。。
馬上要進入VR的時代了,BIM說不定也要被淘汰了總結:BIM能提供價值,能推動建設行業的發展,看好BIM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在於要首先知道BIM的價值在哪裡,理性看待不炒作。
BIM技術即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把原本用圖紙表達設計的建築物,用三維模型動態展示,從設計、施工到質量安全管理、進度管控,甚至是物料採購、竣工結算,都能實現精細分析,擁有了這樣的數字DNA,建築物就「活」起來了。運用BIM技術,你擁有一個實體建築的同時,你還擁有了一個虛擬建築資料庫。BIM使每個建築物從設計開始就有了獨一無二的三維「基因圖譜」,讓項目參與人員可以直觀了解建築物的「前世今生」和「外表內心」,所有的結構構件、設備、管線以及之間的關係,都一目了然。
房屋施工過程中要是某個地方有缺陷,以前往往要施工到一定程度才能發現,而現在在圖紙會審階段就可以利用BIM技術有效且迅速找出問題,在施工前進行修正完成。BIM技術最大的益處就是將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在電腦上預演,其進度、質量、安全、成本、能耗等一覽無餘,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都能提前預控、提前解決,從而大幅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率、提升施工安全、減低成本和能耗。
更多BIM乾貨:BIM應用 - 2017中國建設行業年度峰會-行業論壇
我對BIM看好,但BIM行業水太混雜,以至於什麼公司、什麼業務都有,網路+時代更是這個產物的催化劑。說實在,現在就缺一個領導品牌,做點實實在在的事,不要把BIM吹得太大。
但凡被人為地「吹」過的事物就自然而然地往上「飄」,當然就是「泡沫」啦。BIM應該也不例外,況且還是使了很大的勁正在「吹」的。
找個容易想像的例子,就好像這個池塘本無這種魚,從海里抓來一個「優良品種」丟進自家池塘要推廣一樣。現在我們的塘主啊,包工頭啊,甚至小工都在糾結要不要投入,因為這個投入的成本挺大的,經濟風險自然也高。從這個養魚的角度,很多技術難題當然要回答,經濟效益要計算。可是不能忘了一點就是首先要問一問你這個「優良品種」萬一養活了是賣給誰的呀?是賣給餐館?有人要吃嗎?是賣給狗糧廠家?有狗喜歡吃嗎?還是賣給肥料廠。。。?正是因為這裡的魚塘本來不出這種魚,沒有現成的產業鏈。而這個生意將來成不成,現在不光要考慮生產,還要考慮市場。
BIM也是一個「泊來品」,目前也沒有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怎麼做BIM是一個技術問題,要不要做BIM可就成了一個市場問題。至於說這個「泡沫」會不會破,什麼時候破,那就是一個更嚴肅的產業發展問題了。建議不要談BIM這個詞,到底BIM是一個公司提出來的一個想法而已,現在的所謂的領先者,用這個想法包括了一切的新技術新想法,屬於拉大旗的動作。所以建築整個產業鏈的數據化製造化改革是必然會在未來實現的,但是這個時間是不是很長,在中國誰能說的准?
BIM可能會火,但並不能取代一整個項目使用到的軟體,所以像各位說的,只是一種工具,並沒有說非得使用,當然,如果有要求是另外一回事
泡沫肯定不會是…畢竟建築是實體工程,說說現場這塊吧!目前見解只是發展的配套沒跟上…好多放線點位都還是用平面圖去算…水平儀器去控制高程…行業在等待新型定位儀器的出現啊~
bim只是技術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只是有人過分吹噓了,技術是會慢慢發展的,泡沫最後也會融入大海的。
好的東西自然就會有人用就像當時的cad,現在的參數化一樣,這東西真要學也不會太難,我覺得很多東西時間會證明,不否認中國的國情,但是大趨勢下是往這方面靠的,從你不知道bim到有一些項目開始用bim,到北京出台bim規範,這些變化總能說明點什麼
本人北京前二民用設計院電器設計師。經歷了一個項目的bim之後,在電氣方面真的覺得用處不大,但是技術總歸是發展的,也許等一段時間過後出了模塊化的插件,圖紙也就可以在bim上繪製了
不知道 但是感覺這是個趨勢
上海貌似要求所有政府項目都用BIM輔助了,在中國政策怎麼走,技術就怎麼發展了趕腳。。。
推薦閱讀:
※學習機構給我推薦學習bim的硬體配置,我覺得有點誇張,真的是這樣嗎?想要流暢使用的話大概是什麼配置。?
※為什麼 BIM 在國外發展得這麼好,在國內卻很難?
※現在是 2017 年了,你們覺得中國 BIM 的這條路走對了么?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與中國圖學會哪個bim證書比較好?
※學土木工程的有必要學 BIM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