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是泡沫嗎?業內領先人士是否還看好 BIM?
rt
別什麼東西都叫泡沫,BIM這種東西只是正常技術發展而已。
是時候貼出這張圖了,這種過程是任何一種新技術都難以避免的。只是不同的人在這條線上擔任了不同的角色而已。
非五毛,勿噴。題主的泡沫應該是指BIM會不會做下去,我個人觀點,在建設行業里是肯定會做下去的,這是國家大勢所趨。但是,要是問BIM什麼時候會具體落地和有一個真正的實體展開,這個還很難預料。因為工作原因,我在建設相關的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和很多企業單位做過一些調研,所以有些感觸。以上海、深圳為代表,有關部門已經在政策方面明著鼓勵、暗著「放水」做BIM,尤其一些利好政策更是讓大多企業跟風而動在「強推」BIM。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建設管理委關於在本市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中的目標和政策。
「通過分階段、分步驟推進BIM技術試點和推廣應用,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滿足BIM技術應用的配套政策、標準和市場環境,本市主要設計、施工、諮詢服務和物業管理等單位普遍具備BIM技術應用能力。到2017年,本市規模以上政府投資工程全部應用BIM技術,規模以上社會投資工程普遍應用BIM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有關部門出發點一般都是前瞻性的(也不排除是層層響應上層指揮行動),所以確定個幾年計劃一般是不會在乎當前得失的;專業院校本來就是基於學術研究,有形勢最好,無形勢也能自己玩得轉;至於企事業單位,大單位和有關部門一樣為了ZZ目的和企業目標耗得起,而小公司雖然掉隊比較多,但只要政策在就會不斷有新公司或者創業團隊補充進來。而以北京、山東為代表,雖然相關BIM的經濟刺激不如上海,但是標準規範條文卻是走的節奏特別快,也編的比較熟,分分鐘,幾套規章就能把相關行業部門都框進來,想不做都不行。
北京市地方標準《民用建築信息模型(BIM)設計基礎標準》
這些政策條文太多,就點一下,不逐個貼圖了。
而這些被催生的BIM市場推廣量變(質變的時間和判定我也不好說)肯定會給「上面」帶來足以展示計劃推進的成效,然後新計劃、新政策就會繼續推廣。這個循環只有某個鏈條打斷時,才會出現題主所說的「泡沫」,而可以主動打斷的只有第一階段,但是這一階段如果沒有什麼大形勢的改變只會越來越好而已,所以~尤其,近幾年內房地產單位的低迷,導致實體建設不像之前那麼火爆,此消彼長。就像早前建築市場未打開時更注重造價的管控和房地產火熱時期偏重實體的產生周期一樣,現在BIM作為一種「虛擬」管控的管理手段和工具,目的就是為了精細化被大量消減後的實體工程,然後借東風,就會有點繁榮的不像話的感覺。但是,但是,但是——不泡沫,不代表著就誰進來都能撈一桶金。如果想長期從事這個行業,大方向是不錯的,但是如果選擇的位置不對,反而死的更快,還是死了都沒地埋的那種。倒不如踏踏實實搬磚的好。個人觀點,翻模員、BIM全套這兩個目前是我不看好的。前者與建設行業脫節,只能是BIM應用的一個工具。後者則是想要一口吃個胖子,攤子鋪的太大反而不好收尾。目前還是先和別找工作一樣,根據自己的專業、意向,選取設計、施工、管理、諮詢都好,定一個範圍,然後根據所在參與方,軟體和業務流程同步學習。我比較看好的是設計相關,雖然現在起步相對困難一些,但是BIM在設計方的推廣直接影響到了在後續各方能否實施下去。而且對於設計人員也能提高效率、各項分析具現化和利於交付各方。還有好多喊著「我要下載個BIM在哪兒下」「怎麼用BIM算量」「給我們展示一下BIM」(其實就是3D-max效果圖一類的)等等,還是先百度一下BIM的概念,再想想怎麼參與其中吧,迷迷糊糊的跟風最後可能就荒廢大把時間後又改行了。CAD實際的應用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主要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推廣與CAD所體現的效率提高,很快推廣開了。但是CAD當初只是把二維的圖紙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就像我原來是用灶台做飯,現在買了個電飯鍋,做飯乾淨了也快了(味道的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BIM的話不一樣了,是你要開餐館了,就算給你個摩天大鍋,你不買桌椅板凳、不記賬支出,能算是開餐館?這個質變,也是現在好多人不看好或者覺得BIM推不動的原因,太難了!第一次在知乎裝,好緊張,我先撤了~有需求就有市場!
BIM諮詢服務的價格確實有浮動,這和市場有關,也和服務質量有關。隨著BIM諮詢服務提供商增多,必然導致價格下降。但是另一方面,隨著強制性實施BIM的相關規定出台,BIM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
再說說服務質量,說到底上不上BIM的根本原因是 是否有利可圖,如果做完BIM諮詢後對工程就單單是做了一個效果圖和動畫模擬裝B,那業主肯定認為花這麼大精力不值得;如果做完BIM諮詢後,提前預見了很多碰撞、對於很多構件可以提前預製後現場拼裝、節約工期和金錢,業主肯定是覺得這錢花的值啊;如果做完BIM諮詢後,整個參與者(stakeholders)都從中得到了利益,設計院避免了多次升版反覆改圖,施工單位增加了施工效率、吊裝工序胸有成竹、預製構件節約人工,供應商的產品能夠在最終BIM模型中露露臉打廣告,業主也可以省錢省工期,大家一起吃火鍋,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在市場一路走低、BIM諮詢價格徘徊在10元/平米的時候,仍然有公司可以做到90元/平米。因此,你說泡沫之後會怎麼樣?互聯網泡沫2000年破碎,現在依然有谷歌、華為、小米等偉大的公司,泡沫實際上是市場無形的手,篩選了優良的企業,淘汰了低質的公司。更何況BIM沒有各種融資和和『信口胡說』的估值。再說一點,現在BIM市場主要集中在民建,尤其是大體量的高樓建築,其他工業建築市場還遠遠未涉及到。這裡面有專業壁壘,但更多是沒有膽量。還有細分市場下的小型民用住宅和裝配式住宅,都是非常適合應用BIM的載體,更不用說古建築了,按照「鬥口」尺寸為基本度量衡的規則,最適合參數化建模了,最後發個圖鎮樓吧(模型是我朋友做的,感興趣請百度古建DNA和通感科技)不是泡沫,BIM能產生價值。但是得承認,BIM在被炒作,它只是個工具,不能包治百病。我個人把它歸入「大數據」這種Buzzword里,是個企業都標榜自己在用。
---BIM有用嗎?能產生價值嗎?有用,比如碰撞檢測就是實打實的價值。
BIM包治百病嗎?所有項目都適用於嗎?
不是,只是個工具,簡單的住房項目不太有必要,非建築類的BIM軟體,如路橋等,也不太成熟。BIM門檻高嗎?是個鐵飯碗嗎?
對BIM軟體使用人員來說不高,對應用BIM的企業來說有點高。對應屆生來說,幾個月就可以學會常見BIM軟體的應用,但是企業要上BIM,軟硬體要跟上,就得百萬(別提盜版),目前有經驗的BIM工程師年薪20萬不一定能招到,如果養個4~5個,一年又上百萬。軟硬體上來了,實施也不一定跟得上,相關的數據都要跟著標準化,不然導不進軟體里,這就涉及到各種數據標準、建模標準、交付標準等。這些標準目前還不成熟,企業自己要摸索幾個項目才能落實下來,也有隱性成本。遇到特殊需求,還要搞二次開發,做信息整合,這裡又要養一撥IT人員。
如果從業人員只靠BIM吃飯,沒幾年工資應該會下來。
但是不得不問一句,BIM能給設計企業、施工企業帶來多少價值呢?摸索期內產出是小於投入的,隨著BIM的落實,慢慢將管理從粗獷改為精細,產出才會顯現。問題是,最近房地產這走勢……中小企業維持現狀已經很艱難,再投個幾百萬搞一個短期內沒有產出的東西就更艱難。然而幾年後,不會BIM就和現在不會CAD一樣,哪有臉在這行混呢?於是就這麼被洗牌了。BIM還是大勢所趨的,不過現在大部分只是在政府招標項目示範性的應用,真正建築設計院設計還不怎麼用這玩意兒。
發展到最後應該就和CAD一樣是設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搞BIM好不好還是取決於房地產的整個大環境的影響。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黃金十年或二十年已經過去了,未來三十年的發展請向歐美國家看齊。
我是搞建築機電的,目前沒有看到能夠駕馭BIM的管理人員,團隊,流程存在。這玩意挺好,但我不願畫圖,我寧願別人畫圖給我看。我知道畫圖的人很累,但投入產出比低。為什麼,因為它是被管理的工具,它本身不是管理理念,它是管理精細化這種理念實施之後可視化的改進方向。就像linux的文字環境夠用了,但又去搞了個x環境。BIM不應該被神話,它提高了技術入門門檻,但降低了產品易用程度。但現在很多中國項目,管理人員連精細化,數字化管理都不知道或者用不上,談什麼BIM。任何一種工藝,或者產業發展取決於供應鏈。上游有人去投資,要有回報,回報能夠被證明,取決於數字化管理然後量化收益?這是土壤,中國存在現在完善的數字化管理流程跟氛圍么?下游去落實BIM是誰?施工工人還有運維人員,他們需要BIM么?施工工人看CAD,運維人員看PID流程,都是平面的。
形勢慢慢明朗,BIM不會是泡沫。特別今年國務院發文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BIM將會找到很好的發展切入點。裝配式建築的核心的工業生產化,工業生產化的關鍵就是設計標準化。建築設計「標準化」的上下游的聯動性與複雜性,將可以讓BIM大展身手。
首先你想普及bim。行啊,設計院電腦全換了吧,一個文件就10來個G。這東西對於結構的工作效率沒有任何提升,這是北京一家做Revit和PKPM介面的公司給我們做講座時候說的。對建築的工作效率提高比較多,設備專業也有小幅提升。所以說,目前結構施工圖平法表示已經很完善的情況下,為什麼要改變現有的表示方法去迎合一款並不能提高效率的軟體。如果說,依舊用平法出圖 ,那麼結構專業用bim的意義在哪?綜上,不是不看好bim的發展前景,只是不看好其對應結構專業的使用功能。
這個問題,我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目前我待的工程就是全程bim,我是負責施工組這邊的bim,項目是個廠房,規模10億上下,從招標設計開始就是bim介入。設計院全程bim設計完善,到我們這邊施工總包全程bim深化。並且項目全程項管也有bim管理團隊。到後期竣工運維,bim的使用培訓!
bim是泡沫,回答不是。是否看好,回答目前不看好(以後說不定改變狀況)
首先甲方也就是建設方,是不懂bim的,是別人忽悠,才開始花錢做這個面子工程。然後項管bim也不是專業的,只是甲方委託參與,負責應付甲方。設計院bim是圖紙出來,後來根據二維圖紙翻模的,碰撞全是問題。違背了bim的初衷。施工總包隊伍bim是外包的,說白了完成甲方需求,本身用來指導施工就是個笑話(不同的利益體)。後期運維,說白了就是賺甲方的錢,實際就是個物業管理軟體,和bim關係不大。
bim趨勢並不是外界推動的,而是施工單位或者乙方等自主推動的,是真的為了提高效率,而產生的。比如施工項目經理為了提高工程進度和管理,本身bim就是很精通,於是用bim完善現場模型,做出分析,開會的時候展示出來,後期簽證變更給甲方。到後期審計也是一個精確的東西。
國內實際情況,生產力很落後,就目前我待的工地現場總包20個施工管理人員,甲方委託的有40個管理人員,直接2個管一個,你覺得這種情況bim會提高效率嗎?基本上天天開會,天天整改,天天檢查,真的實際做bim的,根本就沒有切機。無論甲方,還是項管監理,施工總包都把bim定位了額外增加的東西,說白了勞民傷財!
現實很殘酷,國內市場情況真的不具備bim生存環境,當然bim是趨勢,替代cad,也是方向。國外能成功推廣bim,重要的原因是首先是人與人的信任!國內什麼東西,甲方都認為你慘假,bim的東西也不放心。加上各地方離譜的審查制度,很明顯脫離實際!
- 北宋神宗年間,國家積貧積弱,有三冗之說。其中一則曰「冗費」,官家大興土木,宮殿、衙署、廟宇、園囿的建造此起彼伏,負責工程的大小官吏貪污成風,致使國庫無法應付浩大的開支。因而,建築的各種設計標準、規範和有關材料、施工定額、指標急待制定,以明確房屋建築的等級制度、建築的藝術形式及嚴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貪污盜竊被提到議事日程。隨著熙寧變法的開展,營造法式也在編修之中。該書是王安石執政期間制訂的各種財政、經濟的有關條例之一,以杜絕腐敗的貪污現象。
- 蔣廷黻在其中國近代史這本著作里,把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歸為缺乏民族國家意識。晚清末年, 天朝以上國自居,大興土木,李鴻章不得已,拿海軍費為慈禧賀壽修建圓明園,擴充軍艦的計劃被擱置。而在民間,傳統儒家背景下最集中地體現--鄉紳文化是最主流的文化。各個鄉紳地方,互相攀比豪華程度,修建祖宗祠堂,緣是祠堂成為民間中成就最高的建築類型。其中尤以廣州陳家祠為甚,很多地方一家祠堂之費用,蓋過幾艘軍艦。民間統治的鄉紳力量收納百姓費用修建祠堂,鋪張浪費,奢侈之極。反而不知民族國家概念,故少力少心抵禦。
- 住建廳官方人員對BIM的理解如下,BIM技術是一種應用於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築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築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簡而言之,BIM的作用在於減緩信息的不透明和壁壘,一方面是提高生產效率,一方面是減小可腐敗的可能性。從建築行業入手,推動工程的透明,抑制腐敗。08年四萬億之後,有多少流進做建築的官和商的手裡,他們心知肚明。現如今,官方民間大興土木,奇奇怪怪的建築四起,貪墨縱橫。BIM好比當初之營造法式,官方在推。對其是否有信心,說到底是對改革是否有信心。
BIM是泡沫的話,那Office等這些東西也會是泡沫。BIM對於建築行業就像是一種工具,一種增加效率的參數化體系
都還沒怎麼用力吹呢 就說是泡沫不太合適吧
如果在2013年之前問這個問題,興許還會有大量爭議的討論,現在則沒有了。bim成為泡沫的概率已然極小
這要看bim的落地情況,總體來說還是樂觀的,從政府政策上,從行業上看,都是在穩步提升,目前更多的還是烘托市場,預熱之後應該有一波高潮。
更新,前面抱怨有點多了,以免打擊到探索創新的一些人的積極性
曾有一段時間,業界普遍呈現出一種「如果BIM被要求強制執行,那就好極了」的氛圍。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這麼認為,建築行業因此從一個利潤競爭激烈的狀態轉變到沒有利潤可言的地步,另外,建築業現金減少和碳排放限制也是一方面,築產業結構巨大變化是必然的,會有一個長時期的洗牌和調整期。等待強制要求對於一個現在還處於概念和初級應用的管理方法來說不太現實。
但是,建築業雖然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事建築業的企業和個人會追求新的生產方式,所以業界仍舊需要深知:BIM的時代終將來臨,而一切又不僅僅是BIM
在這之前還是得該幹嘛幹嘛,做好準備就行,沒有必要當成事業﹉
BIM只是有些所謂大師吹噓的太厲害,過度消費了。建築行業人為因素佔主導,暫時沒辦法流程化、數字化。所以現在BIM在絕大部分項目上都是浮於形式,做做模擬、看看動畫、領導一檢查還是很新鮮,大夥覺的挺高興,土老帽的行業終於有了科技感。
再往下,問BIM的實際價值體現在哪?絕大部分人沒法答出來了。BIM指導了哪些實際工作? 這點會有很多人都能說一下,什麼模擬啊、算量啊、管綜啊等等。再深問一句,怎麼指導的?
多數人都是把剛才的話再換著方式重複一邊。私下問項目的業主、設計、總包、監理落到什麼實惠上了? 沒有領導檢查的情況下,他們的回答大多是沒有實質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