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中第三方物流能扮演什麼角色?
增信(Credit Enhancement)增信(Credit Enhancement)
增信(Credit Enhancement)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情了。一定要通過對資產的控制力實現實質性的增信,而不是一般的信息提供方。單純做個「串串」是沒有價值的。姑妄言之:
供應鏈金融要解決什麼問題:供應鏈金融要解決的問題是非常實際的,那就是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物流與信息流不匹配的問題,而信息流所影響到的資金流的成本,是最直接的利害相關點。一家企業,手上有原料庫存,也有成品庫存,同時還有許多優質的應收賬款,但是其它人並不能準確地掌握這些信息,那麼,當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考慮其貸款的時候,就難免會從高評估其風險,導致其資金成本偏高。
供應鏈金融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供應鏈中的這種信息不對稱。供應鏈金融的焦點問題:
要解決供應鏈中的這種信息不對稱,主要關注的有兩點,一個是訂單信息,一個是物品信息。 訂單的關鍵問題是:- 它在多大可能性上會變成一筆真實的交易?交易達成的風險都有哪些,是不是可控的?如果它沒有達成,可能會造成什麼結果?
- 一筆訂單變成真實交易的過程是漸進式的,那麼,什麼時候算達成了多少價值的交易?風險發生了哪些變動?
應該說,對訂單的價值與風險分析,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它不僅涉及到本企業的生成能力,管理水平,歷史信用情況,還涉及到其客戶的信用情況評估,甚至還須對整個行業的風險水平有充分的把握。
與此相對的是,物品的問題要簡單一些,我們需要判斷的主要問題是:- 物品的所有權在誰手中?管理權與處置權應該如何限定?
- 物品的變現能力與減值情況如何?
而關於物品的各種權利,我們都可以在一份合同中得到明確的規定,只有物品的變現能力與減值情況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第三方物流的位置:
第三方物流有兩個切入點,一個是物流信息累積所得到的客戶信用評估;通過物流信息的累積得到的信用評估,與通過資金流得到的評估有比較好的互補性,對它進行人為操作的難度會比較高;然而從目前國內的情況看,這一條的操作性並不是很高,我們都還在等著阿里物流來示範嗎?
另一個切入點,就是對物品管理權的實際控制。
一種方式是,物流商如果與銀行形成合作關係,可以採用聯合銷售的辦法,共享信息不對稱的消除所降低的風險溢價。以1000萬的貨值來看,假設溢價為一個百分點,則為100萬,通過對庫存貨物的規範管理,保證其貨值處於一定的空間,物流商是可以分一杯羹的。在這種情況下,物流商所提供的,實際上是金融機構對物流商進行規範管理的信心,當然,還包括物流商對違規操作所造成的風險的承擔能力。
有此種方式可以有許多延伸,例如貨值與銀行提供的信用額度浮動關聯管理,或者物流商深入參與到供應鏈的各個層面,從原料一直到分銷商的庫存管理統一進行,則不論是客戶還是銀行,都會從這種整體性的規範控制中得到利益,拓展客戶,取得風險溢價降低的好處。不過對物流商來講,其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無非是物流管理的複雜性與系統性有所不同。 這一塊的市場,歸根到底,還是屬於市場上覆蓋面廣,綜合實力強,信譽度高,管理規範的大物流商。第二種方式是,通過對客戶物流數據的掌握評估風險,自己為客戶提供資金,同時取得貨物的部分所有權,再根據這部分所有權在市場上以更低的成本融資。這種方式的本質,是成立自己的基金部門或者子公司,直接介入金融業務,而不只滿足於分一杯羹。對於物流商來講,這看上去當然是不務正業的,而從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的角度來看,也有其合理性,如果保守操作,未必不是物流商的下一個爭奪熱點與盈利增長點。只是從國內政策來講,可能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這一塊的市場,小的物流商當然也是無緣分享的。 從目標客戶來講,供應鏈金融本身的服務對象,主要還是融資成本較高的中小企業,不過對於物流商來講,這也是提高產品粘性,甚至深入滲透一個行業,開發新市場的有效方式。事實上,我想,這很快會成為標準物流產品的一部分,那些無法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物流商將面對更多的挑戰。推薦閱讀:
※供應鏈管理前進如何?供應鏈管理這個專業與供應鏈金融的關係?
※目前環境下適不適合加入一家保理公司?
※供應鏈金融P2P產品到底要怎麼選?
※供應鏈金融將會是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熱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