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如何正確的成長?

現在從事結構設計大多在設計院中,而設計院又分層次分等級,如事務所,國企設計院/設計研究院,民企設計院等等。不同層次的設計院接觸的項目類型都不一樣,想儘可能的接觸各種類型項目也有局限。這是環境限制。當然還有個人能力的差異,機遇的差異。結構工程師沒有誰能快速的成長,但我想問問各位:結構工程師能如何正確的成長?畢竟少走彎路也是「快速」的一種。


我記得我曾經去arup面試的時候,朱立剛朱總問我在arup的職業規劃,我blabla說了很多,說想參與嘉陵帆影,朝天門來福士廣場,說想做300m+的超高層,說想做大體量的商業。。。

朱總沉默一會,然後說也許你來了arup並不能實現這些願望,因為公司對於每個工程師的工作安排有它自身制度上的考慮,可能你長時間處理的是一些普通的項目,所以你也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雖然後面因為我個人原因沒去成arup,但是我一直在思考這次面試中的談話內容,其實這包含了從學生到職員的心態轉變。學生時代我們總去最求高難度的超綱、奧數題目,老師總是以讚許和欣賞。然而在職場中,這種富有冒險精神的態度不一定能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青睞,他們需要的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比如我現在在甲方,經常會處理一些在我以前看來很弱智、很LowB的事情,甚至有些時候心裡有怨念——「我這種身份,TM怎麼能做這些事情」。但是職業精神要求我即使有負面情緒也必須把工作做好,這已經不是學生時代那樣覺得某件事對自己沒幫助就可以不予理睬。

所以我覺得剛剛畢業的同學,你們在工作上可能不會有太多的選擇權,一張白紙還沒必要去談畫龍點睛,大小項目,事無巨細都是你成長的契機。


結構工程師如何正確的成長?

感謝邀請。

成長這東西我感覺應該有兩個大因素,一個是先天條件,也可以叫「基因」吧,一個是後天環境。

先天條件或者說基因,應該就是你上的大學,畢業腦子裡面剩下的專業知識,這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因素,你的出身有時候無形當中就決定了你的成長,你的專業基礎素養,大學如果你沒有荒廢的話,我們腦子裡面的知識脈絡都是很清晰的,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恰恰沒有實踐的機會,所以,畢業了,忘的也多了,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能力,就是,如果用到哪塊知識,我能迅速的翻書並且迅速的理解,進而迅速的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問題,這些能力不是你一時半會就能學到的,它是你大學生涯中慢慢積累的,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後天環境,這個也很重要,同樣的一個人,你把他放在兩個不同的環境,成長的速度絕對有差別,一個好的設計師肯定是要經過很多的項目歷練的,這個毋庸置疑,絕對不是坐在辦公室分析模型就能行的,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使經過完整的計算過程和受力分析,也沒有人敢拍胸脯說,我做的結構絕對沒有問題,身邊一個例子,他今年都接近60歲了,國家級的大師,做鋼結構大跨,在卸載的時候,都是非常的緊張的,這麼做到底行不行,這個截面取這麼大到底有沒有問題等等吧,所以,好的工程師是要不斷經過項目的歷練的;不斷的學習,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結構設計的理論東西其實不多,常見的結構形式就那幾種,而且很多東西仍然是基於實驗和經驗的出來的,從各種結構形式的受力特點,到結構或構件的破壞特徵,從簡化演算法到有限元的分析,從線性到非線性,人們一步步接近真實的解,理論幾乎仍然是幾十年前的東西甚至是一百年前的理論,相對其他學科結構工程可能相對來說還少一些,按照這個路線一步步學,很快的;有膽量,結構設計如果你沒有膽量的話,你很可能分分鐘被嚇尿了,各種因素都有,就像我老師說的,結構做到一定的程度很可能沒有規範可以參考了,這個時候,怎麼辦,都看你自己的了。

至於你說的快速成長,這個不好說,我認為什麼都是個過程,踏踏實實的,如果你能做一個項目,通一類,就可以了,多做項目,多看書,多總結,應該就是這樣子

==========================================================

看書肯定是少不了的,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看的是原理,畢業了看的大多是設計類的書籍,比如在學校,不會教你人防工程的設計,工作了碰到了就得從爆炸原理到工程設計從頭學起,結構設計沒有終點站,如果非要量化的話,我倒認為每年要看的結構設計類的書籍至少30本起,有的書可以觀其大略,有的書要買紙質版的深入研究,時刻學習。


既然已經從事這一行,那咱們姑且不談出生,就說作為一個剛進設計院的新手如何成長。一,積極一點,早去晚退,幫前輩打雜,端茶倒水啦,就是傍大腿,爭取讓這個人願意受你以漁,或者逐漸賞你一個幼兒園之類的。二,結合大腿的圖紙,熟悉規範圖集,並且在熟悉軟體的同時自己搗鼓著建模,這個過程可能很是晦澀,但一定要堅持自己思考,實在搞不明白再請教大腿,切記不要動不動就問,別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而且自己主動思考得來的東西理解更深刻。三,當你手上開始有項目的時候,先複習相應規範,然後做項目,然後總結經驗,畢竟,更多時候這個經驗是太重要啦。四,多看看課外書(特別推薦朱炳寅大師的幾本),然後繼續總結。祝好。


首先到手的活多,其次自己要長心。


結構設計工作就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工作之後就要受制於單位的實際情況,不能單純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畢竟領那份工資就要為單位創造那份價值。所以就像樓上說的那樣,不要期望什麼都會,只要能夠把會的做精就可以了。


任何情況下都別相信做建築的!

任何情況下都別相信做建築的!

任何情況下都別相信做建築的!

有同事做了個多層框剪,甲方要的很急,熬了兩個夜總算是做完了。

發圖前建築說不好意思建設地點搞錯了,是托雲牧場不是葉城二牧場。

是托雲牧場不是葉城二牧場=_=

是托雲牧場不是葉城二牧場⊙﹏⊙

是托雲牧場不是葉城二牧場π_π

不做結構不明白這幾個字的殺傷力……

葉城二牧場,7度0.1g第三組

托雲牧場,9度0.4g第三組

都是二類場地

嗯……我只知道建築十分鐘改完了=_=


推薦閱讀:

通過 2017 年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結構碩工作一年失業了,還沒學會結構設計,今年工作難找,是堅持還是轉行?
國內的建築師懂不懂結構,國外的建築師是不是都懂結構呢?
現在橋樑設計理論和工民建設計理論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TAG:結構設計 | 結構工程師 | 工程師 | 建築結構 | 建築結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