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圈,發文章和寫八股文有什麼不同?
都是唯一的晉陞(顯性)通道,
都是紙上談兵,都是圈內層級劃分的標準。
謝邀謝邀。主要看發文章的PI的三觀。以灌水為目的的文章可以說就是現代八股文,這種科研模式叫做「跟班式科研」。推薦一篇文章:「跟班式科研誤己誤國」。請自行搜索,首發於知識分子公眾號。
有些PI不甘於這麼做科研,那麼會怎麼樣?做科研周期長成果少,被淘汰。除非你已經功成名就,可以允許你慢工出細活。但是這些導師的學生又會落入這個出貨慢被淘汰的的境地中。
怎麼打破這個怪圈?
減少博士錄取率,改變學術評價體系,提高 博士生/博士後這些青年基層科研人員待遇。關於如何改變評價體系,參見另一位知友@cheby chev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研究生遇到科研工作無法繼續該怎麼辦? — cheby chev 的回答 - 知乎灌水多的人大可來咬我。我有心理準備哈哈哈。你需要認識到一個問題。
如果你的工作有非常強大的力量,能夠引起研究熱潮那種級別,那麼你就算不按規則玩,最終一定會被認可。如果不是那種級別的工作,說白了就是做不做對於科學界沒什麼影響,或者遲早別人也會做,那麼請play by rule;這是讓別人認可你的唯一途徑。寫文章的確是很低效的交流方式,尤其是在當今被無良出版商和匿名審稿人制度把持的環境下。但是,就如同我剛才說的,在這個環境里玩的最優解只能是迎合;或者你看不上學術圈的玩法就趁早退圈。我始終相信優秀的人在現在這個社會被埋沒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不管你在哪個圈子玩,要麼你有雄厚的背景和資源能夠快速上道,要麼你也只能小心翼翼地按照各個圈子的規則實現原始積累,用足夠的耐心換取往上爬的機會。別無他法。
以及,能成事的人,通常不會過多抱怨,而是改變自己,或者另謀他路。一直抱怨不會解決任何事情。謝邀~
你要知道中國的論文數量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這裡邊有多少水?當然絕大部分都是水,國外論文也一樣如此,誰也不比誰高明。這本來就是事實,從學術邏輯上來說,任何一個研究方向都需要大量的後續研究跟進,雖然其中絕大部分沒什麼新意和發展,但是只有數量積累到一定地步,才會真正使得這個研究方向成熟。比如現在學術研究理論體系基本上都是西方理論,但是西方理論也不是某個人提出來就能得到共識的,也是一步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這中間有的幾個人是留名的,但是更多的人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奠基石出現的。
學術論文和職稱晉陞縱然不是最完善的,但是目前國內外還找不出更好的方法,學術研究和科學的發展,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並不能簡單的碩絕大部分人都是做的無用功,把絕大部分人的科研學術研究直接取消掉,剩下少數人來做研究。
最後再說這個八股文問題,這並不是八股文,而是既定的論文學術語言格式。包括摘要、前言等等,為何要這麼規範格式?因為論文就是學術界的圖紙,或者說是學者的共用語言形式,需要準確、規範、有效的了解論文表達內容,而不是跟散文一樣去猜測作者表達的意思。所以認為論文是八股文的觀點是對論文本身的不了解,就像機械圖紙一樣,為何對各種符號進行統一規範,這是八股嗎?也不是,這是為了讓國內外的工程師都能夠理解。
形式上一樣,內容上真心差好多吧…
發文章是為了讓科研成果公布,就像看著自己親手埋下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樂在過程,發文章水到渠成。
寫八股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發文章,不在乎內容,不在乎是不是自己種的花結的果,毫無樂趣。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體制,照固定格式去寫文章,內容空洞,專講形式,成了文字遊戲;
現階段發文章的作者有兩種,一種是寫八股文的形式,照格式搬,不動腦經,沒有創意,純粹是為了發文章而發文章;另外一種就是認真搞科研,實事求是做研究的。
不想動腦,不想動腦,寫文章要看大量文獻,國外尤其多,八股都是個框架式結構,我感覺不需要太耗費腦細胞,不想動腦,不想動腦。
八股其實是信息標準化的必然趨勢。
啥意思呢?
就是科研你嘗試了一種方案,我又來了。為了好比較,我們規範一下,這樣無論從今天機器的信息處理,還是人肉信息處理,都會比較簡單。
科研文章不是散文,就是數據和觀點集。如果只是灌水的話,那感覺基本完全一樣。。。
不僅合適相同,還都得靠關係。。除了有固定寫作格式外,其餘完全不同。沒有人限定你科研論文的研究內容,方法。
八股文只考朱熹注釋的四書五經,科研你死扣幾本書就能發論文,做出成果嗎?
再者,也不是紙上談兵吧,至少機械行業,沒有實際實驗效果,怎麼發論文,怎麼結題。
瀉藥。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彆扭,我先理一下問題。
1、八股文只是科舉應試文體的一種,不是全部。我們不能因為八股文就否認整個科舉制度。
2、並不是唯一晉陞(顯性)通道。有的朝代根本不玩八股文,就像篆刻的九疊篆。就算其大行其道的時候,也不是唯一通道,只是最大通道。就像現在高考是唯一晉陞通道嗎?恐怕未必。
3、八股文可以說是紙上談兵。科研發文章,尤其是理工科發文章,是要有推導過程或者實驗數據的。文章本來就是有實際的實驗在背後的,不是瞎編出來的,這就說文章的產生不是紙上談兵。文章發表了之後,就算是文章所關注的領域目前看起來毫無用處,但是你不能否認將來有可能有很大的用處,這個事誰也說不好。畢竟科研是領先於社會應用和企業的。
4、圈內層級劃分標準,這個也不盡然。八股文只是考試用,考完了之後,之後的當官之路,看的是你的背景、能力、機遇、人脈等等,跟你八股文寫的有多好,沒有必然關係。有一些科研是不讓發文章的,而是具體做了很多具體的事。也有些大牛,不是靠刷文章刷出來的,這樣的例子不少見。
我想,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想問:「現在科研圈發文章,模式化越來越嚴重,考評看論文比例越來越高,這樣發展下去是不是會讓科研變得跟當年的八股文考試一樣,狂刷固定格式的文章就能拿到一個較好的結果?」
推薦閱讀:
※PRL投稿時,字數是否應嚴格小於3500words?
※寫論文前,如何高效查找你需要的相關論文?
※看論文的最佳工具實踐是什麼?
※為什麼學術論文中,表頭放於表之上,而圖名放於圖之下?
※怎樣看一個大學的綜合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