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堤碑文是否為偽造?

1983 年《文物》雜誌 05 期說是真的,08 期說是假的,希望有相關專業人士指點迷津。


因為沒邀我所以不謝了,下面來上乾貨。

找了一個外校同學下了這兩篇論文,以前只見過第一篇,第二篇是作者今天提到才發現。以前一直以為此碑是真跡,沒想到曾經被認為是偽作。相信大部分人信息所限沒有見過這兩篇論文,那麼我在這裡簡單提一提。先上此碑拓片:

1980年四川省三台縣文化館在清理館藏古代字畫時,意外清理出這件拓片,整個碑拓高 0.53米、寬 0.55 米。碑文為:

「丞相諸葛令:按九里堤捍護都城,用防水息。今修築竣。告爾居民,勿許侵佔、損壞。 有犯,治以嚴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

該文引《成都志》以及《成都府志》稱,九里堤為諸葛亮所督建。

《成都志》:「九里堤在縣西,堤長九里,故老相傳,諸葛亮所築,以捍水勢。 《成都府志》:又說:「九里堤在府城西北隅,其地窪下,諸葛武侯築九里堤,以防沖嚙。

所以,此文得出的結論是:

「這是關於諸葛亮徵用民力修築九里堤的記載。府志肯定九里堤為諸葛亮所築,《成都志》說是故老「相傳」為諸葛亮所 築。現在有了這件令碑的拓片,足證諸葛亮主持築提是史實。 。」

以上是此碑發現所發表於1983年05期《文物》上文章梗概。

到1983年08期,有人發文駁斥。認為此碑系偽作:

「此碑文的格式和語言,是攀仿清朝或民國初年官府告示的,從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物中都找不到三國時有類此的寫法,書法也毫無古意。」

理由如下,我簡要闡明:

一、年份不符,此令年份在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但此年號只用到章武三年四月。四月二十四日劉備病死於白帝城,五月劉禪襲位即改元建興。諸葛亮不可能在劉禪即位改元後仍然用劉備年號發布命令。

二,堤非古迹,九里堤原名糜棗捻,唐末,高驕擴大成都城垣,截斷鄲江,令其改道。因北郊低洼,在新開河道的南岸築起九里長堤以捍水勢。北宋初,水漲堤潰,造成災害,知府劉熙古重修。蜀人於堤岸修劉公祠以示紀念,並稱堤為劉公堤(參見何涉《糜棗捻劉公祠堂記》,楊甲《糜棗捻記》,`載《全蜀藝文志》卷37中)。明代始因堤長九里而稱九里堤。天啟年間修《成都府志》,方有堤為「諸葛亮築」之說。

三、格式不符,漢代文章、碑刻常以干支記日、記朔。如李冰石像題記作「戊申朔」,《三國志·蜀書·先主紀》記劉備死之日作四月癸巳,《魯相晨孔廟後碑》作「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楊慎《金石古文》卷四),《漢漂陽長潘乾校官碑》作「光和四年十月己丑朔廿一日己酉造」(同上書卷八)等,都是實例。而「丞相諸葛令」碑未用干支,這是偽造者缺乏用干支記日、記朔的觀念,正是識.偽的例證。且字體不符漢隸風格。

四、史料無載,此令無見於史料,清張澍《諸葛武侯全集》搜索資料最為廣泛也沒有收錄。地方志也沒有記載。

所以,結論為,此碑系「清後期或更晚的偽作。」

下面是我的觀點:

這篇駁斥的論文有理有據,從以上的理由來看,確實是偽作無疑。

首先,從此碑的年號看,在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劉備此時已亡故。而同年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大赦,改元。」劉備崩於永安宮,此時諸葛亮尚在永安,五月,梓宮還成都,諸葛亮不可能還在外地,必然俱回成都。不可能出現簽發政令時間錯亂的情況。

當然石刻記載時間有誤的情況,同時期的碑銘也有出現,如曹植墓磚銘:

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 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 別督,郎中王□.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

此碑時間錯誤在太和七年,因為在太和七年二月,明帝因「青龍見摩陂井中」,便改年號為青龍元年了。「太和七年三月」其實應該是「青龍元年三月(公元233年)」.此處的錯誤應該是洛陽與陳國距離遙遠,信息貽誤導致的但諸葛亮五月應該已在成都,並此時已改元四個月之久,「諸葛令碑」所載年號不應該貽誤至此。

此外,九里堤的名稱未見於唐宋之前的任何史料,就算是《水經注》、《元和郡縣誌》或是《太平寰宇記》、《括地誌》這些地理類著作也沒有任何記載。明清以來的金石書籍也不載,只是在明末及清朝的地方志中才提到了諸葛亮修此堤的內容(史料見上)在天啟年間修的《成都府志》上才首次提到了諸葛亮修堤的內容,這不由得不讓人生疑。本來還記載是「故老相傳」,還屬於傳說的性質,到了清朝的史志,直接坐實了,就是諸葛亮修的,未免有以訛傳訛之嫌。這種說法還忽悠了顧祖禹,他在《讀史方輿紀要》中也記載了下來,不過他也沒有完全相信,將此堤的歷史也大概記敘:

又九里堤,《郡志》云:在府城西北隅,其地窪下,諸葛武侯築堤九里,以防沖嚙,宋乾德中圮,守臣劉熙古修築,一號劉公堤。又有長堤,唐高駢築羅城,繚以長堤二十六里。或因江為塹,或鑿地成濠。後廢。

最後作為政令性質的此碑,語言上日期不言干支,已經是錯誤。但不言干支的石刻也有,如魏正始五年石門關題記(公元244年):

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郎中上黨司徒悌、監作吏司徒從掾位下,曲陽吳口督將師匠兵徒千餘人,通治步道,作偏橋閣,鑿開石門一所,高一丈八尺,廣九尺,長二丈。」其落款為「都將木工司馬陳留成有、當部匠司馬河東魏通、開石門師河內司馬羌。

石門關題記

同時期如很多閣道摩崖都不用干支。比如《南安長王君平鄉道碑》、《西狹頌》等。但作為政府發布的政令,參考三國同時期的《十月乙亥令》、《丁酉令》、《庚戌令》,無不是以干支記日,此處如此,令人生疑。

在用語、書法字體啥的我不熟,此處就不獻醜了。 @臭鹹魚 鹹魚公做了簡要補充,我在這裡拿來引用一下,作為答案的補充。

漢隸有個最基礎的特點就是筆畫「橫」的寫法,中間細,兩頭粗,右側收筆厚重,上提。曹真碑、曹全碑的字都可以找到。這碑文就做不到這一點,「橫」粗細不等,或者粗細平均,上提淺輕,感覺就像在努力模仿,達不到漢隸風格。

《曹真碑》

《曹全碑》拓片

《曹真碑》諸葛亮部分拓片

綜上,我覺得此碑當是偽刻。目前,蜀漢的碑刻基本現在沒有出土文物,帶有文字的有摩崖、錢幣、弩機等物,沒有一類蜀漢碑刻可以參考。在沒有旁證及參考之前,此碑真實性是必然存疑的,其次,《諸葛亮集》中也沒有用稱令的內容,出於孤證不立的態度,此物真實性也存疑。根據九里堤地名之稱來源不出於唐宋之前這個情況來看,則此碑必然是偽刻無疑。

大佬們求關注~

參考資料:

《「諸葛丞相令」碑.》楊重華

《「諸葛丞相令碑」不可信》.謝忠梁

《大清一統志》.穆彰阿等

《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

《曹植墓磚銘釋讀淺議》.盧善煥


推薦閱讀:

讀史隨札——立廟之爭
三國志11裡面統智高,武力不高的武將該怎麼價值最大化?
深扒,茶祖諸葛亮背後的六大「靠山」!
諸葛亮在那麼多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以人的能力極限可能嗎?是否是後人把他人的成就附會於他的結果?

TAG:三國 | 諸葛亮 | 季漢 | 文物鑒定 | 中國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