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有機化學反應機理書寫的藝術》?

眾所周知,這本書是英文版的,看這本書的時候對其中的藝術和妙處體會不深,希望拜讀過的朋友分享一下感受


這是一本基礎化學教育界不可多得的好書。

1 從教育方法來看:

有機化學是化學中重要的分支,在國內的基礎有機教材中,多數按照官能團的順序進行,最著名的例子有邢其毅等《基礎有機化學》。我們都知道,有機化學不只是認識各類有機物,還要精通它們之間的轉化。在以官能團為主線的有機教材中,對於反應機理以「介紹」、「背誦」、「讀懂」為主要要求,忽略機理背後的邏輯與思維,強調經典反應的機理書寫(「默寫」)。這對於思考和認識龐雜的有機反應間的聯繫並不有效。機理藝術這本書從定位看是一本中級有機化學,脫離了從官能團看待有機化學的學習思路,以機理為切入角度,討論有機物分子在不同條件下的轉化過程。強調了有機機理書寫的規範與藝術感。這樣的思路對於接受了國內有機教育的學生來講是新世界。

2 從內容來看:

國內流行的影印版機理藝術為Grossman的第二版,與第一版相似:從分子的結構入手,討論酸鹼性條件下的機理的書寫要求以及背後的邏輯思考過程,接下去討論了自由基反應,周環反應以及金屬參與催化的有機金屬化學。寫出一個未知反應的機理,是每一個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需要掌握的技巧。這本書有嚴格的對於書寫機理的規範,作者稱之為藝術。所謂有藝術性的機理,即:正確,恰當,美觀。

&<1&>正確,即符合已知實驗事實對於機理的認識,如Favorskii重排(自行查書或度娘),可以寫出兩種過程,即三元環中間體或[1,2]遷移。實驗確認的機理為三元環中間體,故雖然你可能寫出了另一種看似通暢的機理,卻不符合我們對於這個機理正確性的認識。

&<2&>恰當,即一個轉化可以寫出兩種機理,且兩種機理均符合正確性。最常見的就是含有多次縮合反應的複雜縮合,縮合反應之間的相互順序影響了機理是否恰當。一個恰當的機理應是此條件下最活潑最易發生的反應先進行,故書寫機理是應放在前。

&<3&>美觀,是機理書寫的最高要求。一個箭頭的指向是否正確,是指向原子(進攻)還是化學鍵(如消除反應)還是指向原子間的空隙(周環,如DA);一個質子轉移,是否可以畫出好看的分子構象,好看的六元環狀過渡態而不是只在箭頭上寫個H+ transfer等等。

以上三點是我自己讀此書的總結,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3 從思想來看:

教材是好寫的,抄抄寫寫改改,各教材繁雜卻相似,買來只是浪費錢。機理藝術不同,它是作者經過總結思考的結果,有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理念。文字簡單易讀,圖清晰美觀,數據準確。至少國內還沒有這麼一本精緻,思想性強的化學教材,【我國內認為有一本教材有希望達到這樣的高度,彭笑剛《物理化學講義》,不同於國內的物化教育體系,從量子與統計出發,建立全新的物理化學體系,很有思想。】

4 從題目來看

機理藝術這本書的亮點還在於豐富的習題以及,足夠翔實的答案,習題難度不低,每一道都需要細細琢磨,對於學生是不可多得的好題。

5 從影響來看

學習過化學競賽的童鞋們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北大化院的裴堅老師曾公開表示希望學生閱讀此書,中國化學會編寫的全國初賽題中,2012 2013兩年連續選用這本書的習題作為考題,可見其影響。

綜上,這是一本有思想有內涵,可以給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幫助很大的好書。


裴堅的最愛。。。。


從此變成了藝術生......


化學競賽國初時考過一道這本書上的課後習題,然後那道題我沒做對……然後對這本書就沒好印象了……


最近在讀這本書,很贊,我是逐句翻譯的,感覺收穫很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有機反應都要用到濃硫酸?
華人有機化學家中有名的是不是也就算邢其毅和黃鳴龍了?
國內有機全合成領域有哪些代表人物?
有機物如「苯」「萘」「菲」「蒽」的名字是哪來的?為什麼要叫這樣的名字?
兩種茶葉可不可以一起泡著喝?

TAG:調查類問題 | 化學 | 有機化學 | 化學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