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概投了多少錢在孔子學院上?和所達到的成效成正比嗎?有些外國人在孔子學院學漢語真的不用花錢嗎?


這個還是我來答一下吧…… 具體數字肯定是不方便透露的,我只能說就我當時管理的那些分支推算,很多。但是成效,乃至資金的利用具體到每一個分支是否合理,就不一樣了。有的分支比較老實,或者歐美財政嚴明國家的一些合作機構,還能基本靠譜。有些就走遠了,畢竟對錢到國外怎麼花確實沒有辦法約束,而且確實負責項目實質審批的同事大多只是掌握當地語言,財務知識有限。而且每一家每年撥的錢也不一樣。只能說,國家砸了不少錢,但只是做好了渠道而已,產品嘛,呵呵。

說白了TG是個文明大國文化小國,雖然全球鋪開那麼多點,但搞來搞去無非學學簡單漢語,包餃子打太極,劃個龍舟,過個春節中秋啥的,沒辦法像日本動漫電動,棒子舞曲肥皂劇那樣輸出價值觀。

至於學漢語,因為屬於所在大學的學分/非學分課或者中小學課程,基本上大多是免費的。成人培訓班有些可以收費,但不多。一些活動能收點費,或者有些贊助或者大客戶。只能說目前近500所中可以自負盈虧的,堪稱百里挑一。

總體來說,畢竟是政府在幕後的NPO,資金利用效率肯定比市場上的企業差太多。但是在戰略需求和國內文(che)化(dan)產業大環境下,雖說成效有限,但好歹也是建立了一個有效的傳播渠道,還是有很大貢獻和價值的。

以上。


作為漢辦培養的教師,覺得,文化交流是一個不能用錢來衡量的事情。國外的普通人對中國的理解匱乏到可笑的地步,有很多人認為中國是一個人人都會吃狗肉的國家,也有人認為中國政府會幹涉人的各種生活細節,也有人認為中國人因為一胎政策,長輩溺愛,孩子都會得肥胖病。孔子學院為外國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窗口。個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問題,還是一個日常文化交流的問題。

孔子學院也為國內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 平台出去看看,特別是那些家裡背景一般,但是很想出去看看的人。這個叫志願者的群體是一群很可愛的人。

這些如何能夠用產出衡量呢?

關於外國人學漢語免費的事情,在某些貧困的地區可能有吧,但是實在不清楚。我工作的地方漢語課都是收費的,不管是大學的漢語課,成人課程還是經濟漢語。

如果在被西方遺忘的非洲窮困地區免費提供教育機會,這對當地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想想看國內上不起學的孩子如果能有穩定的免費的教育機會,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國家投入多少錢,不知道。


一些人嘴裡的「國家機密」:

最近寫東西需要孔子學院的材料,就找到了這個。其實找到還是比較容易的,不過官網上確實前頭幾年的文件還沒有上傳。幾年前有朋友說具體數字不能透露,我不知道是哪一種具體數字,是更下一級的細賬還是「真賬」,也不猜了。

至於成效,軟實力本質上就是硬實力在社會意識領域的投射,海外學漢語的人數基本是跟著中國經濟發展漲起來的。這東西是長期投資,急也沒用。


1。的確花了很多錢。漢辦官網可以查的到,每年派出至少1000多個教師,老師的任期是兩年或三年,也就是說每年在國外工作人員考試有3,4000人,海外工資是有標準的,百度都可以查到,還有漢辦承擔的赴任離任國際機票和休假機票,還有數量更大的多的志願者門的工資和機票,有心人可以自己去算,這就是很大的支出了。還有孔院的日常經費,這個官網上也有標準的,還有各種活動經費,書籍等物資。

2。效果不是最好但絕對有好的效果,很難評價性價比。國外主流媒體的宣傳其實都是和天朝的新聞聯播沒什麼區別,都是有自己的立場和目的,對中國的報道絕大多數都不是客觀。當然也有一些客觀真實又積极參与報道,但並不普及,必須要對中國真正感興趣的人仔細搜索才能看到,而又有多少人真的有時間有熱情這麼做呢?比如說,對於巴西,除了足球,雨林,里約,中國人還知道什麼呢?印度,孟加拉這樣的人口大國,誰又會天天關注他們的經濟民生呢?很多老外真的只知道熊貓,FaLG,GCD的集權。。。孔院起到了不錯的作用。

3。大部分孔院是收學費的,不過就相對龐大的開支來說杯水車薪吧


謝邀!

  1. 具體數字是「國家機密」。
  2. 成效考核根本沒人做,也不會有人認真去做,因為這是政府領導部署的任務。
  3. 是否外國人學漢語免費我不清楚。
  4. 但是我認識一個在英國的孔子學院的老師,她的評價是:也就比國內的院校稍微好那麼一點,因為畢竟很多方面要遵守當地法律,不能像國內那樣無法無天。


多少錢不知道,如果要看成效的話,最好要用長期眼光來看。

譬如現在來華學生,許多享受著中國政府的獎學金,而且數量並不低。用處也比較明顯。比如美國,本身將自己作為第一強國,雖然政治上是重視中國,但是他們國人對於中國的理解可能就跟中國人對各類斯坦的了解差不多。通過他們國內喜歡漢語的這批人,將他們培養成漢語教師,無形中也是在為漢語做推廣。如果可以在他們的帶動下,引起一部分人對於中國興趣,不管是旅遊還是學習什麼的都會創收的,而且,到了那個時候,你還會天真的以為中國會繼續發放那麼大的補助么?

這應該是一個長遠的推廣計劃吧。


前段時間,因故恰好去了世界第一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離2號線江南站11號口不遠)。

第一問是資金。我不明白這個事兒怎麼就成了國家機密了,哪有那麼多機密啊。目前媒體上常見的數字是十年花了七十個億(截止到14年),這一點一搜就能收到。

第二問是成效。如果上面的數字屬實(這個又不是三公支出什麼的敏感話題),成效應該算中規中矩吧。

先看投入:把幾十個億分攤到十年幾百所院校里,這個數字就沒有想像中那麼龐大了。不說別的,這些年派出的志願者人次(公派教師還不算)是數以萬計的,每人每年的生活補助至少就要幾萬元(基本按每月800到1000刀算,不過匯率是一比八,一年怎麼也得七八萬),這一塊就佔了三四成。

別的投入咱不懂,但是生活津貼這一塊,考慮到各國物價和消費差異,可以說大致保證了志願者的基本生活。比如,韓國物價水平算偏高的,一個月即使拿到1000刀即8000元,按最粗放的1比200算(現在也就170),也不過160萬韓幣,剛過最低工資線而已,算不上多,不過適當吃肉偶爾出門還負擔得起,只要你不猛吃水果應該花不完(但也不剩啥)。

另一種情況,在泰國,可能拿不到那麼多,大概也就六千上下,考慮到泰國物價偏低,基本有餘錢。但這是以生活質量的犧牲換來的,各中辛酸在此不表。

總之,這筆支出肯定不冗餘。

再看產出:學院數量,聽課人數,教師和志願者數量這幾個數字都是增長明顯的,目前看來這個勢頭不會減弱。如果要提社會反響啊文化傳播啊,這個實在不好量化,公婆各有理吧。個人感覺是需要持久紮根才能見成效,現在看為時尚早。而且意識形態差異和文化偏見很多,這不是一天一年乃至十年能扭轉的。

小結一下就是,如果按十年七十億的數字算,這個效率算正常吧。而且也沒有什麼項目可以做到毫不浪費,官僚體系(中性名詞)的情況,大家可以按生活經驗推想一下吧,很少高歌猛進,不拖沓就算可以了。

第三問免不免費。孔院課程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不過收費的好像相對少些。孔院的盈虧也不能單純看這個學院的財務報表。這不是大棋論,而是這機構本身就不是盈利機構,當然不能按盈利機構的標準去衡量了。

利益相關:非孔院志願者;在任普通教師志願者。


思想上的東西用什麼來衡量?


總結一下。

規模大。

程度低。


中國每年在科研跟高校發展上的撥款是幾千億

其中部級高校(清,北,孔院)大概三成

然後是副部級高校(後38群985),然後是211,在然後是1本,這些學校申請完畢後剩下的才是2本3本用,大概也剩不下多少了

所以你會發現越差的學校學費越貴,並且很多高校把本應屬於學校自營的業務承包出去補貼學校開支,比如食堂,超市,甚至教室

985高校就完全看不到這類問題,原因是本應你要繳納的費用被國家繳納了

孔院上課不需要繳費,全球n多分院,你可以自己算算有多少

並且孔院本身也不只是個學校而已,牽扯到文化輸出,國際建交,政治等問題


推薦閱讀:

儒森漢語學校怎麼樣?
漢語中為什麼沒有「自動詞」和「他動詞」之分?
國家漢辦漢語志願者的心理測試是如何測定一個人是否適合去國外工作的?
為什麼我們問別人的郵箱地址很自然的會說「你郵箱多少」 而不是「你郵箱是什麼」?
最近上網發現很多泰國學校在招中文教師,而且有意向的人挺多的,想問一下在泰國教學是什麼體驗?

TAG:文化產業 | 孔子學院 | 對外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