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除了提高柔韌性,為何說還為追求提高人的悟性,瑜伽和佛教的關係是?
瑜伽講究在心境平和的狀態下進行運動,因此練瑜伽的人身心都會更加平和,這樣就助於排毒,並會幫助你釋放內心的壓力,讓你在瑜伽的過程中忘記煩惱和憂愁。
聽著梵語或者一些輕音樂,自己靜靜地冥想。會讓自己全身心的放鬆下來,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練瑜伽久了,也不會輕易急燥,你會慢慢地變成一個溫婉優雅有氣質的人。
佛教的誕生即吸納瑜伽作為其宗教修行的法門。公元4-5世紀,佛教的瑜伽行派出現,闡述瑜伽「禪定」思想。佛教在印度衰亡了,但淵源於瑜伽的禪宗思想卻在中國發揚光大。
佛教的產生與瑜伽密不可分
公元前6—前5世紀,新興的佛教充分吸收瑜伽術作為其宗教修行的法門,後來佛教大乘和密宗都強調和發展了瑜伽的修行法。直至今天,靜坐冥想這一傳統瑜伽的行法,仍然是佛教徒日常修行最得力的方法之一。
據佛教史記載,佛教釋迦牟尼早在出家前就曾於數論派大師處習練瑜伽(禪定),傳說其最終悟道成佛,是在菩提樹下結跏趺入定,進入瑜伽的最高境界。覺悟成佛後,釋迦牟尼開始傳播佛教。
瑜伽行派與「唯識無境」
到《瑜伽經》產生時期,瑜伽發展進入到經典瑜伽階段。同時期,佛教發展形成了所謂「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兩大體系。公元4-5世紀時,大乘佛教出現了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學派--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得名,源於其強調瑜伽的修行方法,並以瑜伽總括全部佛教教義。此學派由無著,世親兄弟兩人創立。它將瑜伽的精髓--禪定,闡述運用到極致。
瑜伽行派的理論是主張唯實無境。它認為,人所認識的一切現象都是由人們的認識主體即「識」所變現出來的,提出「萬法唯實」「三界唯心」。該派主要經論是《瑜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成唯實論》等等。
「禪定」思想的中國化
公元8世紀以後,大乘佛教發展至後期,其兩大派中觀派和瑜伽行派逐漸融合,形成了「瑜伽中觀派」。而印度教在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逐漸取得主流地位。受其影響,佛教開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間信仰而逐步密教化,出現了金剛乘和易行乘等。
印度佛教在發展至密教階段後,逐漸走向衰亡,但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佛教卻得到了廣泛傳播。在中國,佛教影響極為深廣。當禪宗產生後,淵源於瑜伽的「禪定」思想演變為帶有中國色彩的禪宗思想。它由最初的使人心神安寧的精神修持方式,發展成為一種體悟真理的方法和思維方式。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個問題太大了,可以寫Paper啊…… 我能簡單回答一點,佛陀早年練習過瑜伽,流派應當是智瑜伽(Jnana Yoga),修的是「無有所處定」,「非想非非處定」。瑜伽歷史有六七千年,但是幾千年前瑜伽是沒有什麼體式的,以冥想為主。
推薦閱讀:
※信仰基督有什麼意義,信仰基督的是什麼樣的群體?
※宗教發起女巫審判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宗教在女巫審判中有什麼收穫?
※李嘉誠,巴菲特年事已高,仍然追求精益求精,支撐他們的深層次動力是什麼?
※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發展是怎樣的?
※對於世間的妻財子祿,那些本尊或天部對此有大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