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愛發脾氣叛逆的孩子怎麼管教?

看了許多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問題,許多回答都是照顧他們的心情。

說說我弟弟,他今年13歲。他從小都是嘴甜,所以家裡人都十分喜歡他,他也很會體貼人。

前不久,我媽在他衣服口袋裡發現一個遊戲幣,然後就問他,他覺得侵犯了似的,就說「對啊,怎麼樣!」我媽問他去過幾次,他說「很多啊,我怎麼能記得。」

我媽很生氣,就吵了他,他就發說說罵了我爸我媽,這個我爸媽是看不到了。

第二天我給他評論個笑臉,我給他拍了個我媽生病消瘦的圖片。他刪了。

在這裡,我想著他沒那麼生氣,又過了兩天,我給他提這事,他脾氣又上來了,說我媽我爸多噁心。

以前我從來不知道我弟弟是這樣的,不知道他會罵人,會有這麼大的脾氣。

…………………………………………………………………………

說說今天。我媽夜班回來是三點半回來的,我爸去接的,回來之後我媽把鬧鐘關了,讓我爸第二天去送他,結果第二天我爸的鬧鐘沒響,也有可能響了沒聽見,起來的時候是六點半了,平時都是六點起床,七點到校。我爸媽就說不在家做飯了,上街給他買點吃的,他今天開學第三天,說自己今天考試(他第一天就有開學考試了)。就在家大發脾氣,我媽也有點急,就說讓他快點,讓我爸先去發動車子出小區,從我們家到他們學校步行是20分鐘,開車會很快。結果他就站著不動了,我媽就讓他快點,他(嗓門特別大,)大吼是我們的錯。

……………………

我一直是旁觀一切,覺得他脾氣太大了,現在我們兩個的交流也不正常,我只要說的和他不一樣,他就會對我大吼大叫。


關於小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只能說等到進入青春期再來處理,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了。

不僅是青春期,小孩從三歲起,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是各種叛逆期。解決叛逆的問題,第一要平等互信,第二要坦誠溝通。這都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並且小孩特別是家長都必須有意識地維護雙方的信任和溝通機制。在題目中家長顯然是做錯了。

首先,信任是一切的基礎。信任指的是,從小家長和小孩必須建立一種互相信任的關係:小孩相信家長是尊重他的個性,維護他的利益的。而家長也必須相信小孩願意向家長傾訴,願意聽從家長的建議勸說。簡單說一句就是,讓家長講的大道理小孩子能聽得進去。維護這種信任是很難的,最起碼的一點就是,相互之間必須諾不輕許,一諾千金。這是因為,用這種行動向小孩表明,家長說的話,講過的道理,是真實有效的,不然,如果破壞了小孩心目中家長的權威地位,如果讓小孩覺得家長其實並沒有考慮我的感受,其實對我也是應付了事,其實對我的事情並不關心。最重要的是,如果讓小孩覺得家長是在不講道理,是在無理取鬧的話,那麼親子關係就宣告完蛋。

其次,有了信任的基礎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坦誠溝通的機制。讓小孩知道,家長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是他堅實的後盾。讓他願意把心中的想法隨時跟家長分享。而作為家長,則必須拋棄自己家長的身份,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和他一起說話溝通,和他分析事情的利弊,教會小孩獨立思考。只有這樣,小孩子有什麼思想上的異常、行為上的異常的時候,家長才能發揮指導員的作用,說出來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要不然,就是無休止的年齡壓制和強制執行。如果親子之間的溝通到了必須要利用家長權威來強制執行,甚至要運用經濟制裁的手段來確保執行,那麼也是宣告親子關係完蛋。

回到題目中的場景:

前不久,我媽在他衣服口袋裡發現一個遊戲幣,然後就問他,他覺得侵犯了似的,就說「對啊,怎麼樣!」我媽問他去過幾次,他說「很多啊,我怎麼能記得。」

這個場景的問題在於:

1、孩子在某些行為上,已經被家長主觀上認定是罪不可恕了。

2、溝通的技巧上,採取的是質問和權威的方式來進行。

3、不清楚所謂的「在衣服口袋發現」是怎麼一個場景。如果只是在給小孩洗衣服的時候發現他遺漏在口袋中的東西,還是直接進房間拿起他的衣服來搜索。如果是後者,難怪小孩會跳起來。

第二個場景(鬧鐘沒響,早餐沒做)

這是典型的家長因為自己做錯了但熟視無睹不單止,還把責任怪罪在小孩身上的場景。很多中國式家長都犯了這個錯誤。

1、這個場景毫無疑問是家長的錯。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第一時間應該是道歉,心平氣和地道歉,要取得小孩的諒解,並且應該以積極的方式向小孩描述客觀情況,以及建議解決的方案。如果這過程中有任何一絲一毫不真誠或不積極,小孩馬上就能感受得到。這也是我在上面說的,家長和小孩之間諾不輕許,一諾千金就是這個原因。小孩子的思想特點就是單純,善惡對錯分得很清楚,非黑即白。如果家長用成年人的習慣來看待問題,也許覺得這個問題是小題大作,不就是鬧鐘沒響早餐沒做嘛,趕緊起來到外邊吃。但在孩子心目中,這是頭等大事,處理不好,嚴重的會讓孩子懷疑人生的。

2、從另一個側面看,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一個人,有沒有這樣的認識會嚴重影響家長處理孩子問題時的方法。中國式家長顯然習慣把孩子當作是附屬物,無視孩子從小就已經有獨立的思維了。實際上從孩子說出第一聲「不」開始,他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他跟家長是平等的,他所欠缺的只是知識和經驗。在人格上,他和家長別無二致。因此,認為孩子的話不算話,孩子的想法不算想法,是大多數家庭親子溝通的悲劇源頭。

說說我們家在上述兩種場景的做法。

場景一:玩遊戲的事。

我們家首先會教會孩子自己判斷什麼樣的遊戲是值得玩的,然後會儘可能早、儘可能在家長的控制下,讓他體現不同的遊戲有什麼好玩之處。重要的是,我們事前事後會請孩子自己分析遊戲對他而言帶來什麼感受。

其次,我們家會引導孩子,有什麼想法需要說出來和家長討論。想玩什麼遊戲,想去哪裡旅遊,想買什麼書,請他跟我們商量。這個習慣必須從小養成。這樣,當他越來越大,需求越來越多的時候,家長就能及時知道他思想動向。

再次,凡事協商。我們在他長大的過程中,逐步把一些他能自主決策的事項放權讓他決策。從而讓他知道,家長是信任他的。那麼可以推測將來,我家小孩如果某一天被同學帶去玩某個遊戲,需要錢買遊戲幣,那麼場景必定是:他回家跟家長說起這個需求,而家長會和他分析這個需求,並和他做若干個約定。如果能他遵守約定,我們就支持他玩遊戲。

上面的處理方法使得整個事情均在家長的控制下發生,風險是可控的。並不需要一開始就來對小孩作有罪推定。

場景二:鬧鐘不響的事。

無論任何事,如果發現承諾沒做到,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向小孩道歉,向他客觀描述事情本身,請求他的原諒。並且重要的是,請小孩發表一下他的意見,請他說說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如果家長覺得孩子的建議不可行,也應該如實和孩子分析他的建議為什麼做不到,以及如果硬要做的話會有什麼後果。我相信如果和小孩一直都有互信和互動的習慣的話,這個時候他是能把家長的話聽進去的。特別是一上來家長就先道歉,這會讓小孩覺得家長是仍然很重視這個承諾的,並沒有說一套做一套。如此一來,事情就比較好解決了。

至於已經失去了最佳時機,已經進入中二年齡了,親子關係還能不能挽救?一切取決於能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能不能建立一種平等的溝通方式。如果不能,那就只能這樣子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法國電影《花容月貌?
青春期怎樣使腿長長?
想請LOL里職業玩家或者級別大師級的,能幫助我的孩子認識到電競這條路的艱難。讓孩子認清現實知難而退?
17歲女生,因為臉上的痘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少女時代你爸媽讓你塗口紅 嗎?

TAG:兒童教育 | 青春期 | 交流方式 | 叛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