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鐵生其人其事?

聯動問題:

沈志華教授是個怎樣的人? - 知乎

考第一不能上學是怎樣一番體驗

—————————————————————————————————

文革時期「白卷英雄」張鐵生,如題

鏡像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58041461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張鐵生當年的原始成績是語文38分,數學61分,物理化學6分,並沒有任何一門考零分。

而且張鐵生是個人才。不是我針對誰,但是跟他相比,高達九成八的知乎用戶都是辣雞。

他在卷子背面寫的那個東西是這樣的:

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就這麼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願意向領導上談一談。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鄉以來,始終熱衷於農業生產,全力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近十八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複習。我的時間只在二十七號接到通知後,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於幾何題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不願沒有書本根據的胡答一氣,免得領導判卷費時間。所以自己願意遵守紀律,堅持始終,老老實實地退場。說實話,對於那些多年來不務正業、逍遙浪蕩的書獃子們,我是不服氣的,而有著極大的反感,考試被他們這群大學迷給壟斷了。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鑽到小屋子裡面去,那是過於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與貧下中農的革命事業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里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忙,在這個人與集體利益直接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鬥爭(可以說)。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消。我也不再談些什麼,總覺得實在有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幼的理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條件來參加學習班的。至於我的基礎知識,考場就是我的母校,這裡的老師們會知道的,記得還總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學考題,然很淺,但我印象也很淺,有兩天的複習時間,我是能有保證把它答滿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會關係等都清白。對於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幾年來真是鍛煉極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觀的改造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飛躍。在這裡,我沒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麼基礎知識和能力),我感覺並非可恥,可以勉強地應付一下嘛,翻書也能得它幾十分嘛!(沒有意思)但那樣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榮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貧下中農和領導幹部們的滿意地推薦之下,參加了這次學習班。

白塔公社考生 張鐵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跳出意識形態的桎梏,你們看出這是個啥來了么?對,這就是一個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人人要寫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如果你學習不好,想申請美國的大學,留學中介肯定會告訴你要這麼寫個人陳述:

1.小時候沒空讀書,但是幹了很多社會工作
2.有偉大的夢想
3.希望學校錄取

1973年國內的信息還十分閉塞,而且他在鄉下,不可能看過美國大學申請指南這種東西。這些套路可全都是他自己摸出來的。

而且張鐵生後來創業成功,現在是上市公司老總,身家數億。多年來笑話他的那些朋友,還是[不友善]照照自己到底長啥樣比較好(笑)。


張鐵生1973年寫在試卷上的信向當局指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政治問題,即便其中摻雜著他的個人情緒,也絕不能忽視作為主體內容的真知灼見。現在如果有哪個中學生在放棄高考的同時,就當前社會局勢上書言事,寫到類似的深度和尖銳度,我認為也應該給他一個進修的機會,何況張鐵生得到的進修機會還很一般呢?

(鐵嶺農學院,定向分配回農村,換到現在也就是一個駐村幹部到XX省農業大學進修2年,進修後回基層的經歷吧)

那麼,張鐵生的文章好在哪裡呢?我們先回到毛選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簡而言之,政治首先要知道依靠誰,反對誰。當然此時未曾有內戰,主要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不需要把應該反對的人誇大為「敵人」,但至少應該獎勵貫徹自己政策的人,打擊那些破壞政策的人。

張鐵生是下鄉知青。當時中等教育擴張太快,超過了工業規模的增長,所以勢必有多數中學生留在農業社會,從事效率較低的工作。為了公平起見,顯然應該讓所有中學生接受公平的選拔,考察知識和品質,挑選最優秀的一批人參加現代技術培訓,參加工業生產或進入管理崗位。

所以,城市知青不能有特權,應該和農村知青一起參加農業生產,這既體現了公平,也是一種選拔——坦然接受公平的制度,並支持這個制度的人,當然應該優先得到發展機會。對於這一點,我之前的文章也提過,這裡只給鏈接和選摘。

知青當年下鄉是強制的嗎?當年有沒有人不想下鄉躲過去的? -馬前卒的回答

中國近代以來有哪些看似昏招,實際卻十分精妙的國策? -馬前卒的回答

那麼誰來操縱這些鋼鐵,發揮比其他中國人高得多的生產率呢?顯然國家希望是最優秀的人。怎麼保證是最優秀的人呢?挑選當然是一方面,但作為保障,你必須給工業-行政管理人員提供明顯高於農業的報酬。這樣才能保證優秀的人在工業里留得住,才能讓農民子弟放棄從事了幾千年的可靠職業,來新興的工商業謀生。如果拉平工農業報酬水平的話,你憑什麼讓別人承受新事物的風險來給國家做貢獻?

所以說,在中國完成工業化之前,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的報酬差距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拉平的,否則國家發展一定會停滯。這就是城鄉二元制的必要性,強行拉平的結果就是提早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既然二元制不可避免,那麼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挑選工業人口。

然後回頭再看張鐵生同志的信:

尊敬的領導:書面考試就這麼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願意向領導上談一談。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鄉以來,始終熱衷於農業生產,全力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近十八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複習。我的時間只在二十七號接到通知後,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於幾何題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不願沒有書本根據的胡答一氣,免得領導判卷費時間。所以自己願意遵守紀律,堅持始終,老老實實地退場。說實話,對於那些多年來不務正業、逍遙浪蕩的書獃子們,我是不服氣的,而有著極大的反感,考試被他們這群大學迷給壟斷了。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鑽到小屋子裡面去,那是過於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與貧下中農的革命事業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里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忙,在這個人與集體利益直接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鬥爭(可以說)。我所苦悶的是,幾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消。我也不再談些什麼,總覺得實在有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幼的理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條件來參加學習班的。至於我的基礎知識,考場就是我的母校,這裡的老師們會知道的,記得還總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學考題,雖然很淺,但我印象也很淺,有兩天的複習時間,我是能有保證把它答滿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會關係等都清白。對於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幾年來真是鍛煉極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觀的改造方面,

可以說是一個飛躍。在這裡,我沒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麼基礎知識和能力),我感覺並非可恥,可以勉強地應付一下嘛,翻書也能得它幾十分嘛!(沒有意思)但那樣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榮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貧下中農和領導幹部們的滿意地推薦之下,參加了這次學習班。

白塔公社考生張鐵生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首先,他沒有指責選拔制度本身,也認為應該選拔入學。其次,他不想僥倖亂猜,也老老實實說了自己的能力。第三,他告訴國家自己嚴格執行了知青應該承擔的任務,某些上榜的人沒有,而這和分數有很大關聯。最後,他指出自己落榜有個人原因,但制度漏洞也不可忽視——國家不應該讓自己最應該依靠的人吃虧!不能讓鑽漏洞的人佔便宜!否則的話等新一代人起來,這國家就沒依託了!(當然可以依託於資本等新秩序)。

各位可以想一下,要是今天的國家號召中學生在讀大學前服2年兵役,承諾優先從這樣的退伍兵中挑選新一代精英。結果不等這批人從軍隊辦完退伍手續,就舉辦了當年的高考,你猜年輕人會怎麼想?國家以後還怎麼號召人?如果某支部隊因為地處偏遠,士兵退伍比較晚,沒時間複習也沒人搭理呢?如果國家乾脆把你們忘了……你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沒有定力和耐性,像張鐵生這樣寫一篇平和而有創見的宣言?

總之,張鐵生的文章如此有利有力有節,如此擊中制度弱點,揭示國家未來,引起了高層反應,恰恰說明當時一部分高層有想法,有尋求制度活力的意願,有尋找人才的真誠心態。這樣的人,如果中學生或者沒讀大學的人中間有,如果國家不願培養,那我情願招來做新媒體骨幹。當然對張鐵生同學來說這依然是大材小用。

相關回答:

為什麼說「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


1,張鐵生不是零分,數學61,語文38,物理6分。

2,XX被x後張其實是有機會xx陣營的,但是他拒絕指控李XX及mXX並為之辯護,考慮到xx背景----如何XxX種人-----不辯論他的觀點對錯,僅就私人道德人品及氣節而言,他已經遠勝不知多少人了。對於我來說,我寧願選擇這樣一個鐵漢為友而不是新貴。

nimazhalexiugaininainaigetuier


這個人25歲任四屆全國人大常委,鐵嶺農學院副書記。

26歲入獄,40多歲出獄後與人合夥創辦飼料公司,2014年他持股4836萬的禾豐牧業上市。2017年4月7日收盤當天,該企業市值103億,每股12元上下。億萬身價了。

兩個截然相反的時代,一個膜拜權力,一個崇尚金錢,他竟然兩次都能走上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人生巔峰,個人能力毋庸置疑。

成王敗寇。他卻兼「王」與「寇」於一身,書寫著對這兩個各有荒謬的時代的絕佳諷刺。

他沒有利用時代,是時代始終在利用他。

人類社會有一種所謂精英,無論哪一姓的帝王、哪一類的意識形態當朝,都攔不住他們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在時代的潮頭和風口熠熠生輝。

張大概就是這類人吧。


說一點大家不知道的。基本上哪本書都沒寫的內容,內容得自張的同學:

張是黑五類出身。他原姓劉,父親是做生意的,與偽滿保安司令是把兄弟。抗戰勝利後,偽保安司令投了國軍,後來因反共被斃。張的爹受其把兄弟牽連,也被判了刑。劉鐵生後隨了母親的姓,改姓張……

所以他混上一個保送名額多不容易吧,而且像他這種被上面欽點的人物,竟然進不了當時的八大院校,只能在鐵嶺念個大專。至於為什麼他進不了八大,這個讀這個的自己尋思吧……

相對來講,還有個反潮流的黃帥,那位爹是叫獸,家裡有背景,所以最後啥事也沒有。張倒是在巴籬子裡面一天沒少呆。他老婆一直在外面等他,也沒改嫁。就這樣,一個能寫一手好字,能寫不錯文章,又有一張大專文憑的釋放人員,就在出獄後東山再起。

BTW:工農兵學員水平差,說的不是那些一輩子在一線混的,這批人健在的不少,真想了解,能遇著不少。至於什麼人敗壞了這批人的名聲,自己尋思吧。


剛好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個新聞:中學生給習總書記寫信談科技 國家信訪局點贊

一個高中生 發了論文 給領導寫信 然後就從學校到地方 各種發新聞讚揚 表示自豪。看了一下他的論文 《關於氣味與宇宙信息本論假說》 發在 探索科學 上面 這是一個只找得到刊號 沒有官網 沒有影響因子 連知網都搜不到的雜誌。其文章輾轉搜索很久才在學校報道上看到:

寶雞中學:學生科技論文被《探索科學》刊發-寶雞中學-大不六文章網(wtoutiao.com)

基本上就是一篇民科級別的東西。這東西質量到底如何 那麼多物理化學老師看不出來?結果卻是堂而皇之的當做了先進典型。孩子年齡尚小 不知道這些都是家長的運作還是學校炒作?

這麼多年過去了,故事依然在發生著。


不談他參加高考以後的事,就說說他的知青歲月吧……張鐵生,1968年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曾任興城縣白塔公社棗山大隊第四生產隊隊長……作為一個城市知青,來到與自己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農村,依靠自己努力的工作,獲得了農民的認可成為了生產隊隊長。說明這個人既能踏踏實實幹活,又比較擅長同人打交道,還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能服眾,這難道不是優秀的體現?


一邊說改開前干多干少都一樣破壞生產力,一邊批判根據幹活多少決定誰上大學的制度。

一邊說改開前吃不上飯,一邊說應該讓青壯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複習高考上。

精神分裂是病,得治。

我爸我媽都是73年上的大學,我爸還一直認為沒有張鐵生事件他就去第一志願了(那應該就看不上我媽了)。

然而他們都認為,當年如果生產大隊不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複習功課,他們是不可能有機會上大學的。沒有過硬的關係,什麼私下裡偷偷複習,根本是痴人說夢,考試前正是農忙時節天天累死你。

每個大隊推薦名額就那麼一兩個,大隊書記還可以特事特辦一下。如果人人都有機會呢?結果就只能是比拼誰更有背景能脫產複習而已。嘲笑張鐵生的人,該一日三省吾身了,問問自己:「我姓趙嗎?我怎麼可能姓趙?我怎麼配姓趙?」


來自一位與張鐵生同年代老人的敘述。

「今天我想和青年們分享一下白卷英雄張鐵生,當年的真實歷史背景:

我是那個年代的,普通青年學生,現已年過花甲,我想把當時的真實情況,和感受告訴大家。

當時我們正處在,西方列強對我國實行經濟治裁,夢想用經濟封鎖壓垮我們。當時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抓革命,促生產,爭取近快實現四個現代化。可是農村落後的生產環境,急需改善,急需一大批有知識的農民。因此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作貢獻。

但當時的知識青年,也就是當年城市的初中高中畢業生。張鐵生就是那批知青中的一員。那時他是生產積極分子,共產黨員,生產大隊長。他在試卷上寫到【應繁忙的生產勞動。為了不誤農時,他沒有複習工課】所以請招考領導考率一下,【他們這些立志紮根農村的青年。因為通過和農民在一起的勞動,他深深的懂的了,要想做一個能改變農村生產環境的知識青年就必須深造學習】。農民農村也急需一批有知識勞動者。請問這樣的一批人是不是英雄。

現在有知識的人多了,有幾個願意當一個真正的農民的,農業現代化,什麼時候實現。我們的教育方嚮應該在哪裡。難道還不令人深思嗎。我是一個,退休老人;多麼想看到我們的國家有一大批,盡職敬責,真實公正,實事求是的真正的能為農民著想的基層幹部。多麼想有一批宣傳正能量,引導青年和全國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的文藝工作者。多麼想有一批積極向上,不怕苦不怕累願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的有識青年。」


我覺得有些歷史事實首先要說出來。
1,張鐵生不是白卷,宣傳他是白卷是政治宣傳的需要。這年高考後文化考試作廢。
2,張鐵生一開始寫這封信確是無心,但他很快嘗到了甜頭,在政治上緊跟形勢,尤其是肯定和宣傳了他的文革派。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他在大學裡的參加的各種組織和社會活動。
3,張鐵生在打倒四人幫之後不到半個月就被抓,兩個月就開除黨籍並判刑,罪名是新生的反革命分子。至於他反對誰支持誰,注意這個時間。
4,77年有關部門做他的工作,讓他揭批毛遠新,他沒有。
5,83年公審張鐵生,在辯論發言時張鐵生表示,自己只是個不明真相的「小將」,在複雜的路線鬥爭中犯了應當被寬容諒解的「錯誤」。

綜上所述,張鐵生確實是條漢子,也確實很有才華。如果是前面三十年,他戴著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恐怕永世不得翻身了。雖然成也政治,敗也政治,但他確實是有信仰的,不能算是政治投機分子。雖然我不認同其信仰,但值得欽佩。

說回信的內容本身,我本人是非常不認可的。有人說,干農活就是為集體,看書準備考試就是利己分子。

那麼首先,那我倒想問了,如果你認為為集體就是高於為個人,那放到一個更大的集體----國家層面,是大家都好好讀書好呢?還是大家都去干農活不讀書好呢?

第二,人家讀書是為了考上好大學,張讀書是為了建設農村,但即使是張也認為,讀好書可以更好的建設農村,不然他去考試幹嘛,對吧?那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家好好讀書準備考試就不正確了?

第三,回到領袖本身,毛本人,熟悉歷史的都知道,他跟父親關係不好的原因就是他父親希望他多干農活,而他卻厭惡農活,更喜歡讀書。那我就不明白了,連領袖都是如此,人家不幹農活多讀讀書怎麼就不對了?

就這些,與諸位討論。


「他不是英雄 不是一個人了 而是一種政治觀點」

你只知道他被錄取了 卻不知道四人幫粉碎後 張鐵生就被關監獄了 被判了十五年 (提前釋放)

他的「白卷」已經不是個人能左右了,成了一個政治事件,是四人幫的一個棋子。

當年的學生寫信給毛主席說高考制度不好:光重視考試成績 要求廢除高考制度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支持

他是73年高考 林彪摔死後 周總理開始有否定文革的趨勢

他的「零分書信」整好又是反潮流的典型 於是反革命團隊加以利用

這是一個大背景的問題 人家創業現在已經億萬富豪了


張鐵生大學畢業後分配回原來的農村工作,十幾天後,在田地里幹活的時候被抓

以上

而且學校也不好

欽定了

仍然去不了好學校

只能說,呵呵


說到張鐵生,很多人知道他是白卷英雄,不少人也知道他後來坐了牢,出獄之後又白手起家創業,最終身家過億,這些事情,網上各種信息很多。

然而,我隨便百度了一下,網上對於他為什麼會以「反revolution罪」被判了十五年卻語焉不詳,如果你不了解這段歷史,通過簡單的檢索你是無法得到他被判刑的真正原因的。

這就有意思了,這明明也是「如何評價張鐵生其人其事」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環啊。

我要是講的太明白,估計也會跟這個問題下好幾個答案一樣被政治敏感。

只能說,不管其政治主張如何,張鐵生是條漢子。

只能說,某些人,用他們所批判的「文革手段」去「撥亂反正」了。

畢竟,「歷史問題宜粗不宜細」。


……從那以後,沈志華就開始自學數理化,白天上班,晚上複習,初中的數理化整個複習了一遍,還自學完了高中的課程。正好趕上1973年那次考試,他躊躇滿志地報了清華大學,竟然讓他在京津唐電力系統考了個頭名狀元!清華大學的老師都來工廠找他面談了。正在沈志華得意之時,東三省那邊突然又冒出個張鐵生交白卷的事兒,當年全國高校考式的成績全讓他給攪得來一風吹了,錄取名單整個調了個兒,考了第一名的沈志華反倒落榜了,開會還挨批呢:「你考這麼好就是白專道路」、「聽說你還學英語,崇洋媚外」。結果考了頭名狀元的沈志華沒能跨進大學門檻,廠里送了一位4門功課加一塊兒才考了15分的起重工去上清華!


張鐵生至少有些地方比某些知乎er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1,下鄉後幹活非常勤奮努力,大家對這個知青評價很高。

2,張鐵生在不斷的幹活,自述【全力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近十八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複習。我的時間只在二十七號接到通知後,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於幾何題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張鐵生的志向是紮根農村,選的獸醫裝業。

4,他是附帶的政治犧牲品,但是是應該的。


調和生產實踐和理論學習的關係是個大難題,兩者的度很難把握,稍有不慎就會把辯證法搞成詭辯論。張鐵生的一些論點就陷入的詭辯的境地,但不算是反智。

掌握好度之後,用何種方式開展也是大難題,精巧的制度設計沒辦法從天上掉下來,而且進行實踐的代價很大。文革時期的高等教育是失敗的,現在的高等教育是失敗的,外國「精英」式的高等教育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以現在知乎功利主義至上的氛圍看,張鐵生似乎應該被捧到九天之上;從知乎對文革的態度來看,張鐵生似乎該被打入九地之下。但是不管怎樣,「不拘一格降人才」總是沒錯的,將其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任重道遠。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