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在商品原產地反而不容易買到優質品呢?
01-23
我是崑山本地人,有喜歡吃大閘蟹的朋友可能聽說過這個縣級市,這麼多年過去了葬身在我胃裡的螃蟹不下百隻,沒幾隻是本地陽澄湖的,全都是外地螃蟹。
全國這麼多地方,這麼多張嘴巴等著,大閘蟹就那麼幾隻,別的地方的人錢包又比我們鼓,當然都要送去別的地方賣了。最好的茶葉都供給中南海了
這個問題語法有錯誤,,,,,,,
經濟學上,關於demand的第三個定律:good things ship away. 同理也可以理解為: goods things survive當對品質好價高,和品質差價低的兩款產品,如果加上一個固定值的費用,例如運輸費,稅費,最終留存下來的是好的產品。
我認為高檔產品在原產地也是很容易買到的,只是因為低檔的產品更容易買到,對比之下,你就產生了「難買到」的假象。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要提出效用比假說。
例如:某種商品的高,中,低檔次的價格分別是5,3,1元,提供的效用分別是3,2,1。效用價格比分別為0.6 , 0.66, 1這是原產地購買的價格以及其效用。如果你是原產地的居民,那麼你肯定是更願意買低檔商品,因為效用最好。也就是說,同樣5塊錢,你買低檔可以買5個,可以得到5的效用。但是你買高檔,只能得到3的效用。假設運到外地的運費為2元,效用不變。那麼高檔產品的效用比為0.43,中檔為0.4,低檔為0.33。這種情況下,你用5元錢,那麼你會購買哪個檔次的商品從而得到最高的效用呢?毫無疑問是高檔。因為高檔的效用比最高。有個荷蘭朋友說荷蘭人買非洲鬱金香還有個開小超市的朋友不捨得吃自己店裡的冰棍第一種情況,原產地的人們知道自己的產品除了更貴和別處的並沒有本質區別,好多東西(多見於旅遊相關產業)就是給外地(國)人準備的第二種情況,掙錢不易,價高者得
市場在哪產品就在那
排名靠前的@Sean Liu的回答有待商榷。他/她列舉的例子非常有教益,但從例子到結論的邏輯並不順暢,尤其結尾販西瓜一例。似與前論衝突。小販倒是想從新疆販劣質瓜來,如果更便宜的話,但在第一批京城消費者上當後,還有人買他的瓜嗎?按照例子中的假設,如果再放大一點,運費上升到100元,那麼在目的地兩者的價格將變成101和102元,而其中一種是很好的產品,一種是差品。各位如何選購?如果無人選購差品,誰會費勁運輸、銷售差品?所以邏輯上的因果更偏向於無人運售差的產品,所以遠方市場都購買好的產品,而非好產品在遠方更便宜。這是一。而題主所述「法國本地人卻無法購買到優質紅酒」來提問「優質的產品為什麼都運往外地」,這裡面材料偏感性認識,並無數據支持。我相信題主所說主觀感受是存在的,但未必真的是所有好的產品都銷售外地了,有太多干擾因素,比如當地人沒買到好的產品所引發的不理性的抱怨,比如當地好的紅酒是否在超市等大眾消費場所銷售,排除以上更有可能我也僅憑邏輯做一假設,因為馳名天下的紅酒在外地比當地好賣,更賺錢,或者更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啊,所以大部分好紅酒都賣給了外地。以上。日報的標題是否太主觀,請編輯斟酌。
市場需求決定。
美帝良心想,這種是咋回事,求教
國產的所有東西。
我大天朝不是向來「優出劣剩」么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年內將對已建交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實行零關稅?
※應該以何種順序閱讀「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之經濟學系列」?
※有沒有比DEA(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更好更先進的效率評估方法?
※衛生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的效用指標測量靠譜嗎?
TAG:經濟學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