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食寒?夏食溫?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但是王冰又說「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兩種說法是否矛盾?為什麼?


謝邀 @無所得齋主人

由題主所述,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但是王冰又說「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兩種說法是否矛盾?為什麼?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自《素問·四氣調神論篇》, 原文為 「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簡單來說就是順應天時,不過如何順應其實自古醫家也存在分歧。

一是以馬蒔、 高世栻為代表, 高世栻 注曰: 「聖人春夏養陽, 使少陽之氣生, 太陽之氣長, 秋冬養陰, 使太陰 (當作「少陰」 ) 之氣收, 少陰 (當作 「太陽」 ) 之氣藏」 。認為春夏順其生長之氣即養陽, 秋冬順其收藏之氣即養陰。一般認為這種說法最合經旨。

二是以王冰為代表, 認為養, 即制也, 春夏陽盛, 故宜食寒涼以制其陽; 秋冬陰盛, 故宜食溫熱以抑其陰。

三是以張介賓為代表, 認為陽為陰之根, 養春夏之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 陰為陽之基, 養秋冬之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

四是張志聰為代表, 認為春夏陽盛於外而虛於內, 故當養其內虛之陽 秋冬陰盛於外而虛於內, 故當養其內虛之陰

五是一些現代注家認為, 春夏陽盛陰虛宜養陰, 秋冬陰盛陽虛宜養陽,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疑為錯文, 應為 「春夏養陰, 秋冬養陽。」

有了這個背景我們再來看 冬吃蘿蔔(冷性)夏吃薑(熱性)是否與王冰 「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的觀點相悖呢?看來似乎矛盾,但是我傾向於認為不見得,兩者或許是互補的。

冬季進補的東西多為溫性食物,比如羊肉。由於冬季外界氣溫低,進補後加上動,很容易生熱生痰,特別是中老年人表現明顯,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咳嗽等。而蘿蔔可以消食、去痰、止咳、解渴,有助於臟腑的調養。夏天雖熱,但由於人們習慣貪涼,喜服寒涼、清熱的食物,夜間又吹空調、風扇,容易感受風寒,特別是寒邪,產生胃口不好、少食厭膩等胃寒癥狀;有些體質差的人易出現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癥狀。生薑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一方面可祛除風寒之邪,解除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癥狀;另一方面,又可溫胃祛寒,解除胃口不好、少食厭膩等胃寒癥狀。

因此,以第四個張志聰先生的觀點,夏天陽氣在表,陰氣在里,內臟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泄,所以要吃暖胃的生薑。而冬天陽氣內收,內臟反而是燥熱的,要吃蘿蔔清胃火。

順便說一句,從蔬菜營養的角度來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也非常符合「吃當季蔬菜」的營養原則。(完)

參考文獻:

1.吳偉.「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之我見. 河南中醫. 2004年9月第24卷

2. 徐放明.冬吃蘿蔔夏吃薑.快樂養生 2010.6(中)


推薦閱讀:

從八段錦說說健身氣功的三分練七分養
「四性五味」——食物也有性格標籤
秋季如何養生?
過敏性鼻炎:不是鼻子嬌氣,而是戰鬥無力!

TAG:中醫 | 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