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學博士(PhD in History)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本來想去理髮,臨走前打開知乎看一眼,有朋友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那就簡單說幾句。

之所以想說幾句,是因為這個問題讓讀博的那些時光又重新浮上眼前。

得遇良師,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得遇良師,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得遇良師,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早年的夢想,是當一名中學教師,從未想過讀博,但碩士剛入學,碩導就撂下一句話轉身而去:入我的門下,必須考博,沒有第二條路可選。你們要拼盡全力考博士,可以考上了不去上,但不可以不盡全力去考。聽我的,你們不會後悔。

俺是老實孩子,老師說啥就是啥。於是,為了這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開始了我三年苦逼的碩士生涯,最終寫成一篇28萬字的《近代中國孝道文化研究》,也憑藉這一本論文順利考入北師大史學所。

當時我們學校歷史系沒有博士點,碩導一直很鬱悶,所以就拿博士標準來要求我們這些苦逼的碩士生(當時同門所寫論文都在十萬字以上,有個女同學竟然寫了40萬字),做法也很簡單,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論水平,只要求搜集、整理史料的基本功。

碩士三年的基本功訓練,讓我受益匪淺。所以,讀博以後,並沒有其他人所說那樣大的壓力和無所適從,需要做的,只是和博導商量選題,然後進行研究。當然,這是因為北師大史學所的學風,同樣是講求紮實的史料功底,在此基礎上再求理論水準的提高。

讀博的日子和讀碩的日子有兩點是相同的:泡圖書館,「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大腦不停轉,走路、睡覺、吃飯都會思考問題,經常半夜驚醒,寫下一兩句所謂的「靈感」。

讀博的日子和讀碩的日子又有很多不同,那就是:接觸了更多高水準的學者;接觸了更多新鮮的理論;接觸了更多高水準的會議;提高了分析史料的功力;提高了文章寫作的水平;提高了認識問題的理論能力;學到了校對著作的本領;學到了組織會議的常識;學到了請教學者的禮數;見識了學術圈裡的相互辯難;見識了學術圈裡的種種黑幕;見識了學術圈裡的種種八卦(多為桃色)……

讀博的時光,總的來說是「累並快樂著」。唯獨有一點,就是與新婚妻子離別三年,讓她獨立支撐家庭,這是至今讓我感到不安、愧疚和感激的事情。

儘管讀博很辛苦,但真的像碩導說的那樣,只要你考上了,就肯定不會把錄取通知書撕掉,只要你堅持讀下來,就肯定不會後悔!!!

窗外的牆上,弔掛著裝修的師傅;我的耳邊,充斥著機器的噪音。所以:我不知道寫了什麼!

拜拜!午安!節日快樂!


我不直接回答題主的提問。

最近常常憶起楊振寧在《鄧稼先》一文里寫的一則掌故: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傳記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

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當初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和葛羅夫斯,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認識。

——————————————————————

奧本海默的這種態度是好是壞,這裡不予評論。重要的是:桀驁作風比挑戰權威更難以被人容忍,而奧翁沒有因為桀驁作風斷送學術生涯,可以想見,挑戰權威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我們知道,挑戰權威,或者換一種建設性的說法,叫積極創新,是屌絲翻身的最主要途徑。

現在想來,除卻中美社會文化的不同,像奧本海默這樣還能有活路,至少必須滿足以下兩個因素中的一個:

1、所在學科和專業存在相對客觀、能為絕大多數同行所接受的結論,比如數學。

2、所在學科和專業以實踐結果或實踐成敗為主要評判標準,比如工科、計算機、股票期貨,軍事實戰也是一種。

現在可以回過頭來,看看歷史學和整個人文學科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二代」在各個專業和學科中的分布,密集度與專業學科的客觀性成反比例。

演藝界的二代很多,文藝界的二代也不遑多讓,其次是人文學科……


慢慢發覺其實沒有真實客觀歷史可言,基本全看研究者如何用材料和分析構建出一個歷史構造。然後研究組裡文人相輕現象也非常嚴重,明明大家都半桶水自己做研究時爛到爆,但針對別人的一個報告,不管會不會,提問者都要來挑挑毛病,喜歡問報告者為什麼研究這個用什麼方法怎麼樣研究然後得出什麼結論有意義我可能沒有聽完整你再簡單說一遍。要不然有前輩(有些情商低下的後輩亦然)喜歡評價的是你對這個概念完全不清楚寫這份報告時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吧今天的考察和先行研究怎麼沒什麼區別…

當然可能因為本人在日本的三流大學讀日本史博士學位,裡面太多中國(女)人和ky的日本人,然後自己也是個遠遠未能入門的研究僂?,內心不夠強大,深陷這種研究氣氛中恐怕也沒有資格抱怨(只敢在知乎撒撒野散播一下負能量)。但是!但是!撇開噁心的人際關係單純看讀歷史博士學位這件事,總體來說還是很愉快的,起碼就現在體驗而言,個人認為讀史能讓人境界提升,不斷地看清人與人之間關係本質的同時,也能不斷地理解自我找到人生的意義…吧?


以為自己是普羅米修斯,其實多數時候是圍觀普羅米修斯的人。


圓了自己一個夢。

解了很多心中的結。

找到了值得一輩子投入的方向。


味道好極了


推薦閱讀:

如何對一段文本尋根溯源-以拿破崙進軍巴黎為例?
男人髮型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古代人,近代人普通人都是什麼髮型的?
毛澤東24歲大作:致黎錦熙信

TAG:歷史 | 博士 | 北京大學 | 歷史學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