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書的人和不喜歡看書的人收入差距大嗎?

人數上的對比,


可以看看皮尤研究中心於2012年10月發布的Younger Americans』 Reading and Library Habits(《年輕一代美國人閱讀與圖書館借閱習慣》)中的兩個圖表。(圖片來源:http://libraries.pewinternet.org/2012/04/04/part-2-the-general-reading-habits-of-americans/)

(純文科生,沒有統計學背景,第一次在知乎做圖表數據分析,有遺漏或者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教。)

圖表一、美國人的閱讀量

請看紅線框內的數據,根據上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來自不同年家庭收入水平的受訪者全年平均閱讀量沒有顯著差異。

接下來,請看錶二

表二、不同群體閱讀模式變化

請看紅框內數據,可以算出:在過去的一年中,一本書都不讀的受訪者在不同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分別是:

少於30000美元:30%

30000-49999美元:20%

50000-74999美元:14%

75000美元以上:11%

也就是說,家庭年收入越高,受訪者中一本書也不讀的比例越少。

另外,請注意*標註的數據,隨著家庭年收入的增長,受訪者中,年均閱讀量在6-20本的比例大幅上升。

研究者在文章中提到了一句話:Those with the greatest frequency of book reading are women, whites, and those with high levels of education.

即:受訪者中,最好讀書的是女性、白人以及受過較高水平教育的人。


長文

——————————————

喜歡讀書與收入

可以有關係

也可以沒關係

關鍵在於「怎麼讀書」、「讀什麼書」和「能否轉化為收入」

  • 首先說說「怎麼讀書」

先說結論:一部分人讀書是有效的,而一部分人看書是無效的。

引用一下 @羅文益 提出的消耗型概念。

有什麼興趣和愛好值得培養,並在日後發展成傍身之技? - 羅文益的回答

幾乎所有興趣都可以發展為傍身之技,但是發展的關鍵不在於具體的興趣而在於人。

在這裡我要換個說法

——幾乎所有興趣都可以對自己有提升,但是提升的關鍵不在於具體的興趣而在於人。

讀書也不例外。

不是所有人都把讀書都作為一種學習,更多的人本質上把讀書作為一種消遣,就像刷知乎,刷微博一樣,也就是消耗型模式。

消耗型模式下

個人的提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不知道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看了一本書之後,過了段時間,書中的內容就已經開始模糊。時間更久遠一點的,書的內容留在頭腦中的所剩無幾,只有一些零星的記憶。

可以說,這種情況下讀書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用處。

但對少數記憶、理解、篩選能力強的人,從長期來看,可以厚積薄發。

那另外種模式呢?

我把它稱之為思考型模式,與生產型所類似

思考型模式下

看書能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觀念與觀點,而帶著思考去看問題,每讀完一本書都是一種巨大的蛻變。

這種模式下,提升巨大。

而上文所說的少數記憶、理解、篩選能力強的人,往往是走的消耗型看書的形式行使著思考型模式的本質。

所以本質上來說,思考型讀書才是有效的。

————————讓你們休息一下——————

  • 接下來是「讀什麼書」和「能否轉化為收入」

還是先說結論。

大多數書都很難轉化為收入。

比如有些人熱愛文學,於是讀了很多文學書,也得到了很多提升。

但是這些提升可以在收入中得到體現嗎?

可以轉化為收入嗎?

顯然是比較困難。

而有些書給人帶來的提升,比如準備創業的人讀經營類的書籍,營銷類的書籍,並結合實際,轉化為收入相對容易許多。

還有些書雖然不能直接轉換為收入,比如如何鑒賞酒、如何鑒賞茶、如何健身等等,卻能讓你迅速融入某些圈子,掌握更多的人脈,轉化為收入。

所以讀什麼書很重要,思考怎麼把書轉化成收入很重要。

————————下面是總結與探索————————

讀書要想帶來效果,首先要用「思考型模式」讀書。

緊接著,本質上,人的屬性是多維的,讀書的效果會體現在人的某些維度上,但未必包含收入這個維度。

要想包含收入這個維度,就需要從其他維度轉換過來。每個維度之間的轉換難度不同,相同點是都需要思考和行動力。

有沒有發現思考非常重要?

同時,讀書只是提升維度的方式之一,並不是唯一途徑。

用其他方式獲得的強勢維度,一樣可以經過思考轉化成收入。

所以喜歡讀書和不喜歡讀書都不是影響收入的關鍵,關鍵在於這個人本身是否「愛思考」。

而喜歡讀書,只不過是這個人兼有的一種屬性和影響收入的一個過程罷了。

以上。


平均差距很大,中國至少9億農民吧?


道理就不講了,只說我經常在機場和飛機里見到的事實:

坐經濟艙的大多在玩手機和聊天,

坐商務艙的大多在看雜誌和寫筆記本,

坐頭等艙的大多在看書。


我覺得喜歡看書並不代表什麼,看書的目的是要記憶和思考,不斷的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樣才有價值


要看是什麼書 怎麼看的 有沒有實踐 有沒有與人分享


讀再多都沒用 最重要的是執行力 你知識不轉化有個屁用啊 看書跟收入我覺得沒關係的 老話一句 知易行難


喜歡看書的人和不喜歡看書的人收入差距,從人數上來講,與喜歡吃香菜的人和不喜歡吃香菜的人收入差距成線性關係,且是嚴格正相關。有研究表明,喜歡吃香菜的收入相對較高,且遠高於不喜歡吃香菜的,產生這種原因的生物學影響因素及社會學行為分析是當前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你說的是物質上的差別,相比而言,讀書引起的最直接的區別在於精神世界的不同,當然我始終認為讀書會使人的格局變得不同,跟收入會有一定關係。讀書多的人可能不都會成為富豪,但也一般能夠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而讀書少的人可能很難達到中產階級,他們要麼是富翁,怎麼是社會的中下層,他們一般不會成為社會的中產階層。


挺大的吧。我愛讀書,扣完保險2000。我媳婦不看書看垃圾電視劇,收入6000沒保險


我們讀書只是因為我們喜歡讀書,就像有的人喜歡漫畫動漫,有的人喜歡喝酒把妹一樣,如果說非要有什麼實際的好處,起碼我現在可以坦然的接受生活中的一些苦痛~


隨身帶粉筆的人和不帶的人運氣差距大嗎?


自己家裡藏書幾千本吧,高中畢業完全部看完了。加上大學看的,算得上同類人看得比較多的。雖然好讀書,但不求甚解。嗯,月工資3000。。。。。你說收入高不。。。。


一些習慣有可能代表了一個人的整體,能安靜看下書來的一般心靈是比較強大的。整體自制力掌控力也比較強,畢竟現代社會快節奏能安靜下來的,都不是常人。當一個人整體得到提升,那會反應在外界上


媽媽是老師 爸爸是公務員 媽媽保持著一周一兩本書的閱讀量 平時kindle和紙質書換著看 老爸大學畢業後基本沒碰過什麼書 看不看書是二老在家經常拌嘴的話題 媽媽笑爸爸沒文化 爸爸笑媽媽書獃子

最後 結果 爸爸月薪比媽媽高這麼一兩千吧


看書只是手段,再加上自己的獨立思考,而目的是提升自己。至於看書能不能漲工資,這個嘛?等你看幾年書以後再來給我們答案吧,哈哈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