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應用推廣先發展商戶還是先發展用戶?

一款市場辨識度基本為0的產品,在剛開始推廣的時候是如何進行的呢?

沒有商戶就沒有用戶使用,反之沒有用戶使用,商戶也可能不會感興趣。

那麼在推廣的第一階段是如何做的呢?


O2O原則上就是泛平台屬性的產品,因為連接商戶端和用戶端,各抒己見,由於自己主要從事地推行業,所以就我見過的項目案例來說,大多O2O應用,在做推廣的初期,基本上都是跑線下,而且都是先跑商戶端,或者說兩端一切做,但厚此薄彼,主要還是推商務端,用戶端的推廣也跟著跑一跑。

原因很簡單,你通過推廣說服來的商戶,實際上更像一個商務行為,在推廣滲透後,商戶通常有一定時間的觀望期,而且平台只是他實體生意的延伸,存在一定範圍內延遲等待的接受度,而不像用戶,用戶進入產品後,當時當刻的需求是非常明確的,而擺在用戶面前的選擇如果不夠豐富,甚至沒有,那註定成為流失。

再者,這問題確實不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那樣糾結,如何兩端結合推廣,都是線上和線下的策略優化,主要是產品方要明晰這兩端用戶的需求及類型,而不是印象模糊地盲目推廣。

最後,淺談下O2O產品如何做線下的推廣,確定O2O的定位,尋找對應的城市場景,然後定點去跑商戶,一家一家去跑,坦白講,在產品初期,這是必經的「笨辦法」,當年美團、大眾、口碑,都是這樣跑出來,這也是地推的價值所在,談得到的商戶,都是未來線上的每一家供應商,到了後期,去發展用戶,或增加商戶,都取決於前期的商戶質量。當然,至於用戶端的推廣,大可藉助公眾號的便捷入口,去產品目標人群對應的特定場景去做。


我認為其實兩邊是並進的,正如題主的問題描述一樣。但是商戶發展應該為先。

因為商戶是沖著盈利去的,只要這個平台能夠帶來利潤,商戶就會留在這個平台上。相比之下,客戶則難搞得多:如果平台提供不了良好的、所需的服務,那麼客戶就會流失,並且大部分客戶不會再給第二次機會。

那麼該如何拉攏第一批商戶?

我們整理了Uber中國創始團隊成員 @談婧 分享的經驗,製成了PPT,希望通過對Uber這個典型成功案例的分析,來為O2O應用推廣提供一些經驗與啟示。

當然在之後的運營過程中,商戶方不斷出現了新的矛盾與變化,需要Uber團隊做出相應的快速反應與應對。然而這已經超出了本題所問的「如何拉攏第一批商戶」的範圍了,也就不再多加討論了。我做了一款能夠大幅度提升你工作戰鬥力的APP(職得看),主要聚集10倍於網上的高質量內容,歡迎體驗下載。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E8%81%8C%E5%BE%97%E7%9C%8B/id1208497733?ls=1amp;amp;amp;amp;amp;mt=8


這個問題其實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了,先發展商戶,第一沒有用戶,商戶不感興趣,第二,用戶都沒有,商戶哪裡會來呢。 先發展用戶,裡面沒有商戶,沒有東西,用戶進來幹嘛呢。 那哪個問題比較好解決,用戶的問題吧,所以現在大部分APP,都是先做用戶,裡面雖然沒有商戶,但是可以做內容。比如,如果做一個本地化生活服務的APP,先拉用戶,那APP可以做的是介紹,點評,或者是讓用戶來介紹,點評本地的一些生活服務。有用戶了,可以向這些商戶發展了。

當然也有 先商戶,在用戶的,最典型的 滴滴打車。先有商家使用,再發展用戶,用滴滴打車,打車免費,打車免多少錢。。用戶很快就來了。

只是看哪種方式適合你,需要看你的產品。產品才是王道。


個人意願先開發商戶,這樣網站也有內容了,商戶可以免費加進來,設計一個最低級別的許可權,比如可以發布商品,發布信息,但是不能參加團購等等,看你怎麼設計了。


雖然是一個雙邊市場,但還是要從b端開始拓展。c端用戶的流動性大,培育需要一定的周期。而,b端商家群體相對比較穩定,可以通過地推直接觸達。b端商家對利益回報的耐心更強。


推薦閱讀:

國外媒體是怎樣評價小米4和小米手環的?
如何清楚易懂的解釋「UV和PV"的定義?
開著賓士S級轎車來跑Uber的車主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您認為互聯網+汽車後市場哪一個家能成為獨角獸公司?
中國移動為什麼花如此大氣力的把自己的2g和3g用戶轉化為4g用戶?

TAG:移動互聯網 | 團購網站 | 本地電子商務 | O2O | app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