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帝國奠定德法意三國基礎?
我的教科書上原句是「查理曼的帝國是現代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奠基的先導。」還說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請問誰能從這張圖中看出義大利啊(@ ̄ー ̄@)
一般的資料里往往聲稱『843年的《凡爾登條約》奠定了德法意三國的根基』,這個提法大體上是沒錯的,但是如果不聯繫以後的歷史變遷來看的話,確實很難看出來「義大利」在哪裡。為了方便我直接用wiki上的地圖進行說明。
843年的分土並沒有徹底終結加洛林王族的內部紛爭。855年,中法蘭克王國(就是題主的圖裡中間那一長條)的國王,皇帝洛泰爾一世去世,洛塔爾的三子再次把中法蘭克王國分為三份,分別是北部的洛林(下面第一張地圖上紫色部分)、南方的普羅旺斯(下面第一張地圖上橙色部分)和義大利王國(下面第一張地圖上粉色部分,此時的義大利王國的國土只有亞平寧半島北部,半島南部在很大程度上還處在拜占庭帝國控制之下)。
管理北部兩片領地的洛塔爾之子分別在863年及869年去世,這使得西法蘭克的國王「禿頭」查理及東法蘭克的國王「德意志人」路德維希共同圖謀把中法蘭克王國瓜分。在870年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羅旺斯兩地,而義大利王國則繼續維持現狀。最後的形勢就是下面的第二張地圖上的狀況。
請題主最後再看一下我下面的第二張地圖,粉色的義大利王國+黃色的教宗領地,這次應該能看出來義大利的雛形了吧?
小小反駁一下高贊回答
凡爾頓條約中確實將從路易虔誠者手中龐大的帝國分成了三分給他不同的兒子,但是要理解到的是,此時他們當中仍然有一位「羅馬皇帝」,對於843年的凡爾頓條約來說,是控制現代大約是德國區域的Louis the German。但是他和控制現代法蘭西區域的Charles the Bald和北義大利中法蘭克的Lothar都不應該被冠為現代國家的締造者。凡爾頓條約只是一次家族內部勢力範圍的劃分,無論是這次劃分,還是以後的幾十年內因為任何原因所作出的劃分,參與其中的加洛林王室成員都只是這個龐大帝國的一部分,而他們的利益是著眼於整個帝國的。這些查理曼的繼承者們,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想到自己將是未來民族國家的締造者,因為他們只為現實的利益所驅動。
在凡爾頓條約的例子中,不僅是貴族成員稱呼Louis the German為Emperor而不是King of Germania,而且後來871年Emperor Louis II在給拜占庭皇帝Basil I寫的一封信中,Louis II聲稱西部帝國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幾個國家所構成的聯合,他本人也是一位正統的羅馬皇帝,因為所有的統治者都是Carolingians,他們都是一位羅馬皇帝查理曼的傳承者。現在的歷史學家再看待這個事件,凡爾頓條約不是一次帝國的肢解也不是一次對現實中不同王國勢力劃分方案的承認,因為這樣的劃分在法蘭克文化中已經存在許久。莫洛溫王朝的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將自己的土地劃分給自己不同的兒子們;查理馬特,將自己控制的土地分給自己的兒子卡洛曼和丕平,兩人同時都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丕平的法蘭克王國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由查理曼得到另一部分則給了他的弟弟卡羅曼(感謝指正);查理曼本人也曾想把王國分給自己不同的兒子,但他死前只有路易虔誠者這一位還在世。從這些無論是先例,還是凡爾頓條約後的情況,都不應該將凡爾頓條約視為帝國的衰敗和分裂,相反,加洛林家族成員在條約後仍然能為自己謀取利益,統治自己的國家,而保持自己的王朝,這也是一種延續性上的偉大成就。
總之,我個人的觀點就一句話:將凡爾頓條約視為現代歐洲的誕生證明的任何人都對歷史的真相一知半解。在民族國家興起前,義大利這個詞在觀念上主要是教皇國北部,北到阿爾卑斯的地區。
這明明很明顯吧。
洛林地區被東法蘭克吞了,這不就是德國?
倫巴第沒了洛林,不就是義大利?古代義大利的概念和今天不一樣。今天所謂義大利是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亞平寧半島和西西里島、撒丁島的地區。
但在古典時期(羅馬共和時代),義大利地區要小得多,僅指波河平原到拉丁姆平原之間亞平寧山脈主體部分。其北部的波河平原,即阿爾卑斯山到盧比孔河之間被稱為山南高盧,其南面則是大希臘和拉丁城邦。
羅馬共和時代,亞平寧半島被羅馬統一,南部除了西西里島,其他地區被併入羅馬直轄,北部則設置山內高盧行省。到了羅馬帝國時期,南部和中部被拆分,中部設置為義大利行省,其地理範圍也基本是以拉丁姆平原和波河平原為界。中世紀早期蠻族僱傭兵滅亡了西羅馬帝國,蠻族的一直東哥特人征服了亞平寧半島建立了東哥特王國。後來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企圖重建羅馬帝國,他征服了亞平寧半島滅亡東哥特。但是查士丁尼死後羅馬再度衰落,於是蠻族的另一支倫巴德人越過阿爾卑斯山佔領了波河平原,建立了倫巴底王國。雖然倫巴底王國統治很短暫,但是此後波河平原一直被稱為倫巴蒂亞地區,算是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後來倫巴德人繼續南下佔領了羅馬,羅馬人(拜占庭人)被趕到了南部那不勒斯地區。於是亞平寧半島的中部和北部被合併到了一頂王冠之下。而在倫巴德人統治義大利時,法蘭克王國方興未艾,墨洛溫王朝末代宮相(王室大總管)矮子丕平為了取代國王於是出兵義大利幫助羅馬主教奪得了羅馬的統治權(史稱「丕平獻土」),建立了教皇國,教皇(羅馬主教則為丕平加冕為法蘭克國王。丕平死後其子查理曼即位,他再度出兵倫巴底,並將其滅亡,為了安撫人心,查理曼在倫巴底加冕為倫巴底國王。接下來就到了三分帝國的故事了,查理曼的兒子路易將領地分給了三個兒子。長子洛泰爾獲得了義大利(即倫巴底王位)、洛林和勃艮第(不是英法百年戰爭的勃艮第,在普羅旺斯地區,也稱阿爾王國)三個領地。自此,義大利王國就基本囊括了古義大利和波河平原地區,但依然和今天義大利地區的範圍仍然差別很大。相對而言,作為今天義大利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那不勒斯地區則長期是一個獨立王國。事實上在近代民族主義興起以前,義大利和那不勒斯始終是兩個概念,義大利的統治者也以加冕倫巴底鐵王冠(倫巴德人加冕用的王冠,傳說是君士坦丁大帝用釘死耶穌的釘子打造的,被後世視為聖物,查理曼也用它加冕為王。但在倫巴德人之前,這頂王冠不見於歷史記載),作為統治義大利的標誌。在倫巴德人把拜占庭人趕出亞平寧北部後,拜占庭仍控制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但是阿拉伯帝國興起後侵佔了西西里,大約同時維京海盜肆掠西歐,他們甚至沿著海岸線進入了地中海,騷擾羅馬海岸。於是羅馬教皇出錢保平安,順便指示維京人進攻那不勒斯。維京(諾曼)人不禁成功佔領了亞平寧南部,還把西西里島上的穆斯林也趕走了,諾曼首領加冕為那不勒斯國王。此後那不勒斯和義大利長期井水不犯河水,甚至不像日耳曼還有個神聖羅馬帝國將各方統合在一個大框架下,雙方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越走越遠,直到近代出了個加里波第。教科書的提法大多可以稱得上沒問題,當然你硬要找肯定能找到的。但是這種提法不結合具體的歷史發展,很容易會陷入想當然。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聖方濟各會在中世紀晚期被批為異端?
※為什麼中世紀歐洲經濟中心會北移?
※所謂法蘭克人的「均分繼承法」來源到底是什麼?
※丕平獻土對於加洛林王朝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它助長了教會權利但是穩固了統治?
※關於中世紀聖戰與漢唐、匈奴突厥的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