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世紀人憑邏輯相信上帝?
01-23
謝邀。這個問題知道一點點。
中世紀的人並不是憑邏輯信仰上帝,而是先信仰上帝然後用理性來解釋。信仰在先,然後理解。
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Anselm of Canterbury)有句名言,「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Latin: 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更早期的教父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曾經說「如果你們不信,必然無法理解」。
說實話,中世紀經歷了文明大倒退,生活水平已經和地獄差不多了,加上戰爭頻繁,瘟疫橫行,再沒點精神寄託的話,人怎麼活得下去啊?
中世紀是先有信仰,即先信仰上帝,然後找理性的支持,哲學的支持。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來源是柏拉圖的洞穴說,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來源是亞里斯多德的自然論。上帝也可解讀為自然力,第一推動力。這便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
基督早期教父前的歐利根(俄利根, Origenes, 基督神學家哲學家)比較完善的論證了基督的信仰,摘錄如下:
「福音書有它本身的論證,它比一切希臘辯證法所證實的還要神聖。這種更為神聖的方法曾被使徒稱為『聖靈和權能的顯示』;關於『聖靈』的顯示,因為有預言,尤其是那些與基督有關的一切敘述,足使所有讀者產生信仰。關於『權能』的顯示,因為有我們必須確信曾經行過的神跡與奇事;除了根據其它理由之外,還可根據下列一點,因為按照福音書教訓生活的人們中間仍有行這些事的痕迹可尋」
歐利根論證了正確的運用純粹理性,足以樹立基督徒的信仰,包括上帝。也論證了聖經不僅證明了這些本質,而且證明的更多。這論證受到了所有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家的承認。
仍有基督行過的神跡與奇事的痕迹,是中世紀人由現實知識推論出上帝信仰的關鍵吧。聖經中的聖史與前人的信仰也當成知識作為相信上帝的邏輯基礎。現代對這些「知識」有了新的看法,但中世紀的人確實將其當做實際存在的。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大多信仰並不(僅僅)由知識推論而出,比如笛卡爾「我思故我在」里對人類思維的本質信仰,還有對歸納法的信仰為基礎的現代科學。推薦閱讀:
※如何對托馬斯·阿奎那的上帝存在因果證明提出異議?
※如何解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具有相同的性格?
※是否主內的戀愛一定要男生先心動?
※亞里士多德認為上帝存在,但是他那個年代有上帝之說么?
※對比聖經中亞伯拉罕將兒子以撒獻祭上帝,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中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燒死女兒希琳獻祭光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