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格局呈現出的美退俄進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現在,俄羅斯在世界多個熱點地區與美國的較量,均佔了上風,是什麼原因?


當前美退俄進的國際態勢,極有可能是美國玩的溫水煮青蛙套路。

11月5日《新聞聯播》中,有一件件新聞耐人尋味。

普京在俄羅斯「人民團結日」演講中宣稱,團結、愛國以及不接受外來壓力是俄羅斯與生俱來的品質和性格。

先說第一件新聞。

11月4日「人民團結日」,是為紀念1612年俄義軍把波蘭軍隊趕出莫斯科公國而設立的。

普京在這樣的場合,強硬發聲,不是偶然。

仔細梳理一下,可以發近半年來,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高調出招、步步閃耀。

10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拒絕認定伊方履行了伊核協議。21日,俄羅斯就針鋒相對回應,認定伊朗嚴格執行了伊核協議的所有要求。

接著,11月1日,普京訪問伊朗。除了正常會晤外,還與到訪伊朗的亞塞拜然總統舉行三邊會晤。

這種直接打臉的套路,在大國博弈中是不多見的,安在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伊朗身上,更是寓意深刻。

10月4日,沙特國王薩勒曼突然赴俄羅斯訪問,兩國達成30億美元軍購協議,其中包括S400防空系統。

歷史上,從未有沙特在位國王訪問俄羅斯。沙特此舉明顯是向西方制裁中的俄羅斯示好 ,而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長期盟友。

9月初,俄羅斯外長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兩國。

8月,他訪問了海灣三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埃及、約旦、以色列等多位中東地區國家領導人先後到訪莫斯科。

除了外交頻頻發招外,軍事活動更是強勁。

首先,俄軍在敘利亞戰場成效明顯。

戰前,敘利亞政府軍在極端組織和其他反對派的進攻中節節敗退,大有崩潰之勢,控制的區域也只剩35%的地盤。

現在,政府軍把極端組織壓縮在最後一個據點——阿布卡邁勒,收復了絕大部分國土,並且反對派各方的勢力均在減弱。

這其中,俄軍的支援與打擊,當屬首功。

最引人注目的是,9月7日,俄羅斯向極端組織投下了「炸彈之父」。

美軍曾於4月13日,在阿富汗的清剿行動中,投放了一顆「炸彈之母」。

這是兩位炸彈「父母」在實戰中第一次亮相。「父親」確實比「母親」厲害一籌,當量是「母親」的4倍。

美軍未選擇用於敘利亞戰場,很顯然是在避免過度刺激俄羅斯。

但俄羅斯卻當面重鎚砸堅果,示威意圖昭然若揭。

其次,俄白聯合軍演指向明顯。

9月份,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舉行了代號為「西方-2017」的聯合軍演。

雖然對外宣稱只是聯合反恐演習,但仔細梳理,演習經過精心策劃,劍有所指。

從演習區域來看,波羅的海——加里寧格勒——明斯克——普斯科夫——列寧格勒的布局線,正好對波羅的海三國形成了包圍圈。

在南部,切斷了與波蘭和烏克蘭的聯繫;在西部和北部,切斷了其海上補給線;在東部,則直接是俄羅斯強大軍事威懾。

這樣的布局,很明顯是在向北約東擴示威。

事實上,演習也引起俄鄰國和北約國家的廣泛擔憂。開演前,在一些鄰國甚至被渲染成開戰前奏。

但詭異的是,在俄羅斯步步緊逼下,美國的舉措卻乏善可陳。

在烏克蘭,克里米亞「脫烏入俄」,俄羅斯版圖再度擴大。並且,俄羅斯支持的反對派武裝一直在與烏克蘭政府軍對抗。

北約東擴就此止步。

在中東,特朗普政府至今未有實際上的重大投入,依然維持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中東戰略收縮。

在敘利亞戰場,美軍除了4月27日,集中組織了一次空襲外,後續鮮有動作。

俄羅斯卻後來居上,成為敘利亞危機中最具實際話語權的域外國家,與伊朗、土耳其三國成為主角。

美國不得不放棄推翻巴沙爾的主張。

同時,俄羅斯展示出的力量,讓中東各國紛紛靠近俄羅斯。

一言以蔽之,俄羅斯與美國在世界多個熱點地區的較量,已經佔據上風。

是美俄的綜合勢力發生了逆轉嗎?

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依然在全球保持軍事、經濟、科技、金融壟斷的霸主地位,並且短期內也無法改變。

反倒是,俄羅斯的經濟形勢堪憂。

在歐美的聯合制裁下,國際油價長期低迷,國內經濟發展緩慢,財政赤字高升,呈現一副難以為繼的頹勢。  

那為什麼會出現美退俄進的戰略態勢?

我認為,這是一種假象,極有可能是「會叫的狗不咬人,會咬人的狗不會叫」。

先從普京的角度來分析。

普京任期成就斐然,俄羅斯由一個勉強渡過危機的虛弱國家,蛻變成為主動的危機塑造者和發起者。

尤其是,他面對北約持續打壓,所展示的超人氣魄、果敢處置,確屬一個出類拔萃的領導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經過近二十年的普京實際治理,俄羅斯經濟處於結構性經濟衰退之中。

在國際上,除了賣石油和軍火外,基本沒有形成具有優勢的產業。

尤其是俄羅斯貧困人口不斷增長,成為普京被詬病的地方。

普京有一句名言,「給我二十年,我還你個奇蹟的俄羅斯」。「大帝」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現在的俄羅斯,肯定不是他所想「還」的俄羅斯。

我相信,就此卸任,普京自己內心就過不去這個坎。

謀求連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是普京當下最緊要的考慮。

總統大選定在明年3月份。搞經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甚至普京再任一屆也不見得能搞上去。

但國家對外擴張、提升強國地位,對領導人形象的塑造,卻是立竿見影的。

因此,普京採取激進的軍事「俊」遮經濟「丑」的策略,一舉雙得。

一方面轉移國內壓力、為競選布局,另一方面對外示強,提振國民信心,為個人歷史成就加分。

應該說,戰鬥民族還就吃這一套。

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11月2日最新統計,更是攀升到了83.5%的高度。

但俄羅斯還能承受多久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的連續用兵?

普京既然說不屈從外部壓力,那就說明已受到很大的壓力。

再來從美國的角度分析。

表面上看,美國基本上無所作為。但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的戰略籌劃能力從來不容小覬。

很有可能,美國是故意放水,想溫水煮青蛙,慢慢拖垮俄羅斯。

美國在軍事上採取守勢,誘導俄羅斯全線出擊,讓其在較量中佔據上風。

俄羅斯上風佔得越多,胃口就調得越高,也就越難退出。

如果想速戰速決,對不起,美國會採取措施牢牢拖住。俄羅斯耗不起,但美歐耗得起。

比如敘利亞戰爭,極端組織被消滅後,美國可以扶持庫爾德力量,讓軍事行動長時間不結束,把俄羅斯困在戰爭泥潭中。

這一策略,還可以從沙特主動靠近俄羅斯上看出端倪。

5月份,特朗普首站外訪選擇了沙特。

沙特舉行聲勢浩大的歡迎儀式,極盡賓主之歡。兩國也達成了1100億美元的軍購協議,其中還包括薩德系統。

但轉頭沙特就倒向俄羅斯,並採購了與薩德重合度很高的S400導彈系統。

這中間不能說全是美國的安排,但沒有美國的首肯,難以讓人置信。

同時,美國在經濟上步步緊逼。

除了繼續進行制裁外,還可以控壓原油價格。

俄羅斯經濟模式對能源依附嚴重。2014年,原油和天然氣部門占財政收入比例為51.3%,而今年下降到39%左右,預計到2020年下降到三分之一。

只要把世界油價控制在低位水平,就能重創俄羅斯的經濟。

美國是有這樣的能力的,前期也是這樣做的。

不管美、俄雙方是出於何種考量,雙方軍事上的對抗加劇是確定無疑的。

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戰略機遇期。

兩方都要倚重中國,中國騰挪空間就會大很多。

中國可以向美國爭取更多的經貿合作、國際事務支持和解決領土主權問題的配合。

向俄羅斯爭取更多的軍事技術支持、能源供應安全保障和邊境問題的支持。

我相信,未來中國在三國博奕中,會越來越趨於主動。

作為普通人,關注國際大勢,當然不只是為了裝逼增加談資,主要目的還是順應大勢、把握機遇。

我想,如果普京連任(這是大概率),2024年前有三條大致可以判定。

一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會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投射到經貿領域,就是向外發展的行業,容易風生水起。

11月7日,中菲海警於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工作會晤,並確定將於2018年上半年在廣東舉辦第二次會議。

背後的潛台詞,就是菲律賓開始買北京的帳了。

這就是以後中國對外事務的一個縮影。

二是油價會持續低迷。

因為一個經濟上強大的俄羅斯,肯定是會讓美國如坐針氈的。

三是軍工行業會出現一個快速發展的周期。

美俄軍事對抗加劇,牽一髮而動全身,許多國家會或主動或被動,加入軍備競賽中。

【本文所列數據均來自網上,非直接從權威平台獲取,如有誤,請在評論區指出,我將修正我的觀點】


請允許我不同意您的觀點,在美國經濟迅速回升和俄羅斯被制裁壓的喘不過氣的今天,俄羅斯是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內憂外患,和蘇聯解體前一樣艱難,明年三月普京要大選連任,俄羅斯現在在世界格局裡的步伐是非常謹慎小心,守多攻少啊。


1.中國的崛起,中國在背後的支持,所以俄羅斯拿回了一些資本。

2.美國的戰略性收縮,再工業化,恢復自身元氣。

3.雖然俄羅斯在很多地方是進,美國是退,但是俄羅斯仍然是防守方,美國是進攻方。只是美國鬆了一下勒在俄羅斯脖子上繩索,所以俄羅斯鬆了口氣。

4.局部俄進美退,總體是俄守美攻。

5.其實,中美才是對手,這個世界大部分問題的走向都與中美博弈的結果相關。


推薦閱讀:

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水平如何?
日媒稱中國核潛艇入釣魚島毗鄰區 上浮並高掛五星旗,核潛艇上浮並懸掛國旗都有哪些原因?
日本政府為什麼可以和俄羅斯談論北方四島的歸屬權,而不願意和中國討論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
為什麼印度突然轉向支持中國南海政策?是不是中印之間達成了某種利益互換?
巴基斯坦跟中國的關係如此之鐵,背後有何利益動機?

TAG:國際政治 | 俄羅斯 | 大國博弈 | 國際局勢 | 敘利亞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