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堵費能否緩解堵城之困?


外地我不熟悉,只說北京。沒有任何單一措施可以快速見效並長期有效地緩解擁堵。

堵車這話題知乎上也討論過無數遍了,各種公眾號文章橫飛,各種特別聰明的理論,恕我直言,看似能拿出靈丹妙藥的,基本都是瞎掰。

理論家最典型的一個錯誤就是上來先跟爸爸國做數據對比,車輛數、人口數、面積、密度,就為了說明北京的堵是能解決的,好引出自己的高招。東京紐約倫敦巴黎面積是北京幾分之一,汽車密度是幾倍,人口密度是幾倍,文化程度不高的讀者一看就先信了一大半。

這些人的數據往往是真的,能不能說明問題則是另一回事。北京是一個環山的城市,跟紐約圈東京圈之類的沒有可比性。看看這張地圖可能更直觀一些。

我用藍線框出的是北京行政邊界,也就是所謂的16410平方公里。裡面那個小小的紅圈是六環路,也就是北京近郊圈,面積大約2200平方公里。

畫這個什麼意思呢,因為就連天通苑和通縣幾大睡城都沒出六環,六環外大部分區域,對於絕大多數在北京生活、工作的人來講,就是偏僻的大野地。用數據說話,房山、門頭溝、延慶、懷柔、密雲、平谷、順義,這幾個區加起來佔地超過12000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不到400萬。

換言之,通常意義上的北京,只有六環裡邊這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我們談密度、談擁堵也應該以這個面積為基準。公知那種演算法就好像你跟王健林加起來人均財產幾百億一樣,扯蛋當笑話聽還行,真信的話就是智商問題了。

北京之所以堵,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車多。不堵車的情況我大概知道四種,一個是配合重大活動進行交通管制,一個是非典之類的重大疫情,一個是半夜,一個是春節。概括起來這幾件事是同一個原理:出門的人少。顯然這無法作為常態,只能偶爾來一次。

車多是因為人多,事實上北京各種社會問題的根本都是人多。至於為什麼北京這麼多人,我只能說,北京是全中國人民的北京。最好的學校最好的醫院都緊著這猴屁股大的地方蓋,不奇怪。

還有一個原因是城市規劃太屎,上班的地方扎堆,住的地方扎另一堆。這個是次要的,但也不可忽視。有一些理論家把區塊化當成主要矛盾,說路網密度低,沒毛細血管,說小區大院一開放就不堵了,這就有點搞笑了。根本就不是大院的事。按現在這個機動車數量,加上沒探頭就胡開的駕駛習慣,再加上橫衝直撞的瘸逼樂,路再多也沒用,路口多了更堵。何況你大院一開放,直接就停滿了,沒停車的地方擺攤也擺滿了。

擁堵費有沒有用呢?肯定有用,至少短期有用。北京現在的尾號限行其實就是某個形式的擁堵費,理論上你有急事非要違反限號,以前一百塊錢罰款管一天,現在可能一來一回兩百塊錢罰款管一天,就這個意思。

我也不是說限號跟收取擁堵費一樣好。至少從長期治理擁堵的立場上看,限號不限購起的是反面作用,無論是12345輪換還是單雙號。原理很簡單,汽車這麼便宜,正常思維就是我再買一輛不就得了——直到前幾年開始搖號限制購車為止,很多家庭都採取了多入輛車的方案。北京地庫少,於是這些多餘的車不開的時候就要浪費地面面積停車,小區里停滿了就停路邊,好多公路都乾脆被劃成停車場了。路面一窄,就堵得更厲害。

搖號限購看似是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限購不是禁購,機動車總量依然在穩定增長。而且這個搖號從精神上反而是一種「促銷」,導致可買可不買的人也紛紛湊熱鬧。好多人想的是,我現在可能不急著用車,但先搖著再說,省的到時候需要了買不著,然後嘎ber一下搖上了,就買了。這方面,上海的拍賣制度比北京要先進許多,至少能劃分剛需。

擁堵費有用歸有用,但是牽扯到一個怎麼收的問題,是弄收費站,還是走ETC系統,還是別的什麼。

收費站比較有效,還能解決一些領導孫子的就業,但是等於創造了一堆新的堵點。

ETC系統不現實。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車多車雜,強制安裝ETC幾乎不可能。就算真強制全裝了,人民分分鐘就開發出拆除或屏蔽信號的逃費手段。

比較可能的是先拍照後付費,配合一大堆警察掃街抽查。就跟現在查尾號查外地車一樣。

然後就變成進擊的巨人那樣,收擁堵費的區域邊界就是一道牆,裡邊歌舞昇平,外邊妖魔橫行。

那麼私家車成本越來越貴,人民出行問題怎麼解決呢?

不解決。誰忍不了誰滾蛋。羅X浩梁X達之類天天吹牛逼的人特別喜歡這個理論,把北京留給有能耐的人,沒能耐你就走,愛走哪走哪,反正我已經靠「能耐」挖好第一桶金了。

畢竟北京各種社會問題的根本還是人多。

其實政府一直就很清楚真正該走的方向,就是資源往外分散,引著人分散,北京的各種大學、醫院現在都在往郊區開分部。但這個挪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

而且,北京的問題實質上是全國的問題。為什麼大城市顯得比較公平,為什麼你們的老家不託人就不能辦事,為什麼靠譜的人都在外逃,為什麼劣幣驅逐良幣,傻逼驅逐良民,這些東西都不是北京能獨自解決的。

最後談談輪子哥說的公共交通,看起來很美好但一樣不現實。北京的公交壓力已經到極限了。

地鐵每天都是春運級別,發車間隔世界領先,站台擠得要靠安檢限流。而地面公交呢,要增加車輛數量至少有兩個現實因素限制:公交總站的面積要足以容納車輛過夜;公交站台的長度要足以容納車輛進出站。這兩點都很致命。

拿站台來說,北京城裡的很多公交車站,上下班高峰期是這個樣子的。

公交車進站的時候,會有一大堆&<刪除&>民工&乘客一擁而上,擠不上也要在門口扒著,一副我不上車你們也別想走的樣子。這樣車就無法關門出站。

花了十幾分鐘終於擠進去一部分勸退了一部分關上門了,然後發現前邊有另一輛公交車別著,還是走不了。

新來的這車怎麼回事呢?因為著急進站、前邊又不動,就斜插過去加塞進站,然後又有一大堆乘客糊上去。

於是後面就這麼全堵著,直到所有車道被堵死。運載效率根本高不起來。

畢竟北京各種社會問題的根本還是人多。

——————————

稍微和北京有點對比意義的是新加坡,國土面積700平方公里,跟五環差不多大,人口540萬,雖然密度比不上北京,還是有一點參考價值的。新加坡的控車是從購車成本和使用成本兩方面入手的,一個破卡羅拉落地10多萬刀,停車和過路費也收得比較狠,烏節路那幾百米嗶嗶嗶三下6刀就沒了。這個也是北京徵收擁堵費參考的「國外先進經驗」之一。

但是新加坡的國情還是跟咱們不一樣。一個是它管控措施開始的早,車的總保有量少,住宅配套停車設施也比較完善;還有就是貧富差距小,中產階級多,容易管理。跟上流富豪和底層流氓比起來,有固定住所、固定職業、固定圈子的上班族顯然更慫,更傾向於規矩守法。一弄電子收費,人家能輕鬆全國強行安裝ERP,北京連本市車輛都未必能普及ETC,別說外地車了,最後還是得靠攝像頭。


堵都是因為車多,所以減少車輛肯定可以緩解問題。那人要出行怎麼辦呢?只要所有人放棄隱私和舒適度,都去坐公交車和地鐵。等道路上只有公交車的時候,那麼公交車就可以開的很快,大家的平均出行時間也就下降了。


部分同意Thinkraft的觀點,【人多】不僅是北京各種問題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全國各種問題根本的原因。

但,針對北京擁堵,就我的觀察來看,有一小撮低素質的人,帶動了部分人降低素質,卻是不容忽視的擁堵主因。我對北京交通的評價是:規劃尚可,魯棒性極差。就我觀察,理想情況下,不出任何事故,北京的交通完成自己的職能是沒大問題的。然而,剮蹭難免(FM103.9堅持聽一年,有一天完全不刮蹭可以買彩票了),一發生剮蹭,交通幾乎立馬癱瘓,北京交通的容錯性為零。

發生上述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民眾素質導致,我相信人的素質是正態分布的,低素質的人和高素質的人一樣,是少數。然而,素質卻不是一個常量,而且「低素質」本身是低級技能,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掌握,所以,極易出現的情況就是,100個人里有2個素質低的,就會讓90個人產生不平衡,素質跟著就變低了。一個常見的情況就是,左轉車道沒車,直行排長隊,總有一兩個車去左轉道加塞,進而帶起一批人去左轉道加塞。道路的使用不像其他資源,經濟學講每個人都自私,整個社會效率會提高,交通卻不是如此,交通是典型的大家都守規矩(個人利益會有不同程度的犧牲),整個社會效率會提高。我們的道路擁堵本質上還是有司機素質低,不守規矩。

從這個角度說,擁堵費沒用,安裝360度全路段無死角攝像頭+增加懲罰力度(例如,深圳的舉報獎勵制度)可能有用。


講真北京交通委真的沒法跟深圳比,北京交通委除了會單雙號、尾號限行…最近又整幺蛾子,在三環和京藏高速劃設公交專用道,直接導致三環和京藏高速部分路段早晚高峰擁堵延長一個小時…

10分鐘通行9輛公交車的公交專用車道是不是極大的道路資源浪費?!

看看深圳HOV、自動潮汐車道…呵呵…

奉勸北京交通委別總惦記著老百姓兜里的仨瓜倆棗,多從自身能力上找原因,好么!


北京有個特點,不同的區域薪資水平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在哪個區域上班,薪水都不足以能在工作地點附近買房或租房。

國貿的金融精英買不起CBD的房子,中關村的IT精英買不起海淀的房子,上地的碼農們也買不起上地的房子,二環內的大量公務員們也只好住四環外,四環外上班的已經住到燕郊蘋果園了。

就算你在中南海上班,也甭想在附近買房子,那附近就沒什麼房子。

還有個別住通州在中關村上班,住清河在亦莊上班,住丰台在亞運村上班的奇葩。

結果就是大多數人上班地點和居住地點相隔很遠,每天上下班時間就是全城大挪移。

北京的各種價格都是很擰巴的,市中心的高端寫字樓里住了一堆窮公司,無法給員工開高薪,員工只能在遠處買房坐公交上班。能開高薪的公司,很多在偏遠地方而且不扎堆,員工也很難就近買房,只好開車上班堵在路上。


事實上很多所謂的擁堵費已經被實施了。在美國這邊高速是免費的,稱為freeway。與之對應的是一種收費的高速稱為toll road。這種路其實就是為了在擁堵時期起引導車流的作用(絕大部分的普通出行者還是對免費的道路有更大偏好),讓車流按照預先規劃好的高效的方式流動。

所以單純的收取擁堵費是不太明智的,更多的是在預先進行城市規劃以後,按照規劃分區域和時間段來收取,從而達到分流引流進而緩解擁堵的作用,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而收取的資金也應該公開而透明的應用於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上,更近一步的改善交通情況。

ps:貌似新加坡和倫敦在這個toll的應用上是最為成功的兩個城市。

附;我覺得有些一拍腦門想出來的解決辦法是不提倡的。交通這一行非常複雜,涉及很多行業,有些現象不是按照平常簡單思維就可以得到正確結果的。從遇到問題到提出合理解決辦法需要大量的文獻、數據、建模、模擬,只有這樣慎重縝密的才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比如在交通領域很有名的一個問題:增加車道擴寬路面可以解決擁堵么?實際上很早以前就被證明是不能的,因為在supply 被增加的同時demand也在迅速增加,最終demand超過supply還是回到原來擁堵的狀況。


既然擁堵可以收費,相關部門還有心思改善交通嗎?要是都不堵了,上哪收費去?

另外這也是「養寇自重」啊!沒有問題了,國家不就不撥款了啊!


馬路的作用,就是讓人、車通行的。

我們治理擁堵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車通行。

我們為了治理擁堵,收取擁堵費,原理是擁堵費可以減少人、車通行的需求。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路?

用擁堵費治理擁堵,類似用屠刀來治療患者。

無論得了什麼病,對著心臟一刀捅下去,肯定病都沒了。

至於人死了,那是另一回事。

「我們只負責治病。」他們說。


本來大家都擁堵。

收費之後,富人不再擁堵了,而窮人乾脆不用上路了。

亦可賽艇!


治堵可能關鍵是有車的上班不開車,儘管坐公共交通。前提是公共交通很發達。

國外似乎是以提高停車費為方法之一。


能。

標記一下,現在我看到的問題是:「擁堵費能夠緩解堵城之困?」

如果都這麼單向的思考問題的話,

屠殺可以緩解人口過多困境。

宵禁可以緩解犯罪率上升問題。

不吃飯可以緩解高血糖。

關閉工廠可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

拖欠工資能防止你亂花錢。


收擁堵費能不能解決擁堵問題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把沒有北京戶口的人都趕出北京,肯定能解決擁堵問題。

為什麼北京政府沒有選擇這麼做呢?我想是因為擁堵雖然不好,但是至少公平。


我大膽猜測一下,提問者希望看到的答案是這樣的,通過N個案例的分析,我們發現收取擁堵費並不能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反而會在收費站等地方因為收費和執法造成更嚴重的擁堵……。

而實際上,那是因為收的錢還不夠多,要維穩,要收一千塊錢一天,城裡除了跑車公交車計程車看不到別的車,你看還堵不堵?


超市塑料袋收費有8年了………


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完善系統後全面開放摩托車。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擁堵費能否緩解堵城之困?

有些情況下有些地方實行擁堵費徵收,可以緩解城市堵車帶來的困擾。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