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軍事角度分析,國軍採用何種戰略才能打贏解放戰爭?

僅僅從軍事角度分析,不考慮其他因素。在雙十協定剛剛撕毀後,國軍採用何種戰略,才能夠最終打贏內戰呢?

PS:各位軍事大神,請大家盡量回答如何才能打贏。不要一鎚子敲死說國軍必敗。。。然後長篇大論告訴我為什麼會敗。。。想給我蓋標籤說我是腦殘果粉隨意,我只是好奇了解下。。。。


認真說。沒有脫離政治的純軍事問題。就像你打星際說我不講運營只說微操可乎?人家200人口打你20人口你怎麼微操?我們說某某某兵強馬壯特能打一定要先問一句為什麼他兵強馬壯特能打,不要簡化成我統御高。那是暗恥的遊戲,不是現實。所以孫子總結決定戰爭成敗的戰略要素五事七計第一條就是「道」。克聖直接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對於革命戰爭而言,尤其不能忘記這點。

解放戰爭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權與一個民族/共產主義政權間的戰爭。今天的民國劇喜歡把國民黨政權描述成帥哥靚妹十里洋場風花雪月風雅多金。但實際上對財政史稍有一些了解就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民國政府財政收入最多不過2億美元,新中國剛建國就有62億人民幣(新幣)收入,合二三十億美元,是民國政府的十倍以上。這是新中國建國就敢打抗美援朝的底氣。

實際上現在有研究者認為,以糧本位計算的話,中共的財政收入在1946年可能就不比國民政府低了。之所以中共兵力比國民黨少那麼多是因為中共把自己的兵當人看,一個戰士一年幾千斤小米供著,不像國民黨每天一斤半還是帶殼的。但是餓殍兵再多有啥用呢?最後從裝備、供給一直到兵源都成了解放軍的運輸隊。

如果我們空口說中共的政治優勢可能不好理解,但如果我們告訴你其實中共比國民黨有錢的話,你大概就能明白為啥國民黨會輸掉大陸的(部分)原因了。

簡單說,學會哥的運營,平A過去都能贏。

所以有人說,如果蔣介石知道中共的財政狀況,估計就直接組聯合政府算了。。。

——————分割線——————

那麼,如果光頭一定要打,有沒有機會打贏呢?

一定要說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機會。雖然相比起蔣記半殖民地政權,中共的運營簡直逆天,但是半殖民地政權也是有優勢的——咱有爹呀!

半殖民地政權之所以窮得一逼,一半原因是封建地主偷稅漏稅,一半原因是經濟命脈被外國資本把持。錢都讓外國人賺了,本國政府當然窮逼了。那相應的,外國資本要想繼續趴在中國人民身上吸血,自然有理由支持半殖民地政權這個便宜兒子。美國抗戰給蔣記15億美元援助,內戰給蔣記30億,相當於蔣記20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我們說蔣記政權其實完全是美國供養起來的,沒有美援支持蔣記根本無力發動內戰。

而蔣記要想打贏內戰,想要學中共的運營那是沒門的,因為必然會損害列強在華利益。我們作為一個半殖民地政權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本分。

那半殖民地政權的本分是什麼呢?當然是找爹要錢咯。比如說把馬歇爾計劃那一兩百億要過來多好,大概能和中共一戰了吧?順便可以貪沒一點,美滋滋┐(′-`)┌

那要爹不給怎麼辦?帶上一本《遠東朝鮮戰爭》,告訴爹回頭爹你花1200億都沒能打贏中共,現在給我200億一點都不多的爹。。爹,爹別走啊。。。就200億。。。真不多。。。就十個曼哈頓二百艘航空母艦。。爹爹再愛我一次!!!!


包括但不限於:

1、用智子在中共領導人的視網膜上編織神跡,嚇死他們。嚇不死也能弄的睡眠不好神經衰弱

2、用環日加速器製造出一個微型黑洞,然後空投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上空

3、向各個解放區狂扔原子彈也可以實現同樣的軍事目的

4、為各地剿共國軍配備反物質子彈(彈頭是一個超導容器,內部高度真空,用磁場把一粒反物質小球懸浮在正中)

5、通過四維空間碎塊,派特工把對方領導人的大腦或者心臟完整取出來

6、為各地國軍配備雷球機關槍,發射球狀閃電

7、在西柏坡周圍空投高效製冷劑,用人造龍捲風武器摧毀對手指揮部

8、用液體地雷(壓敏型硝化甘油)圍著解放區灑一圈,餓死裡面的人

9、用水滴撞擊的方式,把共產黨領導人一個個拍死

10、終極武器:扔出二向箔,蕩平西柏坡

11、終極之終極武器:改變解放區範圍內的真空光速,使之降低為0.01米/秒

如果軍事和技術上的優勢超過一定的閾值的話,確實可以完全不用在乎民心、戰術、黨建、社會改革等等,就能實現軍事上的勝利。

但問題是:

1、國民黨並沒有這些。軍事優勢有,但不到這麼誇張的程度。

2、一個對工業不感興趣的買辦政權在根本上就不可能擁有如此誇張的技術優勢。

3、就算軍事上贏了,又能怎麼樣呢?解放戰爭不是國與國的戰爭,而是內部的革命戰爭。軍事上贏了只是第一步,如果仍然是安心當英美的買辦,不願不想也沒有能力發展工業化,以至於民不聊生,社會混亂,無法跳出馬爾薩斯陷阱,那麼隨時就會有下一次革命在醞釀。共產黨搞革命可以輸很多次,一把手被國民黨殺掉的也不只一個,而國民黨只要輸一次,就完了。


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

每一戰役後,每個團要補充一千多俘虜兵,俘來後就 給發槍打仗。我們溶化俘虜有一套經驗:

一是用老解放戰士爭取俘虜兵。

二 是用翻身農民戰士教育俘虜。

三是不搜他們的腰包,失掉東西給一定的賠償。

四是民工教育俘虜。

我軍每團都有二三百民工,其中有四五十歲的老農民,他們雖不洗面,手腳很黑,穿著便衣,但經過減租減息與土地改革,階級覺 悟很高,時事政策都了解,利用他們向俘虜兵宣傳教育,使俘虜兵感覺了不 起,一個老百姓知道的東西這樣多,往往比指導員或高級幹部的講話作用還 大。再經過評功記功,給他們掛上紅布條,升為班長,他們就高興得很:「在 蔣介石那裡,當兵一輩子升不了,到解放軍不幾天就升了班長。」

我們很多 指揮員願要解放戰士,不要翻身農民。因為解放戰士聽指揮,有戰鬥經驗, 認為翻身農民到部隊里給你講民主,有時開小差,很難恃候。但解放戰士在 打勝仗時沒有問題,一到艱苦時候就開小差。如華中撤退,反攻轉移,解放 戰士就大批開小差,而翻身農民很少,甚至沒有。我們補兵員十分之三是翻 身農民,十分之七是解放戰士。有些部隊則不要,以翻身農民同別人換解放 戰士,後來因在困難時解放戰士逃跑多,大家不願要解放戰士了。

部隊補兵,最好比例是翻身農民十分之四,解放戰士十分之六。一年來,我們補充了二 十萬解放戰士,十二萬翻身農民

(上面是華東戰場總結)

這是西北戰場總結

今年華北,華東,東北,西北各區除個別地方原定擴兵計劃准予完成外,其餘均不應擴兵。鄉村人口人為減少。冀南太岳會門活躍。肥鄉(冀南)遵化(冀東)發生地主領導的暴動。各區擴兵(包括東北在內)均已至飽和點。支前供應和後方可能性之間發生極大矛盾,此項矛盾如不解決,則不能支持長期戰爭。

故今年後方原則上不應擴兵,明年是否擴一點兵,還要看情形才能決定。今後前線兵源全部依靠俘虜及某些地方部隊之升格,你們及各軍對此應有精神準備。今後各區擴兵,徵稅,編組新部隊新兵團,供給標準,脫離生產人數與當地人口之比例等事,均須獲得中央批准,方許施行,嚴禁各自為政,以利持久。

今後攻城野戰所獲俘虜可能大為增加,各區及各軍應用大力組織俘虜訓練工作,原則上一個不放,大部補充我軍,一部參加後方生產,不使一人不得其用。我軍戰勝蔣介石的人力資源,主要依靠俘虜,此點應提起全黨注意。

(這是毛對全局的匯總)

1948年8月23日,朱德在人民解放軍總部作戰局戰況彙報會上指出:「現在我們的軍隊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解放戰士。」

——中共俘虜政策調整與"解放戰士"群體產生

「我們此次失敗,並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

——蔣介石敗退台灣最恨誰?


截肢療法。1946年等林彪進東北之後,宣布山海關外我不要了,送給蘇聯了。換取蘇聯儘快接收東北成蘇聯領土,並承諾不暗中支持林彪的軍隊也不親自動用蘇軍南侵。1948年宣布淮河以北我不要了,請求蘇聯美國和日本儘快瓜分淮河以北。1949年4月宣布長江以北我不要了,請求蘇聯美國日本儘快瓜分長江以北。驅虎吞狼,借師助剿,共軍被外國勢力吃掉了首先得為了自身生存打游擊、搞敵後抗戰,也就不會再給國軍惹麻煩了。


不考慮其他因素?

如果題主說的是不考慮民心,經濟,後勤,內部派系,軍隊士氣,前線指揮能力,外國態度,雙方水平相當,只把軍隊擺開對決的話,我很明確的告訴你:不用戰術,不用戰略,四百萬打一百萬,國軍拿頭打也能打贏。

比如說在TG進駐東北的時候,國軍可以將晉綏軍調入東北,結果呢?最終還是給了林彪先機。

孫立人打的林彪變「逃跑將軍」的時候,校長只要掛機就好,結果呢?最後校長還是一手微操把孫立人調走,讓林彪喘息回來。

萊蕪戰役,只要國軍努把力,怎麼也不至於出現王耀武所說「就算是五萬頭豬,共軍都抓不完。」的情況啊,結果呢?面對解放軍開到濟南城下的斯圖亞特,王耀武很絕望啊。

劉鄧挺進大別山的時候,軍隊已經損傷慘重,國軍一次合圍就能擊潰二野,結果呢?愣是被人掌握了主動權,露怯不露怯。

延安一戰,胡宗南數十萬大軍兵臨城下,一波擊潰TG中央不難吧,結果呢?三十多萬軍隊被分開包口袋裡吃了,尷尬啊。

淮海戰役,八十萬國軍本來可以吞掉六十萬解放軍,結果呢?秉承「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國軍最後紛紛放下武器,願意投降,沒法啊。

及至渡江戰役,擁有足夠水軍力量的國軍都可以阻擋解放軍南下。然而並沒有。民國海軍一個個投誠到解放軍那邊,賴誰呢?

看看,隨手一舉,國軍就有這麼多機會翻盤,愣是輸了,這說明壓根就不是戰術上的事啊。

當然,這不是國軍士兵的問題,很多投誠部隊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優秀,在抗美援朝中也沒掉鏈子,這說明相同情況下,國軍士兵不比解放軍差。

這也不是指揮官的問題,除了上頭說的孫立人王耀武以外,杜聿明,廖耀湘,傅作義,也都是能征善戰之人。這說明戰爭失敗也不是國軍將領問題。

那麼怎麼就輸了呢?因為國軍戰敗壓根就不是戰爭問題,而就是因為後勤,經濟,外交,民心失敗啊。

這個鍋誰背呢?那就得咱中國拔尖的,絕頂的,唯一的委員長來背了


裁軍,國共一起裁軍,軍隊統一改組為國防軍,和共產黨一起玩議會制,然後被共產黨佔領多數席位,但是國家的國號應該不會變,軍隊也是以國軍班底為主,國軍不就贏了嗎?


裁軍!tg不是要求保有一比六的軍隊比例么,那就把國軍裁到六個人。同等裝備下6v1的優勢,這下總能該能打贏了吧。ps:先把葉問攬過來!

---------------------------------------------

在電影《重慶談判》中,伍豪對張治中說:我們只要求一比六的軍隊比例。如果你們只有六個師,那我們留下一個師就夠了嘛。


直接轉進台灣,實現戰略目標

-

話說...國軍會輸才奇怪好吧?

200人口欺負20人口怎麼輸?

答:像國軍一樣輸。

話說,採取什麼戰略有用嘛?國共在兵力對比上完全就是大人欺負小孩,只可惜這大人的大腦控制不了手腳,大腦發號施令手腳不從吶,甚至還有點肌肉萎縮...

我覺得說啥戰略都扯淡,先搞個大清洗治治病吧,不然你把誰換到蔣校長的位置上指揮戰鬥都沒卵用。

更何況就果黨那個被滲透成篩子的指揮系統,你基本等於指揮對方打仗了,這還怎麼打嘛...


蔣介石一開始就是不可能贏的。兵力根本就不夠。

1934年他在江西剿共成功是以十倍兵力包圍的。

1945年的時候國共兵力比是3:1

蔣介石能選擇的只是優先佔領哪些地區


提前轉進台灣吧,古代軍隊一定打不過現代軍隊。


驅趕老弱病殘沖在前面當炮灰,並且派隨軍記者拍攝,如果共軍攻打老弱病殘,就把他們的慘狀拍下來(或者可以自己殺一批老弱病殘假裝說是共軍殺的,反正炸花園口時也用過這招)刊登到報刊上大鳴大放


嚴正反對此問題下所有回答,尤其是那些說段子的、一本道的回答。

因為國軍確實有戰略能打贏內戰

其戰略為:為全中國人民著想、為全中國人民服務

再看題目:

僅從軍事角度分析,國軍採用何種戰略才能打贏內戰?

在此總體戰略下,通過軍事角度來打贏內戰的辦法為:

發兵清理四大家族、判決所有有惡行的地主,分田到戶補償受害人;

考慮到士兵們的素質,應該請共產黨來給士兵們上課、並由共產黨軍官領軍。

依此,內戰必勝。


國軍永遠打不過共產黨,以前一樣,現在也一樣。鴉片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國早已經千蒼百孔,一盆如洗。9.5成中國人是貧苦工農,有錢的就資本家和地主了,佔0.5成吧,打跑日本人國民黨部隊本就不純正,至少一半以上軍伐部隊組合而成,坐享其成面目這時就顯露無遺,為守護這僅剩的0.5成利益抱守一方形成格局。說真的共產黨真是土包子,偏偏這些土包子來自這9.5成貧苦工農。打一個來三個,結果把共軍越打越多,打得越狠得罪的人越多。再說共產黨的旗號為民族尊嚴不受外敵侵略而戰,為天下蒼生而戰,打一處把地主掌握的地分給農民,民以食為天,至少不餓死吧,好了這地由人民做主。刮民黨偏偏要把農民的地給搶回去分給這0.5成的地主。9.5成人打0.5成的人誰勝誰敗可想而知了。從那時美國人就開始給國民黨賣武器,一直保持到現在的國軍跟美國買武器的習慣。還有其中0.5成中的少部份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的走狗漢奸和一部份被日本人統治下台灣本地人拿了日本人好處的走狗漢奷也成了現台獨的一份子。

想想你們台灣現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成份就知道了,大陸打跑的60%是國軍後代和10%資本家地主日偽漢奸後代,20%原住民,原住民其中5%還有日本人間蝶或者日本人後代成為了當今台灣中的深綠,一部份走狗漢奸成了綠。現在國軍後代就成了當今的藍,種種因素形成台灣人扭曲的性格。其中藍的部份多數是大陸去的中國人,鬧台獨的估計就是日本人生的混血兒和走狗漢奸的後代。

所以95%有中國人血統就對了,5%混血兒。高官後代和一部份資本家成台灣最有錢的那部份,很多原住民和國軍普通士兵成了不太富有的那部份。

民主黨就是日偽漢奸和混血兒的後代,李登輝上台搞台獨他還真是那他媽和日本人生的混血兒,真是日本人後代懂了么。國民黨就是國軍的後代。民主黨上台的本質就是為漢奸走狗後代和一部份資本家謀利益,為混血兒謀福利。國民黨輸給民進黨簡直是爛到家,國軍為誰而戰?

為什麼中國是一農業大國,8成農民容易么。刮民黨當初跑台灣所有值錢的都帶跑了,僅剩的工業還特務搞破壞,共產黨從一窮二白,外敵搶領土,土地是中國人命根,所以共產黨才不怕死能為土地跟人拚命。為民族尊嚴而戰,為農民勝利果實而戰,贏得了尊嚴打敗了外敵。中國政府的綜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錢人是人民,窮人也是人民,最終目標是達到共同富裕。因外敵入侵百年雪恥懂得,民富則國強,國富民強。14億人口,先富一部份人,再帶動另一部份人達到共同富裕,中國政府在做,經濟達到了各省份相繼發展,最後扶貧農村。解放軍綜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守護的14億中國人,守的是以食為天的土地,不惜犧牲生命。所以國軍再給一億年也打不贏。

中國一帶一路,就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綜旨的世界大局觀。為人類共同進步而努力,得民心得天下,這才是真正的民主。


整場戰爭不是選一個國黨勝利還是選一個共黨勝利,而是只有「共黨」能勝利,想要贏就要變的像這個「共黨」,誰越像這個誰就能贏。


那我就事後諸葛亮的信口開河一波。

僅從軍事角度分析的話,全面進攻是有瑕疵的,但是後來的重點進攻無疑是正確的戰略。由於KMT內部派系林立且善戰者確實不多,所以統籌工作很難,就算是抗戰好不容易把國共都擰成一股繩,國家在形式上基本完成了統一(新疆盛世才等少數自治),常凱申到49年依舊指揮不了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確實有能力,但也太不讓校長省心了(李宗仁多次參選總統,49年還逼蔣下野、白崇禧在淮海戰役按兵不動,據說氣的委員長爆了粗口砸了電話)。

┉┉┉┉┉┉┉┉┉┉┉┉┉┉┉┉┉

有點扯遠了,強行拉回來。

「重點進攻」現實是進攻山東和陝西

戰略大體上是對的,即進攻「重災區」

只是具體上有錯誤,山東自然要打,當時山東解放區正在迅猛發展,必須打。(山東戰場戰略部署有問題,咱們稍後再討論)

但陝西就不應該如此輕易打延安,大家都知道胡宗南打下了延安 但是並沒有什麼用(和37年日軍打下了南京相似)都是想一鍋端,並不成功,士氣打擊效果不明顯,反而引起對方仇視,民眾的反感(你是入侵方,你發起這該死的戰爭)輿論方面也不利(後果就是之前很多支持KMT的政治勢力中立了)。眾所周知陝北解放區還是比較貧瘠的,所以我認為不需要「圍剿」,只需限制,陝北解放區必不能發展壯大。這樣,命山西閻錫山、西北三馬、中央軍胡宗南部(少出力,前面那四個夠了)一同限制陝北紅軍發展。任命閻錫山為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山西省主席、西北「剿總」司令兼東路軍司令、國民政府常委(這些職務要麼虛銜,要麼就是大家都默許的),任命馬步芳為青海省主席(別搞什麼代主席了,青海就是你的)、西北「剿總」副司令兼西路軍司令、國民政府委員,馬鴻逵為寧夏省主席、西北「剿總」司令兼北路軍司令、國民政府委員,馬鴻賓為甘肅省主席、西北「剿總」司令兼南路軍司令、國民政府委員,各人其他職務及胡宗南職務參考國民政府當時委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各人守住自己的地盤(國民政府給你們了,反正我也管不著,除山西及陝西南部,西北那幾個省也比較窮),陝西省主席待定(全國差不多「統一」時委任胡宗南該職務,讓他為主力,閻、三馬協同作戰進攻陝北解放區),這樣你打了陝西也不是你的,大家就不會蠢蠢欲動(送人頭、削弱自己、強大延安?不可取)。胡宗南掛些副職但是平時不管事(小事有辦公點辦事處人員負責),多管管中原解放區。總之要放權,國民政府收稅就行。

山東方面,陳毅大家都知道不是打仗厲害是搞政治工作厲害(領袖型,不適合將領),厲害的是粟裕(大將之首)!顧祝同還是有能力的,但是湯恩伯應換成杜聿明,湯恩伯調去中原,(個人認為杜聿明比湯恩伯強,胡宗南輔助湯恩伯應該讓中原還是能維持)張靈甫74師孤軍冒進「四面合圍,中心開花」是可行的,執行出了問題(湯恩伯是在……顧祝同鎮不住)杜聿明是軍人典範,必能親自督戰,黃百韜就不是一個師增援,只需兩個師補充物資,74師又強大起來了,大家都知道74師是整編師,建制相當于軍,74師失敗主要是為了佔據地形少了一個炮兵團(其實是一個旅近四千人),缺少重火力,且輜重不多後來食物水耗盡(彈藥在三天內一直打沒出現匱乏,帶太多了╮(╯▽╰)╭),因此只要送些食物、水,黃百韜25師等部暫時接替孟良崮防務讓74師休整,74師就會一直強下去。

這時圍在外圍的中共十個縱隊不就很危險嗎,杜聿明顧祝同四十萬大軍可以消滅大部有生力量(大家可能質疑國軍戰力,可以看看資料47年底之前國軍勝多敗少,同等狀況下共是打不過國的)。消滅了有生力量,粟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插一句,粟裕蘇中七戰七捷都是小勝,對大局沒太大影響)。當然陳毅打游擊還是可以(畢竟政治搞得好,能拉到人),只是不痛不癢了(中央紅軍長征時)。這時只要說誰把山東肅清了誰就陞官兩級,自有將領去努力。

杜聿明由東北調來,誰去東北主持大局呢?沒錯,重點其實是東北!共在東北最強大,杜聿明不在沒關係,直接讓孫立人接替杜聿明統籌東北戰務,孫立人,駐印軍一把手,抗戰後期相當於遠征軍二把手,僅次於杜聿明史迪威。所以還是夠格的。至於能力,孫立人打仗應該算是kmt方面最強的之一了(一開始林彪在東北被吊打,孫立人被派系鬥爭弄跑了才開始大展身手),可以再把王耀武調東北去協助(王耀武才是把74師帶起來的人,抗戰74師還是軍時的老軍長,那時張靈甫才是團長,老王帶74軍幾乎每次大戰都參加了,抗戰的砥柱),出於王耀武大兵團作戰能力不如孫立人,所以位置應給到具體戰鬥單位一把手,比如集團軍司令。孫立人廖耀湘這些青年派將領的思維是美英式,戰術也比較先進,共拿捏不準,且裝備好(駐印軍全是美械),共真打不過(怪不得林彪,是真的沒辦法)。常凱申只要給他們兵員和武器輜重就行,還要來個負責政府的人(上面這幾個都是打仗行,行政不行),最好來個大佬坐鎮,但是別讓他限制這些將領(避免東北戰況再現),這個我覺得陳誠可以,陳誠是心腹,放心,不怕他結黨營私(雖然說有土木系,但是還是聽話的,只是土木系瞧不起其他系)陳誠也確實能力不俗。

至於西南,可交由薛岳(不管是追著中央紅軍打,還是抗戰殲滅日寇最多,都可以說是真的猛)。

湖南江西等地可交由劉峙(這貨雖然能力不出眾,但是挖了毛家祖墳,肯定與共死磕,那些地方共勢力不大,足夠應對)。

李宗仁白崇禧雖然和常凱申不對眼,但是剿共還是稱職的(解放戰爭後期才動搖)白崇禧可進東北也可入中原(長征8.6萬中央紅軍在湘江被他幹掉五萬,據說還是和共有一些交易,他放水的結果,這個可以再討論。反正白打仗還是厲害的)李宗仁在中原與山東,哪邊需要去哪邊,副主席嘛給他,忙著打仗哪有時間爭權。

至此,各地解放區均難以擴大且處於劣勢,東北、山東變為重點進攻。

東北應該最先打完(最好一年之內,即47年上半年),之後東北留孫立人防守,廖耀湘領軍入山東,協助杜聿明顧祝同完成任務後(47年底之前),與李宗仁西進中原幫助湯恩伯肅清中原(48年初)。廖耀湘湯恩伯休整,胡宗南另有任務。李宗仁北上與傅作義等肅清華北(傅作義在華北沒讓共佔便宜,遼瀋是東野華野中野一起打,而且有生力量沒被削弱,最後起義,不然北京得打爛了)(47年底之前)。王耀武調華南幫劉峙(47年底之前),肅清後西進與薛岳匯合肅清西南,隨後兩部休整,準備北上進攻陝北。

胡宗南平時協助湯恩伯即可,要注意中原的劉鄧大軍進大別山,應於黃泛區外圍設防(47年上半年),即使劉鄧突破,應申請空軍對黃泛區轟炸,王耀武白崇禧應調兵在大別山外圍設防(48年初)不讓劉鄧突回來就行,胡宗南進大別山圍剿(48年結束前)。

最後就剩陝北,經休整之後,胡宗南部、薛岳一部、王耀武一部、孫立人一部、廖耀湘部進攻陝北,閻錫山部、三馬部繼續防守遏制共軍突圍。可以看到進攻陝北的全是國軍最好的將領與部隊,而且都是常凱申的嫡系!

至此,塵埃落定,國共雙方形式轉換,委員長大概能在50年完成「剿共」工作!

很多問題,派系鬥爭激烈,民眾支持度,蘇聯方面態度,美國扶持等等很多問題都會影響,這只是純理想環境下的意淫。


先來明確一下:軍事角度是什麼呢?

軍事是首先政治的。戰爭是解決矛盾的最終階段。當一切手段都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戰爭就是最後的選擇。所以軍事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政治矛盾激化後不可調和的產物。軍事,就是政治的延續。

軍事又是經濟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炮一響,打出去的是黃金萬兩。從古至今,最大的災禍就是兵災!你要打仗,算盤子撥一撥,平常工資發不下來的時候你還上班嗎?那要是軍餉發不下來,士兵飯都吃不飽,那還打仗嗎?那就意味著嘩變!這還只是軍事物資的消耗,不算人員。

所以,考慮軍事必先考慮政治與經濟。單純的軍事從來不存在。

國軍對共軍的失敗,就是政治與經濟的全面失敗!

首先,國民黨沒有完成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中國的政治版圖是分裂的,彼時的中華大地割據勢力風起雲湧,山頭派系林立,武裝勢力各據一方。中國內部的分裂直接導致各個政治派別紛紛引入列強為依靠,以出賣所據地盤的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列強的政治支持,再在中華大地上為奪取各自利益相互攻訐。其典型政治特徵就是:只求自身利益,不求國家利益。以自身利益為主,以國家利益為輔。以與域外列強合作為依託,以對國家利益瓜分為主要手段。這直接導致了國家內部的碎片化和殖民化,也為共產黨的存在壯大和最終奪取江山打下了基礎。

舉個栗子——

紅軍如洪水猛獸,人人得而誅之。但是,紅軍所到之處,各地軍閥只為自保,只要紅軍不過境本地,那本地武裝便絕不傾盡全力打擊紅軍,只將紅軍趕往他處,意為禍水他引,用紅軍消耗其他政治勢力的武裝,同時趁機向南京政府索要軍費軍餉。朱毛紅軍利用各地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拚死作戰逃出生天。若是當時全國政治鐵板一塊,全國統一調令,以紅軍之殘破,怎可存活。

其次,國民黨沒有建立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國民黨依靠的是地主階級、大資產階級和英美列強為其提供經濟支持。因為地主、資本家和英美是在自己吃飽了的情況下才拿出剩餘利益分配給國民黨,這就導致國民黨手中掌握的資源十分有限,也就是說,在創造資源的勞動人民和需要資源的國民黨之間,多了一層扒皮者。國民黨無法繞過這些中間商直接拿到質優價廉的資源。而共產黨正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消滅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買辦,將土地直接送到百姓手中,百姓創造的資源可以直接送達到共產黨手中。共產黨與老百姓同時獲益。國民黨根本不掌握土地與老百姓,國民黨控制區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進入地主買辦和外國殖民者手裡;而共產黨掌握土地與老百姓,老百姓創造的財富源源不斷地迴流到根據地的百姓手中,而不會流失於地主買辦與殖民者手裡,所以共產黨的掌握的資源是牢不可破的。無法創造財富的國民黨失敗是必然。

政治上,共產黨是要進行全國土地革命,消滅剝削工農的地主與資本家,然後,因為土地的國有化,中國工業化的成本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進行,中國工業化得以快速展開。

國民黨無法完成中國的政治統一,也就無法完成中國的工業化。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國民黨推翻帝制、初建共和,同時也為共產黨提供了二十年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他鍛煉了共產黨,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它退出了歷史舞台,並將中國的政治獨立、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歷史接力棒交到了共產黨手中。


個人認為國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所做的戰略,東北,西北,華東戰場整體戰略上沒有大的失誤。具體情況上就有問題了。

在東北戰場。馬歇爾調停給了林彪部隊喘息之機,當時國軍精銳新六軍哥新一軍(是哪個我忘記了)打到離哈爾濱只有兩百里的位置,本來可以一鼓作氣打下哈爾濱,蔣介石一紙命令停止進攻等待美國調停(跟淞滬會戰有點像),後來在解放戰爭中,哈爾濱成為林彪反攻的最大基地,白崇禧的兒子曾經寫《我的父親白崇禧》就寫到,白崇禧後來在台灣的時候每次說到那次美國在東北的調停都痛心疾首,從來沒如此悔恨嘆息,」如果當初國軍能一鼓作氣打下哈爾濱,然後發動東北三百萬民眾防TG反TG,然後再調動東北國軍主力入關,和南線大軍南北夾擊中原地區之野戰軍,那麼今天可能就不會這個樣子了」——白崇禧。後來常凱申在丟掉大陸後進行軍事總結,國軍高級將領都幾乎一直認為如果沒有美國調停,後面的結局就可能會大不一樣。

同樣,國民黨在戰略上也繼承了日軍的惡習,非常喜歡攻城略地,而不殲滅解放軍的有生力量。白白害的眾多兵力分守城市,使機動兵力不斷減少。西北戰場就是個例子,在宜川戰役,胡宗南唯一的機動兵力就是劉戡的29軍,被彭德懷集中優勢兵力一打,沒有了機動兵力,不得不放棄一些城市來增強力量。

另外,國民黨在後勤情報上真的比不上解放軍,以國軍在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為例,戰役的戰術上沒有什麼大問題。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密集靠攏。愣是被陳粟部以其擅長的運動戰的方氏,快速機動,穿插迂迴分割包圍,一一化解。每次國軍都一步步錯失戰機,但是卻無一例外都敗了。什麼原因?值得深思。

最後不得不吐槽蔣公的微操,導致很多場戰鬥將不知兵,前線軍情瞬息萬變,豈可居於廟堂而縱談千里?

總得來說,幾個問題關鍵詞,東北調停,守地分兵,常公微操,統一指揮,後勤情報系統。


鍵盤輸入「show me the money」。

把美國買下來。

600萬大軍一人一輛謝爾曼,豈不美哉。


不抖機靈,盡量給題主探尋可能性。純軍事角度而言,KMT有兩大敗作:精銳盡遣東北和應對運動戰的姿勢。

東北在日治時期被日本號稱以「本土標準」建設,光復時東北地區的工業實力壓倒整個關內本部。加上兵源等因素,國共兩黨視東北為超級「軟沙發」,垂涎欲滴。因此老蔣極力爭取東北的心態可以理解。但這麼想爭取,你倒是早點行動啊:人家共產黨八月份就抽調大批幹部官兵開往東北了,你在這磨磨蹭蹭規劃接收方案,四省九省吵來吵去,快年底了接收大員們才開往東北,去了以後還和蘇聯人扯了好幾個月的皮,期間共產黨各根據地全建起來了。後來國軍精銳軍事上各種獲勝,共產黨還是能在廣闊的農村根據地上整修歇息。

東北那麼誘人,老蔣很是心切。結果他就把大批主力精銳派遣到東北了。這部分是國民黨軍隊的精華,抗戰時在緬印戰場和日軍對飆,接受過各種美械美訓,是真正的高素質職業軍人、正規部隊。

短期效果確實也好,一時間把TG打的魂飛魄散,林彪一路逃往北滿,差點沒跳入蘇聯境內,而南滿倒是真有不少部隊直接越境跑入朝鮮躲起來了。然而比起面積廣闊的東北,這些精銳肯定是無法夠用於佔領全境的。TG雖佔下風,一方面可以和你練級時提升戰力,另一方面可以依託大農村耗你(東北率先實施土改),不要地,就要你的人,幾次運動戰下來,也能把你耗殘。

雖然只是馬後炮,而且當時讓國軍放棄軟沙發東北也不現實,但如果在開局已經落後對手幾個月的情況下果敢放棄,把印緬戰場上的精銳全數投入到環境根基稍好的關內戰場會如何呢?內戰早期毛澤東遷都哈爾濱構想的現實可能性會不會稍微增加一點呢?後來國民黨在台北召開七大時,老蔣也想到了這一點。他事後也覺得精銳盡遣東北浪費掉十分可惜,東北沒拿下,精銳也沒能用在其他戰場。

還有一個是運動戰。戰爭早期國軍各種主動出擊,又是全面進攻又是兩個拳頭重點進攻什麼的,要攻城掠地收復淪陷區。共軍表示地無所謂你隨便拿,延安我都可以撤出,我很明確就要減少你的人。幾輪下來,KMT人沒了,一時佔領的地也只能跟著沒。等到國軍拳頭打完,輪到共軍來掄的時候就恐怖了:國軍沒有「機動部隊」了,而共軍全是機動部隊,國民黨各地守軍只能坐在家裡等著被打收割。

下業餘軍棋的時候,只要決心穩守,勝利概率總是會高於進取猛攻的對手的。雖然很猥瑣,也不合符合當時的執政黨地位,還有被政敵攻擊的可能,但如果國民黨有樣學樣扮演保守一方,你共軍愛攻攻不攻拉倒,我不強攻,只搶能搶的,只搶你沒站穩的,不服你從你的幾個根據地孤島走出來找我干。以開局的力量對比,國民黨敗亡年份恐怕還是可以往後推遲不少的。

另外「要地不要人」原則可能給老蔣的心理陰影太大,後期開始走完全相反的極端,只要人,能拼、該拼時也不拼了,典型的是上海一役。國軍做了相當多的準備(碉堡化、要塞化),號稱東方斯大林格勒,準備硬剛,開始士氣工作做的也可以。硬剛起來我軍也不會很輕鬆啃下。結果老蔣思來想去捨不得二十萬兵,決定將部隊撤至台灣,守軍們發現鄰軍偷偷消失,說好的共存亡是假的,戰意全失,頓時大亂。仗沒好好打成,老蔣兵也沒能撈到。二十萬官兵只有4萬撤到了台灣。跑題跑遠了。

總之,簡單歸納就是:印緬戰場的精銳投入到關內,開局不露鋒芒採取守勢。

(當然,這個劇情下,TG整合好東北有把握打全國後就可以來一次「多爾袞Again」了)

當然這只是很不現實的YY,荒唐十足。國民黨的目標就是消滅共產黨佔領全國,而本篇回答的出發點卻是偏安一隅避免或推遲被消滅。而且這還忽略了更重要更根本的政治經濟等其他因素。TG土改旗幟一揮,人口多數的農民階層倒去;國民黨接收改劫收,實業界背過身去;獨裁專制打壓異己,知識分子學生倒去,加上連年戰爭國民經濟崩潰,孤家寡人還怎麼玩?美帝再貪你這傾銷地也不能替你打,更何況你還公然進行拙劣的選舉干預、更更何況你還壓錯了寶和杜總統形同水火。

國軍敗亡是無解的。國軍應該感謝斯大林金日成,把TG四野4.2萬朝鮮族官兵調到了三八線開啟6.25,讓對台灣棄療、把台灣划出防衛線的美帝誤以為共產勢力要向太平洋東擴(斯大林之真·聲東擊西),改變策略匆忙把航母開進海峽讓炮黨殘喘至今。老蔣第三次下野後訪問過菲律賓,看了別墅群,已經開始做海外流亡政府的後備打算。沒想到前一個月還在海南島痛打薛岳的朝鮮族官兵突然就出現在了三八線強行給他續命。收到消息的瞬間,東京的吉田茂拍大腿興奮喊道「日本活了」(此前美帝在日本實施去工業化閹割策,戰爭爆發後撤回,改全面扶持);而老蔣接到消息也像吉田茂一樣雞凍的團團轉。

對岸有些遺老遺少真不應該諷刺斯大林是TG的爹,炮黨才是斯大林慈父的親兒子。回過頭來,國軍這個樣子,保有一個島都是幸運之極了,討論當年如何保大陸,難度還真是不小。


純軍事角度講,國軍就該贏。

就是2萬頭豬,共軍也得趕一天才能趕到圈裡吧。

國軍名將--楚雲飛


不存在的,政治是戰爭的母體,政治上的問題都不過關,你怎麼指望他們能打贏?tg領導層集體老年痴呆嗎


重慶談判殺了毛和周。

從美國買核彈,核平每一寸解放區的土地。


說句實話,國軍在軍事角度犯的錯相對於其他方面的紕漏真的不算什麼。


國民黨的失敗,是政治原因。

地理決定個經濟,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決定軍事。

僅僅從軍事角度分析,是沒有意義的。


在聯全國公開控蘇俄朝鮮侵略,必要時對蘇俄、朝鮮宣戰,變假內戰為真外戰,倒逼美國下場。


純軍事角度極難,幾乎不可能。

有個接近的想法是直接宣蘇聯,以蘇軍在東北作惡為由宣蘇聯,賭民族主義高漲下共軍不敢投蘇。

另外一種就是嚴防死守,等後方鞏固,畢竟南方富裕,守上二十年再看。


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

國府哪裡輸了?

殲敵一億,多次擊斃朱德、劉伯承等共軍高級將領。

無論從橫向縱向來看,國府都是當之無愧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宇宙最強軍。

哪只軍隊創下過殲敵一億的成績?

中共能多次擊斃阿部規秀嗎?美軍能多次擊斃山本五十六嗎?能嗎?能嗎?

至於最後為什麼虎踞台灣,我想這應該是蔣總統的個人愛好吧。

畢竟這裡有著全世界最為神奇的用愛發電,有著最好的小民尊嚴。


怕是僅從軍事角度打仗怎麼都要輸


當然是把你們這些國粉集體穿越回去啊!

然並卵…


戰爭最重要的是彈藥能源、然後是糧草,而Tg除了有廣闊的農村,還有哈爾濱大後方的兵工廠和大連建新公司。大連向山東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軍火。所以我的感覺是:空間上說,要把東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大連蘇占區分割開。

從大勢上說,當時的情況是:Tg基層的戰鬥力不如打了很多年的國軍精銳,但是Gc主義有能消滅內訌的優勢,雖然長期可能滋生不滿、抹殺各種人類自發的動力,但是在經濟耗盡之前(參照各蘇區),有著戰時的優勢。

所以以一場戰爭的時長而論,Tg從財力到人力到火力、短期可能不足,但後勁更足。

時間上說,Kmt的策略應當是:在Tg完成整軍之前,進攻進攻再進攻;在Tg軍隊素質/軍火水平提上來之後、轉入戰略防守,等待Tg的經濟崩潰。

接下來是具體的策略:

如果是第一年,華東戰場上,Kmt應當在沂蒙山外圍以防禦為主,慢慢平推,同時集中水軍力量,在威海煙台登陸,用精銳部隊吃下膠東半島;東北戰場上,Kmt應當投入更多的部隊,在北線投入更多的坦克協助新一軍防守北滿共軍,在南滿儘可能切斷遼東半島與東北的聯繫;在西北和華北,兵力夠、鼓勵閻錫山傅作義向察哈爾方向進攻,兵力不夠、就騷擾察哈爾(應該說現實中傅作義做的夠好了)。

切段各共占區聯繫以後,再考慮解決各共占區。由於Tg的體制容易透支經濟吞噬之前的經濟基礎,要優先進攻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這樣的產糧區;放Tg向山東山西陝西的山區撤,就算他們佔領了山區,也會很快挖掘光所有的經濟潛力,對KmT的威脅也不大了。

如果是後來共軍素質上去了,實在不行就放棄東北甚至華北,絕不搞添油戰術慢慢從華東抽調部隊,淮河以南的基本盤一定要保住

東北守不住就放棄東北(包括遼東)。如果華北也守不住,就放棄淮河以北,只守青島和膠東這樣可以用來反攻的橋頭堡。

—————————2017/1/22原作—————————

2017/1/23改

關於東北特別是大連兵工廠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生產75毫米山野炮和炮彈上。隨著東北75毫米炮和炮彈的大規模製造,TG的攻堅能力大大上升。

47年華北的山野炮產量

48年的產量

同時林彪筒子表示

最後各地的1948軍火生產情況

這裡有個問題,1948年複製山炮彈的產量是150753,西北753,東北150000,加起來也對的,但這書里華東突然多出來949370,疑似出錯。


蔣經國去蘇聯談判的時候同意划出外蒙古及滿洲部分地區,條件是要犧牲掉中共~

斯大林應該是絕對會答應的。那麼中共就沒戲唱了

但是蔣就成為千古罪人了,他是不會幹的

所以說,國軍沒可能翻盤

脫離政治的軍事是瞎扯淡,拿破崙那麼牛逼還是被幹掉了,更何況蔣中正


從什麼角度分析都打不贏,洗洗睡吧,就說一點,以前在上軍事戰略課的時候,討論過間諜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間諜決定了戰爭最終的走向,國軍從上到下全部都是紅色間諜,任何預案都無處可藏,只從軍事角度不考慮其他,光憑這點就已經輸得透透的。而且題主問反了,拋開軍事角度,黨國利用好政治反而還有一絲希望。純軍事角度,國軍雖眾,然而不是毫無經驗的新兵就是厭戰情緒嚴重的倖存者,八路120萬,幾乎都是和日軍相互摩擦蹭了不少經驗的老兵油子,不然你以為鋼鋸嶺區區一個治安師團能如此兇悍是和誰耗出來的。我不是粉紅,不是果粉,只是事實求是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沒有純粹的軍事問題。

單純從軍事上說,在戰爭初期,國民黨的確是有明顯的優勢,但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最重要的是無法做到殲滅共產黨的有生力量。

而共產黨武裝自誕生,一直處於弱勢,已經形成了體系明確的游擊戰爭方略。

只要共產黨不再是五次反圍剿的二傻子掌軍,大概就不會以弱勢兵力去和強大的敵人正面決戰。國民黨的軍事優勢就無法轉換成政治優勢。

而在政治上:第一,土改決定人心向背;第二基層組織上,國民黨靠原來宗法制度來維繫統治,共產黨基本摧毀了宗法基礎建立起現代化的基層,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這個政治局面不改變,國民黨就沒有任何勝算。


軍事角度,幾年後美軍親自上也沒打贏


絕大多數無產階級不會為官僚、資本家和地主老爺真賣命。加上各路軍閥本身也不團結。

翻譯成純軍事問題就是,國軍高層缺乏【有效】的統一指揮,基層軍心又渙散。

毫無辦法翻盤。

絕大多數無產階級不會為官僚、資本家和地主老爺真賣命這個事情,今天也一樣。


純軍事角度的話

第一,取消中央軍,地方軍的區別,一視同仁,統一糧彈供給和獎懲;

第二,統帥部充分放權,民主決策,不遙控指揮,對戰術問題由前線將領負責;

第三,選賢任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正憑軍功任命將領。

第四,在攻守問題上,主動出擊,以大城市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壓縮共軍活動範圍,待到形勢恢復至抗日戰爭之前時,剩下的就是政治方面的事情了。


想成功,只有一條路。就是把土地從地主豪紳中贖買過來。一、鼓勵他們從事製造業,工業等,這樣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工業,同時還不會得罪地質豪紳。二、把土地收歸國有,禁止私自買賣,並無償平分給廣大老百姓,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三、換區民心後,在平民中建立黨組織,建立新部隊,逐步替換收編的軍閥。四、在美蘇之間走中間道路,成功前偏蘇,成功後偏美。應該只有這條路。


僅僅作紙上談兵的設想的話,目標就得訂小一點,中國是不可能統一了,就算先總統親自拍馬挺刀,上陣一個回合將那林彪倒提在手上生擒回來也不行了。但搞搞分裂割據,想想怎樣在維持統治的基礎上儘可能擴大地盤,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一條或許可能的道路是,一開始便放棄東北,直接集中部隊搞關內重點進攻,竭盡全力造成事實上的南北分裂,從而迫使ccp同國軍在相對較短的戰線上作攻防戰鬥,通過這種手段,一方面削弱ccp輕裝部隊靈活而高組織度的優勢、發揮國軍防禦相對堅強且火力較好的優勢,一方面盡量延長整個解放戰爭的時間,從而爭取來自西方陣營的干涉。如此則或許能保住江浙一帶的基本地盤,比個南宋應該綽綽有餘,運氣要再好一點,說不定還能超過北宋,畢竟多出雲貴和台灣的領土,搞不好還能加上趙官家們望眼欲穿的燕雲十六州,重建長城防線。

只是我想這樣一個設想的最大問題,恐怕倒不在具體實施難易度上。取巧點兒說,比之費如此周折而得到的疆域約同兩宋的碎片化中華民國,多數的正常公民,應該還是更樂意生活在今天這個問題雖然嚴重,卻實在還是大上不少的人民共和國里吧。


說句老實話,蔣的戰略並沒有多大失誤,一開始就明確外線作戰方針,在解放軍根據地打,消耗根據地實力,等根據地實力耗光解放軍就成無水之魚了,而解放軍限於實力也樂於在內線作戰殲敵發揮根據地優勢。結果僅一年半幾個重點戰區如陝北,山東等根據地物力人力動員都已接近極限了,而且蔣軍儘管損失慘重但也成功將解放軍壓縮進山東,山西,陝北等幾個地區,而蔣軍主力也逐漸集中於這幾處,要是按歷史走向來看,劉鄧千里挺進大別山才是影響蔣戰略的神來之筆,大軍直插蔣後方,搞得蔣戰略大亂,對劉鄧大軍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最後只好從前線抽出部隊圍剿大別山,解放軍趁機再次以陳謝,粟裕部挺進中原,把蔣的戰線拉的支離破碎,逼蔣軍接受運動戰。如果能早點預測出劉鄧進軍大別山的意圖,堵住或在黃泛區消滅劉鄧,到有可能在關內堅持到朝戰爆發或者冷戰到了。我黨也是堅持認為大別山是反攻的開始。在此基礎上蔣要是能放下私心聯合桂系等雜牌,全力對付解放軍,也許能堅持到朝鮮戰爭爆發。


主動放棄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西南,成立中華江浙滬粵閩包郵共和國,在放棄的區域實行焦土政策拖延tg進攻,爭取下來的時間全力發展核武器


沒可能,國軍是戰略上失敗,抗日戰爭打完後,四大家爭著發財是因為國軍就象風投投的公司一樣,現在是套現的時間,國軍自已在收復失地也象還鄉團,因為國民象黑社會模式.總結說來,一群人爭著短期套現,ceo控制不住,失控了.


@常凱申 同志已說得不少了,本人補充一條:把奧米茄.百合子編入國軍!連帝國和盟軍都奈何不了的恐怖角色,TG那幾桿破槍能扛得住?!


很贊同高贊的回答,從存粹的軍事角度講應該是問共產黨如何能贏


光頭能做的估計都做過了,

不能做的限制於當時情況想做也做不成,

歷史的大方向是必然的。


只有一種不要碧蓮,不顧國際觀瞻的策略能夠獲勝的——在毛周赴重慶談判期間,扣留毛周,宣布土共為大逆不道叛黨,同時命令胡宗南部,外加二馬主力,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重兵閃擊延安,不計傷亡,務必拿下,藉助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蘇聯不好過多地干涉中國內政,再許以美國優厚條件,讓美軍調集更多船隻迅速運送國民黨軍隊前往東北、山東等戰略要地。下達命令,要求各地受降日軍接受指揮,一起打擊叛黨叛軍,有功者不但赦免其罪,而且將有重賞。

如此全國一盤棋,一起大打。不惜撕破臉皮,不顧所謂國際觀瞻,打破各種罈罈罐罐,勝利後重建一個「新中國」的話,常公可以整贏此仗的。

那麼,在這種態勢下,除聶榮臻坐陣的晉察冀邊區與賀龍坐陣的晉綏邊區(他們身旁都還有一個強悍勁敵傅作義的),後來指揮各戰役大區的軍事、政治主官此時幾乎全都在延安,群龍無首,人心浮動——李先念的中原軍區就根本不用提了,中原軍區糧食補給年年都還要山東、晉冀魯冀等地方接濟的,軍力也有限。而羅榮桓為首的山東還在考慮哪些部隊將領往東北調,粟裕領軍的蘇淮根據地兵力有限,沒有太大影響力。如此一來,中共將處於實際最高領導人劉少奇、朱德、任弼時自顧無暇之際,還要通盤考慮各解放區的實際困難與解決方案,完全處於一種焦頭爛額的徹底劣勢。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就是土共根據地也不會穩定的,還會有各種張天佐(山東濰縣專員,地方地主武裝頭目,濰縣戰役被擊斃)的地主武裝隊伍肯定大受鼓舞,以各種方式配合國軍前來,中間勢力(媒體)在此情況下也肯定逐步傾向於政府,那麼土共軍隊各方面將受到極大的打擊限制。各根據地各自為戰的局面不可避免,擁兵自重(蛻變為軍閥,竭力自保,坐等政府收編)甚至投降者也一定不會是少數的。

但關鍵問題在於,常公過於自信,雖然從抗戰開始,他就把土共當做欲滅之而後快的第一仇敵,甚至在長征追剿戰中還以瀕死無食之紅軍哪怕在農民田中拔一蘿蔔,都必須要在坑中放上幾個銅板的事例訓斥手下,但卻自視過高,以為只要他一出手,毛委員就可以手到擒來,他手下百萬之眾也會隨之土崩瓦解(當然這也是當時全世界人普遍觀點——《延安日記》作者孫平,即弗拉基米洛夫,時任蘇聯駐延安情報小組組長也是這麼認為的)。他這一戰不僅將大獲全勝,贏得里子,而且也可以贏得面子。

所以毛委員赴重慶談判期間,他雖然縱容手下出兵不斷挑釁,卻始終有所顧忌,生怕自己面子有失(此外他還過多強調了自己一方的困難,殊不知,自己困難,敵人更困難)。但毛委員算準了常公精於算計,卻一點都不願意失去的性格,鼓勵將士,敵人挑釁就大打,打勝仗更多我在重慶更安全,結果錯失良機,成了那個丟失了中國的人,這大家都知道了。


一場戰鬥的勝負可以取決于軍事,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勝負一定取決於經濟。

內戰開始時,相比國府的地盤,TG真的是不能看,小的可憐而且全是貧窮的農村,但是雙方的財政收入是基本持平的,這還是剛開始,之後大家都懂的。

因為TG的官員更加廉潔,漂沒比國府少得多,而且TG的政權直達基層,直接從農民手中收糧,少了地主和買辦階級這麼個中間商的盤剝,效率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我可以這麼下判斷,如果常公對自家和TG的財政收入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借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打內戰。

國府想打贏內戰,在TG不腦殘正常發揮的前提下,唯一的可能就是杜魯門效法路易十六,賣腎援蔣


看各位的各種分析和嘲諷,聯想我共一開始要劃江而治而老蔣不同意,蔣公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維護中華之一統的功臣啊。


根本打不贏,內戰時候成敗的根本在於兵,國軍首先沒有戰心,舉個例子,張三李四一個村張三當了解放軍李四當了國軍,都是普通兵。李四聽說張三那邊打土豪分田地,張三家裡本無田現在家裡有田又有糧還取了媳婦,當然李四家裡父母也分到了糧和田。李四這邊琢磨,替國軍賣命即使打贏了家裡分的田又得還給地主。還不如倒戈加入解放軍。而這樣的情況在解放戰爭時期是普遍存在的。去當兵賣命的國軍大部分來源於農村普通百姓。國民黨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本家的利益。而解放軍的旗號便是翻身農奴做主人。這個時候換位想一下便知國軍士兵是否還願意替國民黨賣命。


這是一個好問題。

國軍敢於開打,敢於撕毀雙十協定,就是覺得自己比較強,肯定可以贏。

但是從軍事上,它有沒有機會贏呢?

其實馬歇爾在46年就已經看的很清楚了,「(華北和東北)那麼大的共產黨勢力是不可以忽視的,100多萬的共產黨軍隊是不可能被迅速消滅的,而戰爭延續,國軍必敗,這是國民黨的低效和腐敗註定的。」所以,他一直在推動,在國民黨佔盡優勢的時候(四平大捷)推動雙方和談。


簡單:開戰之前,互換軍裝、軍旗、番號。

………………

主要是用了中國男足戰勝巴西隊的方法。


土改。

脫離了經濟去談軍事就是耍流氓。


跟共軍商量一下,把名字互換一下。


這個話題難度很高,相當於冶煉金屬的時候,問僅從鍛打角度分析如何將鐵礦石煅燒成鋼鐵。

不過,我也曾想過類似的問題,以置換角度去看解放戰爭雙方的贏面和輸面,綜合我淺薄的軍事知識,特總結出以下幾點。

1,徹底反腐,所有官員起碼要辦實事。

2,軍政分離,團級以上軍官幾乎就是一把手,不利於拉攏民心。

3,執行鐵律軍紀,重整軍隊素質,在上中下級軍官士兵里建立有效信仰,讓他們明白為何打仗,打造一支不畏死敢犧牲的鐵軍(別問我具體該怎麼做,反正國民黨做不到,這裡只提方案)。

4,進行土改,砍死支撐民國的各大財團門閥,安撫民眾,從共產黨手裡搶民心(同樣僅做不到)。

5,進行金融改革,徹底廢除金圓券,建立穩定的有效的經濟體系(別想了,更做不到)

6,利用交通貿易的便利,建立更大的貿易體系,利用剩下的美元貸款,去購買工業技術,在南方建立工業中心,通過貿易獲取資源。有槍有炮自己造,不當快遞員。

7,可以堅定咬死對日索賠,以及重申中國在南海的權益,以及抱著不惜開戰的態度索取印度佔有的國土,以民族大義的名號延緩解放軍的進攻,爭取時間。

8,留一頭飄逸的長髮。

9,佔據民族大義,和共產黨協商,來到談判桌。

10,甩著長發宣布全體國民黨加入共產黨。。。。

勝利了!!!


攘外必先安內,光頭連國民黨的內都安不了,怎麼可能打得過共產黨的外呢


我其實是特別崇拜毛主席的,但是看到這個問題還是想回答下。

首先利用美國援助收購土地,但凡參軍都給免租的土地耕種。第二利用佔有大城市的優勢,增加工廠,吸引閑錢和閑散人員進入,承接美國的大量淘汰機器和技術。第三暴兵,大規模招收軍人,各種軍人,包括偽滿,汪偽政權和遣散的日本軍人。第四,提前拉開亞洲鐵幕,緊緊靠住美國,第五也是最主要的一條,反腐,哪怕是貪官反貪官,每隔一段時間就拿下一個軍政大佬來給別人看,放手蔣經國去干這件事情,順便讓他培養低班。第六,召開政協,讓民主黨派提出最大限度獨立,包括不讓美國駐軍等等,告訴美國誰才是最好的代理,第七軍隊國家化,建立底層軍隊的黨組織機構,宣傳國便是黨,黨便是國,提高黨的威望。第八警告蘇聯如果不支持我就徹底投靠美國,同事僱傭蘇聯軍事代表團。就朝鮮事與蘇聯商議。第九,首先重點進攻山東,利用海軍優勢切斷山東與東北的聯繫,中路守住鄭州和徐州,西路佯攻延安。第十,就這多吧,估計國民黨一條都做不到。看看現在的,真是一爛到底。說什麼也沒用。


從現有證據顯示,共軍是以七劍高達為主力,可以試一試獨角獸或是量產的迷惘高達。

當然了,擁有seed能力的新人類不好找,國統區找不到可以去火星基地找一找。

這個提問本來就沒法回答。

四平、臨朐、南麻這些所謂的共軍敗仗,共軍連被擊潰都算不上,事實上都是損失過大、主動撤退,這要是能國軍能大局上贏也是鬼了


額。。。歪個樓,在當時的情況下,任由蘇聯進入東北,就等於把東北送給了共產黨,而按照中國由北向南統一的歷史大勢,以及東北背靠三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際情況,國軍最好的「勝利」結果也只能是劃江而治。


國民黨政府倒台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軍事是政治的延伸,軍事的失敗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政治失敗導致的民心背離。


在控制台輸入annex PRC


知乎已經回答了


國軍又不是輸在運氣和指揮上,就是整體的實力和水平不行,還能有什麼辦法。

這等於問中國足球為啥臭,換誰當教練能拿世界盃一樣。

45年也太晚了,回到長征前那陣還差不多。

實在要試試,也就是想辦法請米國爹親自出兵了,而且不能小打小鬧,要拿出二戰的投入來。

然後寄希望米國佬腦袋進水。


抗戰一結束就提前觸發朝鮮戰爭,以東亞為戰場展開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軍這個時候有核武器優勢,應該能打敗蘇聯,坐等王師推到莫斯科


step1換掉委座蔣公

step2邀請圖書管理員擔任黨/政/軍主席


任何戰略都不能!

原因?因為國名革命軍的問題不在戰略和戰術問題上,而是在整個果黨政治水平上的潰敗!!!!


其實吧,在考慮如何戰勝共軍之前,國軍最好先提高一下自己軍隊的組織能力比較好,君不見共產黨改編的國軍戰鬥力不就上天了嘛。以吳化文將軍為例,這位將軍在改編以後先是帶領自己的部隊佔領南京,後來甚至去了朝鮮在長津湖血戰美軍。


看了馬督工的答案受了啟發:

用宣傳戰唄

殲敵一億,轉進台灣。民主之光,照耀東南。

現實中大概也是這麼乾的,解放戰爭打了幾十年,就差「贏」了。


或許你把國字改成美字說不定還能回答一下。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當然是有可能贏的,而且方法很多。

我說一個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在47年林彪退守哈爾濱,劉伯承進大別山時,向tg提出和談,並邀請美蘇等國見證,為表誠意,可派蔣經國為代表前往tg所在地談判,並提出允許建設聯合政府。

停止內戰,一直是tg道義制高點,提出如此大誠意,tg如果置之不理,必將損失道義。而且眾所周知蘇聯對tg巨大的影響力,林彪在東北的行動,以十分依賴蘇聯為掩護(大本營哈爾濱就在蘇聯控制下)。反對和談,必然會令黨內親蘇勢力抬頭,有損中央威信。

如果同意和談,囿於形式,必然條件十分苛刻,且劉伯承部所處地難以補給,gmd趁勢提供補給,也會有效動搖所部軍心。

ps:蔣介石如果捨得一身剮,提出為了新中國建設,他和毛都不參加政事,專註慈善,tg就會更加被動。不過這對蔣利益損失太大,不太可能這麼做。


軍事上打贏內戰其實是很容易的

第一條就是讓孫立人不要停,追著林彪打完就可以。

第二是東北丟了之後徹底放掉東北,構築新的關寧錦防線,華北守住,慢慢吃掉關內的李自成部隊。

第三是淮海戰場還能一拼,但這時國民黨的勝局已經五五開了,淮海這場仗本來輸贏其實都在未定之天。如果國民黨方面敢用白崇禧守淮,共產黨打贏的勝算只有兩成,但是後來用劉峙,再用杜聿明,形勢已經不可挽回了。

淮海丟了,國民黨就徹底沒戲了,中國歷史上南北對峙的基本要求是南方要保有淮河流域,起碼戰線要在淮河流域膠著。


靠嘴炮。


從美帝買原子彈……


沒一點可能。

軍隊分位三個部分,將領,中層指揮官,下層士兵。

將領不多說了,雙方差不太多。下層士兵,基本上都是新兵蛋子,也沒什麼戰鬥力。

中層指揮官的差別就天差地別了。

共軍的中層指揮官基本上都是經歷過長征、抗戰存活下來的老兵油子,經驗豐富,而國軍這邊的中層指揮官,基本上和新兵蛋子差不多。

要知道抗日戰場的幾次大型會戰,國軍都是主力參戰且損失慘重,而這批士兵在解放戰爭中,應該成為中層指揮官,可是卻都陣亡了。

所以,無任何希望。


政治上封建買辦,軍隊是半現代。不可能勝一個真正的現代軍隊


要是較真的話,你這問題本身就是問題!要是圖個樂,開開腦洞呢,又不符合歷史的嚴謹客觀,所以我只能說「這他媽的什麼問題啊,有病啊!」


毛選上寫的明白著呢


看了一下各位的答案,基本都是潑冷水的,認真從軍事角度說一下,望題主採納:

純軍事角度講,國共內戰關鍵的爭奪點在東北,本來東北、華北、黃淮三片戰區國共是相持不下的,共軍得了東北之後,東野出關,力量平衡迅速倒向共軍一邊,然後依次得平津、得徐蚌、過長江……同時共軍得了東北就得了大片工業基地,有了充足的軍火後勤的供應能力,更是如虎添翼。所以東北是萬萬不能丟的。

不知道陳誠遣散數十萬偽滿軍隊的行為算不算軍事手段,如果算,一定要避免遣散(這些人後來為東野所用),直接改編成國軍,如果不能算,也要把嫡系最精華部隊調來。

不管怎樣,必須全力爭奪東北,一方面死守出關門戶不放共軍進東北,一方面派蔣經國(搞好跟蘇聯關係)、孫立人(率領新一軍等鎮守)、張學良(吉祥物,其實繼續軟禁)三人為東北剿總負責人,老蔣不要過問太多,放手讓小蔣歷練。

其他地區不要主動進攻共軍,部隊的重武器也不大規模用美械(你說我運輸大隊長?我不裝備還不行嗎)。

然後讓閻錫山在山西,傅作義在河北,李宗仁在徐蚌,自行剿共,全權負責,軍費自理(避免拖垮中央財政,避免通脹炸彈,丟城失地不要怪我老蔣頭上)。將來你被滅掉最好,沒被滅掉就等收拾完共軍再來慢慢收拾你。

總的說來,在東北牢牢控制之後,徐圖緩緩進,慢慢收復華北、黃淮、陝北(最好是等美國開始反共之後再正式開打)。


從軍事角度分析國軍就不會輸好嗎?


把圖書館管理員的工資付清就ok啦


推薦閱讀:

誰,是互聯網時代的李商隱
酷刑活剝人皮灌水銀是真還是假?
讀歷史學博士(PhD in History)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對一段文本尋根溯源-以拿破崙進軍巴黎為例?

TAG: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蔣中正介石 | 中國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