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時間箭頭是單向的,即為什麼時間的流動是單向的呢?
如題~~~請各位大神們幫忙~~
糾錯。 @Mandelbrot 作者列的公式都是正確的,但是以下對相對論做的個人詮釋是完全錯誤的。
以上例子要告訴我們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以及時間的流動,其實並不存在。宇宙中所有的事件,都存在於一個四維(三維空間 + 時間)的時空連續體中。
愛因斯坦在一封信中寫到:你可以把整個宇宙看成一盤電影膠片,所有的事件,無論它發生在什麼時間,都記錄在上面。但是,如果你坐在電影院里,卻只能從頭到尾地單向觀看電影,不能回放,也不能跳轉。這是電影放映機的工作方式。我們的大腦也是這樣一部電影放映機。它接收到外部的信息,經過處理,創造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概念,把信息按照時間流動的方式呈現給我們。它把記錄下的信息歸類為」過去「,而把沒有記錄的信息歸類為」未來「,如此而已。"...for us physicists believ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s only an illusion, although a convincing one."
對於我們物理學家來說,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分只是一種幻覺,儘管看起來很真實。
不管從非線性動力學,量子力學,凝聚態的層展理論。機械論和宿命論都是完全被否定掉了的東西。是歷史的垃圾。
@Mandelbrot 對相對論的理解我是第一次看到,相對論和機械論按說應該是沒什麼關係的。看起來作者是把時間軸習慣性的想像成了一個額外的空間軸來進行簡單類比了。
要注意,四個空間軸的幾何是歐氏幾何。而真實的四維時空是三個空間軸和一個時間軸,其中時間軸的平方比空間軸的平方多一個負號。對應的幾何是閔可夫斯基幾何。有什麼區別呢?簡單地說,空間軸的旋轉操作是一組三角函數,而閔氏幾何中時間軸與空間軸的旋轉操作是一組雙曲三角函數。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把這樣的旋轉(時間軸和空間軸的旋轉)畫在時空圖上,你會發現時間和空間的旋轉不會超過45度角(趨於光速時趨於45度)。那麼很快你就意識到了,在這樣的幾何中,時間和空間是無法交叉的。你就不能像歐氏幾何那樣通過坐標軸旋轉來證明各個坐標軸的等價性。在這樣的幾何中,時間和空間就是嚴格不等價的。好吧,時間空間不等價。宇宙不是一個四維膠片。然後呢?然後就是狹義相對論中那些看起來玄玄的時間相對性啊,鐘慢效應啊,尺縮效應啊。其數學本質都是閔可夫斯基空間中時間軸和空間軸的旋轉。做了這樣的旋轉之後,不同慣性參考系之間的時間流動會相對變化,不同慣性參考系之間看另外的慣性參考性中發生的事件的先後順序也不絕對。但每個慣性參考系下自己的時間依然是絕對的。任何一個參考系依然沒有回溯到過去的能力。時間軸的方向性在整個數學結構中是得到保證了的。總結一下,即便是在四維閔可夫斯基空間中,雖然時間的流速不絕對,事件先後次序的看法也由旁觀者的參考系而定。但時間軸的方向性依然是絕對的。我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種參考系下依舊可以指出什麼是過去,什麼是未來。(要不然為什麼可以定義過去光錐跟未來光錐)
在時間的單向性這一點上,相對論並沒有給出答案。熱力學第二定律給出來一個熱力學箭頭的答案,認為時間的單向性體現為體系的熵增。但似乎還不足以令人完全滿意。
總結:不知道,但至少要知道不知道。
我理解 @Mandelbrot 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時間」只是刻畫事件一個維度,並非如題目所描述的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具有流動性的事物。
而 @sym physicheng 並沒有否認這一點,只是指出這一個維度是不能用歐式幾何下對三維空間的理解簡單聯想的。即:時間和空間是嚴格不等價的。
而這種差異就體現在我們對於時空四維空間的想像方式上,對於時空中的兩個(緊鄰的)事件和。
在歐氏幾何中,二者的時空距離被定義為:;而在閔氏幾何中,不考慮廣義相對論效應的前提下,二者的時空距離被定義為:基於這樣的理解,對於時空中的某一事件,我們可以依照上述定義將所有事件與之的關係定義為三類:具有類時間隔的事件,滿足:
具有類空間隔的事件,滿足:具有類光間隔的事件,滿足:
根據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與當前事件(即觀察者)有類空間隔的事件想要與之發生聯繫,那麼它的速度必須超越光速,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便有了光錐(light cone)的概念,如下圖所示:
圖引自維基百科:World line上圖刻畫的就是一個閔氏空間。為了便於表示,我們把空間的三個維度(x,y,z)壓扁到一個超平面上。根據時空距離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所有與觀察者具有類光間隔的事件構成了圖中的兩個頂角為90度的錐形,即圖中的過去光錐(past light cone)和未來光錐(future light cone)。只有這兩個光錐內的事件是可能與觀察者產生因果聯繫的,即與之具有類時間隔的那些事件。在這個錐面外的所有事件對於觀察者來說都是不可觀測的。
而在所有可能與觀察者發生因果聯繫的事件中,可以輕而易舉地用這些事件在時間軸上的坐標的大小、正負來定義「過去事件」和「未來事件」。即所有那些處於過去光錐中的事件都是過去事件,而所有那些處於未來光錐中的時間都是未來事件。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就是:
對於時空中的某一個體而言,它所能經歷的世界線(world line)是不能穿越其任意時刻所能觀測到的光錐(light cone)的,也因而永遠無法經歷兩個相同的時間點。因此,時間的方向是可被定義的,即在任意參考系下都有「過去」和「未來」之分。下面再補充一個有趣的事實,即對於不同的觀察者而言,對於時空中的兩個事件的先後次序,是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的。這在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是不可想像的。畢竟老牛說過:絕對的、真實的數學時間,就其自身及其本質而言,是永遠均勻流動的,它不依賴於任何外界事物。
這可能也是題主自己的時空觀。然而,在閔氏空間下並非如此,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上圖中,我們仍將空間簡化為一維,用表示,而將時間軸用表示。其中,和即構成了觀察者的參考系。在這一參考系下,我們在考察一個沿軸以勻速運動的參考系,在參考系下的觀察者,他的時間軸將旋轉至,其斜率為,相應地,其空間軸將旋轉至(具體推導見書中表述)。
這樣,對於觀察者而言(即在參考系下),事件在時間軸上的坐標是大於事件的,因此,事件後於事件發生;而對於觀察者(即在參考系下),事件在時間軸上的坐標是小於事件的,因此,事件先於事件發生。二者對於事件先後順序的判斷是不同的!
這樣問題就來了,對於不同的觀察者,他們對事件的觀察結果總是受他們所在的參考系影響的。也就是說,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他總能按照自己的參考系來定義「過去」和「未來」,但不同個體所得到的結論是不同的。那麼,客觀的物理世界是否存在一個區分方式,即是否存在一個絕對的「時間箭頭」的指向,告訴我們哪裡是過去,哪裡是未來呢?
文藝地講,如果一個陀螺由狀態旋轉了360度至狀態,在不同的觀察者看來,這兩個狀態的先後順序可能是不同的,相應地,觀察者所看到的陀螺的旋轉方向亦是不同的。那麼,是否存在一個絕對的判斷標準,告訴我們真實的宇宙是按照那個方向演化進行的呢?熱力學第二定律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即宇宙的演化總是按照熵增的方向進行的。換句話說,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陀螺不可能永遠地旋轉下去,它總會倒下,最終將倒下的旋轉方向就是陀螺的「真實」旋轉方向,即「時間箭頭」的指向。這也就是目前人類對於時間單向性(實際上是不對稱性)的認識了。
更多內容參考:1. P.C.W.Davies, The physics of Time Asymmetry, 1976. (Google圖書提供在線閱覽)2. Wikipedia, World line3. Wikipedia, Minkowski diagram以上為個人理解,非專業。拋磚引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前面Mandelbrot提到的是Block Universe的世界觀。但實際上BU的理論並不解釋時間之矢的不對稱性,更不解釋時間的記憶不對稱性。而這兩點才是我們談論到時間之矢時真正感興趣的內容。下面逐一說明。
- 時間之矢的不對稱性。以熵值大小作為度量,把系統的熵較小的時候叫做過去,反之叫做未來。那麼過去和未來的確是客觀上不對稱的,而不僅僅是幻覺。注意這裡我們是遵循BU理念要求的,不談時間「流動」,「方向」,「從過去到未來」等等與BU不自洽的概念。但即使如此,過去和未來的不對稱性在BU中仍然是客觀的存在。
- 時間的記憶不對稱性。是否已被現在記憶/記錄並不能直接作為區別過去和未來的定義。因為任何此類定義必須面臨這樣一個難題:為何你的記憶/記錄只能針對熵值更小的時刻,而不是熵值更大的時刻?如果這不是巧合,那麼把記憶作為過去未來的區別顯然就成了循環定義。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已有無數的paper和debate甚至整本書的討論:記憶的形成(霍金)、記憶的擦除(C.Bennett)、記憶本身的性質的要求(S Carroll)必然是關於熵不對稱的等等,沒有公認滿意的答案,只有更多的質疑和新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這個問題是完全獨立於BU框架的。
宇宙中有沒有一種東西,記錄著宇宙中發生的一切? - 靈劍的回答
因為本來就是同時看到了這兩個問題,所以本來就是想同時回答這兩個問題。鏈接里是前面一部分,我們簡單分析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這個現象。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觀測到的事件之間是普遍聯繫著的,比如說我們觀測到了事件A,又觀測到了事件B,事件A和事件B之間的聯繫可以用條件概率來表示:
條件概率表示下,A和B並沒有明確的順序關係,我們一樣可以反過來寫,這個條件概率可以用貝葉斯公式展開:這樣,我們說兩件事件有聯繫的時候,我們其實並不會特別約定是時間考前的與時間靠後的有聯繫,還是反過來。所以普遍的聯繫並沒有時間順序。A和B之間聯繫的緊密程度可以用互信息來描述,互信息的公式寫為:在眾多的聯繫當中,有一種聯繫在宏觀過程中是最引人注目的,這種聯繫叫做因果聯繫:當A發生時,B一定發生。用概率描述為。一般來說,在多粒子體系中,這種時候反過來是不成立的,也就是。比如說,人被殺,就會死;然而人死,卻不一定是被殺,還有自然死亡、意外死亡等原因。當我們觀察到因(A)的時候,我們立即就能推斷出B會發生;而當我們觀察到B時,我們卻不能確定A會發生。這就是因和果的不對稱性。從信息量的角度來說,我們有,,。B的全部信息量都來自於A,然而A的一部分信息量卻沒有傳遞給B,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損失掉了。
從前一個問題的答案中我們已經知道了,隨著時間的進行,由於多粒子系統的不可分辨性、以及更多的細節掉進測不準原理範圍內,信息量會不斷減少,對應熵的不斷增大。換句話來說,熵增大的方向就是時間進行的方向。再和因果關係中的效果相結合,我們會發現A到B的過程損失了信息量,而B到A的過程增加了信息量,因此A到B的過程是時間前進的過程。也就是:因果之矢 &<=&> 熵之矢 &<=&> 時間之矢
人認識到時間的流動,是因為人的記憶和思維的過程,也是一個多粒子體系下的因果過程,因此思維的方向與時間流動的方向相同。隨後,人就會發現因果關係中的因和果的出現順序,與思維的順序相同,從而認識到時間是有序的。因果關係不僅指出了時間的方向,還創造出了時間的斷面,因為因果關係中,果的信息量完全來自於因,這意味著作為結果的事件B,它的信息只取決於事件A發生當時的狀態,而與之前和之後的狀態無關,這種特性在數學上通常被稱為馬爾可夫性,也就是未來僅僅由現在決定,當現在確定之後,未來與過去無關。人類實在是觀察到太多因果關係了,所以會開始覺得一切物理定律都可以用因果關係來表示,也就是確定論的未來。No,not true。量子力學中有一種超越了因果的聯繫。某個量子力學中的事件A產生了兩個量子,這兩個量子在未來同時被測量,產生了兩個事件B和C。如果事件A到事件B、事件A到事件C的聯繫都是因果聯繫,我們會得到:這其實是貝爾不等式的一種變形。然而事實是,量子力學下的實驗結果遠遠超過了互信息的上限,這種超過了因果關係的聯繫叫做量子糾纏態,實質上來說,是在一個過程中創造出了相干的歷史。這種聯繫的信息傳遞是超越因果關係的,它是非馬爾科夫的,可以說它將信息直接從過去傳遞到了未來,而沒有經過現在(事件A),對現在的任何觀測都無法預測這個從過去傳遞到未來的信息(除非直接破壞它)。從前一個回答中我們已經得到歷史是不確定的這個結論,那麼由於未來不能完全由現在決定,所以在量子力學中未來也是不確定的。因果關係的確定性,只是這個更普遍的不確定性的相干性退化的結果。
當一種聯繫不是因果聯繫的時候,信息量並不是單純減少的,隨著一部分信息的消失,另一部分信息會被創造出來,對單個粒子的系統來說,總的信息量保持不變,只是從一種信息的形式轉化成另一種信息的形式,比如當我們試圖使位置的不確定性減小的時候,動量的不確定性會增加,實質上是信息在位置和動量之間轉化的結果。對多粒子系統來說,粒子之間不可分辨的效果仍然存在,所以熵仍然是增加的,時間之矢的方向不變,與因果聯繫的方向相同。從微觀的可逆到宏觀的不可逆的機制還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人能感覺到的時間箭頭的稱為心理學時間箭頭,物理上還有若干時間箭頭,研究的比較透徹的是熱力學時間箭頭。心理學時間箭頭和熱力學時間箭頭基本可以認定是統一的,但因為腦科學發展限制還沒法說明白。相對論的話,因果和時間箭頭沒啥聯繫吧,個人認為狹義相對論默認了因果概念,然後我不懂廣相。
因為你只能記住「過去」的事情人類對時間的閱讀、對時間的認知是單向的。所以人類覺得時間是單向的。就像看書,三維生物只能從第一頁逐行逐字地往後看,還不住地感嘆真是草蛇灰線因果有秩。思維生物讀取信息就像拿到了裝有書的U盤,讀取的瞬間就取得了全部信息,哪有什麼前後。
在我們的感知中,時間總是從過去到未來流動,而現在,只是十分短暫的一瞬。我們甚至創造了很多比喻來描述這種一去不復返的單向流動,比如「時間之箭」,」時間之河「。然而,這只是一種幻覺。實際上,時間並沒有流動,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一直存在。
我們來看看相對論中的時間。
在上圖中,貓和老鼠都沒有動。在它們中間發生了一次爆炸。貓和老鼠根據爆炸地點到自己的距離和光速可以計算出爆炸的時間。在這個例子中,它們計算出來的爆炸發生事件是一樣的。然而,在下面的例子中,情況就不一樣了。
和第一個例子的區別在於,現在老鼠在以速度v遠離貓移動。如果我們以貓的角度來觀察,爆炸發生的時間是t,那麼老鼠觀察到的爆炸時間需要用洛倫茲變換來計算:其中c是光速;t是貓觀察到的爆炸時間;v是老鼠運動的速度。不難看出,t和t"不相等。也就是說,貓和老鼠對同一個事件的觀察會得到不同的時間,速度v是導致這個差別的重要原因。在低速狀態下,這個差別很小,幾乎無法覺察。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速度並非唯一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兩者之間的距離x。即使速度很小,如果兩者之間的距離很大,也可以產生巨大的時間差。
如果速度很小,上面公式中的分母近似等於1。那麼公式就變成了
讓貓和老鼠產生時間差的因素就是上面的紅色部分。
現在我們用這個公式來分析一下紀錄片《時間幻覺》(The Illusion of Time:
https://youtu.be/YRwZ55zjzxc)中的一個例子。你坐在地球上,而在100億光年之外一個星系中,有一個外星人和你保持相對靜止(當然,考慮到宇宙膨脹和天體運動,要做到相對靜止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你們的時間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外星人的現在就是你的現在。現在,這個外星人騎著自行車以6米/秒的速度遠離你而去。用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出,這個外星人和你之間的時間差是200年。也就是說,外星人的現在就是你的過去——200年以前。如果它有一種技術可以跨越空間距離觀察地球,它就會看到1816年的地球。這是清朝嘉慶二十一年。由於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發,導致氣溫急劇下降,這一年也是北半球的「無夏之年」。
注意到速度是有方向的。所以,如果外星人轉過頭來,以相同的速度向你運動,那麼它的現在就是你的200年以後的未來。如果它可以跨越空間距離看到此時的地球,它也許會看見你的孫子的孫子使用空間傳送裝置從巴黎去紐約。
來看看另一個例子。假設有一個距離太陽1000光年的恆星,和太陽保持相對靜止。而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速度是30公里/秒。在一年中的某一個時間段中,地球朝著這顆恆星以30公里每秒的速度運動,這時,地球的現在就是那顆恆星的過去1000年。而在另一個時間段中,地球以30公里每秒的速度遠離那顆恆星,這時,地球的現在就是那顆恆星的將來1000年。
以上例子要告訴我們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以及時間的流動,其實並不存在。宇宙中所有的事件,都存在於一個四維(三維空間 + 時間)的時空連續體中。
愛因斯坦在一封信中寫到:"...for us physicists believ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s only an illusion, although a convincing one."
對於我們物理學家來說,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分只是一種幻覺,儘管看起來很真實。
你可以把整個宇宙看成一盤電影膠片,所有的事件,無論它發生在什麼時間,都記錄在上面。但是,如果你坐在電影院里,卻只能從頭到尾地單向觀看電影,不能回放,也不能跳轉。這是電影放映機的工作方式。
我們的大腦也是這樣一部電影放映機。它接收到外部的信息,經過處理,創造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概念,把信息按照時間流動的方式呈現給我們。它把記錄下的信息歸類為」過去「,而把沒有記錄的信息歸類為」未來「,如此而已。
---------------------------------------
在評論區和其他回答中看到了很多反對意見,我覺得這很正常。人們總是傾向於相信有無限可能的未來和自由意志。我在上面回答中描述的是基於相對論的時空觀,這是一種決定論的觀點,但並不意味著是錯誤的觀點,而且這並非我的個人理解。關於現代物理學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可以參考World Science Festival上面幾位物理學家的討論 「Time after Einstei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G90ovdqmk)。
當然,對時間的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不一致。現在說誰對誰錯還為時尚早。兩種理論在不同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物理學家正致力於用量子引力之類的理論來協調兩種理論的矛盾。
另外,對於外星人能否看到地球200年前或後的問題。由於光速的限制,它當然看不到。實際上這幾句話也是出自《時間幻覺》。我在前面加上了「如果」兩字,就是希望讀者不要過於較真。什麼是時間
——世上本沒有距離,有了參照也就有了距離,世上本沒有時間,有了變化也就有了時間。假設世上只存在這麼一個粒子,它完整一體從不改變,那它如何經歷時間;沒有,那個世界不存在時間,沒有變化,萬世永恆。
假設世上只存在這麼一個粒子,它有著里表兩種狀態,當它從里狀態變成表狀態時,時間產生了,可惜我們只知道它變了,卻不知道它多久改變,變了多久。
而當它再次變成里狀態時,究竟是回到了過去,還是向未來邁步?假設世上只存在這麼一個粒子,它有著黑灰白三種狀態,它從黑色→灰色→白色時,我們知道,從黑色變成白色經歷了一個灰色;當它從黑→灰→白→灰→黑變化時,我們知道,兩次黑色間要經過兩次灰一次白,而兩次灰之間只需要經歷一次白。終於我們有了時間,而且可以標記時間流逝的快慢。
——我想抓住時間。
——抓不住呢,時間並不存在。
我的電腦里有個數字遊戲,它模擬了一個莊園,一切都是數據的產物,樹木的坐標、光線的明暗、隨風搖動的幅度。
我可以很輕易得計算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但計算機並沒有儲存這個數據,不是沒必要而是不能。
兩棵樹之間的距離,兩片葉子之間的距離,不同葉子相互的距離,不同葉子距離的和;有限的數據如何能記錄無限的信息呢。
宇宙是無窮的,然而就像同樣是無窮的整數集和自然數集數量一致,卻小於實數集一樣;前者是可數無窮,我們能邁出第一步,並永久數下去,而實數集卻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宇宙便是這樣的可數無窮,她沒有能力記錄時間,時間是比她更繁雜的存在。
(類似的道理解釋拉普拉斯妖不存在的原因,我們無法把宇宙分成「環境」與「觀測」,從而讓後者完整記錄前者)—— 時間有最小分量嘛。
聽聞「普朗克長度」概念的同學大概也聽過「普朗克時間」一詞,很多人把它稱為不可分的最小時間量。關於其中的誤會稍後再說,先從理論上猜測何為時間的最小單位。
依舊是空白的世界的粒子(場):
第一個粒子α有:A B C 三種形態第二個粒子β有:1 2 兩種形態假設α從A變為B時,β從1變為2,α從B變為C時,β從2變為1。β是變化更快的粒子,我們可以用經過了幾次β變換來計算α的變化時間,那麼是否只要找到世界上變化最快的粒子,就找到了時間的最小單位了呢。這時候出現了第三個粒子γ
α:A B Cγ:1 2 3 4它們的變化就如上對應所示,A(1)、2、B、3、C(4)。如果把從A到C、1到4的時間長度定為1,其中各個變化所佔比重相等的話。那麼就存在從B到3之間的時間,即1/2到2/3,為1/6時間,比α的1/2和β的1/3都要短。換句話說,用α和β的組合能「創造」出比粒子最快變化需要的時間更短的存在。而現實中又有著可數無窮個粒子與不可數無窮個組合
時間就這樣連續、無限、沒有最小分量。
關於普朗克時間
普朗克長度不是空間的最小分量,而是探測的極限。為了觀測某一物體,必須發射粒子來確定它,這個粒子的頻率和物體尺度成反比和粒子質量成正比,為了觀測某一尺度,必須打出質量極大的粒子。當尺度小於某個大小,打出的粒子已經把那個區域變成黑洞,所以無法得出它的結構。這個大小就叫做普朗克長度。而普朗克時間即是真空中光速經過普朗克長度需要的時間。 顯然,這個普朗克長度依據於觀測能力,當我們能觀測黑洞時,普朗克長度也就改變,何況普朗克時間呢。——芝諾問他的學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那還用說,當然是動的。」「確實是這樣,在每個人的眼裡它都是動的。可是,這支箭在每一個瞬間里都有它的位置嗎?」「有的,老師。」「在這一瞬間里,它佔據的空間和它的體積一樣嗎?」「有確定的位置,又佔據著和自身體積一樣大小的空間。」「那麼,在這一瞬間里,這支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不動的,老師」「這一瞬間是不動的,那麼其他瞬間呢?」「也是不動的,老師」「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動的?」在某一時間點,飛矢是不動的,不僅飛矢不動,與它參照的天地萬物都是不動的。
沒有相對位置變化即靜止,是變化產生了運動與時間,運動與時間在此概念上是合為一體的。
在那一刻,沒有運動、也沒有時間的流逝,有的只是靜態的位置坐標和時間軸上的信標。
時間點之於時間段,猶如坐標之於運動。
—— 關於因果律
因果律的嚴謹通說參見 @果程C的,這裡我來說說不嚴謹的。
由因生果需要時間,展示因的「光」先出發,代表果的「光」後出發,觀測者先看到「因」,隨後看到「果」,簡單明朗沒有問題。
那如果我們朝著可能產生果的方向運動,延緩看到因的時間,能不能顛倒因果呢。
上圖中,線段的長度暗含了時間的概念,線段越長,時間段越長,因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所以貌似「變化的時間」+「果的影響」不可能快過「因的傳遞時間」。然而這個解釋隱藏了兩個前提,為了便於說明,我先說暫時沒現實意義的那個。
第一個前提是因果的變化速度和傳遞速度相同。(當然兩個傳遞速度是相同的,不然就是電閃雷鳴,無關因果了。)
當因果的變化速度遠快於傳遞速度時,自然的,「變化」的時間段變短,其和「果」的時間段之和就小於「因」的。以槍擊為例,A狙擊B將其射殺,B大叫一聲倒地不起,隨後槍聲傳來。你是一個站在B身邊的瞎子,聽到B「先死」,隨後傳來「致死的原因」。於是在你聽來,因果律就似乎顛倒了。說這個暫時沒現實意義是因為,當我們觀測世界靠的是速度屏障的光速時,因果之間因為傳遞了信息,其速度必然無法突破光速。在這種情形下,想要讓因果顛倒,大概只能期望於高於光速的快子了。這也說明了引力波的重要性,我們之前是只能看見光的瞎子呢。第二個前提是,三角形兩邊和大於第三邊是歐氏幾何的定理。
空間在微分幾何學的意義上是彎曲的,簡單的,我們大可以將這個三角形代表「因」的那邊拉長成大弧線,代表「果」和「變化」的畫小弧,然後以它們為基礎構造一個彎曲的平面,這個平面就是使得「因」的光路延長導致比「果」晚到觀測者那兒的空間了。當度規張量是常數的時候,空間是平直的,當它隨著坐標變化而變化時,空間就是彎曲的,空間延長或者縮短了,也就是所謂長度的「單位」變了。
現實例子就是引力透鏡,我們通過引力透鏡能同時看到四個時間點的同一個超星星爆發的影像,其中一個必然比另一個要早,也就是說,我們先看到了超星星爆發的果再看到了它的因。pbs有個紀錄片的第二集叫時間幻象。
有關於時間的流向,現在、過去、未來什麼的基本內容應該都提到了。本人很久以前看的了……也不班門弄斧多做概括了,有興趣的自己看吧。——我剛才PC開了網頁版的知乎發現原來可以插入視頻(然而不支持B站視頻。所以還是發地址吧……PBS:NOVA:《宇宙的構造》(全四集)(中英雙語字幕)(2)_紀錄片宏觀上,其實連這一個方向都是人類為了便於理解,在人類可觀測的有限空間內手工標示上去的,當你把觀測範圍上升到可以察覺光速的宏大空間後,會發現時間不是一個矢量,而是一個曲面。微觀上就更好理解了,時間是純粹的唯心主義,脫離了統計,根本就不曾存在過。
這部分內容否定的是 now /present / 現在, 而不是time / change以上例子要告訴我們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以及時間的流動,其實並不存在。宇宙中所有的事件,都存在於一個四維(三維空間 + 時間)的時空連續體中。
愛因斯坦在一封信中寫到:你可以把整個宇宙看成一盤電影膠片,所有的事件,無論它發生在什麼時間,都記錄在上面。但是,如果你坐在電影院里,卻只能從頭到尾地單向觀看電影,不能回放,也不能跳轉。這是電影放映機的工作方式。"...for us physicists believ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s only an illusion, although a convincing one."
對於我們物理學家來說,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分只是一種幻覺,儘管看起來很真實。
也許是因果律的緣故。因必須先於果,導致時間只能從發生【因】的過去走向發生【果】的未來……
看到很多答案都提到熵增,我想補充一點:CPT聯合對稱性目前認為嚴格成立,但是在某些過程中CP對稱性被破壞,因此T對稱性(即時間反演對稱性)一定破壞才能保證CPT對稱性成立,這就意味著存在時間箭頭。本科生強答,見笑了
你所認為的時間單向,那只是針對你的維度而言,或者說,是根據你的生存方式,觀測手段,感知能力而言。對於不同維度,不同生存方式的物體來說,時間並不是一個面貌。
或許你會說難道有例外么?真的有,對於燈塔水母來說,時間就是個循環,沒有始也沒有終,如果沒有外力介入,它就那麼周而復始的活著。
我們所認知的一切不過是在自我領域的無知想像,所以每一次科學突破都如此激動人心。
漫天星斗下,我這工科宅男都浪漫起來了,這狀態不對啊……時間是事件疊加被我們所感知的結果。而事件是靠能量相互影響,且能量不可逆向(熱力第二定律),所以時間不可逆。當然了,這僅是基於目前人類的認知,以後會不會被推翻都很難說。
你只能從高處往低處落,而不能憑空飛升。
時間也是一種勢能。
整個宇宙都在掉落。
直到觸底反彈。時間,是人腦對時空運動和變化的度量。
是只存在於人腦中的虛擬抽象概念。時間是人腦由於觀察和記憶產生的一種幻覺,根本就不存在。
就像米,是人腦對空間距離的度量一樣。
你可以往左五米往上十米,但
米,這個長度單位本身,有方向嗎?一般認為宇宙萬物的本質都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不存在不變的東西,你想,如果有什麼東西是永世不變的,那時間對他來說不就凝固了嗎?時間不就不存在了嗎。
在世界永遠都在運動變化這個前提下,你,作為一個觀察者,看著這個世界,並用大腦記憶你看到的信息,時間產生了。
時間產生的關鍵,不是物質運動,是記憶。
你看到這個物質是什麼狀態,記下來,然後再看,再記下來。
腦中的兩份記憶比較,發現狀態變化了,變化的程度,就是時間。所以時間就是個度量可觀測時空變化程度的單位,本來就不存在什麼方向問題,你看著孩子變成大人,覺得時間在朝正向走,等你哪天看到大人慢慢變成孩子,你照樣覺得時間在朝正向走,因為時間只衡量變化,只要變,怎麼變都行,時不是單向,時間壓根就沒有方向。
=====================
答完了,下面不是回復和主題也無關,一時想起來了記這裡備忘
如果理解了時間,再看看變化,
物質之間會轉化、變化、運動,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變。物質之間為什麼會變?停著不動不好嗎?
同一環境下,如果裡面的東西都是完全一樣的,那麼他們之間將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物質之所以變化是因為他們之間不一樣,他們的「能級」(瞎起的名,非原意)高低有差異,所以會有天然的變化,高能級變低,低能級變高。為什麼高的就變低低的就變高?為啥呢么自動會變?為什麼熱力學第二定律適用範圍比萬有引力相對論量子力學還廣還深遠?
因為這一切都是假的?物質根本就沒變,變的是觀察者,是你自己!
人類的智慧和思想,如何認知一個物體?
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知道到精深,是如何循序漸進實現的?差異,才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你能認知某物,是因為你認識到了它和其他東西的區別,這就是差異。
差異越大,認知越深入也越容易。人的大腦和青蛙的大腦一樣,都無法意識到不動的東西。
青蛙意識不到停止不動的蒼蠅,人意識不到永不變化的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不斷變化的。因為不變的東西,你根本看不見。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實際上我們可以有一個驚人的理論,比時間不存在還驚人。
運動和變化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人腦的幻覺而已。
真實的宇宙,是完全停滯的,所有時空所有物質,永遠都不會有任何變化。他就這麼一直,永遠的停滯下去。
這無窮停滯的時空,不知為什麼,出現了一個帶思想的觀察者,就是「你」!
你為什麼你能觀察到物質運動?
風吹葉動,是風動,葉動,還是心動?動的不是物質,動的是你自己,動的是你的觀察物質的角度和維度一塊石頭,就停在那裡不動,
你不斷的從各種角度,各種深度維度觀察他,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信息,你會發現,石頭並非不動,在某個角度某個層次上看,石頭是運動的。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什麼都沒變,變的是你自己,你大腦的高速的觀察和對石頭差異的比較造成了石頭在動的錯覺。一輛汽車在高速行駛,你看到了運動,汽車沒動,高速運動的是你的視角,是你的大腦。如果把汽車縮到足夠小,小到你看不見他,在你看來他就是靜止的了。汽車沒變,變的是你的視角。為什麼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嘗試,各種角度維度的觀察來拓展我們的視界,看到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小的世界?從而把停滯的世界,硬是看出運動的錯覺?
因為我們有記憶。
如果人沒有記憶,就無法比較看到的物質,不能比較就不能衡量差異,人就會和宇宙的其他物質一樣,活在永恆之中,
永恆的停滯,永恆的死亡。
但因為我們有記憶,所以可以記錄和比較從而發現物質差異,我們發現的越多,我們的觀察和認知空間就越大,我們自身相對宇宙時空的其他物質,積累的差異也越大。
而這種差異的擴大,正是人類和一切智慧存在的本質目的。熵這個概念,一般認為是對物質之間差異度的一種衡量,同環境下,物質之間差異越大,熵越小,差異越小,熵越大。
因為差異大的相互運動趨勢大,最後一個環境下的所有物質會混合為無差異的一坨,熵增到極致。宇宙完全平衡,停止所有運動變化,歸於寂滅。以上理論對現實的解釋不算有力,熵和時間,運動一樣,也是人腦對外界變化程度的衡量幻覺,一個東西,
當你不觀察不認知他時,他就處於熱寂狀態。你不在乎的看他一眼,發現了他,開始熵減,但不明顯。當你用心用力觀察和比較他時,他會熵減,越用心熵減越多,其實他什麼都沒變,是你在不斷比較和記憶積累差異,你作為一個個體的熵值和這個東西比越來越大了。熵減無極限,因為人對物質的認知是沒有極限的。物體的熵沒變,但你通過觀察對他的認識越深,你相對他的差異越大,你就越有序、熵越低,
由於運動是相互的,你誤認為他在熵減,其實是你自己在熵減。為什麼熵是單向的,自然,全局情況只能增加;特殊,局部情況下才會減少?
因為相對宇宙萬物來說,個人,或者整個人類的認知範圍和深度太小,能觀察研究的東西太少,所以只有我們著重研究的東西能看到熵減,絕大多數我們沒顧得上的事物,全部在熵增。上面是一種熵增情況,還有一種,你發現著重研究的對象也在熵增?為什呢?因為你在觀察它不斷熵減升級的同時,它也在觀察你不斷熵減升級,而且它的升級速度比你還快,導致你倆之間的差異不僅沒拉大反而在縮小,這時候也是熵增。總之,熵減就是你和你的觀察對比對象的差異越來越大,熵增就是你和觀察對比對象的差異越來越小,
如果你要加大和觀察對比對象的差異,就要更使勁的觀察和比較來積累有序信息增加差異,不然它比你更努力更長進,等你倆完全一致沒有區別的時候,你就完了,寂滅。以前記憶靠腦子,後來靠石頭靠繩子靠龜甲靠紙,現在靠硬碟,每次信息存儲介質的更新,都會引發人類文明的重大飛躍,信息存儲介質更新才是影響人類最重大的發明。
機器只能存儲信息,不能比較信息差異得出有序信息,所以人的存在才有意義。
什麼時候機器也能比較信息差異了,人類的使命就告完成,可以安心滅絕了,把文明發展的重任轉交給機器。這就叫人工智慧。靠著這些記憶和人腦對記憶差異的比較,人類文明自身也在不斷積累差異,
而讓自身相對於所處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的差異最大化,正是人類文明,或者機器文明的終極目的。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 = 文明 = 認知空間的拓展 = 差異 = 發現(觀察 + 記憶 + 比較) ∞ 創造
沒錯,
和別人不一樣,越不一樣越好,這就是宇宙時空巡迴萬物的終極目標。
=====================本人民科,基礎差深知自然科學界不可能有所建樹,已轉戰哲學界,專一建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歡迎交流歡迎建設性意見,建設性的意思就是必須有自己的見解。其實時間是逆向的,只是你沒有發覺。
為什麼你沒有發覺?因為隨著時間的倒退,你的記憶在逐漸消失,你不再記得未來的事情。
你看到過所有的結局,你把它退化成理想,並正為理想創造一個原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作為一個從物理本科淪落到物理民科的人來瞎扯一下: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觀點來看,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加的方向;從相對論的觀點來看,時間和空間一起構成了時空,而時空是沒有方向的,舉個例子,在三維空間裡面,你能告訴我x軸的方向嗎?據說最近的研究發現時間和量子糾纏有聯繫,太高深,太前沿,坐等專家來答。
時間的本質是變化,所以既不存在將來,也不存在過去。時間箭頭是單向的,就意味著,一個孤立系統無法再依次回到之前的狀態,就是不可回退,過去和未來是不對稱的。這是由因果關係的非對稱性導致的。因是發散的,果是匯聚的,逆行的時間將無法滿足因果關係。而因果關係是信息和能量在時空中的發散式傳播的體現。也就是說,波的傳播不具有可逆性,譬如,水波,電磁波,它們總是向一切可能的空間傳播。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光通過小洞會產生干涉,我們不知道光子從哪個小洞過去。當我們的設置觀測裝置,能夠分辨出光子從哪個小縫通過時,光的干涉消失了!本答案根據這一現象,提供腦洞,沒有數學證明,很可能不正確,僅提供腦洞。為什麼我怎麼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 愛小臭的回答
時間的流動,只是我們從一個世界都另一個世界去。有個規則支配著我們從當前世界到哪一個世界。這個規則產生的效果就是時間向一個方向流逝。光等粒子的某些量獨立於我們常見的世界之外,存在更高維世界裡,不受前面說的「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規則的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一性質顯現出來,如光通過小縫的時候。假設小孔足夠小,這時候,所有世界以一定概率展現在我們眼前所以光發生衍射了,而兩路光是在同一個更高維世界中,它們會產生聯繫,從而會產生干涉。當我們試圖觀察光子通過哪個縫時,也破壞了條件,從而降維了,我們進入到觀測到的世界中,干涉現象消失了。在高維世界中,有無窮多個常見世界每個觀測都會帶我們進入其中一個世界。如果,找到兩個世界,兩個世界上的所有量都一樣,我們就不能區別這是兩個世界。時間是可以倒流的,但是在我們這個維度上倒流和不倒流沒有區別。僅提供腦洞。如果時間可逆的話,那麼物質就可以恢復到起始的狀態。
而從人類目前觀測的結果來看,一個系統內的無序程度總是在增加(熵增),而不是反過來。這個與觀測者在哪個參考系無關。
從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演進歷程來看,宇宙從低「熵」的初期開始,「熵」在不斷增加,恆星的能量在不斷地耗散,變成紅巨星,然後坍縮變成「白矮星」,最後耗盡能量變成「黑矮星」,最後解體到無序的粒子狀態。
人類至今還沒有發現這一演進歷程有反過來的現象,也就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時光倒流,物質恢復到初始的狀態。熱力學第二定律在這個時空內還一直有效。
在這個過程中,時間是單向的,不可逆的。因為頭腦中一個個念頭的出現有先後,從而出現了時間的概念,時間只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中。四維空間不是三維空間加時間,否則三維空間為什麼不是二維空間加時間?
如果時間逆行,你腦袋裡的一切粒子的速度(矢量)都將變為時間「順行」時的相反數,也就是反向,所以說就算時間反向了動物也不可能察覺。不可能出現,世間一切矢量都反向唯獨作為觀察者的動物的大腦里的矢量不反向的情況。
也就是說,觀察者觀察、獲取信息,是依賴於物質的,而這些物質與宇宙中的物質又無區別,所以一切物質,不論沿時間順行還是逆行,始終同向運動,因此我們不可能獲取到類似於「今天早上時間逆行了」之類的結論。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時間是單向流動的呢?首先,出現了一個錯覺,是假定時間是流動的。實際上,以時間為參考系,流動的反而是人。(不要狹義地理解這句話,下面會有更深刻的解釋)(更新,這裡特指的「空間人」,即,排除時間長度的人,某一時刻的你)
第一,維度概念。申明,維度不是虛構的概念。提前給出一個定論:所有的維度,本質是等效的。(後續會提到)我們從空間說起,空間分為三個維度,普遍叫做長寬高,但實際上,長寬高這三個維度本質上是等同的,長也可以是寬,高也可以是長。因此,實際的一根維度,如果屬於空間維,那麼除了它的獨立性之外,它沒有更多的特徵可以使它被從其它維度中區分開來。維度的本質是一種容納萬物的最基本載體。好的,我們暫且認定空間只有三個維,畢竟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四維空間(四個維全是空間)的存在。(也可以這樣想,我們最開始對空間的定義上就是這樣規定的,那麼胡亂添加四維空間的說法,其含義也必然和原來的「空間」相悖)現在我們討論一下,關於時間的問題。首先,題主所說的時間流動顯然是主觀的感受,這不可否認。我們避開這一點,先看如下:時間的線性——時間線。按物質呈現的方式,顯然每多一個維度,可容納的量會增加。從一張紙到一隻盒子,顯然盒子可容納的量是優於一張紙的。顯然,假設每一個時間點都能容納一個「當下的你」,那麼一個有長度的時間區域所能容納的你,和任何一個「當下的你」所具有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於是,我們把這具有容納性的實在,稱之為時間之維。現在問題來了,請問時間只是一條線嗎?什麼證據證明只有這樣一條時間的河流,並且它永不停息永不曲折?我們開始進行宏偉的思考……讓我們先回到空間中,當我們確定一個「長」維,物體的空間性質顯然不夠完全。那麼我們是怎樣消除這種缺陷的呢?我們試圖找到一個獨立的方向,這個方向不受「長」維的限制,並可以表達出長維所不能表達的空間性質。我們發現這是可行的,並將新找到的維冠以「寬」維之名。並且,這兩個維度之間的獨立關係形象被描述成「垂直」的關係,意味著它們之間是獨立的。以此類推,我們發現還有第三個與長和寬都垂直的維,「高」。當我們發現高的存在之後,整個空間的性質可以被完整表達,這說明空間有且只有三個維度。這裡我們將強調的是,維具有容納性,這種容納是「量」上的容納。好了,回到時間!古人是有智慧的,把空間和時間統稱為時空,幾乎將兩者形容為同樣浩瀚的存在。那麼,若果有一天你忽然發現,你所認識這浩瀚的時間,不過是更加偉岸的時間海中的一股暗流而已,又會有怎樣的思考呢?……同上面空間的探索一樣,我們把這最樸素的時間維度拿出來,我們首先假定我們從生到死所經歷的這條時間線是筆直的。(當然,很可能是不筆直的,但不妨設為直的,這不會影響討論的結果)我們像賦予空間維以「長」一樣,鄭重賦予這條時間維以「微」名。這第一根時間維稱為微維。微維首先垂直於空間(即空間三維)。由微維和空間組成的時空稱為微世界。這個微世界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所在。我們思考,是否有一根維度是更加垂直的存在呢?好的,為了方便理解。我們把宇宙想像成一個質點,而忽略掉它的空間性質。把這個點放到微維之上,使之沿其行駛。顯然,這狹窄的時間渠道是難以忍受的,我們能輕易地發現與微維垂直的維——我們稱為「雅「維。這根雅維是獨立於微世界之外的存在,描繪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的客觀存在。我們把微、雅、空間的五維組合命名為雅世界。當世界縮為一點的時候,孤獨的世界在無限的時間平面上前行,不知去向何方……聰敏的人可能已經猜到,這雅世界的雅維方向,似乎與人們傳說中的平行世界有關。這一點我不置可否。因為根據維的等效性,我們從小生長到大的這條時間線,也莫不是一根「雅」維,從這一點看,我們早已是平行世界的旅行者。關於等效性,我再補充一點,有一個「間」內的維的等效性,也有異「間」內的維的等效性,為了更清楚地分析可以加以區分,但它們的內核是一致的。————————————————————(先佔個關於光速的課題,學習了再討論hhh...)待更。推薦你一本書《時間之箭》,裡面討論了時間方向性的問題,應該可以較為全面地解答你的問題。
當你站著一個充滿所有可能性的宇宙當中,你無論向任何方向探索,都是感覺向前移動的。
數學和物理是對現實的一種解釋,是一種人造的模型。拋開現實講模型的那都是耍流氓。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僅僅是,通常的生物都不能夠觀察到「未來」,或者說沒有辦法記住「未來」。
人類的感知是基於人類的。比如說色彩,不同顏色的物理學解釋非常簡單,但是物理學不能解釋人類附加給不同色彩的不同意義。
同樣的,我認為人類本來就算是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無限reset等等。但是即使我們從未來穿越而來,我們也只是回到當時的狀態,失去了「未來」的記憶,然後再重複一遍同樣的路徑罷了。
畢竟人類也是我們自己的定義。從物理的角度看,人類並不算是一團很有鑒別性的物質。如果時間是可逆的,那麼世界將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中。不同於平常認知中個體的穿越——個體回到過去某個時間節點後,個體保留著對於未來的記憶和超越這個時間節點的思想,而其他群體的記憶在內的所有東西,都回到過去時間節點的狀態。時間可逆——相當於說世界的所有生物、非生物的一切狀態都同步地回到過去那個時間節點的狀態——也就是說,即使你回到了過去,你也意識不到。你依然覺得時間是單向的,就像我們把電影倒退到某個點,從這個點重新看起,一切沒有什麼不正常。如果真是這樣,那一切的定律都只適用於造物主給限定的框架內,又如何用它們去認識外面的世界呢?造物主是否有這個能力,我無從得知,只是記得珍惜當下的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長篇大論。當然前提是對熵這個概念有一定了解。在封閉系統中,時間的流向本質就是信息增加也就是熵增的過程。因為更多的信息才能容納更少的信息,只有通過熵增才能感受到「過去」這個低熵狀態的存在,反過來是行不通的。因為那樣在這個封閉系統中就會丟失「過去」這個狀態,那麼「過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處於宇宙這個封閉系統中的我們,只能感受到大爆炸走向熱寂的過程。即使在宇宙之外(如果存在的話)一切都是倒過來的抑或是一塵不變的依然如此。
原因可能在於時間對稱性的破壞。據我所知有好多種破壞方式,這些方式綜合在一起便構成了時間的前後不對稱性。首先CPT聯合對稱是嚴格成立的,而CP對稱性已被證明是破缺的,因而,T對稱性也必然是破缺的。這是其一其次,熱力學第二定律給定了熱力學時間箭頭,指明事物向著無序度增高的概率上發展。再次就是所謂的量子力學坍縮。測量過程會導致粒子的狀態不可逆的坍縮在一個單態上。這些是我以為的時間不對稱性的原因。不過也可能只是表象。
時間是變化的嗎 我的回答是 時間是不變的 由於時間是永恆不變的 所以我們選取了時間作為參照物 所謂生老病死 春夏秋冬 是物質形態的轉化 時間不是單向線 他是一條水平線 太陽高於水平面叫升起 低於水平面叫落下
時間,因果。
這兩個我們最常用的詞,無論用什麼語言來描繪,用什麼公式去推導,其實說到底,那並不一件什麼事物(或東西),而是人們用來認識這個世界與人生的概念,或者叫思維方式而已。
什麼叫時間?
就是已經發生了,你不能讓它變成從未發生過。就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你想讓它發生,就只可能發生在對於現在來說的未來,而不是過去。就算你能穿越回去,讓已經發生的不再發生,可惜,穿越就是已經發生過的,那件你讓它不發生的「已經發生的事」,其實還是已經發生了,不然你怎麼知道「已經發生過這件事「?
並且你也不可能回到」還沒有穿越過「那個時候,因為你想回去的話,必須再穿越一次,所以不管怎麼樣也穿越過了。你已經有過相關的記憶了。好吧,你說可能會失憶,那麼失憶的前提也是,存在過那個記憶,不可能再變回」不存在過」那個狀態,或者時候。經歷過就是經歷過,就產生過影響。既有過,就沒法無視。
看見沒有,所謂的發生,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所謂的記憶,所謂的經歷,所謂的有無,都只是我們用以看待事情的思維方式。
所謂的單向,所謂的流動,也只是把這種認識方式、思維方式、這種概念,找一個詞語來形容而已。下面是我從《七堂極簡物理課》第六課 概率、時間和黑洞的熱的摘抄小結。非物理相關專業,其實不太懂,做個搬運工。時間是什麼?時間為什麼只有一個方向?中學物理可能都學過,熱量是物體內的原子或者原子團運動速度的表現,運動越快,越熱。熱量總是從熱的物體到冷的物體。概率上來說,熱物體中運動快的原子撞向冷物體的運動慢的原子而損失能量的可能性更大。這可能關係到時間的本質。在所有不發生熱交換、或者熱交換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未來、過去、現在都是一模一樣的。理想狀態中無摩擦的鐘擺永遠擺動下去,正著、倒著播放都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有摩擦,鐘擺微微加熱了底座,損失了能量,運動速度會減慢,這個我們叫摩擦生熱。此時我們立馬能夠分辨出未來(鐘擺變慢的方向)和過去。反過來就不對了。只有當熱量發生轉移時,才有過去和未來的區別。相對論告訴我們,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時間,宇宙沒有同步的時鐘,『現在』是主觀的,全宇宙都有一個共同的『現在』是種幻覺。我們和周圍世界的互動無法追究到微小的細節。世界內部微觀的相互作用促使某系統內部出現了時間性的現象,這個系統只通過無數變數相互作用。我們的記憶和意識建立在這些概率性的現象之上。——摘自《七堂極簡物理課》第六課 概率、時間和黑洞的熱《時間簡史》中霍金說,時間的方向總是向熵增大的方向。
http://weixin.qq.com/r/eD_agoHE-tyBrcXh92p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掃碼關注joyreadrun.事實上,我們並不能直接感受到時間在流動在變化,我們體驗到時間的流動是通過「記憶」實現的。是因為處於現在的我們,有著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記憶,而對於未來的事情卻一無所知。我們可以通過留在腦海中的印象去感知過去,卻感知不到接著要發生什麼。我們對比現在與過去的某個時間點,然後意識到噢時間過去了。
因為我們平時談論的「時間」並不是一個客觀「事物」,只是一種主觀上抽象的「概念」。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時間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種模糊的感知,它變得清晰是在鐘錶普及了之後。時間獲得準確的定義和精確的度量是在近代科學興起以後。即使在今天,不同的思維體系對時間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認真的討論「時間」,必須先限定思維的範疇。
這個問題我也想很久了,一開始覺得時間就像前人說的是三維空間上的另一個維度,後來覺得既然我們對時間的察覺只能靠大腦對事物變化的速率來獲得,那麼時間完全可以是任意方向,只要這個方向上我們的感覺一致。或者,時間會不會是量子狀態改變的表現?也就是說下一刻的意思其實是量子狀態變化的最小單位,過去,現在,未來不過是不同的量子狀態,也就是此刻的我不過是此刻我身上所有粒子狀態的集合。這樣我們不用管時間是什麼方向,只需關注粒子的變化。題外話:而由於量子運動的不確定性,每一刻都有無數個平行世界,我們只是待在一個我們可以感知的世界。
人類的時間實質就是因果律,就像另外一個答案說的,如果把宇宙視為一個膠片,實質上就是否定了因果律的意義,那麼時間的單向性也就沒有意義。如果最終物理學證明經典因果律是局部性的,那麼時間單向性也是不絕對的了。
不可逆。
就好比你昨天比今天永遠年輕。但是,誰就一定確定時間是單向的呢??
呃
因為所有的坐標軸都需要且只有一個正方向。
至於「流動」,
那是你「自己的感覺」,也叫人類的感覺吧。也可以稱之為錯覺。並不是「時間」的真實面目。三維生物怎麼能理解了四維的東西呢,姑且把時間當成第四維吧。超越光速就能穿越時間嗎?答案是不可能。
時間這個概念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們對於世界萬物表現出的相似性規律性作出的一種總結和約定。舉個例子,對於烤麵包這件事,並不是十分鐘後麵包會被烤熟,而是麵包剛烤熟發現這個現象的人都會一致認為十分鐘過去了,在這件事中時間是人們為了方便彼此交流而約定的一個概念,但這樣的約定設立的前提是兩者觀察視角相似。但時間並不是一個天然存在的東西,它是在歷史上人們看到日出日落反覆循環而人為創造出來的物理量。在研究微觀量子時,宏觀意義上的一秒鐘對於極易受外界影響的粒子簡直堪比一億年之久,任何兩粒子經厲這麼久的時間即使人為控制的變數如何單一也不會穩定同步,除非粒子間存在關聯。這樣看來,人們談時間就像在談一個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物,因為看到的不及滄海之一粟。總結下,時間是關於自然規律的函數,這個函數之所以單向是因為我們認為自然界存在邏輯性。
你以為時光倒流是很簡單的事,其實整個宇宙都要陪你一起。所以,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能量能讓整個宇宙陪你瘋狂。你要瘋狂,你就滅亡。
我一直感覺時間是由某種未知的力的作用產生的,
能否把這個問題理解為:宇宙中所有事物能否同步逆向發展?
看過恐龍特級克賽號嗎
你永遠無法研究時間
因為我們就生活在時間裡
如果時間靜止了 和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
時間即是智子
而我們在物理學上研究的時間 只是一個假設
鐘錶在走 不是因為「時間」在前進 而是鐘錶本身就在動我認為這是規定的,即使空間是不連續的,只要計算是連續的,也不影響我們認識世界。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有一天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人工意識,但是對這個意識來說,他看到的世界是連續的嗎?我們所謂的聯繫世界本身就是腦補的,人工意識的內在就是0何1,怎麼可能是連續的?時間的本質是物質運動規律,計一個態的周期性變化為時間一,在不同參考系下可能有不同,但參考系自身是感覺不到的,一切事物速度同步變快或者變慢,對你無意義,你也不可能知道。
關於世界的連續性為什麼是腦補的,可以關注我的專欄。石里克《自然哲學》
首先你應該想,時間在逆向行駛你能感覺到嗎?
說一個自己的理解吧。如果時間的流向不是單向的,是可逆的,甚至是多方向的,那麼必須有人觀察到時間多向流作用在物體上,並體現出其特徵時,時間的多向流動才會被承認。然而我並沒有發現此類現象,或者狗眼不夠造化沒有看到,因而我不承認。
我給個民科一點的說法吧。我的理解是,時間的單向性來源於因果關係。因果關係一方面來自對宇宙的觀測,另一方面是一種信仰。如果不承認因果關係,人根本無法認識任何東西。相對論也好,量子理論也好,都沒有打算在因果關係之下做什麼工作。它們是基於因果關係之上的。並且我不認為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有對時間的單向性做出解釋。更多的是對它的描述。也就是沒解決為什麼,而是說它是什麼。
看不懂給大家的回答點贊。。
其實你可以追尋到宇宙大爆炸 按照邏輯開始 爆炸後產生世界 現在的單項行駛只是現在 並不代表未來不可能回到原點 我們未知的東西太多了 現在的任何回答都是無法證明的派數理論
我可不可以理解為你的意思是時間能否雙向流動或者多向流動?由此延伸的意思是否能這麼說,我們既生活在現在又生活在過去?原諒我是文科生,不是理科生,有些高深的我可能解釋不了。
時間是度量過程與度量結果的總和,前者逆熱力學之矢,後者順熱力學之矢,總和其實為零的。之所以我們認為時間有方向,是因為我們忘了度量過程這個反時間方向。
建議你去看看《宇宙的奇蹟》第一集天地宿命。時間的箭頭就像高中化學老師教的化學反應原理-熵增,原來的狀態是熵值低的,後來的狀態是熵值高的,這些變化只會讓原來有序的變成無序的,就像你在海邊堆起來的房子,經過海風一個晚上的努力,那個房子變得面目全非,變得更無序。時間箭頭不是雙向的,只能一直往前,直到宇宙的第五紀元,一切都是光子,達到最無序的狀態,時間箭頭被凍住。
時間只是人設定的概念。相對現在的人已知而言,時間是不逆轉的。但是在另外一套邏輯下,另外一個宇宙中,時間也許是可逆的。
因為宇宙的熵在增加,宇宙在變得越發均勻,變得均勻的過程是自發的,所以你感覺時間在流動。
人是無法感覺到時間的,我們所理解的時間是基於我們意識主觀抽象出來的一個概念,我們從變化來感覺時間,就算時間的流逝在不停地變化,我們也無法知道,因為我們也在這個變化裡面
因為熵不會減少,只會增加。熵增的單向性導致時間的單向性。
世界本事就是單向的
推薦閱讀:
※你如何詮釋時間?它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什麼才能打敗時間?
※打算辭職在家照顧已經變成植物人的媽媽,如何合理利用時間,還不至於變成社交白痴?
※如果時間停止你還可以動你想乾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時間重置是個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