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縮放拍顯示器得到的照片時會有奇怪的紋路?

比如下圖就是我拍顯示器上內容得到的照片,上面可以看到網格狀的紋路

然後,當你在手機上所放的時候,那個紋路會發生變化。

比如這樣:

所以我的問題是:

1,這個紋路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2,紋路為什麼會在你縮放圖片時發生變化?


這個我要來回答!

這個東西叫摩爾條紋,以下的內容基於我所學習過的物理學知識,若是有不妥之處,歡迎討論!

摩爾條紋,大家也許沒聽說過,但是如果細心一定觀察到過。當你拿著手機/相機拍攝電腦屏幕時,能看見不規則的條紋,很不爽有沒有!拍的圖片上總是有這東西,怎麼也去不掉啊!

那麼為什麼有這些討厭的條紋呢?一個字:拍頻!(明明就是一個字)

現在我要來往深扒一扒。題主屏幕上的條紋正是數字時代帶來的。你要是拿個照相底片(照過的膠捲),再拿一個放大鏡看,保證看不出來什麼亂七八糟的條紋。現在我們用的顯示屏基本都是液晶屏,是由像素陣列組成的,像素的多少就代表了屏幕的解析度(像素不能無限小,一是工藝限制,二是明視距離時人眼的解析度,高了浪費,資本家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嘛。比如我的手機解析度720p,平板是1080p)。

此時搬出採樣定理_百度百科(遙想當年數字電路考試):採樣頻率不小於信號頻率的2倍時,才能保證信號不失真。(這裡可能不嚴謹,但是有助於理解)

好了我們類比一下。這裡我們要把顯示屏的像素周期(像素點間距)看成採樣頻率,然後顯示的圖案的像素周期(注意思是圖案本身的解析度)看成信號頻率,那麼問題就來了,怎麼分配像素(怎麼採樣)?

如果顯示的像素周期小於等於圖像的像素周期(採樣頻率≥信號頻率),那麼信號不失真,圖片顯示比較好,沒有異樣。那麼如果反過來呢?圖片上好幾個像素才分配到顯示屏上一個像素,怎麼顯示啊好糾結,於是就會有拍頻(兩個頻率相近的波,疊加在一起會出現另一個頻率的周期「信號」)出現,也就會出現原本沒有的圖案(奇怪的條紋)。

(上圖來自光 學 原 理)

個人認為下面這張圖極好的說明了上面的現象。圖片下面的數字表示其縮放比例。

(這個圖看的時候可以盡量放大一點)

這是我畫的一個光路圖中的一小部分,我把不同比例顯示的情況放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可以看到,當現實比例很大時,橫向條紋完整沒有異樣。當顯示比例縮小時,圖片因為像素分配的不夠(採樣周期跟不上信號周期了),圖片顯示開始出現異樣(信號完整性被破壞,有的信息丟失啦)。當縮小到25%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的橫向細條紋,變成了明暗相間的寬條紋!圖片中的像素周期和顯示屏像素周期(兩列頻率相近的波)形成了拍頻,明暗條紋的周期比原先的細條紋周期要長很多。為什麼人眼看不到或者很難看到,但是手機拍的照片就能看到?一個字:像素太低。

視網膜中心凹處視錐細胞密度最高,達到127637/mm^{2}

尼康D610分分鐘秒殺各位的手機,像素6016×4016,尺寸36mm×24mm,密度是27963/mm^{2} ,兩者差了一個數量級。像素的密度不夠高(採樣的頻率低),所以相較於人眼,手機拍出的照片(對了,還要在顯示屏上再來一次上面的過程)更容易拍出摩爾條紋。

那麼縮放照片會有不同的條紋也就比較容易解釋了。縮放圖片,就是改變了信號周期(圖像像素密度),但是採樣周期(顯示屏像素密度)不變,拍頻就會在圖片的不同地方出現,自然會出現奇怪的條紋了。

以上。

參考:1.馮琛莉. 人視網膜視錐細胞數量及在黃斑部分布的研究[D]. 復旦大學, 2007. DOI:10.7666/d.y1169944.


摩爾紋,moire pattern。可以用很多角度來解釋,比如干涉啊,差拍啊之類的。在數字圖像處理里認為,這就是欠採樣。。。


諧振

1.顯示器是由一系列小格子組成,小格子是規律排列的

2.你的相機的感測器的像素點是與顯示器類似的規律排列的

3.你觀看相片的屏幕也是由小格子組成的,組成規律也類似。

相同規律的圖像有一系列的諧振拼點,縮放會改變頻率,使得在不同頻點上產生諧振


推薦閱讀:

陽光下,人影在柱子的影子邊緣被拉伸涉及到什麼光學原因?
費馬原理說光傳播光程為極值,那有沒有極大值的例子?
偏光鏡一定能防紫外線嗎?
集成光路也分模擬與數字么?
為什麼電影小說遊戲中出現的傳送門大多數是藍色的?

TAG:顯示器 | 光學 | 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