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水平如何?

恕我直言

你讓大部分答主管理20人估計都費勁,就別為難他們了。

其實他們那不是評價,那是他們的感觀。

你要是評價一個人對他得有起碼的了解,總理這一類人偉人不是被仰望就是被拉下神壇,要想真的得出來公正的評論,再等個幾十上百年吧。

還有,無論你評價總理好也罷大方也罷,從事實看,在那一批領導人的帶領下我們的方向是對的,能到今天就是一個奇蹟。至於那些抓著一點事情就否定的答主,是真的鼠目寸光,網路政治家,給他一個鍵盤,我覺得他能攻下整個世界。

我現在最討厭的就是去評價一個先輩,歌頌他沒必要,抓著他的私生活或者芝麻大的事去罵他否定他是真的low。

答案有些攻擊人,匿了。


評價這樣的歷史人物,沒有足夠高的眼光層次,足夠紮實的歷史基礎,和中肯客觀的態度,是非常不現實的。某些高票陰陽怪氣指桑罵槐,真是讓人汗顏,這些答案與你們平日里所唾棄的地攤文學或者是小學課本有什麼區別

依舊是不真實 不客觀 不公正!


國內太捧,國外(尤其是那幫華人作者)太貶。

在那個時代,外交官的個人能力已經不是決定性因素了。十九世紀末期以前,大部分同盟在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上,參雜有大量君主、統治階級喜惡。

比較遠的有,舊三皇同盟、蛤堡聯盟等;比較近的就是,丘胖這幫人把奧斯曼擠到同盟國。而二戰爆發前,反對派就以美國一戰沒有獲利來譏諷羅斯福。

時代讓梅特涅(這是一個天才外交家,卻是個失敗的首相)維護了歐洲大陸的最後均勢,在11年里把已經衰落的蛤堡領地增加了50%。而到了俾斯曼(這是個蠻好的外交家,更是個可怕的首相)就不可以了。

德國就太過強大了,與之結盟就會與其他國家交惡,而沒有一個歐陸國家可以獨立對抗它。所以俾斯曼一手建立了善意中立理論和新三皇同盟,就像拿破崙戰爭後一樣,從德、奧、意、羅、俄同盟和英、德、意、奧地中海協定將法國孤立(講真,我還挺喜歡俾斯曼時期的德二)。

而時代給周總理跳舞的檯子就那麼大。國家形勢要一邊倒,他就只能一邊倒。國家形勢要兩個拳頭打人,他就只能去談第三世界。國家形勢要聯美抗蘇,他就只能去怒斥東歐記者。

在印度(和五原則)在日內瓦(瓦解了美帝從印度支那逼迫中國的可能)在亞非(求同存異)都是近乎完美的表現,達成了外交目的。

作為外交官巧言說服帝國君主的時代已經不復返了。他能做到分理必爭,面對資本主義陣營挑釁的提問,能幽默又詼諧的去回答已經是難得可貴了。

我敬佩並且愛戴這個人,但認為什麼只給周恩來下半旗什麼的是在侮辱他。順便吐槽一句,我真的想槍斃這幫編課本和編文章的,有機會我寫個二哈飛渡也去發表。


始終沒超出赫德的評價:

對華外交:獅子開口,後退一步,基本能成,如若不成,也無損失。


八面玲瓏,四處來風,有口皆碑

然後我想起了有口皆碑的曼德拉和被人罵獨裁國外口碑崩掉的鄧小平。

嚴格意義來說,我個人推斷是有才華有能力,但是被壓制的。

比如說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但周恩來從一開始就反對絕對的一邊倒。他在鞏固和發展與東方陣營的關係的同時,謀求與西方陣營的交往和和解,從中協調國際關係,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這種區別對待、爭取多數的方針打破了將外交陣線簡單劃為「兩個營壘」的僵硬作法,為中國拓展外交空間,打開外交工作的局面開闢了道路。

早起的時候周總理是不同意一邊倒的。

據傳尼克松是這麼評價過:「把民族利益放在意識形態之上的政治家」(沒找到具體的評價)

而在鳳凰大視野里有這麼一句話:

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對尼克松說,周恩來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尼克松肯定的說是的,他是一個偉人,本世紀罕見的偉人,我感到惋惜的是,他生活在巨大的陰影之中,他總是小心謹慎地讓舞台的聚光燈照射另一個人身上。

事實上考慮到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我認為平心而論周總理的外交水平最起碼是頂尖的,奈何具有時代的因素限制了能力。

畢竟雖然被限制了一些地方,但是終歸是能做事的,低頭做一些不太好的事總好過昂頭挺胸不干事的清流。


知乎的水平原來這麼高,稱讚周總理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看不上周總理,搞得好像周總理是開國以來最差的總理一樣。


屬於前三十年外交工作重心的、宣傳機構大力宣揚過所謂「友好」的國家當中,與中國:

兵戎相見者有之(印、蘇、越)

排華屠華者有之(緬、印尼、越)

升恩斗仇者有之(阿爾巴尼亞、越)

話說國家間產生點糾紛很正常,但像前三十年那樣動不動就是180度大轉彎的,在世界外交史上都罕有其匹。與這些國家相比,「鮮血凝結成的友誼」簡直就是非常可愛了。畢竟當時北棒子只是拿走了半個長白山、只是隔三差五來要飯、只是偶爾煽動下邊民叛逃。而沒有逼得中國發動自衛反擊戰,不是嗎?

當中國與上述國家處於蜜月期時,完全就是有求必應。為了口頭上的「友誼」,在劃定邊界時吃了大虧(半個長白山、白龍尾、緬北等)。如果不是尼赫魯不自量力的介入xz問題,zn也早就正式簽約放棄了(今天對zn的聲索基本就是口頭上的,收復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

回過頭來再看看大力宣傳的幾大外交成績: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早是在訪問印度時提出的這個概念。結合之後的中印關係來看,強調這個,確定不是在……?)

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這兩場會議到底有什麼值得幾十年如一日的反覆說的?拿戰的維也納會議、一戰的巴黎和會、二戰的雅爾塔會議都沒有享受過這個待遇吧?)

聯合國席位(以一朝一代的角度來說,確為盛事。可以國家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值得大力宣傳的。本人尤其反感那句「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中國入常乃是數千萬在抗戰中犧牲的軍民所奠定的,與那幫黑叔叔們有何干係?)

尼克松訪華(在當時蘇攻美守的大背景下,中國在此事中的主觀能動性到底幾何?)

中日建交(尼克松訪華的後繼效應。另外,大手一揮放棄賠款是不是有些過於「大度」了?)

綜上所述,前三十年外交的特徵就是:

意識形態高於一切

為了支援外國「革命」,寧可本國勒緊褲腰帶(堪比白左。可問題是今天白左都是富貴病,而當時中國完全是打腫臉充胖子);

國際「友誼」高於國家利益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不斷變化的,可正式簽訂條約的邊界卻是受國際法保護的。為了一時口頭上的「友誼」,寧願永久放棄土地。這個真不知道該以何種語言來形容。

結合以上,前三十年的外交水平到底如何。相信大家應該自會有所判斷。


評價一個外交官的水平要看他是不是用有限的成本為這個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我就想問一句,周總理是不是做到了這一點


周總理開始是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最主要的任務是打掃乾淨屋子。屋子打掃的乾淨嗎?很乾凈,而且在打掃屋子的同時,避免了屋子被拆塌。

周總理外交水平怎麼樣?在同代的政治家裡屬於水平很高的。

當時中國空有大國架子,周邊處處是二戰的尾巴。1950年朝鮮戰爭,1954年法屬印支獨立戰爭,1951年三反五反,1957年反右運動,我敢說知乎上這些在這高談闊論揮斥方遒的朋友們遇到上述任何一件事就懵逼了,遑論穩定國內,恢復生產,同時還要防範對岸反動派的滲透與破壞。克什米爾公主號就能把他們全部嚇尿從此再不敢踏出北京一步。

從日內瓦會議到萬隆會議,周總理率領的外交團隊在世界上展示了新中國的真實面貌,打消了周邊鄰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對於紅色巨人的一部分恐懼,拓展了新中國的外交空間,增加了新中國的邦交國,推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與國交往的準則。這還不是外交水平的高超嗎?那你們倒是說說,如果把你們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你們如何利用外交為新中國打開局面呢?


轉一個

《白龍尾島正名》)

負責該次移交的少將馬白山同志親口說:「1950年海南解放,1955年解放軍解放了浮水洲島。解放軍駐此島上,島上有工事。部隊一個連隊駐守島上,也管理老百姓。1955年實行軍銜制,我授銜為少將,任海南軍分區副司令員。……1957年3月,上級指派我為代表,把浮水洲島移交給越南,越南來的代表,也是一個軍分區的副司令。當時有文件,說委任馬白山作為移交浮水洲島的全權代表,同去的還有當時的海南區黨委的一位副書記。……移交時,部隊撤,老百姓不動。有的老百姓不高興。說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變成越南人?


今天中國在世界上可以隨意指點江山了,但各位知友也不要忘了,中國曾經經歷過一個必須要不計血本哈著其它國家才能收穫一兩個「朋友」,而不至於被完全孤立的時代。

好比今日的台灣「外交」,他們每出訪一次就是去當一次冤大頭,通常還要處處受辱。他們不知道金元外交換來的都是表面朋友嗎?但他們能不去嗎?彼時新中國也是如此。

有些人指責當時的中國意識形態思想太重,可問題是美國蘇聯就不講究意識形態了嗎?

還有些人說他反感「黑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說法,我只想說一句「一個人的命運還是要靠自我的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不能因為歷史大勢如此你就不奮鬥了,不奮鬥中華民族就能偉大復興了?


周總理的德行品行是當時最好的!誰說的?

一般認為這代人里道德品行最好的人是陳賡。國母欽定過的。

周是個好總理,但人沒有完美的。舊上海時期周是我共情報系統的最高領導,而養成的一些類似秘密警察的工作習慣,並不好


對周恩來的外交,後人頗有微詞。至少在他任上,直至1971年中國才加入聯合國。此前中國一直沒什麼朋友。中國沒有完成與美國的建交,而且與世界兩大超級大國都陷入了對峙局面。

他倒是打掃乾淨了屋子,但請客沒人來了。

當然這不能說都是他的責任,主要責任是毛澤東。但也不能說他沒一點責任。

具體的外交事務上,周恩來有些事情,讓得太過。比如緬北問題,怎麼就放棄了呢?比如朝鮮清洗延安派,不聽招呼,怎麼就忍了呢?再如麥克馬洪線,對印緬雙重標準。怎麼對緬甸就承認麥克馬洪線了呢?這就給印度中國已經放棄藏南的口實。再如白龍尾島,長白山口等等,大讓特讓,讓出一堆白眼狼。這都造成了「遺禍」。

新中國的外交政策,還是持有了一套傳統的「天朝上國」姿態,厚往薄來。只要奉承下,就能得到豐厚收益——這太容易被套路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說白了就是窮大方。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時,可不止美國要求支援中國,糧食歉收的蘇聯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中國就是不接受啊!不但不接受,還為「爭口氣」,大饑荒時代加速償還蘇聯抗美援朝的物資。人家可沒強求你,是你這麼硬來的。是你天朝面子重要還是人民活命重要?這,誰負主要責任?

中國早已沒有了天朝上國的地位,搞這套誰會你意?就已經被視為軟弱。但周堅持搞這套,這是套很落後的外交思維。誤判了自己,然後導致了其他國家對自己的誤判。本來,有些戰爭,是可以避免的。

若論風度,外交家都很有風度。

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這下面有的高票答案真是讓人看醉了,拋開歷

史環境談歷史事件,你比流氓還流氓。

你說他傾蘇也好,傾美也好,拉攏第三世界國家也好,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環境下同時間段發生的事情。

事實上中國一直在玩平衡外交:美國勢大,親蘇。蘇聯勢大,親美。兩者都大,那就拉攏第三世界國家。

周一生的外交策略只圍繞了一個關鍵詞展開:國家利益。從始到終,他的外交工作都是圍繞著這一點展開的。

根據時間線梳理一下,大致可以說分為三個階段。在下文中,我將用新中國——燒餅店,TG——武大郎,美國——西門慶,kmt——潘金蓮,蘇聯——武松的比喻方式描述這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親蘇。時間:五十年代。

武大郎與潘金蓮吵架,雙方都想得到燒餅店的主導權。經過一番雞飛狗跳之後武大郎拿回了燒餅店的主導。但是由於經營不善,燒餅店已經瀕臨破產。(解放戰爭到建國)

在這個過程中,西門慶妄圖通過潘金蓮入主燒餅店,並且直接打壓燒餅店的生意。潘金蓮鬥爭失敗搬到燒餅店對面,與西門慶不斷眉來眼去。(美國援助kmt,中美通商協議等等。)

面對這種形式,武大郎非常憤怒,但是自己勢單力薄,怎麼辦。和談?不可能。西門慶表示想和好你得讓潘金蓮做主,潘金蓮還得給我做小,是個男人就忍不下去。(美國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

面對這種情況,武大郎決定請求自家兄弟,西門慶死對頭,武松的幫助。(一五計劃,一邊倒外交)

於是這個時間段,親蘇,以對抗美國。中國喊蘇聯老大哥,反正喊兩聲不要錢。

武大郎燒餅店正式掛牌恢復運營了。

【第二階段:六七十年代,拉攏第三世界國家】

在第一階段之後,武松表示你再讓我援助可以,你得給我做小弟。燒餅店你得給我一部分。(蘇聯遠東艦隊基地港,長波電台雷達事件)

這個條件不是武大郎能忍的,雖然我丑窮矮,可是我有一顆當大哥的心!喊你兩聲老大哥無所謂,真讓我當小弟想都別想。

那沒辦法了,絕交吧,從武松那裡借的東西要用燒餅還,還不起怎麼辦。哪怕連燒餅帶麵粉一起還(六十年代中蘇關係破裂,中國還債),工具也一定要留下。

武松靠不住了,西門慶虎視眈眈,怎麼辦?

煽動西門慶家裡的家丁僕役,造反。(輸出革命,支持民族解放運動,支持殖民地人民與帝國主義作鬥爭,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做燒餅的一些原料,原本從武松那裡進貨,買不到怎麼辦?賄賂武松和西門慶兩家的雜役,搞一點出來,要不直接向小原料供應商換(支援第三世界國家建設,結交非洲兄弟)反正絕對不向武松低頭。

武大郎燒餅店磕磕絆絆的運營了下去。

【第三階段:六十年代末到七八十年代,親美。】

武松與武大郎的衝突越來越嚴重了(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這個時候做生意吃虧了的西門慶也吃不消與武松的對抗。武大郎提議:不如兩者聯手吧。雙方一拍即合。

這個時候,武大郎趁機提出了要求:1、你離潘金蓮遠點,放棄支持潘金蓮成為店主。

2、讓我加入商會

第一點西門慶愉快的同意了,不再與潘金蓮勾勾搭搭(美國承認一個中國,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

第二點,西門慶假意說這個需要大家投票,實際想給武大郎一個下馬威。但西門慶家的下人們把票都投給了武大郎,狠狠給了西門慶一耳光。(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這讓西門慶意識到,自己的下人乃至管家,再怎麼打壓拉攏也是不聽話的。

但是西門慶還是咽下了這口氣,與武大郎展開了親切友好的合作。他的小弟們也和中國稱兄道弟(中美蜜月,中日蜜月,等等)

藉助這股力量武大郎燒餅店終於撐住了與武松的對抗,西門慶也再次積蓄了力量。

基本上就是這樣,當然還是有很多事件沒寫進去的,現實也要複雜的多,但是大致如此。

說到底這是理清一個脈絡給你,讓你明白中國的外交政策為什麼來回變。說到底外交政策只有一個目的:維護國家利益。

周總理還是做到了的,像那個什麼說和中國交好的國家完蛋了的答案,你怎麼不說這些國家都和蘇聯交好過呢?他們是因為和蘇聯交好完蛋的還是因為和中國交好完蛋的?瞎扯什麼呢你。

說到底輸出革命這種行為,和人造本拉登一樣,就是為了打擊削弱帝國主義實力,吸引帝國主義注意力的,完蛋不完蛋沒關係,國家利益收大於支就可以了。

輸出革命五年,折騰帝國主義二十年,夠本了。坦尚尼亞這樣的就更不用說了,物超所值。

不要脫離歷史國際環境談國家外交,你在第一階段和西門慶和談,肯定是喪權辱國的。抱有這種想法的只能說真不是個男人,坦然把老婆和事業拱手相讓。

第二階段你投靠哪一方,核心利益都要受損,不如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收益,保住核心利益。

最後說一點:周搞得是貼心外交,不是跪舔外交,跪舔外交是改開之後的,尤其是招商引資口的人。你不要把本朝的錯推給前朝,也不要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事實上,縱觀各種回憶錄,基本都是這麼表達的:周富有人格魅力和東方智慧,是個難纏的外交對手,像是狡猾的狐狸,值得尊敬。

這和曼德拉甘地不一樣,這兩位可沒得到難纏的評價,拿雙方這麼對比顯然是不對的。

蓋棺定論的結論我就不下了,也沒那個膽子,對於這位為共和國操勞一生,從無到有主導打造了中國外交/情報/安保/科研/經濟建設體系的人,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內,對於他的行為政策可以評價,對於他的一生下結論,恐怕是不夠格的。


戰士死了,蒼蠅嗡嗡嗡。

——————

駁「不行不代表不能評價」

我不反對瞎子摸象

我認為瞎子有權利說大象是一根柱子

但是我堅持認為

瞎子,得知道自己是瞎子。


誇鄧設計師,誇周總理,我都沒意見的,但是拜託你們誇之前先做好功課行不行?如果不做功課,拿一些像「周總理來時中國多弱去時中國多強」這種模糊的話語來誇誇就好了,不要瞎扯,不要捏造,更不要靠貶低他人來抬舉周總理,你們這樣做是一粉頂十黑!

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水平如何?www.zhihu.com圖標

這個答案答主自稱是學國際關係的研究生,寫的東西跟地攤文似得,號稱引自北大教授,但連最基本的事實都搞錯了。靠捏造事實來誇周總理,這真的是在誇嗎?

摘幾段我覺得最地攤文最離譜的:

一、毛想和斯大林談,斯大林不見他。毛就一氣之下在宅邸不出來,一口氣住了幾個月。美國媒體就有報道說斯大林軟禁了毛澤東,美國政府有意和中國政府接觸。斯大林才開始和中方進行接觸,同意換約但是兩個人性格不合,怎麼都談不攏,十分不愉快。

二、後來毛向國內發電叫來了周恩來,由周恩來負責《中蘇條約》的談判工作,雙方不久簽訂了草約,毛澤東回國,由周恩來繼續負責後續的談判,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了,中國拿回了所有的主權,並且和蘇聯簽訂了一系列援助條約。

三、毛主席和斯大林膠著了幾個月的東西都沒弄下來,為什麼最後周總理弄下來了?這我覺得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事實是:

老毛1949年12月16日訪蘇,1950元旦蘇聯同意開啟談判,老毛電告周總理可以談判,讓先在政務院審議,再帶材料和各部長過來談判簽協議,周總理1月20日到,1月22日開始談判,2月14日簽訂條約,老毛2月17日離開莫斯科。

老毛訪蘇兩個月,哪來時間住幾個月?協議簽署了老毛才離開,怎麼就變成老毛先回國了?

周總理背後那個中國人就是老毛,認得嗎?不認得就打開錢包拿人民幣出來看看是不是這個男人。

知道你們懶,給你們找好官方黨史鏈接,點進去看吧。

毛澤東生平第一次出國:訪蘇取得巨大成功 打開新中國外交局面(圖)dangshi.people.com.cn圖標

老毛為這個條約撲心撲命(粵語),去到莫斯科被冷落,氣得說在莫斯科的任務就三個——吃飯、拉屎、睡覺,被外媒嘲笑遭無視,後來又被外媒炒作被軟禁。

折騰來折騰去談成了協議,幾十年後竟成了周總理的功勞,老毛還要被說成是無能,找周總理去救駕才談成的。

什麼玩意兒。

最後給其他答案的答主說一句,不要把周總理和老毛的關係說得好像是老毛咄咄逼人似得。周總理做二把手,活在老毛的影子下,不是老毛逼他的,是他自願的。在早期他和別人假傳聖旨把老毛給免了,後來發現沒了老毛不行,又把老毛找出來,當時名義上他還是老毛上司,但是已經自願當老毛二把手了。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本以為岳飛一心北伐,嘔心瀝血,恢復大好河山。上了知乎才知道,此人表面忠誠,實為軍閥,還好秦檜明查。

本以為諸葛亮漢賊不兩立,一心扶持幼主,匡扶漢室。上了知乎才知道他名為漢相,實為董卓,還好死的早。

本以為魏忠賢宦官專政,擾亂朝綱,亂我大明。上了知乎才知道魏公公忠誠可佳,實為國家支柱。

本以為李鴻章自私迂腐,貪污懦弱,宰相合肥天下瘦,簽近不平等條約沒想到中堂大人為我大清第一良臣,用生命為我大清爭取利益,不惜背負罵名

本以為汪精衛漢奸賣國,人人唾棄。上了知乎才知道,兆銘先生曲線救國,將自己的名聲置之度外,實為英雄。

這些也就算了,俱往矣,有些太過久遠。可是,新中國成立,周總理逝世,這才幾年啦!髒水端著太累,忍不住一定要潑下去了?

我不是針對誰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