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up 經典的懸浮樓板在結構受力上是如何實現的?
懸浮樓板是Arup非常經典的項目,作為結構工程師,我更好奇的是它的受力模型是什麼樣子,如何能實現如此大的懸挑。
圖片來源:The Penguin Pool at London Zoo關於圖中倫敦動物園企鵝池的信息:跨越80年的懸浮樓板
同意 @王小磊 的觀點,一上一下兩個懸挑板形成了空間結構體系,受力情況與懸挑完全不同了。
結構俯視是個U形曲面:
模仿這個形狀,建一個U形板,再建一個懸挑板,看看自重導致的受力和變形情況。模型和原結構略有不同,因為建空間曲面實在是太費時間了,我比較懶==版寬1m,傾斜部分坡度1:4(1m:4m),兩個斜板用水平的扇形連接,扇形內徑0.5m,外徑1.5m。懸挑板寬1m,長5m。兩個版豎直方向厚度都取為120mm。計算時用線彈性模型,模量為C40混凝土的模量。自重下的豎向位移如下圖所示,懸挑板端部位移56mm,U形空間板端部位移6.8mm,只有懸挑板的1/8左右:謝邀。
首先,「本文根據網路內容編輯整理,轉載務請註明「轉自《建築結構》雜誌微信」,違者必究。部份圖片來源於新浪微博@建築學1919」。嘖嘖嘖嘖,用別人的內容不註明出處,別人轉載他的就「務請註明,違者必究」。
建築遊記旋轉的動物園 ━ London Zoo 企鵝館 這是人家2009年的博文,抄了人家這麼多,這也就算了,註明一個參考鏈接就這麼難么,還做新媒體呢,切。
其次,我不知道什麼叫「懸浮樓板」,我只知道《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八章第二節叫《懸挑式樓梯》,第八章第三節叫《螺旋板式樓梯》。
縱向配筋可以是這樣的:
橫向配筋類似這樣:第三,奈爾維1932年就已經設計了旋轉懸挑樓梯了。
圖片來源:http://architecturefarm.wordpress.com/2012/06/16/stadio-comunale-firenze/最後,企鵝們每天在上面走,除了偶爾的檢修荷載之外,誰能告訴我企鵝坡道的均布活荷載取多少?我感覺懸挑上部應為受拉,懸挑下部為受壓,形成類似於撐桿的模式,最重要的是承受的荷載小,
把這個懸浮板做個立面投影,就清楚了。
類似去掉斜撐的三角懸臂桁架,變相加大梁高。抗壓穩定性肯定很差
從板的跨度和截面高度上看,我不認為設計師會把支座當作剛接處理,既然不是剛接就不能承擔彎矩,不能承擔彎矩就沒有懸挑這一說。所以我更傾向這個結構是近似於經典的三鉸兩桿的受力形式。
當然這個項目複雜的地方就是端頭的U型部位,這個也只能用有限元來模擬了。我只是瞎猜一下,這個U型端頭有很強的剛度,埋設有鋼板或者配筋很大,保證A,B兩點的變形盡量協調,形成左圖那種經典的受力形式,而且還要考慮空間受力比如扭矩的情況。還是很複雜,但是並不是懸挑的受力模式,至於懸浮那就是玄學範疇的事了。
Assume a new model (把扇形去掉,直接把兩段斜板搭在一起), 其變形和應力結果可能和鶴運 得到的有扇形的很接近。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力分解的問題,比如主要作用在結構上的荷載,豎向力,對於懸浮樓板,可以分解為軸向力,而結構受軸向力作用引起的變形不大;而對於懸臂板呢,豎向力與其垂直,最大限度轉化為彎矩,導致變形。其實你也可以這麼理解,板水平著是變形最大時刻,板豎立著是變形最小的時候,而懸浮樓板正好處於期間。僅供參考。
想多了,只是一個簡單的push-and-pull。
如果換steel或者composite來做就更完美了: 更纖細的構件,材料的拉壓特性都能得到進一步充分利用。
有點好奇底部受壓端會否有buckling的問題,還是因為荷載小,再加上是RC,不成問題?
當一種材料自重足夠輕、由其組成的構件某一個方向的受力性能好、符合有規則的幾何關係,就能實現各種各樣的結構形式。比如紙。這個懸浮樓板基本是受拉和受扭,如果只是上幾隻企鵝的話做成這樣是完全可以的,可以不考慮安全係數,多加幾根鋼筋受力,保證混凝土不開裂就阿彌陀佛了
旋轉90度,像不像「大褲衩」。或者看成二力桿,受水平力,由於兩桿之間錯開一定距離,桿除了受軸力和彎矩外,還有較大的扭矩,所以按壓(拉)彎扭構件計算。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板的穩定問題,很難手算估計,我能想到的只有建模進行雙非線性分析,或者乾脆做個實驗。後面一步(雙非或實驗)其實就能得到較滿意的結果,但前一步作為方案階段的估算是不錯的選擇。有更好的方法,請指教。
推薦閱讀:
※結構工程師如何正確的成長?
※有哪些關於建築的冷知識?
※通過 2017 年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結構碩工作一年失業了,還沒學會結構設計,今年工作難找,是堅持還是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