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RAW 格式和 JPEG / JPG 格式有什麼區別?


首先要區分真的RAW 和偽RAW

注釋,RGB結構的意思就是,圖片是由1個個像素點的數據序列組成,每個像素的數據由RGB各個色值組成。JPG雖然有壓縮演算法,但是壓縮前的數據依然是基於RGB結構進行的。

偽RAW就是像素數據是單個RGB結構的。比如從JPG什麼轉換過來的,或者是單純RGB像素結構的感光元件拍攝出來的。那種RAW沒有用,跟JPG差不多。

RAW跟JPG或者個跟一般的單像素RGB數據結構他的數據結構都不一樣,RAW可以理解為整片的,就是必須全部數據讀取了才能解碼成圖片。

看這張圖,RAW的像素點嚴格上來講是沒有明確每個像素點的。硬要說的話,是R1G2B1這樣結構。但是你跳過一格,也是一個像素點。可以這樣說,如果算2個像素數據相比,RAW的信息量比RGB的2個像素信息量要多得多!而且不是所有相機的RAW數據都是統一這樣的,決定數據結構的是相機的COMS元件是怎麼編排。比如圖中的這個,廠商認為這個元件對綠色感光不夠好,所以就再增加1個綠色變成2個綠色感光,每個廠商都有點區別。


關於RAW和JPG的區別,我覺得系統的需要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來解答

理論部分:

Jpeg是一種互聯網較流行的有損壓縮的圖片格式,特點是支持廣泛,文件容量較小比較適合攝影類圖片。jpg文件的壓縮是有損的不可逆壓縮,簡單的說就是壓縮後會損失一定的畫面細節(但是肉眼很難察覺)儲存的色深是8bit(即RGB三原色每個色通道0-256整數級色深)

RAW是相機CMOS/CCD感測器所輸出的原始數據格式,每個相機廠商的每個型號的相機設備RAW文件的結構均略有不同,比如感動家的是.CR2格式,鞋廠家的是.NEF格式等等(所以諸如Photoshop、Lightroom、Aperture之類的專業照片處理軟體都會補斷的更新以求支持更新的設備原始數據格式);RAW文件的儲存色深以14bit居多(即RGB三原色每個色通道浮點數0-1可以儲存16,384級色深),因為是浮點數儲存RGB三個色通道的深度,理論上可以支持32bit的色深

實踐部分:

下面我用幾個平時幾個常用的後期操作來闡述下RAW相對於JPG格式的優勢:

1.RAW可以比JPG保留更多的色階。我們在後期的時候常做的操作如加減曝光,調整高光陰影,增減對比度,調整色階和曲線都會破壞色階的連續性,造成跳躍色階,小幅度的跳躍色階肉眼是很難察覺的,但是幅度大到肉眼察覺以後,就破壞了照片的質感。常見的例子是藍天的均勻漸變過渡在後期的時候被破壞出現難看的色階。

相對於JPG,RAW的14bit色深的好處是因為有足夠的色階層次使色階跳躍維持在肉眼無法分辨的層級上。

2.白平衡矯正。RAW文件因為是使用14Bit的感測器原始數據,因此可以通過Camera Raw工具進行精確的色溫矯正(冷色0k-10000k暖色)。即使你在拍攝的時候WB完全設置錯誤也沒所謂(比如在室內白熾燈下用日光白平衡進行拍攝),但是如果你用的jpg格式拍攝的話就悲劇了,因為8bit的JPG文件只能通過PS中幾種有限的方法(比如色平衡Color balance)來略微調整色溫,把一張暖色金璨璨的照片調整回正常色溫後細節會慘不忍睹。

(圖位待添加)

3.亮部暗部矯正。這是我們攝影中最常見的問題,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如果使用RAW拍攝,OK,我們可以在後期矯正至少+-2EV的曝光補償仍然保留完整的畫面細節,如果使用JPG了發現嚴重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請果斷把照片送進垃圾桶,因為即使矯正了曝光以後你會看到畫面上一片無細節的死白或者死黑

(圖位待添加)

以上,暫時只想到RAW格式文件的這幾個明顯的實踐應用優勢,請大家指正。所以大家如果儲存卡和硬碟都夠用的話,盡量使用RAW來進行拍攝把!


不知道你問這個問題的深度。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JPG的照片相當於一盤烹飪好的菜,而RAW格式的照片相當於一堆食材。


哥們周圍有人彈電吉他嗎?打個比方的話:

JPEG相當於電吉他經過一串效果器進放大器被mic拾音進混音台處理之後,壓縮成mp3放給你聽的音色

RAW相當於錄下電吉他原本的干琴信號,跟效果器音箱上所有的旋鈕參數。後期處理時,相當於這些旋鈕你都可以隨便擰直到調出自己滿意的音色為止


推薦閱讀:

直接用ACR打開Raw文件到PS,這樣做拍攝Raw格式還有意義嗎?
為什麼數碼相機拍照存為jpeg格式?為什麼不用png格式?
相機的感測器面積究竟有多重要?如果只是在A4大的屏幕顯示,是不是感測器不需要很大?
相同光圈快門,iso不同的片子RAW是一樣的嗎?
鏡頭的法蘭距是否會對景深產生影響?

TAG:攝影 | 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