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女性以及依附於資產階級男性的女性,對於女性解放運動來說是何種角色?

她們是屬於被壓迫的一方還是屬於壓迫者的一方?

女權主義者以及支持女權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看待這一群體?


謝邀。

既屬於壓迫的一方,又屬於被壓迫的一方。

我個人的看法其實很簡單。甚至出於社會傳統文化的需求,也不一定強求去團結無產階級男性。

但你絕不能懟無產階級女性。

不然的話這運動完全就變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最後演變成一邊痛恨「下流」「庸俗」的無產階級男性,一邊稱讚「優雅」「睿智」的資產階級男性的假運動。

在我看來,女權運動最核心的東西爭取的就是兩點:一點是社會屬性上的平等就業、公平勞動的權利;另一點則是自然屬性上的合法假期、勞動保護的權利。除此之外,你再多要一點其他的東西,那就絕對的會不可避免的歪下去。

為什麼?因為正義的運動是把不公平的東西變的公平,而絕不是把你已擁有的東西攫取的更多

這一點能不能做到呢?很難。

因為權利這種東西,很容易就被混淆。因矛盾的兩方面性,你說矛盾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稱他為「權利」。

我們不談女權,談一些別的。假如說有一個小孩子,「受教育」自然而然是他的權利,那「不受教育」是不是也是他的權利?那我們有沒有必要去發動一場運動,去爭取未成年人「不受教育」的權利?

有些人馬上就覺得這很荒謬,但是的確如此啊!沒有義務教育,小孩子就會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權。而同樣的,他也不會在成長過程中獲得過多的壓力。

我們再舉幾個例子。「抽煙」也是個權利,「在公共場合赤裸自己身體」也是個權利,「絕對的言論自由」也是個權利,哪一方面你都可以說他是「權利」。

有很多「女權主義者」撕左派,說要爭取「化妝」的權利。須知「化妝」「不化妝」從來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的重點要歸結在「保證你無論化妝或者不化妝,你都能公平的生活在世界上不受歧視的權利」。這才是問題的中心點。而這種「不受歧視」的權利,歸根到底還是由人的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所決定,也就是確保就業權勞動保護權

所以「女權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者」撕來撕去,我倒覺得沒什麼必要。辯論中點到問題的命脈,點到為止即可;說多了,都是浮於形式和修辭技巧的撕逼罷了。

那話又說回來,資產階級女性是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應該爭取,雙方是否應該合作的呢?我覺得應該是的。所謂「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這種很明顯的不公平都不去消除他,你不能奢談什麼大義。

那這種合作的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很簡單,資產階級女性多去關注一下無產階級女性就可以了,無產階級女性是雙方都關注的對象。我知道讓整個資產階級去關注無產階級是絕對不現實的事情,但也要寄希望於通過「女權」這個旗號,多爭取一些背叛自我階級的資產階級女性。能做一點兒工作,總是比什麼都不做,並鄙夷不如自己的那些女性要強的很多的。

那你說具體要怎麼做呢?小事很多,隨處都可以做一些。

有很多的女強人,企業中的HR大多也都是女性,有志於「女權」的人,能不能在招聘的時候多錄取一些女大學生、一些女工人?到了提拔的時候,能不能也稍微考慮一下女性員工?

有閑暇時間轉發微信朋友圈的女白領,能不能少轉發一點兒雞湯文章,遏制一下社會的不良風氣?能不能在整個輿論形式都在攻擊無產階級女性「媚俗」、「索取天價彩禮」的時候,大膽的宣言放棄「彩禮」這種形式,同時爭取到無產階級男性和女性;而不是轉發一大堆「你不努力就是你的錯」、「女人就應該對自己好」這種進一步污染輿論趨勢的文章?

對於那些女大學生,能不能做到少一些拜金主義?少一些盲目崇拜上層男性的情節?把那些個什麼「霸道總裁」的小說全都扔到一邊兒去,而過一些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有男朋友的女生,能不能向自己的男朋友灌輸以平權為主的概念,少「作」、少撒嬌,人格平等的健康交往;而不是一味的攫取「你要寵我」、「你要愛我」的庸俗思想?

大家都很忙,我們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我也沒有說讓大家都拎起管鉗去「融工」,或者是扔下工作跑到鄉村去支教。但至少你需要做的,是稍微關注一下那些活的不如你的人,團結他(她)們;而不是把他們當成一堆「垃圾」,全靠著自己的「奮鬥」去「奪權」。

權利是沒有上限的,片面的只追求自己的利益,這種「奮鬥」只能讓你在公平的道路上越走越歪。你追求市場上充斥著價廉質優的新衣服權利的時候,同時就是在損害著在東莞做縫紉工的女工的權利。你追求豪華餐廳順從的服務權利的時候,同時就是在損害著卑躬屈膝的女服務員的權利。就像我這篇回答起初說的那樣:

正義的運動是把不公平的東西變的公平,而絕不是把你已擁有的東西攫取的更多

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是怎樣產生的?就是這種與現實勞動相脫離的結果所產生的。你不從事生產勞動,就很難看到現實生活中商品背後的東西,更情願於講這些商品是從天上「碩咚」掉下來的,或是某個幻想中的「機械」刷啦啦的製造出來的。他會把一個發出聲音的人看成人,而絕不會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看做一個人。但事實上來說,我們接觸到的商品是遠多於接觸到的人的,而商品背後的勞動就是另外一部分人的體現。

一個人穿一件衣服,一件褲子,一雙襪子,那我們就可以說,在全人類社會這個層面上,他就已經和三個「人」產生接觸了。就像我現在躺在沙發的扶手椅上,這也是一個「人」;我面前擺著一瓶飲料,這也是一個「人」。很多小資產階級攻擊馬克思主義者,言必稱「虛假的宏偉敘事」,稱「臆造的人民觀點」。

我現在不想從理論上做任何辯解,我只想問一個具體問題:我面前這個可口可樂瓶子,是誰造的?全中國那麼多可口可樂瓶子,又是誰造的?這只是一個可口可樂瓶子而已,那我桌子上另外一袋兒牛奶呢?

那麼答主為什麼要最後重申這個問題呢?這就是「女權」者們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聯合誰打誰的問題。須知你的權利,並不是被無產階級所剝奪的。你不能因為資產階級男性佔據了社會的話語權,攫取了大量的利益;你就臆造出一個「無產階級都是流氓」的概念,並把所有的氣都撒在那些不如你的男男女女身上。

既然我們都承認了女權運動的含義是消除不平等而非攫取自身權益(當然你要執著的認為女權運動就是攫取權益我也沒話說,出門右轉找蒙咪。),那麼就要承認一點:在某種角度上,你也是一個既得利益者。你不去試圖把自身的既得利益向下分配,反而儘可能的打壓下部攫取權益,並儘可能的諂媚上部的更加的既得利益團體,那這個運動本身就已經失去原有的含義了。


白左的平權運動都依附於資產階級,所以沒什麼可說的,規則人家定的,你抱怨一下,可能會考慮考慮。

馬爾科姆X說了,他們讓你(馬丁路德金)抗議遊行,可你游來游去,給你多少改變?


我反對「既屬於壓迫的一方,又屬於被壓迫的一方。」這個觀點。

題主所講的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將之運用到女性主義研究中的【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流派中不存在「資產階級女性是壓迫者」的觀點,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流派的觀點是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和父權制意識形態】雙重壓迫存在的,概括為【生產,生育,性,兒童】社會化的四種壓迫。

女性在家庭中無法從父權制影響下的的從屬地位解脫,婦女的主要職責是照顧家庭與撫養孩子,並且在經濟上依賴男性,從而導致人格上的不平等。

以上觀點來源於英國學者朱麗葉·米切爾1966年發表的《婦女:最漫長的革命》。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流派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海迪·哈曼在《資本主義 家長制與性別分工》(1979)中提出婦女目前的地位根源於按照性別進行勞動分工,海迪主張應該消除男女分工的等級制度,男女分工本身就應該消除,同時認為是工業資本主義造成了生產與家庭的分離而形成的性別分工

婦女在勞動市場的從屬地位加劇了她們在家庭內的從屬性,在家裡的從屬性反過來又加劇了她們在勞動力市場的從屬地位。

可見,性別分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機制,它維護男人對婦女的優勢。

但是使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過分強調經濟根源造成了兩性的不平等,而認為性別壓迫是從屬於階級壓迫的,這點被後來的【激進女性主義】流派所反對,激進女性主義認為兩性不平等的根源只有【父權制】。

女性主義研究有很多流派的,而且女性主義運動自二次浪潮之後的研究碩果大多是在最近的三十多年內產生的,而且範圍已經擴展到科學與文化領域了,現在的【後女性主義】研究主要是通過研究媒介中的性別刻板印象的。

我在這裡說明一下為什麼即使是以階級壓迫為主導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的觀點中也不會把資產階級女性劃分為壓迫者的原因。

現代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者認為商業化媒介中生產供人消遣娛樂的文化產品,生產出作為消費者的女性受眾。媒介會根據需要來構建職業女性或是家庭婦女,女性是作為一個群體被經濟和政治關係所操縱的。

哪怕是現在,以父權制,男性文化為中心的大眾媒介一直都在悄悄地強化著兩性差異男女不平等,無論是女性對色情文藝作品的態度,還是女性在媒介報道中的形象無一例外都在暗示著性別刻板印象,女性的話語權一直在被壓制。

而且該問題並不是職業女性/資產階級女性或者所謂的「女強人」的增加可以解決的。

西方學者更是通過實證調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媒介製作領域內的女性的增多並不意味著女性權力增加或影響增大,相反,它意味著在該領域內女性收入和地位的下降。

擁有家庭的職業女性,常常被認為還需要負責家裡的家庭事務,包括家務勞動。傳統想法使得妻子需要負責較多的家務勞動,養育勞動,而這些都是無償勞動。

(Will Kymlicka 2002,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pp.386-388)

如男性選擇職業一樣,女性結婚後,她就等同於選擇了接手家務事的管理,並且接手維持一個家庭,養育兒女。這是對她能力的首要要求,這個目標將要求她長期的努力。於是,儘管並非全部的目標和工作都要放棄,但是她必須放棄那些與家庭要求相衝突的目標和工作。

(J.S.Mill 轉引自Kymlicka 2002:386)

儘管您國存在很多「女拳主義者」但是很遺憾她們很可能大多還處在男性視角所主導的議程設置理論的影響之下。她們無法得到正確的,至少是不那麼片面的觀點。

而且【Feminism】的「女權主義」翻譯屬於早期第一次女性運動浪潮,自由女性主義所主張的在政治與法律地位上的權力,而現在學術界使用的的「女性主義」翻譯是主張科學看待階級性和兩性差異而消除性別刻板印象所導致的不平等。

最後,我拒絕表達對我國主流社會觀點的想法。

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僅僅是因為憧憬著強大而帥氣的姐姐大人而成為了女性主義者.....強行答這種問題也是有點累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馬克思會在千年思想家中居第一,他為世界到底帶來了什麼價值?假如沒有馬克思,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精髓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中國化?
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和宗教的有求必應有什麼不同?

TAG:女性主義 | 政治學 | 馬克思主義 | 女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