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似沒用的科學研究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很多時候人們會覺得國家每年花費巨額經費用在許多奇奇怪怪的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實際意義的科研項目上是一種浪費。

比如,有人不理解航天技術的意義、不理解量子研究的應用價值、不理解動物研究的啟發意義……

很多人會認為科研的目的就是為了實際應用,但很多研究項目(基礎研究)的設立最初並不是為了實際應用價值,真的只是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不可否認隨著研究的推進最終一些研究成果可能會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比如量子糾纏效應的研究正在推動著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當初的電磁感應催生了電話等產物、還有因為流體力學的研究才實現了飛機翱翔藍天……

不過有些科研確實是奔著實際應用去的,比如許多針對動物特殊功能的研究,產生了許多仿生科技……

隨著科研的發展,學科分枝越來越細化,在原來的傳統學科里分化出了許多新的獨立學科,而每一個新學科要想得到確立不僅要有自身獨成體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還要有足夠的研究意義,而這個研究意義一定程度上包括實際應用的價值。

科研是一個漫長的研究過程,很多人投入一輩子精力可能一無所獲,每一項突破都是積累了數代科學家的心血才實現的,可能最初不可一提的小課題,最終能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人類生活的背後有許多的科學研究成果在支撐著,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國家基礎設施,我們有時真的認知不到科技的存在。

科研不僅只是科學家的事情,關起門來搞科研確實可以給科學家提供相對獨立的研究空間,不過我想科研也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目的為何?

是你不懂其中意義,還是你覺得你能接受其存在,但需要說服別人?

如果你不懂,就先記住這個問題,以後會自然而然地理解。工程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每個角度都有其存在價值的解釋。

如果你要說服別人,不必。

這個不必不是出於冷漠,而是在於這種說服就像一個會游泳的人,用語言告訴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怎麼掌握游泳這個實戰技能。根本無效。

另外,巨額經費、奇奇怪怪、沒什麼實際意義、浪費,這話是誰說的?舉,不用多,就一個這樣的實例出來。如果我不能解釋,我去邀請這個項目的申請者來給大家解釋。

網上這種想法出自無知無腦的網民的臆想之中。言下之意他們知道什麼是正常、什麼有意義、什麼不是浪費,而且他們的這些判斷比各個領域的項目申請者、自然基金和研究院所的綜合評審一輪、二輪專家更清楚。他們也覺得自己看到一兩條無良媒體為吸引流量UC標題風出來的某個「新聞」就比所有系統決策者更高瞻遠矚。

所有這種只吐口水,不能提供實質解決方案的東西,不過是照片中的噪點:噪點本身不可能不存在;工程師群體里沒人真正喜歡;理論學家關心,只是出於研究消除的辦法。


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在做神父的時候種植一些植物,發現有的豌豆高莖,有的矮莖。他讓高莖和矮莖雜交,把結出的豌豆種下,發現全部是高莖。將收穫的豌豆再種下,發現有高有矮,而且比例3:1。同樣的現象發現在豌豆皺粒圓粒,黃皮綠皮上。

他在鄉村種了十年豌豆,研究出了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給很多著名科學家(包括達爾文),沒人重視他的成果,搞不懂他在研究什麼,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

二十年後,兩位科學家想研究遺傳學定律的時候發現一位叫孟德爾的人早就研究出了遺傳規律。孟德爾的遺傳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有性生殖,為我們現代動植物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也是以此為基礎,現在的高產奶牛亦是如此。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高錕,研究二氧化硅光纖的,幾十年前發現二氧化硅光纖也可以作為數據傳輸線。但以當時的工藝,做不出高純度的二氧化硅,得到很多人的質疑,說他發明一些做不出來的東西。我們看看現在,互聯網靠什麼連著,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二氧化硅光纖。

再說航天技術,航天技術的發展得益於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為了搶佔太空制高點,兩大霸主不遺餘力發現航天科技。當時唯一的有用點是可以電視轉播,讓世界民眾看到人類登月這一壯舉。除此之外,看不到什麼經濟價值,可現在呢,GPS,太空育種,通信衛星,氣象衛星,監測衛星。哪一個不是基於幾十年前燒錢的看著沒用的航天技術。

這叫科學的超前性,研究者做的成果,尤其是基礎研究,往往在當時是得不到什麼聲譽和應用的。但是有一天,人類人類有了新的需求,新的問題要解決,會發現,原來幾十年前已經有人解決了。

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很強的科學素養的,但這絕大部分人是國家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當然不理解他們納的稅為什麼要用來做這些他們認為的沒用的科學研究。而科學研究就是如此啊,做出來的時候和被廣泛應用的時候相隔幾十年甚至百年,質疑的人一直存在,只是換了一撥又一撥。

而我們的科研工作,是不會因為受此質疑而停滯不前的。有科學素養,有長遠眼光的人是看得見現在的科研在為子孫後代創造社會價值的,這也是為什麼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謝邀。

看似無用首先是水平不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到這個程度,非專業人士基本理解不了專業前沿。

說沒有最後有了大用的比如非歐幾何,歐氏幾何是平面幾何,當時黎曼他們就好奇,如果把空間摺疊下,看看會是什麼樣的,也就是否掉了平行線永不相交的這個公理。發展出了非歐幾何。但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所以黎曼他們完全就是好奇,弄出來就是往那一扔,誰都沒當回事

等到愛因斯坦開始想時空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矮油,幸虧有了非歐幾何,否則扭曲的時空該如何計算啊?!

所以,對科學不能報以實用主義,科學是求真的,但其探索的基礎一是假說,二是公理,這兩者都不是真理,假說在我們吃瓜群眾看就是開腦洞、胡思亂想,但對科學家來說,假說就是發現了新問題,現有理論解釋不了,然後就用假說進行修正,然後對基於假說建立的理論體系進行論證,然後設計實驗加以證明。證明了就說明假說成立,否則就是錯誤的,然後從錯誤中發現問題,然後再次開腦洞。

所以科學的進步,就是發現問題-&>假說-&>建構理論-&>實驗驗證的過程。在理論沒有得到證明之前,誰都不知道能發展個什麼東西出來。我們中國沒有發展出科學、我們中國人沒有太多科學前沿的成果和過於實用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量子力學把硬碟的存儲容量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謝邀~

現在看似無用,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一定會有有用的地方的。科研在於堅持,不可能每一個項目都會順利出成果,引用我導師一句話「就算做了好多年的項目失敗了也沒關係,畢竟你證明了這條路是錯誤的」。

各位科研人員加油!


謝邀。

無用就不會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推薦閱讀:

直博一年級,科研無力,論文看不進去,想好好學,可是沒有動力,求支招?
獨家!這可能是目前最全的醫學文獻資料庫了
中國在地溝油的再利用方面的科研工作到了什麼地步呢?
被媒體遺忘的諾獎女科學家屠呦呦
讀博的話,是選擇國內top5還是澳洲非八大?

TAG:生活 | 發明 | 科研 | 科學 | 發明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