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朴樹新歌《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達尼亞)》?

網易雲音樂鏈接:網易雲音樂

MV:網易雲音樂


選劉燁當MV主角,妥


這原本是本人微博的文章,但可以作為答案供各位閱讀。沒什麼邏輯,也沒什麼鑒賞力,就是純粹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

聽後感

---

一直以來我總是有一種奇妙的感官體驗,那就是好的作品,譬如王家衛導演的《2046》,梅林茂創作的《Polonaise》,菲茲傑拉德寫出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這一切都是專門創作給我一個人的,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有這種感受。當一個作品直擊你靈魂深處的那一刻,那種狀態是超脫的。你不會去想原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或者他用怎樣的一種態度來創作,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作品與你靈魂摩擦碰撞的過程。

最近我有幸聽到朴樹的新歌#《Baby ,Досвидания(達尼亞)》#。聽了沒多久,不知不覺地自己的靈魂就被拉進這首歌中。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我一遍又一遍地聽著它。一開始的感覺是舒暢的,覺得旋律與節奏在推送著我一點一點地向一個方向前進,整個過程充滿著放蕩與洒脫之態。我很享受這種極為輕鬆,沒心沒肺的狀態。

可事情卻沒這麼簡單。如果一首歌只能做到讓人舒暢或者很爽,那就只能用「好聽」來形容它。

打開MV,朴樹本人扮演的流浪藝人在一家有歷史的酒吧駐唱,破舊的毛衣,滄桑的外表,和填滿一整面牆的洋酒,整個畫面毫無突兀感,彷彿他已在這裡彈了很久的琴並與這家店融為一體。

聽到不知第幾遍,我開始理解這部作品並不是一首「進行曲」。你認為自己是在向一個目標前進,但是周圍的一切都在告訴你:「你去的方向不一定對,但是我也給不了你正確的方向」。作者想要表達的已經跳脫了「流浪」的範疇,更多的是它會讓你向內深陷,無可避免地去思考自己所經歷的人與事,愛與恨,寂寞,疏離,慾望,空虛,以及人生中的林林總總。

慢慢地,我帶著耳機已經喝到第四瓶啤酒。期間已經數次淚流滿面。甚至在禁煙的公寓里點燃了駱駝牌香煙。不知為什麼,自己越哭越清醒,內心越來越乾涸,最終凝結成硬塊,眼前的世界也跟著逐漸縮小。自己為何要這樣淚如雨下?或許是因為自己從小就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在異國他鄉漂泊至今,期間做過咖啡,搬過傢具,擦過廁所,做過群演。睡了無數的床,看過無數的人。主角眼神中的那種四顧無依卻若有所思的狀態讓我時有共鳴。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下看似放蕩不羈,而內心深處卻早已面目全非,而這一切都在冷漠的都市中被悄然洗刷。

MV結尾處三個在故事中出現過的角色,包括朴樹本人同時舉起了自己的酒杯。屏幕那邊的我明白了,我們四個人並不是同病相憐的患者,而是各自沉浸在記憶中掙扎的獨立個體。我們的靈魂永遠無法通過一首歌重疊起來。我們如同孤島一般永遠無法連接。得知了這個事實後,我又開始掉淚。那一刻,我聽懂了這首歌。

我自以為看得懂每一個角色的每一個眼神,以及他們此時此刻在渴望著什麼。但我們訴求的事物並不一樣,我看到的只是我自己所想的。我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感官世界是一個黑洞,無論用什麼方式填補都會被它瞬間吞噬。任何與它溝通的方式都是徒勞的,它只會告訴我「我餓了,快來填滿我,否則我就吃掉你」。說完我只能乖乖就罷,做出一些跟呼吸與心跳一樣重要的思考與行為。

「孤魂野鬼天涯,斷腸柳巷煙花」。

為什麼我眼中的世界是這個樣子。

為什麼只有這種感官體驗才能讓我有活著的感覺。造物主從來就是偏心的。當一個人真正無家可歸時,才能理解「我已四分五裂,從此沒有了家」代表著什麼。我曾經找過兩次小姐,不是因為性慾,整個過程甚至沒有快感,只是單純地渴望和一個陌生人傾訴並有著肌膚之親的感覺。我冒著被仙人跳的風險在她床上留宿了一晚。那一晚我睡得很香,雖然一切都是假的。

或許,此時我能做的除了單曲循環以外,就是去濫用我追求美好事物的權利吧,我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走哪條路,以及是否錯過了本可以拯救我的某班車,但我還是願意相信那班車仍舊在等我。因為生命太沉重,我不能任性自私地放棄它。那麼Baby, 假設我們尚未告別,如果你仍舊感受到孤單與無助,還是盡情地淚如雨下吧,至少這個時刻會留在你的記憶之中,它會證明你曾鮮明地存在過。

---

附贈畫作一張。畫畫僅僅是愛好,沒什麼功底。我把第一次認真畫的男人獻給了MV主角。


初聽此歌,心裡回想的是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樹先生用現代歌曲的創作方式愣出了古代的感覺,可是這也只是我的聯想,但人類的感情卻是萬年不變的,變得是時間、時代,不變的是那種孤寂的感情。

看MV邊聽歌,並且看了樹先生的微博,才體會到一些別的東西。

樹先生明明是在講一個故事,只是這個故事並不明朗,如同藏在每個人內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黑暗讓人懼怕,不管身處何處都會如影隨形,無法逃脫,身處黑暗期待光明,或者外人眼中的君子內心未必是君子(並不是說偽君子),是以大學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再見,便是一種清理,也是所謂的「新」,或許我還需要更多的成長才能體會出更加深刻的含義。

十年前聽樹先生的歌和現在聽十年前聽過的樹先生的歌,是兩種體會,十年前我還太小,聽不懂其中的彷徨與無奈,然而現在卻懂了。

一直覺得朴樹是一個睿智的人,從他歌中描述的他對於人生的看法,一些人覺得朴樹變了,江郎才盡,其實個人覺得並不是這樣,朴樹也有自己的人生閱歷,自己也在成長,在《好好地》中我聽到了一抹亮光,我還一度非常害怕,怕這是迴光返照,可樹先生卻用他的歌生生的打了我的臉,我覺得樹先生這次玩兒的有點兒大,從他微博上看到這是專輯中最陰暗的一首歌,還有8首,感覺他是要把這麼多年的心路歷程都寫出來的節奏啊!!

不知猜想是否正確,期待來年新專輯的到來。


圖片來源:朴樹微博。

朴樹+張亞東=王炸。

對於他們的合作,毋庸置疑。本來朴樹微博通知25號中午12點發新歌,結果25號中午估計因為某個原因(從另一方面來說商業利益無可厚非,因為其音樂平台推廣讓更多的人更快的聽到朴師傅的新作品)提前了將近半小時發歌。12小時內網易雲音樂評論破1w6,可見朴樹音樂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國內音樂人鮮少用俄語寫作品,剛開始看到俄語歌名很意外,後來想想《白樺林》、《傲慢的上校》等便不覺。這首很有朴樹風格,作詞樸實精簡,不乏極出彩之句,屬於他自己方式的咬字發音:句尾字韻母an喜歡加鼻音,個別兩個詞相連有一種俄式風格的大舌音р和中間穿插的哼唱囈語。歌曲絕對不算驚艷但是朴樹一發聲就很耐聽,開頭有站台的廣播聲和歌詞相呼應,整體節奏緊湊不突兀中間不會齣戲,而且搭配低沉的和聲(不太懂這個專業術語,前面答主說的多軌大概是這個吧?)很有層次。歌曲和吃食一樣,好壞沒有標準,因為眾口難調,我說千百個好也許你僅會因為「朴樹唱的」這一個理由而拒絕。自然會有人表示失望和不喜,遇到一首喜歡的歌是歡喜的,如果不喜歡其實真的也沒有關係呀。

中文譯名:《寶貝,再見》。很多人到處評論《達尼亞》和俄語音譯(da svidaniya)、意譯都不符,還有些語氣不好質問官博的,戾氣太重了,其實可以花時間看一下MV,MV與歌詞高度重合,了解一下也許會稍有眉目。達尼亞是布拉格的一個旅館,MV主要的拍攝地點(順便提一下出鏡MV的酒館長發歌手朴樹+頹廢約炮小伙劉火華+紅裙跳舞女孩麥子,三個人在異國他鄉的異域面孔中格外和諧)。所以如果把達尼亞當作hotel來理解就更解釋的通了,和電視劇電影中外互譯一個道理。

達尼亞這個旅館人來人往,埋藏了許多故事和秘密。流浪的人們在這裡迷惘試探曖昧掙扎,他們沒有家,找不到船到不了岸,只能互相用慾望填補彼此的空虛,可是既然是陌生的人,最後還是得經歷背叛和告別,於是帶著彼此的秘密,和達尼亞旅館說再見。整首歌像一部電影,像一本小說,又像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藝術和現實的關係。朴樹微博感謝了他推廣團隊馬林的h5,說希望這個「旅館」一直開下去,因為他神秘而有情感,我猜因為這首歌也是他自己的經歷吧,經歷了那麼絕望無助的曾經,最後塵封成了自己的達尼亞hotel。

圖片來源:朴樹微博。

朴樹的妻子吳曉敏微博評論說朴師傅為了一首歌沒了半條命。作為喜歡他的人是很心疼的,因為還有十首呢。這首歌給現如今大多數千篇一律的民謠文藝作了示範,給了警醒:情懷存在的方式多種多樣,刻意賣弄雖然精緻,感覺卻掩沒了。而一個好的作品更希望創作者可以沉下心來認真對待,我們等得起,好的東西都值得被珍愛。

ps:朴樹呢,因為他也是人啊,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而我們無法從一個人的聲音里聽出來他是否改變,畢竟誰也不是真的了解誰。朴樹前段時間上節目說自己缺錢(不管是不是開玩笑),結果看到好多評論替他不平感慨為何如此良心之作是免費的,感覺這一天聽歌的人都好可愛哈哈。


最後說說這首歌。他是這張唱片里唯一黑暗的一個。他是我無法繞開的主題。之一。是的,我不只有你們所看到的那一面,單純的,善良的,孩子似的,害羞的 ……在我的心裡,也有慾望,有邪惡,貪婪,欺騙,各式各樣的黑暗。我曾努力地掩飾他們。甚至無法面對這樣一個自己,如此厭惡他。我曾過著渾帳混亂又矛盾重重的生活。記得05年5月的某天深夜,在樟木的一家小旅館驚醒,窗外掛著一顆碩大蒼白的半月,月光下是望不到盡頭的山的剪影。那是長大後第一次因為孤獨而害怕。我曾經那麼樂此不疲以此為榮。而那時我只想回到你身邊。——朴樹


歌和mv,一起說吧。

聽著有點在木星的感覺。可能因為也用了多軌人聲的原因。

單曲循環中,旋律真的入耳,雖然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那種念念叨叨的唱腔我挺喜歡的。

歌詞,我很喜歡那句「就讓我沉入黑夜。」還有『斷腸人柳巷煙花』。

張亞東編曲。沒得說,棒極了。依然有些迷幻,帶著一些合成器元素。朴樹不少歌都這樣。

那句俄語一下子把我拉回他當年的歌的感覺。

這幾年感覺他的咬字更加獨特了。

mv裡面朴樹新造型挺不錯的,雖然感覺師傅有點瘦。破舊毛衣好像就是他身上天天穿的。長發有點返璞歸真的感覺。

mv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地方是偏後部分,有一個流浪漢坐在地鐵道,然後鏡頭一閃,一個頹廢的人周圍圍滿酒瓶,手中酒瓶丟落,慢鏡頭。

劉燁在濾鏡下更黑了……他確實是文藝片出身的,不過我朋友提起他就會想起硬漢……

在添加一些聽到的細節。

吉他掃弦應該用了swing節奏,編曲挺喜歡的然後一看,張亞東。

(永遠也不能到達的船)三連音還是五連音?有一種真的不能到達的感覺。

吉他的和弦,Gm,Cm,F。三個和弦。不知道正不正確。隨便聽的。

說真的,多軌人聲好適合師傅啊。

啊啊啊啊啊啊分割線啊啊啊啊啊啊

發現一些三0用戶罵我,唉,朴樹曾經說過大眾完全是過度解讀他的歌曲,甚至完全誤解他的意思。我自認為自己也不能在這方面做的很好。所以我才沒有太從內涵層面出發 而是盡量從技術層面評價。你們如果想看情懷,抱歉,這裡沒有。


請轉身淚如雨下。

朝天大吼牛逼啊。吼完眼淚就掉下來了。

————————————————

正經說。

因為自己是師傅的粉。無可避免的光環加持啊。

盡量跳出來看的時候,就私想,無論怎麼溫柔的人,多麼積極向上,內心裡總歸是有頹的一面。

說不定哪一次斷不清的再見,或是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刻,就讓我習慣了不停不停的告別。

並不是多壞的人。

只是心裡有點讓人疑惑的空。

習慣直接轉身再見。

不談感情。


午餐時閑聊正好說到偶像這個話題,同事問我:你的偶像是誰?沒有經過任何思考,我肯定地回答:我沒有偶像。

然後下午就聽到了朴樹的新歌。回憶起當時的激動心情以及中午的談話,我問自己:朴樹算不算是我的偶像呢?只一秒,就否定了這樣的可能。

在我看來,偶像是引人崇拜、給人力量的存在。而朴樹之於我,就像青少年時代的朋友,他的音樂陪我度過了當時的艱難時期,不是從他的音樂中汲取力量,而是他的音樂唱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所有情感。

兩張專輯後長久的沉寂,讓我早已習慣不再刻意去留意他的近況,只是當他偶爾有一首新歌出來的時候,內心會忍不住激動。就彷彿遠方久未聯繫卻從未生疏的老朋友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你:我還活著,還在做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就足夠了。

所以我聽朴樹,從來沒有辦法帶著理智去聽,沒有辦法分析音樂本身的好壞,我只是試圖從他的音樂中去感受他現在是否安寧喜樂,只要他是開心的,音樂的好壞我並不在乎。總有人說朴樹現在的歌不如往日,也許是的,朴樹大概一輩子也沒辦法再寫出《我去2000》那張專輯這樣的音樂了,因為朴樹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尖銳壓抑矛盾痛苦憤怒又找不到出口的青年了。

然而那又怎麼樣呢,如今的朴樹痛苦未必稍減,但是他已經能夠洒脫地唱《平凡之路》《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這不更讓人高興嗎?


《朴樹,我們在逼著你替我們年輕》

先不要著急搜索,你知道朴樹今年多大了么?

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對於今天在讀這篇文章的大部分讀者們,其實他已經到了能當你爹的年紀了。

可我們還是不能接受朴樹長大。在很多的人的印象里,朴樹就應該是那個長發遮面,沉默少言,只有音樂起來才會用「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觸動你回憶的少年。

《我去2000年》專輯封面

1999年,我在一家音像店裡買到了一盒盜版磁帶,那時候電視上會放他的MV,長發頭蓋住眼睛,眼神永遠不看鏡頭。後來有個小矮子寫了一本書,他的絕技是45度角仰望天空,而朴樹是45度角俯視地面。

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覺得他很酷,那盒盜版磁帶的封面是金黃色麥穗,封面上打滿的孔也跟其他磁帶看起來不太一樣。

《我去2000年》是一張標準的少年專輯,雖然在後來看起來,並沒有「少年」得那麼純粹。就像後來有一天我守在湖南衛視等著看朴樹的歌友會,他依然是長發遮面、沉默少言。

然後台下有個小姑娘說:「你能走近一點,讓我看清楚你嗎?」

然後他湊上前去,猛的把發簾掀開,全場都在尖叫。

「啊,他長了好多青春痘啊。」當時我卻這麼想著。

《那些花兒》、《白樺林》成了街歌;《旅途》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是不少人的心頭之愛。但是這張專輯裡面還有《媽媽,我……》:

我活的不耐煩,可是又不想死。」

可惜當年沒有「中二病」這種辭彙,但每一個學著他留長頭髮,被家長混合雙打的男生,都會對這句歌詞產生共鳴。

那時候我也常常覺得自己是不快樂的,甚至經常痛苦得要死。我們躲在洗澡房,偷偷抽兩塊錢一包的煙,那煙的味道像燒糊的中藥,可我們還是憂鬱地抽著煙,就好像那能證明點什麼。

後來就上了高中,高三那年等來了朴樹的第二張專輯《生如夏花》,男生髮育晚,可發育起來真要命。

比方《jinye的滋味》,比方「你後悔了嗎,痛得想死去的夜晚。你原諒了嗎,愛你又把你傷害。」

每次放到這裡,我的那個早熟的朋友總是露出一副「你懂的」表情。

荷爾蒙多好呀,讓我們不知疲倦地意淫著漂亮的女同學,我們在熄燈以後討論哪個女生的胸更大,誰的月經是哪天(「我看到她拿著衛生巾進了廁所」老四在角落裡突然冒出來一句),然後被查房的老師抓到,一寢室出去跑圈。

那是一個2月的夜晚,真他媽的冷啊。「都高三了,還這個diao樣。」老師在背後罵著。

我就在心裡小聲唱:

命運如刀,就讓我來領教」

朴樹,那時候你在幹嘛哪?我關在學校里,所有的只有一張專輯,而那盒盜版的《我去2000年》已經被我聽壞了。

後來我知道他在那一年拿了無數個獎,然後就差不多消失了。看了無數篇關於那段時間的文章,似乎他就是受不了了,覺得那些不是他想要的,然後就回家呆著去了。

可我還得聽新歌,然後我就成了一隻金屬狗,跋涉北上兩千公里,我上大學了。

我花300塊租了一台電腦(那時候可真窮哪),然後我看了哪部《那時花開》,高曉松導演,朴樹在電影裡面跟周迅談戀愛。

電影其實是1999年開拍,但2002年才上映。

《那時花開》劇照

朴樹在電影裡面玩樂隊,我也玩樂隊了。那時候我手腳分工都沒練明白,我的啟蒙老師是另外一隻校園樂隊的鼓手,一個眯眯眼的內蒙漢子。

他還愛彈琴,他彈《在希望的田野上》給我們聽。末了說一句:「這歌不錯,就是裡面有句歌詞我一直想不明白。」

那些東西,大媽都不能給你。」

我也不懂,不過我一直以為是盜版磁帶的歌詞給整錯了。那時候好天真啊,我們都是。

大概六七年以後,我在迷笛遇到一個高中生妹子,她熟練地卷著一根葉子,然後問我要不要來一口。我本能地拒絕了。

可那是一首1999年的歌呀,我突然發現,其實我並不怎麼懂朴樹。

我陸陸續續遇到一些聽著朴樹的歌長大的人,比方某次在KTV里,一個只有過幾面之緣的客戶,忽然吼了一首《媽媽,我……》:

他們是些有軌電車,終日往返工廠和住房。」

那時候我剛剛畢業,一個人在另外一座城市做研發工程師,在一兩年里,好不容易認識的幾個朋友陸續離職走了。

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上班,下班。

我很難過啊,可我不會嗚嗚哭泣,我只是有軌電車,我不能鳴笛。

再後來有一天,我在電影院里看《解救吾先生》,片尾燈亮散場,人們魚貫而出,卻突然響起《傲慢的上校》。

我坐著沒動,後面傳來一對情侶的聲音:

「走吧走吧,人都走沒了。」

「你看,他還沒走呢,我們聽完再走吧。」

最後出門的時候,那個女孩子突然回過頭來朝我笑了一下。一張年輕的臉啊。

所以有時候音樂很重要,也很不重要。所以也許我們誰都不知道真正的朴樹是什麼樣子的,就像當去年大家都在期待他的新專輯的時候,他卻毫無徵兆地扔下一篇長微博就跳票了。

高曉松的回復很耐人尋味:20年前你來找我賣歌,你說音樂圈都是傻逼。20年人來人往,你還在,不是因為你愛這圈子,是因為這圈子愛你。

朴樹看起來永遠是個弱氣少年,可他又總是那麼不靠譜。

2011年在一個圈錢音樂節上,我們無數人奔著他的名字去的,他卻只準備了五六首歌,三十分鐘就唱完了,可節目單上寫的是一個小時。

我們不肯走,他就把這五六首歌,從頭又再唱了一遍。

高曉松回復了朴樹的長微博

如今又一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沒有看到他的新專輯在哪裡。然後這首歌新歌《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怎麼樣呢?製作人是張亞東,MV主演劉燁,這個圈子是真的很愛他呀。

就像我們這些都已年過三十的中年人,也還是愛著他的。

誰沒有年輕過呢?可誰又能像朴樹一樣一直任性地年輕著呢?

又或者說,誰都不希望朴樹長大,我們在逼著他替我們年輕。

可他畢竟已經43歲了啊。


11月25號之後的日子,註定了是充滿《Baby,До свидания》的時間。

這首歌曲的名字音譯「達尼亞」,是俄語中「再見」的意思。海報上作的是再見的動作。而從另一方面看達尼亞其實是一所旅館的名字。「老馬把這個旅館開下去吧,我愛那些秘密」。歌詞中和MV相搭配也描繪了一所旅館,或許存在,也或許只是將經歷塵封成了自己的Hotel。

我一直以為朴樹是個二三十歲的小夥子,然而他竟然已經42歲了。在很多的人的印象里,朴樹一直是那個長發遮面,沉默少言,而又聲聲觸動你神經的少年。可能是我們不能接受師傅的長大變老。

師傅這隻曲子的MV每一幀畫面,每一句歌詞都是對切實生命的體驗。MV中有很多零碎的畫面,歌詞中也有很多看不懂之間關係,就像生命一樣沒有那麼多可依可循的邏輯。

歌中充滿了頹廢,背叛,思考,無助而又不失理性,節奏卻是歡快的。特別之處是師傅這次拽翻的造型,玩的酷,玩的放蕩不羈。而從前的師傅總是靦腆,邋裡邋遢,好像自己的靈魂懶得去打理皮囊。現在的他仍然在堅持初衷,背叛,不苟和,自然而然,只是心態更加平和、坦然、從容,更愛音樂。就像MV的最後師傅、劉燁、旅館老闆隨意敬了一杯酒那樣,都在酒里。所以也坦然的換上了7plus吧。

我們喜愛朴樹和他的歌,他也在用歌聲領著我們探索生命。

「坦率的說,我覺得這個社會好像越來越單調了,好像大家都變成同一種人,腦子裡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四十不惑,惑的困擾挺多的,但我不會讓他困擾我的生活,可能真的有一點孩子氣。」

「我希望能看到各種不一樣的年輕人,無論是不是做音樂,應該有自己的樂趣。」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賬號bigzero007


第一次想認真寫一個答案,沒人邀請。

不懂樂理曲調,只能從歌詞的角度說下自己的看法。

知乎慣例,先放概述:歌詞很好,我很喜歡。

為方便敘述,以下用「我」指代歌詞中的抒情主體。

「黑夜裡的站台

末班車離開

那也許是

本可以拯救我的一班」

「站台」、「末班車」,確實是很具體的意向;但「拯救」一詞,又將其具象弱化,「末班車」從來都拯救不了什麼,而更是一種抽象。錯過了最後一次能拯救自己的機會,從此陷入無邊的黑暗。朴樹在接受採訪時,經常提到青春,言語中流露出青春消逝的感慨。這裡,應該是在青春的尾聲(或者整個青春),或許是由於一些無奈,或許是由於一些妥協,或許是由於一些殘酷的現實,我徹底失去了對美好的嚮往,徹底承認了自己在與生活對抗過程中的無力。一個美好積極的我和一個陰鬱黑暗的我,前者徹底屈服了,沒有機會被拯救的,也是這個我。

「背叛務必堅決

告別也需要體面

我沒什麼可以解釋的

這是我的命運吧」

這一段,很容易引起戀愛失意者的共鳴,也解釋了上一段在「黑暗」之中到底經歷什麼。背叛是殘酷的,尤其對善良的人。背叛請堅決,告別也務必體面,在我的心中,感情本是神聖的,不可褻瀆的;同時,我也近乎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即使是告別,也要畫一個完美的句號。正是這樣一個有潔癖的完美主義者,在面對背叛時,更容易崩塌,更容易生出對自己所堅持的一切的懷疑。後面兩句,則很明顯是一種屈服和妥協了,這命運根本無法對抗;也印證了,那個美好的、積極的我已經死了。

「我猜有個混賬

在我心裏面躲藏

能安慰他

只有陌生還有放蕩」

這是很多人包括我最喜歡的一句。 前面一直在說,有一個我已經死了,那剩下的是什麼呢?如果你看過電影《搏擊俱樂部》,或者一部無法發表的小說《合法獸性》,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黑暗的自己。平時,由於道德的約束,由於對美好未來還抱有一絲僥倖,這個黑暗的我是被抑制的。而當生活揭開醜陋的本質,當一切的努力都宣告無效,當一切美好都是虛妄,沒有什麼東西還值得去堅持,這個黑暗的我終於釋放出來了。從此,我只想放縱,只想沉淪。

「他時刻需要對岸

無論是在哪一邊」

然而,放縱、沉淪的生活,是遊離的,是被迷茫包圍的,因而才「時刻需要對岸」。可是,當到了某一個岸邊,「無論是在哪一邊」,又會去渴望到達另一邊,這不正是不斷往山頂推石頭的西西弗斯嗎?這樣的生活狀態是有罪的,在這不斷重複的無望和壓抑中,更像是在接受一種懲罰。最能解釋上面這兩段的,是朴樹自己說的一段話:「因為我那會兒也到處跑,後來還是發現,去哪兒都只能是一個短暫的物質刺激。就是你不能解決,你自己最終的一個問題。」

############################我是分割線############################

寫得好累,有空再更

############################我是分割線2###########################

那就這樣吧 我們再見了

請轉身淚如雨下

當今天夕陽西下

斷腸人柳巷拾煙花

我已四分五裂

從此沒有了家

孤魂野鬼天涯

永遠也不能到達的船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街拐角的酒店

走廊盡頭的房間

冰冷的床單上

有陌生人的氣味

在慾望的後面

已是無邊的空虛悲哀

Oh親愛的

這陌生的這城市下起雨啦

當今天夕陽西下

斷腸人柳巷拾煙花

我已四分五裂

從此沒有了家

孤魂野鬼天涯

永遠也不能到達的船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燈一幕一幕熄滅吧

我是誰我愛誰我要誰我去哪

當今天夕陽西下

斷腸人柳巷拾煙花

我已四分五裂

從此沒有了家

孤魂野鬼天涯

永遠也不能到達的船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La la la

去哪去哪去哪

我早已沒有了家

La la la

當我想起你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六把鑰匙(陰影、綠圓柱、黃木條、紅水滴、棕圓球、大圓餅)

三個房管(文雅、彪悍、溫婉)

流浪舞蹈

吧台床上

波波煙熏

爆發憤怒爭吵

皮衣皮褲皮條

貂皮粉褲黑靴

提琴樂譜紅牆

紅衫酒瓶滿地

皮帽手套娃娃

紅袍珍珠大衣

掙扎放棄化為虛有

-------------------------

濃厚的感情鬱結於胸,任何表達都無力且多餘。

一切化在放縱的烈酒里,只能麻醉,卻填不滿心中的空白。

Baby,До свидания,就這樣結束吧。


聽了一遍 又一遍 又一遍 ,眼眶也濕了一次又一次。

沒有深刻的孤獨過的人,看不到朴師傅的認真。

我也在想究竟是什麼能這麼打動我,就是真實。

真實的把空虛的,墮落的,掙扎的,晦暗的人性擺在面前,讓你看到自己曾經那一幕幕的誰也不知的,誰也不可知的沉溺,再一次流出眼淚。

真實的嗓音,像個真摯的孩子,沒有隱藏,讓聽的人也完全放下一切防備和偽裝,就這麼赤裸裸的走進你心裡,戳著心窩說,看,你就是這樣的,你撕心裂肺的傷口,就在這,你夜夜難眠的輾轉,就在這,看,落滿灰塵的心口,最後再看一次,完了轉身就走。


第一秒開始的時候就彷彿站在國外的街頭,滿眼的人車卻和自己都沒有任何關係的感覺,當吉他掃弦開始心就咚咚跳,就好像要馬上要走掉告別。然後朴樹的聲音懶懶又滄桑,給我的感覺很想要跟著他,跟他交朋友,聽聽他經歷過什麼,看看他將要經歷什麼…神秘好奇又不無聊,雖然旋律很歡快歌詞也不很悲情,但是卻能完全的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而那些不能言說的感覺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吧。很喜歡,旋律也是,節奏也是,單曲循環,很舒服,不膩??


不知道要怎麼評價 只知道自己在聽歌的時候 哭了 哭了很慘 曲子歌詞的搭配 有種莫名的情緒堆積心中 還有就是真的等了很久很久 等到哭了


第一句的調子總是讓我忍不住想接唱:「啊盆友再見,啊盆友再見」


大家多在說俄語的歌名,沒注意mv結尾紅衣芭蕾舞者說的是法語tu me manques么,「好想你」,劉燁從開始到結局如裡面的一句歌詞,告別亦需體面...


新歌的意境是黑

一切都是黑的

黑的密室,黑的車廂,黑的隧道,黑的叢林,黑的河流

圍繞我的是陌生的雲霧,鬼哭狼嚎之聲,觸摸到的只有黑夜,永遠也逃不出的黑夜,我再也無力掙扎,只能永遠地沉淪其中

個人愚見。


朴師傅但凡出歌曲必被刷屏。作為朴師傅的粉和劉燁的粉這個隊簡直是站定了。

當年colorful days因為個人口味問題不是很熱愛朴大叔。但是說他現在出歌都才盡的小夥伴們,你們可能是對的因為聽起來都差不多,但是我真的是不同意,打他火的那一年出歌就這風格了,幹嘛到現在來說他才盡,朴師傅就是出歌慢了點嘛。╮(╯_╰)╭

就算,他的歌聽起來都差不多 - 比如baby達斯維達尼婭和在木星確實從處理方式到作曲上有很多相似,但是兩首歌傳達的完全不一樣啊。

在木星是什麼,縱經歷苦難傷痛,人生海海,依然天真無邪作少年,白髮迷途見故人,歸來不晚。這種感情不是滄桑,是少年啊就是少年啊,是歷經磨礪保持初心的少年滿臉微笑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平凡之路是什麼,是在路上,不問目的只問故事,綠皮火車嘎嘎響,對面鋪子的哥們,給你買包煙,你給我講講你的故事吧,人生啊,沒什麼辦法只能走下去啊。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是什麼,是因為一個執著而流浪的靈魂,酒精煙草美女無用,那個莫斯科酒吧里藍眼睛的酒保看穿了我的孤獨,是孤獨,是黑夜,是說了再見放不下的流浪漢。

你看每首歌的情景都不一樣,朴師傅就算作曲相似也值得文藝青年哭一會兒了是不是。而且他的歌明明詞和曲一樣重要。

還有說像「啊朋友再見」的小夥伴們,不能因為都是蘇聯風格都唱了再見就一樣。。這倆歌從主題思想就沒半點相似之處啊。。。

朴師傅因為抑鬱症的關係作的歌說的事總是被神化。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

即便萬千藝術家因為抑鬱症躁鬱症而靈感迸發創作無數經典,然而你不能因為經典就去期望這個藝術家一直抑鬱下去,這是不對的,非常不對的。 我寧可朴師傅不再寫歌做一個喝喝茶看看報寫寫字的凡人,不要再那麼鑽牛角尖緊張,每天唱著路途尋覓和流浪,或許平凡是另一種好生活呢?當然啦沒那麼了解,就這兒隨便一想。

*****************後話***************

聽了那麼多俄羅斯老大叔黑幫No1的歌曲,說的最溜的俄語也就那麼一句達斯維達尼婭(又譯「打死你大娘」)去莫斯科的時候第一後悔跟團,第二後悔不會說俄語。

莫斯科一定要再見啊。


為什麼朴樹不一般,是因為他讓我相信,他的性情、他通過詞和曲的訴說、他的吟唱、他的用嗓都讓我相信,相信到可以放心直入我封閉的靈魂。而如今世界,相信已經是一種極珍稀物品。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豆瓣自製的第一檔文化尋訪類視頻節目《如是》?
為什麼朴樹已經很優秀了,還是會自卑?
如何看待朴樹在大事發聲上唱送別時忍不住哭泣?

TAG:華語流行音樂 | 朴樹歌手 | 如何看待評價X | 劉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