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行音樂中和聲一般都是三度,而不是和諧度更高的純四純五度?

從頻率上說,純四純五度比大小三度更為和諧。單個聽純四五的確也比較和諧。既然純四五更為和諧,為何流行音樂中和聲一般是三度關係?而且三度的和聲確實比四五度的和聲聽起來順耳。why?

我試過用純四純五度的和聲,然而聽起來並不如三度那麼順耳(和諧)?


卸腰。

因為調性音樂都是大調式或者小調式。三度可以幫助確定調式。你用純五度,調就沒辦法確定了。

而且,音樂寫作好壞並不是以單純追求單個和弦和音程縱向上的協和程度為標準的。


那五度相生律不是協和度更高…

這樣的話都來用正弦波好了,協和得很。

所以啊,太協和的話就缺少了一些excitement,識得不識得噶?


平行五度在傳統調性音樂中是禁忌(既然問的是流行音樂,這裡不討論德彪西巴托克某些追求特殊色彩的音樂)。題主隨便找點旋律試一下在上方/下方疊加個平行四/五度就知道了,音響效果慘不忍睹。


謝邀!三度不僅在流行音樂,就是高雅音樂中也是基礎的重要的和弦材料。三度是不完全協和音程,是協和,又不完全,這很重要!完全協和的多了太平淡,不協和多了太吵鬧,三度恰好,長時間用不會太平淡,不會太刺激。

西方多聲音樂的歷史也說明人類對音程的選擇:開始聖詠是齊唱(同度,八度)發展到奧爾加農使用了五度,再發展到經文歌時候就大量使用三六度了,三度作為和聲的基礎音程一直持續到現在。

德彪西等人雖然突出了四五度的重要性,勛伯格,巴托克等人探索了不協和音程的表現力,但三度依然是雷打不動的基礎,這與三度音程的音響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再沒有比它們更合適的了。興德米特在《作曲技法》中也是把三度列為最優的和聲音程。我也認為三度作為和聲音程中最重要的音程會一直保持下去。


水至清則無魚,五度很純,八度更純,一度更更純。那如此下去不就變回單音音樂了嗎?

四度是另外一個問題,四度是一個偽協和音程,很多時候要當作不協和音程來處理的。也就說,作為五度的轉位,四度是協和的。 但是其實這個四度是要求解決的。

最早出現多聲部音樂時,的確是先用四五度「和聲」的(這種「和聲」準確來說,不應稱為和聲,暫且這麼叫吧)隨著發展,才有了盛行於古典及之後時期的三和弦。而流行曲中使用的和弦,基本上是這個時期的和弦。

題主說的四五度和弦,我不知道您具體如何操作,是四五度疊置?還是單用一個四度或者五度? 如果單用一個四度或五度,根本無法稱為「和弦」 太純,太嫩了。


請問題主學過基本樂理么。。。

只有三度才能構成和弦啊!四度五度都是空洞的兩個音而已。1 5什麼都不是,加上了3才是大調,加上了降3是小調,三度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另外,漢語的「和諧」意思太多,本意其實更貼近 harmony 而不是 consonance,把 consonance 直接翻譯成「和諧」導致了這些誤解。四度五度比三度六度更consonant,但個人聽三度六度覺得比四度五度更和諧(harmonious)。並且consonance代表沒有色彩,最和諧的八度什麼都不是,透明的像空氣,四度五度是黑白灰,只有加上三度六度,二度七度才會有豐富的和聲/色彩變化。

有人在評論區說題主是想探索另一種「和弦」性質的東西,還加句呵呵配個表情,現在知乎討論問題都用這種態度?連個像樣的答案都沒有就跑到人家的答案里居高臨下指手畫腳?

當然,嚴肅音樂一百年前就開始用四度五度來作為主體構建一首曲子。首先,題主問的是流行樂,流行樂還沒幾個用四度五度作為和聲的主體還能被大眾接受的。其次,從他的題目描述,以及這種問題在知乎上提問,並不覺得他具備用四度五度為主體給一首曲子配和聲產生特殊效果的能力。


5度叫「強力和弦」,常用在搖滾樂中


其實很簡單,每個音都是有基頻有泛音的,基頻決定音高,幅值決定音量,泛音列的幅值與基頻幅值的比例決定了音色。舉例來說,基頻440Hz是A4,其泛音列中兩倍頻880Hz是高八度的A5,三倍頻1320Hz是五度相生的E6,四倍頻1760Hz是再高八度的A6,五倍頻2200Hz是純律的C#7(五度相生的C#7是1.5的四次方5.0625倍頻,近似五倍頻)。如果在一個八度內,以A為根音構成三和弦,除了三倍頻的E(純五度,如果轉位就是純四度),第二個出現在泛音列里的就是五倍頻的C#7(大三度,轉位後小六度)了,所以如果要選三個不同的音構成和弦,這三個的泛音列重合度最高。比較而言,如果選ADE三個音,AD純四度,AE純五度都還好,但DE這個大二度就拖後腿了,或者像 @圭多達萊佐 答案中所說的,無法確定調式了。

一個粗淺的從數學物理角度出發的解釋,供參考。


和弦是要有三個或以上不同的音

想一下 就拿三音和弦來說 一個大三度和一個小三度疊起來 最後和弦里包含的音程是 大三度x1 小三度x1 純五度x1

而如果把兩個純四度或者純五度疊起來 最後和弦里包含的音程是純四/純五x2 大二度(小七度)x1 這裡出現了比三度和五度都不協和的二度

實際上爵士樂里四度疊置用得非常多,幾乎是各種voicing的核心音響了

不過如果題主問的是「為什麼不能直接拿四度和五度這樣的音程來代替三度疊置的和弦」的話。。只能說人腦對複雜度是很挑剔的,縱向上只有這麼一個和諧的音程的話會覺得無聊,而過於複雜的話又會覺得難以理解,只有那麼一小部分和弦結構是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都覺得舒服的。

至於強力和弦那是在特殊的音色下出來的一種特殊的和弦結構,因為失真吉他的諧波太強了,所以空五度聽起來剛好,加個三音進去就「臟」了。

題主如果認真想了解下為什麼三度疊置的和弦(特別是大三,小三,屬七以及直接從他們引申出的和弦結構)最令人滿意,可以看下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看第一卷就行。他有一套通過考察和弦中的音程組合來判斷和弦結構的價值(協和度)的方法,在他的分類表中,大三和小三是最協和的和弦,屬七是含三全音的和弦里最協和的


題主說純四純五更和諧是沒錯的,但是越和諧的音程就越空洞,缺少音樂動力,反之,越不和諧的音程越有音樂動力。

音樂動力簡單的說就是音樂繼續進行和發展的傾向。音樂動力由不穩定音程提供。樂句的結尾的和聲總是比較和諧,給人結束和圓滿的感覺。

音樂的基本邏輯是由-和諧-到-不和諧-再到-極不和諧-最後到-和諧。如果音樂全篇都是協和音程和穩定和弦的話,音樂聽起來就會索然無味,缺少發展和前進的動力。如果都是不和諧音程,聽起來就會很藍瘦。因此只有和諧與不和諧搭配才能使樂曲跌宕起伏而不致煩躁。

依題主所說,大小三度音程屬於不完全和諧音程,既和諧又不和諧,穩定的同時有一定的緊張感,(大小六度音程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大量且連續使用。


我猜想問題可能問的是構成和聲的和弦。

構成基本和聲的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等等。

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原位(就是原型)是音程(音與音之間的距離)之間三度疊置形成的,三和弦是三個音疊至而成,七和弦則是四個音。

但是把上述和弦的位置一轉換,比如說最下面的音放到最上面,那麼音程關係就會發生變化了。

舉例:以五線譜為例,C, E, G (C暫定為下加一線),是一個標準的大三和弦,三個音do, mi, so就是三度+三度疊至的。把C的位置從最下面放到最上面,三個音的位置就變成了E, G, C(mi, so, do)。 那麼音程關係就變成了小三度+純四度,也就構成了三和弦的第一轉位,叫做六和弦。這裡就出現了純四度。

傳統和聲構成由於存在開放排列和密集排練的不同構成,所以和弦受限於各種體系的限制和要求,在其中大部分是處於轉位狀態,有一些或加了外音,或省略某個音。

所以和聲並不是都是「三度」,另外流行音樂中大大部分聽到的三度,四度,五度,這些是因為這些音程在基本樂理里稱作 「和諧音程」(二度和七度為不和諧音程),受限於流行音樂的受眾群體以及略顯基本的創作門檻,所以用得比較多。


你說的順階和弦,是三度構成吧?你再看看兩個大小三度構成的是不是五度呢?他的轉位是不是四度呢?


不同意最贊的答案。

我認為所有和聲進行中的音程本質上都可以看作三度疊加的轉位。

拿純四度I-IV來說。如果當前和弦根音是IV,它就是IV極三和弦IV-(VI或bVI)-I的轉位。如果當前和弦是I sus4,那他就可以看做I-(III-V-VII-II)-IV的轉位。然而實際上,當前和聲內的某個音如果不是根音,三音或五音,這個音去掉後不會對和聲產生本質上的影響。

而(純)五度,本身就是兩個三和弦的疊加。

對於有調性音樂來說,整個音樂都會有潛在的和聲進行。而每個瞬間的和聲,一定是以三和弦為基礎的,儘管三和弦的某個音可能被省略或者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作為強化某種和聲屬性的元素加入。

當然,在真正和聲編排或編曲的時候要避免平行五度或平行八度,因為這樣的編排會令音樂「空洞「。但是有的作品反而這樣做了並且得到了特殊的效果。


推薦閱讀:

現代和聲是否還有錯誤(或者說不良?)的和聲進行?
如何評價綠日新單曲「Bang Bang」?
陳慧琳在香港是怎樣的地位?
如何評價香港歌手何韻詩?

TAG:音樂 | 聲樂 | 和聲Harmony | 和弦研究 | 和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