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和聲是否還有錯誤(或者說不良?)的和聲進行?
看了網上的翟黑山老師的和弦運用教程,在十二講中他指出和弦的根音按音階逆行,357度都是好的進行,其他的都是不好的進行四書系列教學之《和弦運用》
在十七講中他說明為什麼這樣是好的進行四書系列教學之《和弦運用》以及互動百科上也這樣講。和弦_互動百科配置和弦,條目下如果這樣是對的話?那麼C調的C到G和弦不就是不良的進行了么?可是很多流行歌都有C到G的和弦進行啊?再往大了講,現代和聲是否還有錯誤或者說不良的進行?現代和聲還有傳統和聲的那些條條框框嗎?
和聲的金科玉律只有一條,那就是相信自己的耳朵。
沒有絕對錯誤的和聲進行,只有相對不夠好的和聲進行;兩和弦連接是否恰當,還要看你用在什麼地方(包括風格,調性,對應的旋律聲部,在曲式結構中的位置),如何安排的和弦內部的聲部進行等等。
我沒有看過黑山教程,也不確定是否是題主會錯了意;「只有某種和弦連接才是好的,其餘都是不好的」這樣的言論顯然是業餘得不能再業餘,因為如此一來這世間的好音樂不知道要少多少。
我以前說,和聲的學習為你打開作曲的大門,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所以學習它只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你之後的目標是幹嘛?我認為掌握一些和聲的通常法則就好,剩下的只是一個熟練使用的過程;這之中需要你去分析大量的作品,它們的和聲語言是什麼,這些都是任何和聲學教材上上學不到的東西。
可以適當地接觸一些古典和聲的教材,因為它在和聲方面的探索達到了極致。其實只要你不是旨在學習類似弦樂四重奏之類的嚴肅音樂寫作(請注意不是管弦樂,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把管弦樂寫得很流行的不在少數),就沒有去學習古典和聲學的必要。只是閱讀一下教材,培養一些基本的和聲意識(比如五度循環圈,密集開放混合排列,和弦音的重複規則,外聲部可動可靜而內聲部盡量平穩,低音線條的設計,和聲節奏等等),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在其他風格上進行創作了。
這種看起來好像比較好學的方式也許會很不容易,它還和你聽辨能力息息相關(並不是任何你想分析的音樂都能找到它的樂譜)。但是要想掌握一手寫出好聽又不落俗套的和聲,不論什麼風格,除了這種方法我想不出更好的手段。
不管你處於什麼學習階段,請不要忘了這條答案的第一句話。首先,C調中的C和弦到G和弦的進行,是屬於從主和弦出發,到達屬和弦。從主和弦出發,在主和弦之後可以連接以任意和弦,不存在良或不良的說法。
而和弦進行中的佳良與 不良方式,是針對由主和弦後面那個和弦開始的進行,比如說C調中和弦進行——C-G-C或C-F-G-C,其進行方式的良或不良,僅指G或F和弦以後的種種連接,即G-C或F-G-C這段;而不包括前面第一個C和弦。
這一點,建議題主再仔細看看教科書,不要斷章取義。。。。
第二點,傳統的和聲進行規則,並非是「條條框框」,而是音樂的一般性規律的體現。現代和聲當然也應遵循這一規律。
既然是「規律」,就可以被理解並加以應用。合理的應用,自然屬於佳良的方法,不合理的應用則屬於不良方法。
音樂既是由一系列樂音按照一定關係,有機結合而成。則其一切的原理,也必源於樂音間的「音關係」——即樂音相互間在「音高」、「音強」、「音長」和「音色」這四種基本屬性上的對比關係。其中最為核心的基礎,且是樂理中論述最為廣泛的音關係之一,無疑就是樂音的音高關係——即樂音間在音高上的對比關係。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音,無論是同時響起,亦或先後次第響起,其在音高上的差異,就形成某種特定的對比關係,這即是樂音的音高關係。這種關係在人耳聽來,或是使人感受到安穩的舒適感,或是使人感覺的不穩定的急迫感——前者,稱之為「協和的音關係」,後者則是「不協和的音關係」。
這種樂音間音高上的協和性與不協和性的矛盾,即是音樂本身需要處理的基本矛盾,也是構成各種不同音樂色彩的基礎元素之一。同時,也是各種音樂原理所因循的核心要件——脫離這一基礎,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所以,無論在談論曲調旋律構造,還是和弦(和聲)的進行,本質上都是在探討樂音音高關係的協和性問題。
以上黑體字的觀點,題主可能是清楚的,但沒有把它聯繫到你目前的學習內容上。所以才會產生如本題中這樣的疑問。。。。。。
所以,什麼是和聲的佳良進行,什麼又是不良進行?其本質上,還是要看前後和弦(和聲)上關鍵音之間的協和性關係而定——那些符合人們的聽覺習慣的,較為協和自然、穩妥的進行方式,即是佳良的進行,反之,則是不良進行。
音樂中,不論是曲調旋律還是和弦(和聲)的進行,都是由相對穩定的音關係開始,進入到某種不太穩定的音關係中,最終再回復到協和穩定的音關係上。但中間那種不穩定的音關係,只是相對開始與最後那種穩定的音關係而言的,本質上,仍不能完全脫離自然的、協和的音關係——即如五度、三度這樣的音程關係,否則,在人的聽覺心理上,就會產生極不舒適的感覺。
這一規律,絕大部分人都可以籍由自己的聽覺來獲得驗證。因而,一部分有天分的人,不必經過專門的學習,即可準確自然地應用。然而,也會有相當的初學者,由於經驗不足,難以正確應用。所以,教科書上才會將這些規律以規則的方式加以羅列,以便初學者可以按圖索驥,不必去耽誤時間自行摸索。
和弦(和聲)的佳良進行與不良進行,作為音樂的基本規律之一,需要活學活用。即所謂「佳良」與「不良」並非絕對。而是需要根據題材、環境、與創作目的而定。
比如按照西方音樂理論中的和弦(和聲)的定義,通常都是以三度結構為準,但在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中,完全照搬這一標準,就明顯不合適。再如象現代音樂中的許多和弦,若嚴格按照經典和弦的定義來說,都不能稱為「和弦」,比如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加音和弦等等。。。。
和弦(和聲)的「不良」進行,有時(僅僅是有時)如果能夠應用得當,也可為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個時候,它就變為「佳良」了。如果這時不敢去用,而採用常規「佳良」進行的方式,反而會落入俗套。(但在你沒有徹底理解它之前,還是慎重為妙,不然,你就準備好去聽一堆不著調的刺耳噪音吧。)當然有,所有掌控以外的都是不良的。
按照 張雁鵬 所說,和聲學可以分為「正著遵守」和「反著遵守」兩種狀態。
如果一首曲子里需要「正著遵守」的地方「反著遵守」了,那就是不良進行。現代和聲和傳統和聲的關係,接近c和c++的關係,基本上是超集。
當你的聽感越來越仔細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哪些屬於「作者沒有功力處理好」,哪些是「作者意外的得到了一個很好地進行」。
如果你是新手,務必儘力遵守規則便是。
另外和聲學教程,國內只有桑桐的比較好的樣子,外國的教材則有不少優秀的,例如《調性和聲》。很多國內的和聲教程沒法直視。黑山老師的視頻我沒有看過,我是不太推薦看不夠權威的教程的。
多看看正經的和聲學課本,你應該會了解黑山老師說的內容的適用局限性的。
====關於你的問題,357度是不是良好的進行,不是這樣判斷的吧。你這用的資料太散亂,每個規則都有適用前提,大概你可能弄混了。任何兩個和弦理論上都可以有「良好的進行」,古典曲目也不是沒有過5-4的連接。5-4的連接我記得問題出在「交錯三全音」好像,容易產生刺耳的進行,好像也是有處理辦法的。對於旋律線條的問題,我推薦看看《對位賦格教程》,裡面講了一些進行禁忌中更詳細的原因。c-g的進行是不是良好,還取決於聲部排列和連接。我不知道你的教程講了啥,不過I到V的連接(放在C調里就是C到G)在常見的體系(包括古典,流行,爵士)里都是沒問題的(雖然具體的連接方式還需要注意)……
沒有錯誤的和聲進行,因為正確與錯誤是客觀的東西,而音樂是主觀的東西。有不良的和聲進行,因為良與不良是主觀的東西,不過每個人的主觀都不一樣。
還有一種下位的評價方式是「合適與不合適」,比如電影中英雄場面的配樂,連續幾個減七和弦的連接,可能大多數人認為是不合適的。但這也是主觀的東西,對那些認為合適的人而言,它就是合適的。
謝邀!現代和聲當然有錯誤(或者說不良)的和聲進行。我們學的和聲教材,無論斯波索賓等人的《和聲學教程》,還是該丘斯、柏紹頓、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甚至勛伯格,都是總結成功作品的經驗,而非不可逾越的教條。這些教材的規則在保證一種聲部的流暢、風格的統一、音響的純美。某種進行在一部作品中是嚴重的錯誤,而在另一個作品中也許是極佳的選擇。比如平行五度在功能和聲的四部和聲中是嚴厲禁止的,學習者要明白這種原因,而不是死板遵循這些教條。你只需聽一下良好的進行中突然出現平行五度是什麼效果就明白了。四部和聲的基本理念是四個聲部各自獨立,縱向又有良好的結合,所以反向與斜向的聲部關係最好!(各聲部獨立,沒有依附性),同向的聲部關係稍差(有一定依附性),平行的進行更差(依附性進一步增加),平行五度、八度、一度禁用(聲部完全依附)。四部和聲中出現平五、平八就像四排閱兵隊伍,突然成了三排一樣。但平行五度在德彪西的《月落荒寺》中出現確是極為有表現力的,德彪西的平行五度是加厚的「旋律」而非和聲進行的錯誤。如果在這個平行五度的環境中出現一個古典的和聲連接,那就是錯誤而不可原諒的了。和聲或者說藝術,至少要完整、風格統一,影響完整性與統一的因素即為不恰當的,或者別有用心的。
相對於古典樂派,現代音樂隨性了很多,所以和聲的進行也具有了多樣性,有很多古典樂派里禁止的進行,在現代音樂里都可以找到。什麼四級五級不能逆向進行啦,什麼四六轉位不可以到哪哪哪啦,其實說白了,現在的音樂不管編曲和聲符不符合規律,只要有人聽著好聽,就行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綠日新單曲「Bang Bang」?
※陳慧琳在香港是怎樣的地位?
※如何評價香港歌手何韻詩?
※如何評價吳亦凡的新歌《想你》?
※電影《港囧》中的粵語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