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從事公益活動,能否用經濟學解釋從事公益活動的意義?

經濟學狹義的認為人都是自利的,那如何解釋人們為什麼要從事公益活動?


這個可以從經濟學解釋,主要是兩點,邊際效用和馬斯洛需求模型。

比爾蓋茨現在資產接近千億美元,假設他活到100歲,並想在活著的時候把錢花完,那麼他每天需要花人民幣四千萬。這個時候,金錢給他帶來的邊際效用幾乎為零,能激烈他的就只有自我實現了,比如解決一下非洲貧困問題,挑戰一下艾滋病等等別人做不大的事情。

富人做公益和慈善往往是為了人生終極追求,也就是馬斯洛五層金字塔模型的自我實現層。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WIFI、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同理,擁有了安全才會考慮友情愛情。

回到題主問題,當一個人什麼已經滿足了下面四層需要時候,那麼他現階段最大追求就的自我實現。他們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尋找自己的能力的邊界,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而做公益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證明自己的方式。比如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其中一項成就是通過疫苗讓340萬人免因可能導致肝癌的乙肝喪生,120萬人免因麻疹去世。出手拯救幾百萬人生命,這是多大的成就感。可憐答主本人還停留在被贊一下就可以樂半天層次...

不過公益只是實現自我的一種方式,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實現自我。馬斯克是想開拓人類認知邊界,帶領人類走向宇宙家園,他現在做的電動車和太陽能電池以及可以回收的火箭就是為了可持續的交通和源源不斷的能源。Facebook 的扎克伯格和 Google的拉里佩奇就很認同馬斯克,扎克伯格承諾捐出他和妻子普莉希拉·陳所持臉書股份的99%,用於拓展人類潛能,促進下一代人的平等。而佩奇直接表示,如果自己死了,他寧願將數十億財產捐給像伊隆?馬斯克這樣的資本家來改變世界 。

所以,這些人在做公益是為了實現自我,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從經濟學上來講,也是一種『私心』。


成就感、道德興奮感、英雄主義等各種內心綜合情緒的興奮和滿足,都是「自利」的一部分,更何況還有很多的人借慈善做營銷,獲取更大的利益。


經濟學假設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廠商才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每個人的效用偏好不一樣,不過都可分為物質和精神追求兩大類。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追求這兩種效用。所以喜歡做公益並不違反理性人假設,只代表一種偏好,就跟有人喜歡養狗,有人不喜歡一樣。


作為一個入行4年多點的新兵,個人水平達不到題主要求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的高度,就從公益機構自我定位當年隨便說幾句。

公益機構經常說自己是除政府、市場之外的第三部門,雖然在中國大政府,強市場環境中很有自我貼金的嫌疑,不過公益組織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的。

我們經常說的作用之一,是社會財富除了第一次分配(按勞分配、按資分配)、第二次分配(直接表現為稅收和公共服務投入)之外的再分配,這一點在救災、扶貧、助學等方面展現最為明顯,經濟水平比較低的地方,往往在第二次分配中捉襟見肘,尤其是在需要長、大、慢投入的教育、貧困、應急救災等方面,企業、經濟水平高的其他地方不太可能直接投入幫扶,那麼扶貧,助學類的公益機構就一定程度上可以跨地區甚至跨國界撬動社會資源投入。

公益組織的第二個作用是效率,說白了就是用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這樣會在投入產出比,執行效率等方面有優勢。公益組織的發展方向是專業化和專一化,每個機構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工作,同時不斷吸收專業人才,在項目設計、運作管理方面專業化。相對於政府的事無巨細和市場的趨利,公益機構能夠更專心更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自己掌握的財富運用。個人對什麼都做的公益機構的未來比較擔憂,當然如果他們能夠什麼都做的好另當別論。

第三方面在於公益機構是目前真正能夠關注到社會毛細血管層面問題的社會單位,比如目前的農村問題,兒童權益,農民工權益問題等,很多都是公益機構發現問題,介入解決,最後推動國家法律和政策改變,甚至上升到財政傾斜的層面。目前的很多問題比如少數群體,很多還處在機構自救的情況。

第四方面我要說的是學習和創新,這個可能很多讀者都會一笑置之,——掌握巨量資源的企業政府都在大面積抄襲山寨,自己飯都吃不飽的公益機構那有什麼創新能力!這個目前恐怕只有已經受益的人群或者從業這才能體會到。到目前,可能絕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中國的社會治理模式的問題,但是出路在哪裡誰也沒好好想過或者想過也想不出,但是很多的社區公益組織已經在這個領域默默嘗試了很多年,他們在社區治理方面積累的經驗和用到的工作方式以及成效,毫不客氣的說至少要超出居委會或者村委會10年不止,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地方政府我正在接受和採納社區公益組織的方法,從這些為數稀少的案例,我們也可以說公益組織推動了中國社會管理模式的前進。

很多公益人包括我自己,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和政府的質疑,因為郭美美紅十字等事件,大眾層面對於公益的不信任已經到了最危險的地步,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要給任何社會單位和個人交代清楚。政府層面,很多公益人因為曾經或者正在使用一些國外資金,被當作不安定存在,當然這裡面有問題的肯定也是有的。

我們真的很愛這個國家,要不然為什麼要拿著這麼少的報酬,用本可以睡覺打Dota的時間,去奮力讓他變得更好呢


為獲得除慾望滿足外的感受

用經濟學和市場管理來看

所謂公益

就是免費的廣告,或者說,花錢的廣告罷了


從外部性來講,這是外部經濟,社會收益大於個人收益。

從效用的角度來看,效用是消費者自我的主觀感受,消費者認為做慈善活動帶給他的效用大於其它作用。這裡的效用包括自我的滿足感,也包括社會認同感。


先佔個坑,期末考完來答。


我賣一種商品能賺5塊錢,你差兩塊買不了,我也賺不到錢,我給你兩塊,你買了,我賺3塊


公益基金的免稅待遇和企業形象的塑造是通常被納入考量的因素


最後一句亮了。


推薦閱讀:

怎麼在國內買到經濟學人?

TAG:經濟學人TheEconomist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 經濟學基礎 | 經濟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