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有什麼興趣愛好嗎?


最大的愛好不是收徒弟嗎?


話說為啥會邀我。。。

我強行答一下。

小時候愛模擬人死了搞葬禮(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大了愛吃薑(不撤姜食,不多食)。

射箭(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 。

搞音樂( 孔子學琴於師襄子) 。

自駕游(周遊列國),還喜歡刪改圖書(詩經,春秋)。

置辦衣服(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對皮質品情有獨鍾(雖然穿的機會不多)。

我所了解的就這些。


長文慎入:

【好學】

最有名的,當屬: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現在讀起來真的是由心而發!)

《史記》裡面也有一句話: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古時候是把文字記載在竹簡上,用牛皮筋把它串起來,形成一卷一卷的書籍,就叫「韋編」,我們現在看古籍很多都是分一卷裡面有幾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分為上下卷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孔子看《易》很痴迷呀,翻來覆去地閱讀,把牛皮筋都翻斷好幾次了。)

孔子讀易太晚了!也許這也是他的造化吧…… 連他自己都說: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能夠無大過矣!

而且愛學習的孔子總結了好多學習方法啊: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首先是學習的心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的方法)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這句可能大家覺得有點扯,但是這確實是我親身經歷,不僅僅是價值觀,而是作為一個想踏踏實實地學點東西的人,不要貪圖享樂,而且不要吃撐和居處少一些安逸,對學習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荀子的勸學有一句話:「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 軀哉!」和孔子寫的坤文言:「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唯有把知識流入血脈中運用自如,才可以對自己所事之業可以敏感,前提是少說話多醞釀在心)

2.【好論道】

嗯……整本《論語》都是……

3.【好獨處】

從哪裡看出來呢?因為一個人只有與自己相處,才能敏銳的覺察到現象背後的象徵的東西,一些根源的東西並談論出來,且可以為法則:放之四海,皆能通行。而且很多相處的態度就是他提出來的:敬誠。總結了很多很多獨處的東西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而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也。——里仁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

4.【喜歡吃,而且吃出來一套理論】前面有@ 張紫陽 回答了我來翻譯一下……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肉變質了,不吃!飯都吃不飽了您還挑食…)

色惡,不食;(顏色不對,不吃!)

臭惡,不食;(味道不對,不吃!)

失飪,不食;(烹飪的方法不對,不吃!)

不時,不食;(不是時令菜,不吃!)

割不正,不食;(片肉的刀法不對,不吃!)

不得其醬,不食。(醬料都沒有?不吃!)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肉雖好吃……但是不要超過主食的量!)

唯酒無量,不及亂。(酒不定量,不撒酒瘋就行!)

沽酒市脯,不食。(街上賣的下酒菜不衛生,不吃!)

不撤姜食,不多食。(姜少吃點!)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拜祭的肉超過三天就別拿給我吃了!)

食不語。(吃飯別說話!)

好吧……我比較傲嬌……

【最最最最後孔子的自我介紹】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說起來孔子這類儒家聖人的愛好,其實和大部分人一樣的,和馬斯洛金字塔一樣。

------------------------------------------------------------------------------------------------------------------

但是他們講究一個取得的方式。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

轉載請私信,視用途答應轉載,怕影響大家對孔子印象……


青春時代的孔子(吳學俊)

孔子是老而彌堅的下級武官孔紇與花季少女顏徵野合生下來的,書上說他們沒有經過當時社會上通行的完備手續,而受到社會上的奚落。也許這是一次私底下的通姦,有蜜語也有手腕,有屈辱也有興奮,也許是大張旗鼓地奔者不禁,有推卻也有冒險,有僥倖也有放縱。這件事單獨看來缺乏意義,但是在12年前,孔紇在一次攻打山東嶧縣一小國的戰爭中,他雙手掀起阻斷軍隊的城閘門,讓先入城的軍隊退出來。嶧縣的城門與小城少女的眾妙之門太相似了。小說是可以把二者有機地處理到一起的,形成一種映射關係,比如蒼老的城市對應著新鮮的子宮,閘門對應裙子,盲目的軍隊和戰爭,與一灘蛙卵狀的精蟲兒,又何其相似乃爾,也許正是對12年後(12年一個輪迴)照樣能夠一柱擎天所向披靡直搗黃龍一炮走紅馬到功成的自信,激發了他的肌肉潛力,一塊塊的,像一眼又一眼泉水汩汩地冒出來,他表現得像一個抓舉冠軍,屁股下垂,力量像一條硬尾巴一樣向著天空翹起來,閘門離開地面,生機油然而生——孔子孕育了。

孔子在二十歲的時候,以其廣博的學識和過人的見解,獲得國君的注意,國君為他的兒子的誕生,送來一尾鯉名,他立刻把自己兒子取名叫孔鯉,這事兒乾的,有點兒諂媚,有點兒趨炎附勢。孔子大概在三十歲時,徵收臘肉當學雜費,正式設館授徒,也是養士,開始了為期一生的事業。二十歲到三十歲這中間的十年,他曾兩次受雇於政府,一次是做牛羊飼養員,一個弼馬溫似的角色,另一次是做會計,但是乾的時間都不長。

這是人的膽兒最肥碩、荷爾蒙最盛大、夢想最熾熱的十年,他都幹了些什麼?他後來回憶說,我往日沒有從政的機會,可是我因此有了學會各種本領的工夫。我們無法得知,他是晴耕雨讀,繼續儲備知識;還是為了老婆孩子,從事一些不體面的現在沒有記載的工作。

小說也許可以補白,它將描述時間的緩慢、機會的渺茫和人生的苦悶,希望偶爾出現,但是很快無端流失,人生境遇一成不變,生活質量漸漸滑坡,而同時孩子長大,妻子衰老,血管擴張青筋暴露臉上都能冒出血來的生理激動也越來越少了。他有時會在思想中尋根,回憶在他三歲時死去的父親,在他十七歲時死去的母親。他掂量著那次改變命運軌跡的遷居——孔子三歲時舉家遷往魯國國都,今山東曲阜——我們不知道他是隨著父親的家族遷徙的,還是隨著母親的家族轉移的,或者僅僅只是一個不名譽的小女人,帶著一個意外產生的孩子,遠走他鄉,逃避白眼、流言和每一對名媒正娶的夫妻的出雙入對構成的潛在諷刺,以及懷著在大城市獲取更多工作機會的自信和期望。他設身處地地惴測母親當時的成本與收益的理性分析、以及微弱得連她自己都視而不見的小小幻想。她現在已經死去了,在一個三十如狼、徐娘半老的年華,她這根家庭的獨木支撐得太久了,以至於突然想放棄了,以某種疾病的形式。她創造了孔子一個可以稱之為黃金的少年時代,儘管孔子小時候生活拮据,沒有合適的玩具,只能模仿古人行禮玩,有如我小時候沒有合適的玩具,只能削乾淨了樹枝模仿大俠與人對劈;但她至少保證了孔子有機會接觸禮儀、音樂、騎術、箭術和數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受到成為一個上等人的全方位素質教育。少年孔子個頭中等偏上,體形又扁又厚,像一塊肥皂,不失健碩,顯然基本上沒有營養不良,這為他五十歲後的流亡生活打下了體格基礎。他懷念那位才智過人、無論什麼一學就會的少年孔子,但是現在,他的事業漂浮不定,他的天才沒有市場和價值,他或許自我解嘲,或許變得更加腳踏實地,或許他隨波流淌,接受一切能攬到的大小活計,同時內心不時泛起某種無法表現的憤怒。吳學俊。


我猜是吃

《論語》記載: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一個特別講究的吃貨……


孔子精通射術


旅遊,還是組團游


收徒弟的拜師禮,一兩臘肉。


不想當政客的學者不是好老師


呃,難道不是愛吃臘肉?


好為人師


裝逼!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孔子在當代中國的影響力,尊孔是否有復辟的可能和存在土壤。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何莫由斯道也」是什麼意思?
如何評價李零《喪家狗》?
論語里有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不能把對一個人的氣憤發泄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詩經被刪改是真的么?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