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橋樑工程行業現狀及前景分別是怎樣的?
背景介紹:
我是浙大大二土木專業的學生,面臨分小方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方向有交通運輸工程(或道路工程)、橋樑工程、結構工程。我一定會念碩士,有興趣念博士,可能會出國。以後就業的話可能會從事設計工作也可能會做科研。我覺得我的問題可以分成五個子問題,可以選擇性回答。1、交通運輸工程與道路工程的區別?2、題目中的三個方向目前的現狀?(有點寬泛,前輩們可以隨意談一談,最好與結構工程方向(房地產)相對比)3、題目中的三個方向以後的發展前景?
4、在對這幾個方向興趣度差不多的前提下,選哪個方向可能是最優選擇?原因?5、在你所了解的方向中,碩士與博士的工作性質(是指研究問題的方式等等)有什麼樣的不同?提前謝謝前輩們的指點!
首先真心為題主點贊,不禁感嘆後生可畏!!!我上大學時候從來沒這麼系統的考慮過自己所學專業的未來,只是泛泛的看到學長學姐乘著高鐵建設的東風,畢業就在施工單位拿著不菲的收入。待到自己畢業時已經時過境遷。想的長遠一些是好事,而且可以結合客觀條件與主觀興趣來決定未來。手機碼字就簡單說幾點自己的觀點,不好說是否準確僅供參考。路橋工程特別是橋樑工程的現狀問題我在前兩天的回答中已經詳述了,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個人覺得交通土建方面目前來看隧道與軌道交通比較吃香,橋樑檢測與加固也還好些。不過考慮題主一定會繼續深造或者出國,我不建議你做道路相關的研究。你是個有想法主見的人,科研也許結構工程方面更適合你吧?這些年岩土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但是如果科研的話,環境會稍微艱苦,畢竟岩土類的實驗居多,也因學校而異。東北這面學校的岩土多以多年凍土承載力研究為主,我同學研究生讀岩土的大半時間都在大興安嶺里做實驗。
而結構方面偏科研方向廣些。抗風,抗震等等一般都歸在結構里。
路橋專業相比經濟學等常見專業出國留學比較難辦,費用也較高。性價比上看,不一定優於同濟大學。考研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選擇院校。不同意得票最多的觀點,我的回答數據不會多算是拋磚引玉吧,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交通運輸與道路工程的區別,本人土木本科,道路與鐵道工程的碩士,道鐵專業屬於交通運輸工程下面的二級學科,但是所做的東西與土木交通土建方向基本一直,因為道路本身並不複雜所以在碩士階段會有一些交叉學科的東西,交通運輸工程還有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和運載工具兩個二級學科,這麼說吧,交通土建的三個方向,道路橋樑隧道在分二級學科的時候把橋樑與隧道加上市政岩土就給了自己,把道路(鐵路)就給了交通運輸工程,如果是交通運輸工程下面的道鐵專業那就與土木一致啦第二,橋樑道路與結構三個方向,其實完全不一樣,橋樑主要是針對橋樑上部結構的設計,科研方面做的題目也是關於橋樑內力振動方面的東西,道路主要是做勘察設計,科研方面設計到路面材料更新、路基處理邊坡錨固支護方面的老師不一樣,做的方向也不一樣,大部分比較接近岩土,像我做的就是做機場路面檢測與滑水的,屬於交叉學科,結構嘛就是做些特殊結構的設計基礎與上部結構相互作用的之類的題主,可能不太了解,你要是對這些都感興趣,土木領域就沒有你不感興趣的東西,在碩士階段做什麼其實,與導師方向有關。前景的東西不好說,不過這樣講吧,結構工程隨著房地產的蕭條沒有以前那麼火了,交通運輸業在中國算是剛起步,大量的隧道與橋樑需要修築,僅此一點答主應該就能看出孰優孰劣,答主是浙大的學生,學校有名氣要好好利用,不能慌廢,如果我是答主,且讀碩博的打算,那我就選岩土工程,浙大岩土,全國數一數二,龔曉南,也在那裡,跟在大師身邊習得一招半式也是好的呀,況且,按照答主碩博的打算估計是做科研的路子,其實跟行業沒啥關係了,只要做出東西就好了,答主加油吧,還有碩博的區別,就像,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一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1、交通運輸工程與道路工程的區別?
道路工程顧名思義,就是路面路下面的建造和保養。偏物理,道路很少進化,夕陽行業。交通運輸包括了所有車子,人,還會有少量動物,馬,運輸。比較偏策略政策,幾乎所有策略都有好壞,比較容易撤,所以很多東西可以研究,車子自己也在進化。數據收集還在很初級的階段。2、題目中的三個方向目前的現狀?(有點寬泛,前輩們可以隨意談一談,最好與結構工程方向(房地產)相對比)
橋樑的條件更加苛刻,難度應該是最大的。包含了流體,結構力學混合,也包含了交通運輸的不確定性。當然活也不多,留下的是最頂尖的吧。
3、題目中的三個方向以後的發展前景?
4、在對這幾個方向興趣度差不多的前提下,選哪個方向可能是最優選擇?原因?交通運輸越有經驗越能有乾貨,拉的開和小白的差距。結構看似很難的計算,在軟體面前已經把人差距縮短到很小了。橋樑是結構,交通道路,流體力學的混合體,新人難上手,很難挑戰老鳥的地位。
交通方面還有個好處是與經濟切切相關的,各種數據分析技能,對房地產投資比普通人高桿一大截,對中產來說多個不錯的投資方向
隨便寫寫看見這個問題,忍不住深夜碼字。首先說一下自己,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在讀。
關於你的問題,其實本科階段很簡單,只有幾門課程不同而已。土木工程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是小土木,那時候的土木專業就是結構專業,後來把土木擴充到了大土木把橋樑、岩土、市政啥的都拉進來了。由於大類培養,大部分人都被培養成全能型。但實際上吧,這種課程設置仍然是以培養了結構工程的學生為主,例如結構力學、混凝土、鋼結構、地基與基礎,荷載設計方法、抗震、高層都基本是結構類的必修內容。學完這些,你就差不多學個軟體就能去設計房屋了。但對於橋樑、岩土等其他方向來說,你想做設計還是火候欠得比較遠,得多學上不少東西才才能行,遠不是你那幾門方向課能解決的。綜上所述,你本科期間學的是結構工程,與你選方向關係不大。
但是,我看到你是要讀研的,所以選個自己喜歡的還是有好處的。再具體說一下你的幾個問題吧。首先,我真的不了解交運,因為天大沒有這個方向,從我同濟的同學了解到(本科土木)他選了交運後讀研換了交通學院,感覺這個就比土木遠了啊,可能與土木的內容差距大了點。至於道路工程嘛,和橋樑還是不一樣的,雖然在天大統稱路橋工程。但天大的路橋完全是橋樑,沒有路的成分。所以路還是說不清。至於橋樑的前景,一個字「爛」。原因很簡單,小眾專業過度飽和。具體解釋。橋樑和結構不同,對於結構來說,全國100W人從業者都能消化,但橋樑可能10w就飽和了,和結構來比,橋樑的設計院少之又少。因此,在金橋銀路那個時候,一蜂窩擠進了橋樑。瞬間人才就飽和了,等那段路橋大修的時間一過,哀鴻遍野,各設計院紛紛裁員。舉個真實一點的例子:我一同學家裡是在長安大學旗下的設計院,在90年代中期,出一天外業你知道多少錢嗎,300塊!相當於95年那個時候,現在3000都不止了。現在呢,基本上沒有什麼新活,天天在設計院坐著。我覺得等橋樑回暖還是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對於那時候,我覺得天津市市區的海河上橋樑也建得差不多了,再有大的項目估計野外了。所以個人不看好路橋工程。至於結構工程,雖然房地產看衰,但畢竟需求大,內部消化能力強,不至於太差。房地產嘛,我現在不敢去了,還是畢業了老老實實去設計院坐著靠手藝吃飯吧。但是浙大的結構在業內是近些年才起來的,校友資源相對於同濟和東南在長三角競爭力不足。畢竟這玩意按資排輩的,校友是很重要的資源,看看這幾年華東院同濟院這些長三角的大院,同濟的人佔個大頭,東南佔個小頭,零散分布著其他學校。題主沒有提到的一個方向,我覺得很好。岩土工程,這個是浙大土木中最有亮點的,天大這邊如果保研選浙大十有八九是奔著岩土工程去的。最後一問,我沒讀博不清楚博士怎麼搞,我是一個不搞學術的,不研究理論,即使研究,也圍繞著工程,因為老師大部分精力做設計接項目,故而對科研不清楚。水平有限,見笑。
尼瑪!這個問題困擾我多年!現在我也快畢業了,我來說一下我的個人理解吧…主要針對第一個子問題。交通工程這個大類就是個坑啊!我是某普通一本的,我個人覺得交通運輸工程和橋樑工程結構工程完全沒有交叉點,硬生生的放到一個大類裡面真的好坑啊!具體到我們學校更坑,交通運輸作為一個大類招生,之後再分為交通運輸和交通運輸工程(簡稱交通工程)兩個方向,交通運輸工程又分為城市道路、公路、鐵道工程三個方向,而我個人覺得這些完全都不是一個專業領域的啊摔!完全都應該從大一就分開培養的!
具體地說的話,先以我校為例。大一大二是大類培養,學的都是高數大學物理計算機等基礎課,這些都好理解,但是我覺得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工程製圖還有電子電工學完全就沒有必要學,甚至大學物理都沒有必要學!因為分方向之後有些方向完全用不到啊!!!
比如分大類後的交通運輸,學的都是鐵路運輸調度(我們這裡以鐵路為主,有的學校可能側重航海航空或者公路),學力學物理和電子電工完全沒有必要!交通工程則學的都是公路交通的管理,比如交通控制與管理,學的都是如何解決交通問題的課程,學力學物理電子電工有什麼必要?學好數學和編程反而幫助更大。這是大三,到了大四交通運輸沒有變化,繼續學習運輸調度,交通工程則分為鐵路公路城市道路三個方向,可這三個方向除了城市道路是繼續研究交通管理與控制這類問題的,另外兩個方向都成了研究鐵路公路修建的土木類專業了!那我們學的交通管理與控制有什麼用?多學點力學工程製圖這些工程類課程不好嗎?我覺得這反映了一些問題:交通工程定位模糊,既有土木類的內容,也有交通管理類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學校之所以讓我們多學土木類內容,可能是出於就業考慮,這說明交通類的就業方向窄,就業出路少,需求量低。而這幾年土木行業也面臨重重問題,危機四伏,所以也不是一個好出路。綜上所述,我覺得交通工程這個專業本身定位尷尬,面向交通的話交通本身不是一個大產業,雖然說中國交通發展很快可能需要大量交通類人才,可我國對交通一貫不太重視,而且本行業就業方向多為交管局規劃院設計院一類編製性比較強的單位,這些地方對本專業人才需求量有限,發展空間也小,未來的發展趨勢雖說總體上看上去是光明的(畢竟我國修了這麼多路,增加了這麼多機動車,交通問題又在全國範圍內存在),可研究了這麼多年,國內外對解決交通問題沒有什麼好辦法,各種模型工具也好,在實際運用中總存在各種問題,畢竟人是交通問題的關鍵,而人的因素又恰恰是最不可控最難預測的,各國各地區各城市的交通問題既有共同點又有各種特殊的地方,可預期的未來又很難改變,最有希望的出路是智能交通,可這更需要程序員和車輛工程師來解決,智能交通更像是對本專業的革命…一旦實現本專業許多內容就要大改…所以本行業可預期的未來內前景並不樂觀;土木類更不用說,知乎上很多答案說得很明白,夕陽行業。寫這麼多,突然覺得我給一個浙大學生指點迷津有點不合適,畢竟我只是一個普通一本的學生,和題主境界差的有點多,寫的答案也很隨性,並沒有什麼條理,只希望對題主有些許幫助吧…(回答於2016.1.28修訂,補充了很多內容,希望使論述更加客觀、深入且易於理解。利益相關,匿名作答)
某濟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方向)(以下簡稱交通工程)本科生一枚。答主「夜劍寒」提到了交通規劃(我理解為交通工程專業)「大理論沒有完全成熟」、「研究方向極多」、「好發論文」,我認同其中的客觀特點。但是答主給予了這些客觀特點偏向於正面的描述,而以本人的親身體驗來看,這些特點恰是這門學科不可迴避的嚴重缺陷。以下針對於這三點進行論述,並補充一些本科學習內容、本碩博就業、發展前景以及一些個人觀點。
第一點,關於「理論沒有完全成熟」。先觀察一下那些「理論成熟」的工程學科,它們的理論基礎紮實、嚴謹、科學,例如土木工程的三大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電子信息工程的數電模電。這些學科的基礎早已從工程經驗(如對於材料特性的經驗性認識)上升到了科學(如使用公式描述規律),並且在相當多的實踐(如房屋、橋樑的建設)中進行了檢驗,實踐和理論的相互促進使得學科快速發展。
再對比地看交通工程,就可以發現交通工程中的很多內容停留在「工程經驗」的階段,這也正是我們的課程中有相當之多的「案例教學」的原因。另外的一些內容(如交通規劃)上升到了用公式描述的階段,但與科學不同的是,這些公式僅能夠稱為「模型」,因為它們並不是從客觀規律嚴密推導而來(如三大力學之於牛頓力學),而是根據調查數據(如一個小區產生多少出行需求)和經驗構建出來的(如重力模型),其結果與客觀情況的差距無法得知(總不可能調查所有人);且調查數據的外推的可能性較低(換個城市可能就大相徑庭),因此模型中的係數往往需要大量調查來重新標定。我們知道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有兩個重要特點,即可重複(reproducible)、可檢驗(falsifiable)。根據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中絕大部分方法是科學的方法(實驗環境相同,無論多少次實驗,材料的力學性質不會改變;理論推導和實驗可以驗證一個規律是否正確);也可以觀察出,交通工程所使用的方法則與科學相去較遠(當然,不包括交通工程從其他學科引入的方法)。另外,交通工程中唯一一門理論性的內容——交通流理論,在我們學院的研究和實踐中基本處於被束之高閣的狀態(而據我所知,康奈爾大學、香港的高校對交通流有深入的研究)。一門離開了理論和科學的學科,正像是沒有地基的房子,其能夠達到的高度可想而知。第二點,交通工程缺乏深入研究的理論工具,卻"研究領域極多",那麼很自然地就可以推知交通工程的許多研究方向只能浮於表面而無法深入發展;目前交通工程領域中的熱點往往是「交叉」別的領域所得到的,從別的領域中挖走成熟方法和與交通相關的部分,再進行研究,譬如「交通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交通安全」(安全科學與工程),另外一些非熱點內容亦是如此,如「運輸經濟學」(經濟學),「交通調查」(統計學)。這樣的「交叉現象」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交通工程自身理論的空洞。能學到別的學科的內容自然是一件好事,但這些領域的研究也只能被別的學科牽著鼻子走,別的學科畢業的也更容易搶走本專業的飯碗。
第三點,「好發論文」也就意味著學科整體研究水平不高,有我院的研究生學長學姐有提到過本領域的國際最高水平會議(之一)TRB(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常常充斥著很多「水文」,而君可見哪個頗有前途的領域的最高水平會議有此般表現?當然,如果真的研究能力超群、跟好導師(王殿海應該挺好),做出點真正的內容,在這個領域內能相對容易地成為大咖。
那我們學院的學生都在學些什麼呢?到大二上我們都按土木專業的課程培養,大二下開始上專業課。大二下上的兩門「交通統計分析」和「交通系統理論」是我們學到的最理論的課程,也是最有知識含量的專業課。而大三里佔用我們時間精力最多的兩門課「客運交通系統」和「貨運交通系統」中充斥著眾所周知的常識和虛無縹緲的概念,以及磨人的課程設計——做居民出行調查,一份問卷要填30分鐘,我們組隊去小區發問卷,之後回來寫調查報告;做公交線路調查,不同時間段跟車數上下客人數,發問卷調查滿意度;做貨運生成量調查,在一個偌大的小區里數貨車和快遞小哥數了兩個白天,再拍照數他們的貨物大小和種類;做貨車裝卸位研究,一組人在400m長的街道上發問卷調查上百家小店鋪的貨運需求,蹲守兩個上午記錄貨車到達的時間和類型。寫完報告做展示、答辯,原始數據還要無償上繳,美其名曰「評判工作量」。更甚,從大二下開始我們還要修大量的學院內其他專業的課程(道路工程、交通運輸等),佔用時間精力卻於本專業益處很少(我很想問他們這樣真的能培養出「卓越工程師」嗎)。總之,整個大三忙活了一年,熬了不知多少的夜,到頭來缺發現自己的進步乏善可陳。
至於畢業之後,本方向畢業的本科生大多難以找到專業領域內的工作;碩士生具備從事專業領域的能力,多數在設計院畫圖;博士生有在研究院做研究、在高校當教師的。從中也可以觀察到,交通工程的專業領域就業集中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市政領域,它們在過去的建設浪潮中很風光,但這一兩年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寒意,在經濟結構轉型的趨勢下,我認為它們在未來也將面臨諸多的挑戰。
有很多明白的人都在離開或已經離開交通工程,也有不是很明白但轉專業走的同學後來暗自慶幸,我也已經打算默默地離開,在研究生階段轉換專業。而樓主是土木方向的,依據我對於土木方向的了解,可以明顯地看出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規劃和管理)和土木工程無論是知識還是思維方式上都相差巨大,不建議選擇本方向。本回答亦是一個對於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規劃和管理方向)的剖析,希望帶給有關的人以思考。限於本人水平和視野,回答中難免會有疏漏、片面的地方,望讀者予以指正。先反對下最高票的同學,橋樑建設的增速放緩,但是還沒到夕陽產業的程度,京津地區飽和了,但是京津冀可遠遠沒到頭呢,再說20年前也就是90年代做的工程,現在還不是面對規劃和超載的問題各種拆舊建新,拓寬改造,升級調線?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不變是個什麼鬼?另我大哏都市政院和公路院的待遇及業務還是不錯的。作為從業者,個人感覺這一波gdp狂潮之後,可能增速會放緩,但是全面轉型變成以養護維修為主的產業,也許還要15到20年吧。
市政交通工程的前景很大的。
說點個人所知。
如果你打算在國外發展,國外的結構橋樑等工程技術已經非常完善了,趨近於飽和,目前國外研究材料研究得很多,土工材料的改善這方面在大力發展。
國內的話,結構工程確實飽和了,而且國內房地產行業發展較畸形,你說不清楚它會不會崩盤,目前的趨勢,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也在走下坡路。結構專業在其他行業如市政屬於輔助專業,幹得很雜亂,不建議。
市政行業目前確實比較有發展前景,項目類型中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是國家主推發展方向,但這兩個項目類型又多與排水和景觀有關,也有結構,但結構主要服務於排水。
市政常規專業是橋樑、道路、排水,一般道路專業的運用最廣。如果打算的繼續深造的話,推薦交通規劃。首先,路橋方面目前已經研究的比較透,差不多夕陽產業了,沒太多可以搞的了,深造也難發高水平論文。其次,交通規劃作為新興學科,城市越發展越發達,越需要規劃管理,發展前景大。再者,交通規劃大理論沒有完全成熟,規劃領域研究方向極多(多到難以想像),深造可研究性強(說白了就是好發論文)。最後,浙大王殿海交通搞的還可以的,學校牌子也好,出國深造回來可以進學校當老師或者規劃院當小領導;再者,讀道橋結構,讀完博當老師還好(這行業也難發像樣論文),進設計院沒意思了和大專本科一樣畫圖。
2017(第六屆)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
(二號通知)
為提升我國橋隧建設整體安全水平和促進橋隧行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2017(第六屆)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將於2017年5月25-26日在上海召開,本屆大會以「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工程信息化」為主題,將匯聚800餘位國內外路橋隧工程行業的高層及精英共襄盛會,關注路橋隧重大工程項目,從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探討,切實推進路橋隧學術研究與技術創新。同期舉辦2017中國國際橋樑與隧道工程技術裝備展,為國內外業內人士搭建首屈一指的展示平台,更好的推動我國路橋隧技術的發展。
一、大會主題: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工程信息化
二、會議時間、地點
會議時間: 2017年5月25-26日 會議地點: 中國·上海光大國際大酒店
三、組織結構
主辦單位: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協辦單位: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及結構工程分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岩土工程信息技術與應用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橋樑和結構工程分會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
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FSCE)《結構與土木工程前沿》
支持單位:國際隧道協會(ITA)
承辦單位: 上海聞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承辦媒體: 《橋樑與隧道》雜誌
官方網站: http://www.IBTCevents.com
四、日程安排
時間
內容安排
5月24日
簽到
5月25日
開幕論壇
5月25日下午
主論壇 高峰對話:橋隧產業化發展機遇與挑戰
5月26日
橋樑與道路工程專題論壇 隧道與地下工程及裝備專題論壇
五、 大會部分擬邀嘉賓
王夢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杜彥良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家莊鐵道學院副校長
葛耀君 同濟大學橋樑工程系教授,國際橋協副主席
郭陝雲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名譽理事長
趙憲忠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朱合華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何 川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助理、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
朱瑤宏 寧波市軌道交通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洪開榮 中鐵隧道集團公司總工程師
陳湘生 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程永亮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
王杜娟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宋神友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
曹文宏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朱雁飛 上海隧道股份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楊國偉 上海軌交13號線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鍾長平 廣州軌道交通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齊夢學 中鐵十八局集團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煊鵬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姜 弘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
袁木林 吉林省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建設與管理部部長
梁文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副總工程師
秦順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董事長
傅德明 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
趙君黎 中國公路學會橋樑和結構工程分會副秘書長
宋振華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秘書長
肖汝誠 同濟大學橋樑工程系教授
孫利民 同濟大學橋樑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卜一之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樑工程系教授
潘東發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張喜剛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高宗余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韓振勇 天津城建集團總工程師、天津城建設計院董事長
Mark Wallace 香港ARUP基礎設施部主管,2018ACCUS主席
Mr. Michael Lim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董事會主席
Soren Degen Eskesen ITA主席
馬 驫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
趙達斌 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 良 上海市城建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方明山 港珠澳大橋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田啟賢 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永濤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經理
大會部分議題
主論壇
橋隧產業化發展機遇與挑戰
國內外典型綜合路橋隧工程項目群設計理念與施工技術
現代橋樑和隧道的設計理念及發展前景
中國公路鋼橋建設情況及政府指導意見介紹
公路、地鐵建設運營維護信息化
中國盾構機市場前景與需求分析
建設維護一體化創新體系在路橋隧工程中的應用
路橋隧工程投融資模式實踐應用分析
橋樑與道路工程專題論壇
大型跨海橋樑工程技術熱點問題
大跨徑橋樑的設計與施工—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工程
滬通長江大橋主橋沉井施工關鍵技術
峽谷跨徑世界第一的雲南龍江特大橋關鍵技術突破
寧波梅山春曉大橋先進設計理念
橋樑全預製拼裝技術研究與實踐
橋樑抗震、加固及耐久性研究和應用
港珠澳大橋全壽命周期管理
基礎設施大數據平台與橋隧運營維護
橋樑安全運行大數據採集及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裝置
橋樑防水、防腐工程新技術、新工藝及新材料的應用與發展
隧道與地下工程及裝備專題論壇
北橫通道地下道路工程施工技術
「集約、高效」理念在諸光路通道工程中的設計體現
珠海橫琴隧道工程施工技術
吉林引松供水工程關鍵技術突破
非開挖新技術在地下工程的開發和應用
珠三角城際鐵路穿越深圳機場盾構施工技術
複雜地質下TBM卡機處理方法及地質預報系統
春風隧道超大直徑盾構機選型探討
蒙華鐵路馬蹄形盾構機研製及應用
軌道交通建設管理信息化集成——基於BIM,超越BIM
深圳地鐵施工關鍵技術及信息化運營管理
青島地鐵安全風險監控與管理
基坑工程風險預警自動化系統及安全管理系統
基於全生命周期理念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養技術
隧道病害分析、預防性維護及快速搶修技術
隧道通風、防水、防火新技術、新材料
八、論文徵集
本屆大會將徵集近年來未在國內外刊物或論文集上發表過的有關橋樑與隧道設計、施工、運營養護管理、設備管理、關鍵技術及投融資等內容。經論文編委會審評後擇優發表在《2017(第六屆)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論文集》、中國工程院院刊-《結構與土木工程前沿》或《隧道建設》雜誌,且同時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進行論文收錄。
1.論文全文投稿截止日期 :2017年 4月 10 日
2.投稿郵箱:rainbow.zhou@wintimechina.com
3.投稿要求:提交論文時請註明「會議投稿」,並嚴格按照格式排版(WORD版),詳細要求可登錄「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官方網站http://www.IBTCevents.com,點擊「論文徵集」下載查看。
九、聯繫方式
聯繫人: 王萌(先生)
電話:021-51757707
手機:150 2182 2869
郵箱john.wang@wintimechina.com
做這個行業的一定不能錯過
公路行業的路橋基本沒前途了,飽和了。市政道路結構行業還大概有10多年的發展前景,地鐵口方向也大概有10多年的發展。國家相關從業人員基本飽和,現在一個趨勢是海外發展,其實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土木人到海外發展了,前幾年大部分是非洲地區,現在有個好的趨勢,在國家一帶一路經濟大環境下,東南亞區域的海外基建也起來了,最近幾年,中國海外的基建輸出的人才還是不少。
同zju土木工程,我的建議是,趕緊跳出土木坑,尤其是結構坑,交通和岩土還比較有前景,結構已非常飽和
交通工程專業應該是比較高大上的專業了吧 現在城市交通擁堵 城市交通規劃 建設項目的交通評估 大把機會吧
本科和碩士開交通的就是傻比學校,清華80年代開了交通運輸工程這個本科專業然後取消了。因為沒多大卵用,自己可以百度。而且做交通的並不是交通畢業的,100個找不到一個。tr a,b,c,d,e中沒有本科交通的。現在交通無非,教育,經濟,建設,反正4e,我忘了。而且施工現在並不火,論文引用很低,現在都在搞itits,網聯車,車聯網什麼的。
路橋已死 本科被廠工完爆
推薦閱讀:
※《廊橋遺夢》中的那個羅曼斯橋有什麼背景?為什麼會吸引美國地理雜誌的記者到那裡拍攝?
※「橋文化」究竟包含哪些內容?
※PowerCivil比C3D強在哪裡?
※寰行中國-你的家鄉有哪些獨特的橋樑?
※土木工程材料中,鋼材 比起 混凝土 除了造價外還有什麼缺點呢?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大橋使用鋼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