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極料理人》真的是在南極拍攝的嗎?


北海道拍的


真在南極的話,小哥死不知道幾次了


題主懶懶的


深夜晚餐,是一劑丟掉kpi的良藥啊。

應該是在2015年的時候,不小心在微博上刷到博主enjoy(現在的enjoy精選美食)發表的一篇文章,大意「相愛就是在一起,吃很多頓飯」。

最打動我的約翰列儂對他的情人龐鳳儀說的最後一句話,在晚餐之前我會回來的,洋子答應讓我在晚餐之前回家,我們可以去外面好好吃一頓,什麼地方都可以。然而之後,約翰回到了小野洋子的身邊。

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很多的文學創作都跟晚餐有關。比如adele的《turning tables》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於前男友在一家中國餐廳吃飯的情節,顯而易見,這頓飯吃得不那麼愉快。

作為傳統的中年女人的我,對於吃飯這件事情還是相當在意的。在大學的時候看了李安的《飲食男女》,這是一部我無論怎麼看都不膩的電影。作為主廚的父親,周末精心烹飪大餐,女兒們約定俗成的回家吃飯。不善表達感情的父親與日益叛逆的女兒開始出現衝突,最後矛盾又在飯桌上得到化解。真實而簡單的場景,衝突又有詼諧的對話,好似看美食家庭劇,卻又讓人回味良多。

畢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可有時候,美食好像沒那麼沉重,好像只關乎自己。想必很多朋友都有看過《小森 林》,這是一部豆瓣評分8.9的好電影,由橋本愛飾演的市子遠離曾經拼搏努力的城市,回到媽媽早已不在的小森(一個村莊),通過自己的勤勞種食材烹飪食材的美好故事。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會有種「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的感慨。她細心烹飪的美食里,大概充滿了對媽媽的愛吧。

當然,有的時候,美食會點亮生活。《南極料理人》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位「不幸」去到南極為工作人員們準備料理的西村用美食給大家帶來喜悅的電影。其中我最愛的情節是,不苟言笑的本要過45歲的生日,然而他並沒有什麼興緻。西村做了本想吃的厚肉以及其他夥伴為他唱歌慶祝的場景。這頓晚餐打開了本的內心,讓他度過了原本枯燥無聊的南極生活。

應該是很多年前,在青年文摘上看了賈平凹的《舌尖上的鄉愁》,裡面提到家鄉菜館對於在外漂泊遊子的意義。可我對廣州的貴州菜,遵義羊肉粉也真真是傷透了心。所以每年回家的第一頓必須先吃一碗羊肉粉才算是歸家了。

每年春節,一家人一起吃飯,簡單卻又充滿儀式感。我陪家人的時間實在太少,所以這五六年來,一直承包了家裡的年夜飯,因為爸媽開心,比一切都來得重要。長大了,就不會再計較誰洗碗誰做飯,就像我們也不會因為失戀了哭街了。

某一天,princeeee問我有什麼夢想,我說開個店吧,小飯館什麼的。大概是因為穿上圍裙的時候,kpi什麼的很自然的全都拋在了腦後。

有什麼事兒,吃完晚餐再說吧。

歡迎關注公眾賬號

百無聊賴的菜青蟲

http://weixin.qq.com/r/PkgpMVvEzwawrR9S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到達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
人類會捕殺企鵝嗎?企鵝對人類有什麼價值?
南極跟北極有什麼植物?
除了南極洲,地球上還有不被任何國家主權覆蓋的土地(包括島礁)嗎?
帝企鵝為什麼要排隊走路呢?

TAG:烹飪 | 南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