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國人平等的比較本國產品和他國產品?
就你第一段問那兩句而言。美特斯邦威和乙醇我不太了解,就不回答了
:三星手機真的比華碩華為小米好?
是的,有疑問嗎?另外,一個基本常識是,華碩不是國貨,謝謝。華碩是國貨的話,那富士康台積電就是國企。你敢不要臉的認,人家還不願意接受呢。比如茅台?
光看手機,怎麼不看看房子?有錢沒錢的中國人都在支持中國的房地產,海外置業與之相比幾乎不值一提。
部分國貨還是可以的,我現在如果性價比差不多的話,我優先購買國貨
本來沒想說什麼,你自己的錢,你自己花,別人沒法干涉你
但是我就是看不起那種「根本沒有用過國產手機,就是覺得老外手機感覺比較上流的人」從經濟學角度講交易是雙方都獲利的行為,從中衍生而來,每個人從事自己擅長的大分工才是商業社會的核心邏輯。我覺得鼓勵買國貨說不上什麼明智之舉一旦缺乏競爭,國貨像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浪的。另外,很有可能就從此進入閉關鎖國的狀態,把自身從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內剝離。
我認為,國貨必須要擁有強大的性能。手機我就不再贅言,以奢侈品為例。國際上拿的出手的奢侈品大都是法國義大利的,一個包動輒好幾萬甚至幾十萬,但人家質量就是好,設計就是好看。如果中國本土也有在國際上拿的出手的奢侈品,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買的。回到手機,如果哪一天華為(這是我認為中華酷聯和一眾創業公司如小米中最厲害的)生產出了比iPhone還好用的、工業設計還好看的、價格還與iPhone持平甚至更高的(在大多數國人眼裡,貴即是好,所以定價必須要高)手機,而且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那麼國人買它便是大勢所趨。
不買的國貨因為國貨代表的是落後的生產力,買國貨不買洋貨代表的是落後的思想,題主天真的以為中國人買國貨國貨就能自強,就能進步?真的?你沒用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加過中石油、石化的油;在中國銀行、工行、農行、建行存取過錢?
我想起了當初看《新聞編輯室》看到的,喬治·布希總統任期內的前反恐事務主管 理查德·克拉克關於911的一段著名的發言片段:
I welcome these hearings because of theopportunitythat they provide to the American
peopleto better understand why the
tragedy of 9/11 happenedand what we
must do to prevent a reoccurrence.I
also welcome the hearings because it is finally a forumwhere I can apologizeto the
loved ones of the victims of 9/11.To them
who are here in the room,to those who are
watching on television,your government failed
you.Those entrusted with protecting
youfailed you.And I failed you.
好用就買咯。 LG 的智能機摔壞兩台了,直到最近網上看到有個叫一加的手機,看到配置看到我流口水,還配上CM,應該就是如絲般的順滑了。設計這麼帥氣。價錢還這麼便宜。於是上ebay買了個驗證碼就搬了一台回來了。
前幾天收到的手機用了幾天了,我才對國貨開始有些改觀。有些信心了。持續發展仍須努力,加油咯-總而言之一句話,沒問題的貨,質量夠好夠便宜就行,我才不管是不是國產的呢從我這幾年購物的經驗來看
品牌對我而言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剛進大學那會特別希望自己全身上下全是名牌,中國人普遍的心態就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洋」這個字已經成為了優質的代表詞,同樣一雙皮鞋,如果我說這雙鞋產自義大利,哪怕是義大利一個很差勁的品牌也會有人覺得是雙頂尖皮鞋。
我是學新聞傳播學的,讀了幾年大學我才發現媒體對國人影響到底有多大這是清華南都轉發的幾篇關於西裝的文章以上兩篇文章基本都是在捧國外的西服如何如何好,我是個土大粗的人,對時尚界不懂,但我很想問,為什麼中國人這麼熱衷於捧外國的月亮?論手工制衣,除開西裝,國內真的比國外差那麼多?一套國外的半成衣可以在國內賣到3W左右,值?說白了還是想在朋友面前說上一句,這衣服阿瑪尼的,這衣服傑尼亞的。新聞媒體推崇的是一種西方文化價值觀,西服要筆挺的,鞋子要鋥亮的,髮型要是無劉海向後梳的大背頭。但是有沒有想過,中國人需要嗎?合適嗎?為什麼我們要穿皮鞋,難道皮鞋就比你穿著上班的老北京布鞋舒適嗎?從中國積貧積弱的清朝末期開始,主流的媒體就已經將西方的先進神話了,人們可以攢下好幾個月的工資去買一套看起來很西方式的優質西服。如果一套手工制的絲質的優質漢服要你一個月工資你可能都捨不得。中國人買東西,從來都是注重他能給你帶來多少價值,而不是你自己產品需求是多少,值不值。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被媒體們敗壞的差不多了,我們幾千年累積下來的博大精深的廚藝,服飾,文字,價值觀這幾年幾乎都銷聲匿跡了。你甚至數不出超過3個大型的廚藝比賽,漢服比賽,文學比賽。很多00後的孩子已經完全不知道漢服的存在了,而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日本有非常出名的和服,韓國有顏色艷麗的韓服。幾年前我們還在提文化侵略,形容美帝對我們國家文化的蠶食,近幾年,文化侵略已經成為一種普遍認可的中美交流方式了,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被引進國內,這包括一些產品所帶來的理念,比如極簡主義的蘋果,電影產品所帶來的美國人價值觀,汽車產品所帶來的工業理念,但我們國家對外的文化輸出可以說是少的可憐,你有見過中國風的手機嗎?水墨畫似得解鎖頁面?國內的所有廠商無一例外的都接納了美帝的極簡主義。中國的文化代名詞少的可憐,可能大家認識的就只有川菜,熊貓,北京上海,長城。甚至很多人見到漢字會誤認為這是日語!我感到很傷感
文化的入侵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剛才想到很傷感的樣子,我就自動想到了銀他媽。這就是無形之中對我文化的侵略,你會想到屈原這副苦大仇深的臉嗎?人的容納是有限的,容納得了西方的思維就不會容納我國的傳統的思維。這並不是說西方的文化不好,西方的文化是主流的文化,時代的潮流這不可逆轉,但如果在時代的進步過程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這一條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走的非常爛,甚至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就已經走上了一條沒有看清視野的路,為什麼我們國家這兩年大力提倡文化輸出,甚至賠錢在國外上映電影(美帝的電影院上映的國產片全是賠錢),輸出電子產品(華為在美帝賣的便宜的不行)這都是在推動我們國家的文化,而這條路可以說是這幾年才剛剛開走,這需要我們大家對國內產品的信賴與支持,而這條路走的最好的當屬日本,在戰後逆流而上發展了工業的同時,文化輸出也是全球領先,這與日本的媒體有著密切的關係。日媒最開始成立於1925年,採用公私共營制,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成為了亞洲第一大傳媒,80年代電視媒體國土覆蓋率就已經到了百分之90。這幾年的數字電視覆蓋率已經到了百分之95。日媒對國內最大影響在於教育性節目的普及,幾乎每個日本的小孩都是看國內的教育節目長大,長大以後對於國內的文化了解遠遠達到了一個基本的日本人所需求的文化層次,而很多中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來自貓和老鼠,奧特曼,火車頭什麼玩意之類的引進節目,這些文化節目中所包含傳統文化幾乎為0 。甚至很多小孩到了7.8歲見到長輩也不會先喊人,因為沒有哪個動畫片裡面有小孩見到長輩先致以問候的,都是開口就說事。
回到正題,國內想要做到不買洋品支持國貨的水平,還是要從傳媒做起。中國的文化輸出靠的就是媒體,為什麼我們看HBO的電視節目?用心做,不要衝著利益去做媒體。爸爸去哪兒,非誠勿擾這種節目少一點,可以說這種節目完全是浪費時間。有人看完會回頭看第二遍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可以說是一次優秀的文化輸出,你可以在臉書上看到很多人對舌尖的評價就是,很想去中國旅遊,這就是一個優秀的文化產品所帶動產生的效益。至於工業產品,這一點羅永浩做的很好,他的產品不怎麼滴,但是勞資就是拽,沒有一點差!不要將自己定位在低等,就像我媽以前和我說,和低等的人比你只會更加低等。正確答案不是讓國貨的性價比洋貨更好么? 這樣久了就能形成風氣了
國貨質量好了當然有人用。如果自身產品不靈,就不要怪消費者不愛國了。
面子?面子值幾個錢?好用懂么,好用是無價的
別鬧了,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在哪個商品不是世界貨?
你沒發現他們不僅僅買的國貨,還是很舊很貴那種,叫做古董的東西?
原回答: 要是食品全面有進口,誰他媽的吃蘇丹紅和三聚氰胺。國人不自己反思,製作出來的垃圾連非洲人都唾棄,好意思叫國人買國貨。不論福建的運動鞋,還是浙江的電子設備。一個一個品質都不過關。他媽的好意思談抵制洋貨。不如抵制蠢貨。——————————————————————————————————————我修改下: 我的意思是要是各種食品都可以買到進口的,我都不會選擇國貨。比如現在的進口牛奶,價格便宜,吃的放心。你讓大家有什麼理由選擇蒙牛伊利呢?中國人各種工廠加工的食品要多噁心有噁心,你們只不過眼不見為凈,福喜這樣全球數一數二公司,落地生根到中國,還不是入鄉隨俗,暴露了各種問題,更不要提其他工廠的問題,更令人堪憂。 中國的是一個製造業大國,但是中國商人為了完成原始積累,各種偷工減料,各種偷天換日。這些在各行各業都能見到,不單單是手機和移動設備。 你讓國人買國貨,你倒是先存著良心把質量做好了。我去非洲,他們從拖鞋汗衫到摩托手機,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產自中國。但是這些存在的問題就是非洲都唾棄中國的質量,他們是因為沒有生產,製造業,要是有自己工廠,黑鬼都不用中國貨,再便宜都不用你的。 中國人不僅體現在製造業毫無良心,食品業昧著良心。更是大量山寨,造假。這些令人不齒的行徑,也是地方政府睜一眼閉一眼的。中國小有品牌的東西質量都那麼渣,更別提山寨工廠了。 現在很多國外獨資企業寧去泰國,越南生產,都不相信中國的代工廠了,媽的,國外不至於像中國人一樣欺騙友商和需方。 中國人更應該反思,自省,確立規範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嚴格的監督,審查制度。加強消費者保護渠道,對不法企業下狠手。 抵制洋貨,不如抵制蠢貨。說國貨好的一定是傻逼。
此問題類似於:如何形成帥哥娶小姐的風氣……小姐也不錯哦,長相一流,技巧嫻熟。(ps. 類比不太恰當,但本質是,人家買什麼,人家娶誰,是人家的自由好嗎?)
本來和樓上諸位觀點差不多,我用的不少也是國外品牌。但是看到這樣一邊倒的崇尚市場經濟和個人選擇自由,批判國貨質量,覺得似乎作為一個整體價值觀還是有些問題,是否還是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適當支持一下國貨,至少做一些性價比分析工作,而不是所謂「聽我朋友說了,國貨不行」,給國貨一點機會。當然了,國貨也不指望知乎上的這樣JY,自有很多屌絲給國貨成長的機會。
所有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簡單歸納為洋貨國貨的,都是錯誤的。屬於嚴重低估了消費群體的判斷力。
就以題主的手機為例,現在三星蘋果在國內節節敗退,國產手機大踏步前進,最好的時代。哪裡得出了只認洋貨的結論?比如電視,現在還有多少人買索尼?夏普?消費者並不傻。我就好奇一下,三星手機真的比華碩華為小米好? zara HM就真的比以純 美特斯邦威好? 真的。------------------------------另外,你們老把華碩htc什麼的當國貨也是夠了。------------------------------推薦給題主鐵血論壇,一定適合你。
不說別的 就說國產車 4s店隨機選車去做碰撞實驗 呵呵 自己看完後再決定以後買不買國產車
考慮角度就不對,為什麼要強型試壓於消費者,不買國貨錢都讓外國人賺了?市場經濟總是優勝劣汰的,拿愛國來賣東西也只是揠苗助長。壟斷行業公司這麼有錢,為什麼出不了一個具有核心技術的高科技產品?不要把所有責任推給消費者
買國貨肯定是優於買洋貨。至於說產品差,我覺得這個也不是絕對吧。如果說產品差,那麼日韓台灣早期產品都賣給了誰-----我就不相信一開始就能生產出精品。市場小發展空間小,那麼製造水平肯定差;反過來製造水平差又會壓縮市場。國貨差責任並不僅僅在於製造著。
而且有些產品國貨水平接近也只能低價出售。這絕對是某種心理作祟。信息經濟學表明,如果一種同類型產品低價出售會被消費者認為是低質量的。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肯定難以改進。其次很多購買國外先進設備也沒有合理應用。總之,我覺得沒有最大化利用。
至於比較優勢的批判,我在其他回復里說了。
我覺得會造成這樣現象的一個重要原由是中國發展剛好趕上信息化潮流。信息化不僅對工藝改造很有幫助,也加快了知識和產品升級換代速度,其次也更容易營銷(更容易接觸好的產品)。這樣更容易讓人覺得國貨很差------雖然實際上進步很快。
不過我覺得國人還是要購買洋貨。這樣一方面可以刺激國內同類企業。另一方面也可以捆綁國外經濟-------如果不是這樣,美國很容易對付中國------這樣更加穩定和安全,也擴大了市場。
其次購買洋貨可以保持開放性。雖然德國很先進,但是那種優越感容易引發戰爭。
再則,我覺得中國曆來都是崇洋媚外的國家。佛教,二胡,褲子,花生,辣椒等等都不是原產於中國。但是國人還是熱愛這些東西,而且最終變成我們的特色了。那時雖然有鼓吹道教的,但是無論如何也超不過佛教。所以今天這麼做也很正常------這至少說明了國人還是開放和有眼光的。這種做法也有助於消融其他文化。
而且,這也並不是什麼絕對的問題。因為我們可以收購外企,這樣不就變為國貨了么?
只要不是技術主導的企業,其實企業國籍根本就不重要。比如麥當勞。雖然麥當勞拿了點形象費,但是提供的就業和大部分利潤還是國人的。這也說明了鼓吹gnp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做法。
支柱型行業還是要爭的。不爭就永遠是低端製造了。
我的建議就是,如果差距不大就不要買洋貨了---------支付這種溢價不值得(就算不以國貨洋貨區分,我覺得也是如此);如果差距很大,那還是買洋貨吧。其實我們生活所用到的消費品大部分還是國貨居多,應該一個成熟的消費品只需要市場來驗證。真要比較,你可以把兩種產品拿到貿易自由港的市場去比較。
我一直堅信,作為消費者,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你覺得性價比高,可以買小米。我覺得蘋果好用,我就用蘋果。我最不爽的是,你一群用小米的跑出來,和我說小米性價比高,要支持國貨什麼的。首先,第一,性價比並不是每個人追求的。打個比方說,你坐公交,只要兩塊錢,性價比很高。但不坐公交不爽,頭暈。我花五塊錢坐地鐵。同樣的路,你的價格低。性價比是高了,可用戶體驗呢?第二,別和我扯支持國產,最不爽的就這個。支持國產是否就能振興經濟什麼的浮雲,這個不討論。市場經濟下,還需要打著國產的旗號做招牌,可想而知,這本來就是一種不如人的心態。錢是我的,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我沒義務拿去扶貧,也沒義務拿去振興國產什麼的。你國產假如真的那麼好,你也可以定個4999的價,我也會買。but,你做不到,最後吐槽一句:要怪就怪國產不用心,沒良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我說最喜歡的車是「途銳」被鄙視?
※麵包店售出大量充值卡後產品提價,對於消費者來說虧了?怎麼個虧法?
※如何看待給手機貼膜帶殼的行為?
※如何分析廣告背後的具體策略?
※與老一輩相比,80、90 的消費群體在決策風格上出現了哪些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