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國人平等的比較本國產品和他國產品?
01-23
講個真事。我一個好朋友,富二代,為人低調,工作了第一輛車買了輛吉利英倫sc715,原因無非性價比高啊什麼的,屌絲的很。
一年後跟他一起去辦事,跟我說打算換輛路虎開,問其緣故,答曰:媽的,這爛車開了一年就稀里嘩啦的。你說,真是面子問題么我們土豪不需要國貨。
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比人家好了,自然就買國貨了。
"網上一些美國人、印度人,看見外國貨,尤其是中國貨,就瘋狂發帖要抵制,說工作機會被搶走、財富外流等等。"----------你不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嗎.....你不就正是在瘋狂呼籲支持國貨抵制外國貨嗎,你覺得你們抵制外國貨到現在,收效有多大,老美抵制中國貨收效就有多大.
提問的人言下之意就是目前很少有錢人買國貨? 我倒覺得真正有錢的人不會在意什麼國貨不國貨,好用對他來說就是唯一的標準(他的本質就是榮貴之人,何須借外物提升品位級數?) 越來越多家庭經濟一般的人或者沒什麼錢的人買iphone產品倒成了一種風氣。無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一旦對國貨的自信心提高了,購買物品時自然會想到其與國外產品的性價比對比,在這樣的對比中,如果國貨真正能夠提升到人們的消費信心,國人在消費方面自然會傾向於國貨。所以這個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國貨的品牌品質效應問題,多年的質量監管漏洞早已磨滅消費者的信心。另外,提問人覺得有錢人買國貨就是一種好現象嗎?如果不是談手機的問題而是談食品安全問題呢?當一大群有錢人買了黑作坊生產的made in china的明膠,你不會覺得是一種腦門子被驢踢的做法?以手機為例,我們買洋品牌無非就是買兩點:一為買品牌的牛逼,二為買產品的真正好用(消費者理論中的效用值太高)。品牌的牛逼前有講述,就是品牌的建設需要規模經濟的發展過程以及宣傳過程。我個人認為幾年前的電視購物廣告中國產手機的花俏式推廣更增加了我們對國產手機的恥辱感,以致於我們都把購買「998」的國產機作為笑柄。至於產品的性價比方面,當國貨製作在管理中中將企業行政管理成本、產品外包、市場宣傳等具體的成本進一步控制好,就有更大利潤空間,這樣一來才會對消費者形成更大降價空間。在同樣的性能下,價格優勢形成時人們才會對產品進行關注。在用戶的反饋中才會對性能進一步改善,從而才會最終促進品牌的提升。
國貨如果沒有關稅的保護(直接也好,間接也罷)那就會瞬間死一面。廠商糊弄、政府監管鬆散、「科研專家」為錢開口,這些增加了人民對國貨的不信任,不管現在有沒有這樣,至少以前是這樣把人民傷的,要想挽回這種局面很難,基本不可能。
不能靠一兩個品牌的品質大幅度提高,而是需要整個國貨產業鏈的整體崛起。比如沃爾沃,被收購後,雖然品質沒有變化,但每次看到總會有種「好好的變成了中國製造,品質會不會下降了?開這個會不會顯得low了?不如還是賓士寶馬吧」,這不是沃爾沃或者吉利做的不好,而且中國汽車產業鏈沒有給人一個「國貨就是好」的印象。回到手機,如果有一天蘋果被中國某集團收購,某軍當了CEO,但是其他所有研發工程質量不變,你是不是也會覺得怪怪的?是不是還不想出5000多大洋買?綜上所述,崇洋心理的確不能怪罪消費者,這需要整個國貨手機產業質量的提升,不能只靠魅族。
大老闆不知道,但是我們老闆說他賣進口車就是為了裝逼。
因為你開輛國產車的話,客戶第一印象就會覺得你沒實力。看了這問題,有種百度貼吧的即視感。。。
作為國貿專業出身的我,旗幟鮮明地反對題主。
為什麼要只買國貨?
當然是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和商品的價值,擇優選購。
都21世紀了,國際化如此深入了,還身土不二?
做好產品
有錢人多數本來就更傾向於消費奢侈品和高檔品,古今中外向來如此(調查數據網上都有)。國貨中還沒有多少能滿足有錢人消費慾望的」奢侈品」。自然不會有人去消費國貨。這不是你在知乎里喊幾句口號,表幾個忠心就能改變的。再者題主說用洋貨是為了充面子,在下不敢苟同,蘋果很多人都在用,洋車很多人都在開,未必都是土豪,只是圖個好用。題主覺得用國貨特立獨行,但我也沒看出用洋貨難道就媚俗裝逼了。最後,我始終覺得題主的意圖並不是去找一個改變風氣的方法,只是找個人多的地方喊一喊口號而已。不過題主如果真的是想以一個白領的身份去找方法號召有錢人改變風氣,我真的不得不建議題主趕緊吃藥了。
答:讓他們變得缺錢並有大把的時間。各位答主過於認真了,問題的關鍵只是題主的要求太低。。。我們經常聽到「懶得折騰了,用ios吧」,成熟工業產品各種好,不明白為什麼被你認為僅僅有裝逼的功效。。。手機這種複雜產品我們暫且不提,說一說在工業產品里國產品牌最強勢的領地——白色家電。我們看,白色家電行業里的國產品牌相當成熟,各大品牌都輕鬆賣到了國外,和國際品牌沒有任何功能上的差距——冰箱能製冷,電視能上網。說說我家吧。我家最近兩年換了兩個白色家電,洗衣機和空調。洗衣機是海爾滾筒5公斤,2900塊,說明書簡陋但操作複雜要我教我媽使用,用了3年,脫水不幹凈,最後一次排水依然很多泡沫,第一年觸摸板不靈,第二年排水常卡硬幣,極難取出,第三年經常打不開艙門,需要用力拍打,但還能使用。空調是美的掛式變頻,3000塊,製冷剛猛有力,溫度設定到27度,都凍人,開半小時就受不了,風噪還大,每年都被它凍感冒一次。洗衣機換了松下的6公斤滾筒,3200塊,傾斜滾筒方便取放衣物,省水,洗的得很乾凈,最後一次排水幾乎是清水,操作簡單明了,外形好看。空調換了大金掛式變頻,4300塊,外形超好看,體積小,極其安靜,製冷溫柔,室溫波動小,經常讓它連續工作一夜,非常舒適。 最後,關於品牌:任何社會都會承認品牌的價值,國產里肯定有超值好貨,但找到它太難了。大多數人很忙,真沒時間「神農嘗百草」,對品牌的信任或對品牌歸屬地的信任——這些信任的最大價值是讓消費者不在垃圾產品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僅此一點,就能折換出不少真金白銀。
首先國貨得做好···你看HIFIMAN,學林這些國產貨,賣得也不便宜,不也有很多土豪願意掏錢嘛
呵呵 什麼是國貨?外國牌子在華開個廠,從工人到管理層再到原材料基本都用中國的,對待這樣的廠子的產品,題主你是想呼籲大家少買這樣的產品么?經濟全球化、生產全球化的時代,純國貨幾乎沒有(除了我國的一些極其傳統的手工業),而由於我們自己就是世界工廠,所以純洋貨也很難找。大學的時候,校辯論賽的決賽辯題是「提倡購買國貨是否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勝負什麼的不重要,我就告訴你兩點∶1,是比較有辯論傳統的985,雙方都是校內公認的辯論強院(一個文科院一個理科院);2,雙方都沒給出「國貨」的定義,一方基本算是放棄下定義,另一方只給了不太嚴謹的舉例描述性定義。不是這兩個隊伍菜,不知道對基本概念下定義是辯論的起點,而是給不出,我們真的不知道啥是國貨。你買個國內品牌的電腦就國貨了?那個「Intel inside」你怎麼算?說好的支持國貨呢?抵制個家樂福就滿足你的民族自尊心了?裡面從工作人員到貨物有幾個是外國的?如果全民響應你的號召,那麼國內企業因此獲得不正常的競爭優勢,最終反而喪失競爭力,到時候你的民族自尊心豈不是特別滿足?民族是什麼,國家又從何而來?用你捉急的大腦盡量努力地考慮考慮吧,不謝
國貨有一種自甘落後的態度。四年前,一提起國產手機,第一反應就是山寨低端。
我記得四年前關於手機有個調侃。
無腎青年:蘋果;文藝青年:黑莓;普通青年:諾基亞;二逼青年:華為、中興。那時候國產機就是山寨低端的代名詞,但是那時候的華為就已經是全球五百強,在國人心中壓根就沒有五百強的光芒。
因為自甘墮落,自己就認為自己比不上蘋果、三星。直到小米出來,拋開小米的營銷不說,小米著重打造的就是一個品牌意識,讓所有的人知道小米是一個很酷的牌子,讓手機左上角的一個LOGO,從之前國人意識里的可有可無,到我為這個LOGO瘋狂。小米的出現,逼迫原來不思進取的國產手機專心去打造一款無論內外都有國際范的手機。所以現在國產手機開始有反擊國外手機的勢頭。從這就看出來。國貨不是做不出國際水準的要求,而是不思進取,有著國家政策的保護,它們根本不需要多大的鑽研就能保證盈利,又何必花那些資金。
還有就是國人的心態,除了部分消費者消費者崇洋媚外的心態,還有就是國貨生產者固步自封的思想,一條道走到黑,而不會另闢蹊徑。手機一行就是的,四年前的國產手機,從不去想超越外國品牌,所抱著的思路就是捆綁三大運營商,靠移動聯通電信的定製機來解決銷量。雷軍的出現給他們上了一課,不依靠運營商,獨立打造一個還沒有商品就有大範圍人氣的手機品牌。直到現在雷軍還在用奇兵妙招引領著國內手機製造商的思路巧妙突圍。類比到其他國貨所有國貨的廠商,不是沒有生產國際水準商品的技術,而是他們壓根就沒有挑戰國際水準的進取心。他們自己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廉價多銷,服裝、飾品為例,很難在大商場中找到富麗堂皇的專櫃,但是在普通的大賣場超市批發市場卻有著層出不窮的商品大量銷售。不思進取、自甘落後的心態決定了這個結局把國貨的產品質量做上去當然就會更多人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