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日債違約會導致期銅暴跌,中間的邏輯是什麼?

本人小白,看不懂為什麼違約會導致期銅暴跌,百度到的新聞都只講結論不講原因,求專業人士解答,謝謝。


還是要謝謝 @韋昌明 的邀請。

超日債和銅期貨,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關聯?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介紹下什麼是超日債。

  1. 超日債違約事件:

超日公司在(3月4日)公告2011年公司債券第二期利息無法按期全額支付,從而正式違約,成為國內首例債券違約事件,這也標誌著延續至今的中國債市剛性兌付就此終結。

本次違約的債券編號為「11 超日債」第二期,公告顯示應的支付利息8980元難以全額兌付,公司只能支付400萬元。

超日公告並稱,公司仍在通過自身及外部資源盡最大努力籌措本期利息將延期支付的部分,爭取儘快確定資金到位時間,並及時將延期付息的具體安排予以公告,將廣大債券持有人的損失降到最低。

11超日債於2012年3月7日發行,發行規模10億元人民幣,票面利率8.98%,首次付息日為2013年3月7日,儘管當時公司已面臨很大償債壓力,但還是在最後關頭按時付息。

  • 那麼再來理解下為什麼這次違約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過去呢,信託市場的一個不敗神話就是剛性兌付,什麼意思?

剛性兌付是指信託產品到期後,信託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託計划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事實上,我國並沒有哪項法律條文規定信託公司進行剛性兌付,這只是信託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以銀監發2004年91號文為標誌。在那份文件中據說明確規定了,信託公司有集合產品到期不能兌付的,雖然監管機構基於產品投資屬性,不會為投資者買單,但可以基於「風險管理失當」原則對信託公司進行行政處罰。一單出問題的,暫停業務資格三個月,連續兩單出問題的,取消集合信託業務資格。

這絕對是「砸牌子」的規定,因此使得大家有了一個共識,就是如果可以拿固有資金或者股東資金墊付的,總比砸了牌子要強。但更普遍的看法是,有了集合產品那一天,實際上就已經有了剛性兌付的存在。因為信託業存在的時間太短暫,對應的信用體系完全沒有建立起來。在一個短期的、連續的市場互動過程中,信託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信譽,取得投資者的認同,就不可能出問題。因此,剛性兌付實際是信託公司自身在目前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初期,存在、發展的客觀需要。

也就是說,從信託業誕生的那一天起,人們對他的認知就是:無論你產品怎麼發,無論你產品投資於什麼。最後我總能拿得回我的本金和收益,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了,沒有之一。

但是超日這次事件卻打破了「剛性兌付」的不敗金身,也宣告了從此「剛性兌付」不再是行內準則。

2.為什麼期銅暴跌?

這次的期銅暴跌其實是在3月7號的夜盤(晚9點—凌晨1點)開始的,其實這兩者並不具有嚴格的因果關係,但是有相關性。

反過頭來說說,銅作為一種大宗商品,不僅具有商品的自然屬性,作為槓桿交易的一種融資品種,期銅就帶上了金融特徵,關於這方面的情況在我的知乎專欄里有提到過,這裡我給個鏈接,就不一一講述了:

期貨小講堂之第六講 - 期貨小講堂 - 知乎專欄 (銅融資)

銅的金融特徵之一就是作為一種抵押品,企業通過把銅質押給銀行,換取資金。當企業不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時,銅就到了銀行手中,銀行也不能拿著銅做生意呀,是不是?銀行也把銅拋到市場上去,換取資金來墊付壞賬。那麼一家公司違約了,市場上就多出來一些銅,當幾十家,幾百家公司違約了,市場上就多出來很多的銅,在這個本身就供給過剩的市場上,再增加供給,銅價自然就要下跌了。

至於超日公司有沒有做銅融資,我不清楚。但是這個關係就好比您孩子一直在吃國產奶粉,突然有一天新聞上曝光國產奶粉有毒,有三聚氰胺。那麼你還會買國產奶粉么?是不是都去香港買奶粉了呢?

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本來市場上很多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但不一定做銅融資。但是超日這個事情一出現,所有人都覺得:哎呀,中國企業不行了,還債的能力沒有了,我們之前還借給中國企業好多錢呢,趕緊防範下風險。

然後又打聽到好多企業做銅融資的,怎麼辦?趕緊做空銅唄,於是就看到了上面的K線圖。

其實這個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未來肯定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違約事件,業內的都明白的,中國這個市場今年非常危險。


銅的暴跌是多方面因素引起,媒體的歸因是武斷的。銅是上游建設和工業的必需品,和中國經濟關聯度非常高。銅價從11年起就開始走入長期下行趨勢,而且國內銅價和LME銅價一直存在不小的價差,這反映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預期。這幾天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陸續公布經濟數據,不太令人滿意,銅價暴跌應該和這個關係比較大。超日債作為內地債市首單違約,是經濟開始內爆的一個縮影,存在極大的恐慌效應,對這次銅價暴跌應該有所貢獻,但不應該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超日債。
永遠記住:correlation does not mean causation.


我覺得經濟學最基本的供給-需求理論可以解釋。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大於需求,必然導致價格下跌。

中國是最大的鐵礦石和銅的進口國,三大礦山的大部分鐵礦石被中國進口了。根據usreel網站數據,中國34個港口的鐵礦石激增456萬噸,至2月14日的1.0086億噸,歷史上第二次突破1億噸的水平,追平了2012年的記錄。同時,今年1月鐵礦石的進口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8683億噸。

但中國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粗鋼的產出環比下滑了約2%(可能存在春節因素影響),鋼價的表現也持續萎靡。為什麼鐵礦石進口量增加,但是粗鋼的產量確環比下降了呢?

彭博給出的一個解釋是,從不缺乏創意的中國金融業可能已經把銅融資交易「改進成」鐵礦石融資交易。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加上最近房地產市場的降價傳聞,導致鋼鐵行業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由於現在鋼鐵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等政策影響,從銀行得到貸款的難度加大。鋼鐵企業用鐵礦石融資也就可想而知。鋼鐵行業用鐵礦石由於鐵礦石捲入了融資交易中,但中國的鋼鐵市場需求又在下降。因此造成鐵礦石進口了激增,但粗鋼產量卻環比下降的現象。

最近的超日債違約導致融資市場心理恐慌加重,很多參與鐵礦石融資或銅融資的企業紛紛拋售鐵礦石和銅,這就向市場上釋放了更多的鐵礦石和銅的供給,導致供給遠遠大於需求。價格暴跌。

中國這種扭曲的鐵礦石需求,可能會對未來全球鐵礦石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因為這種並非來自終端需求的短期需求上升,給上游產業傳遞了錯誤的信號:世界第二大鐵礦石出口企業力拓表示,上季度鐵礦石產出從一年前的5200萬噸增長7%,至5500萬噸。(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企業)FMG也正按計劃在3月末把產能提升至1.55億噸。

拙見。

參考文章:

違約蝴蝶效應之一:從倫銅暴跌到銅融資「黑天鵝」

違約蝴蝶效應之二:全球礦業股集體受創

違約蝴蝶效應之三:滬銅暴跌

違約蝴蝶效應之四:鐵礦石暴跌逾9%步入熊市

違約蝴蝶效應之五:波羅的海指數暴跌8%_中國

中國鋼鐵業信貸饑渴的產物:鐵礦石融資交易?


謝周曦邀。

該問題等價於「為什麼我沒吃早飯會導致股市暴跌,中間的邏輯是什麼?」


超日債違約和期銅暴跌應該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真要說邏輯的話可以理解成這兩個事件都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提現,也就是同一個原因的兩個結果。


不贊成題主的問題本身,超日債券違約無法直接和銅價格聯繫。就好像抽煙的人手指黃不能說手指黃的與抽煙一一對應。統計學上叫 causal inference。A depend on B, B depend on C不能說A depend.on C, correlation 不一定能在變數之間傳遞。銅價格主要由供求關係決定,期貨中則是供求關係的未來預期。前幾天公布二月工業生產指數低於預期,則表明製造業減緩,故銅需求與未來需求減少,結合市場上的群體效應跌破實際價格,risk averse的人一般是市場主體,更加速了銅的暴跌。建議買入。畢竟二月數據有偏差,通脹空間還很大。貨幣刺激下還是會漲回去的。


推薦閱讀:

Bond spread是一定為正嗎?
萬達金融集團布局全解析
人人都恨董明珠

TAG:經濟學 | 期貨 | 金融 |